徐小麗



【摘? ?要】紙筆測試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多模態語篇的引入為改進紙筆測試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學業質量評估中的紙筆測試為例,教師充分發揮多模態語篇的作用,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評估學生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多模態語篇;小學英語;紙筆測試;教學評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改進考試評價。考試評價應貫穿語言教學的全過程。作為關鍵形式之一,紙筆測試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然而,當前的紙筆測試存在諸多問題,如命題立意不清、語篇形式單一、考查維度模糊等。針對上述問題,有學者提出,紙筆測試應從傳統的“知識能力導向”轉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強調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命題中,語篇的設計要引入表格、圖例等,通過具象的符號與抽象的文字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情況。
實踐證明,多模態語篇的引入為改進紙筆測試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多模態語篇是指通過任何兩種或多種語言模態或非語言模態(視覺、聽覺)等的組合來傳達信息或表達意義的語篇。命題中,多模態語篇可以采用語言模態加視覺模態、語言模態加聽覺模態等組合方式加以呈現,在并存性、互補性、差異性三個方面實現意義的交互。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學業質量評估中的紙筆測試為例,以《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為評價標準,以語言能力的考查為基礎,從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角度敘述多模態語篇在紙筆測試中的作用。
一、多模態語篇應用于文化意識的考查
《課程標準》指出,文化意識是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發展學生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等能力。教師在考查文化意識時,可圍繞英語和漢語表達方式的異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學校和家庭生活的異同等展開設計。測試內容可以采用圖形、文本等方式加以呈現,題目的類型可以是選擇和填空等。
【例題1】
請閱讀與新加坡小朋友Maya有關的圖表(如圖1),完成1~5題。
(? ? ?) 1. What does the circle chart about?
A. Mayas friends.? B. Mayas subjects.
C. Mayas day.
(? ? ? ) 2. Which activity takes the most time?
A. Eating and bathing. B. Playing with friends.
C. Sleeping.
(? ? ?) 3. Which activity takes the least(最少) time?
A. Doing homework and housework
B. Playing with friends. C. Eating and bathing.
(? ? ? ) 4. Does Maya have a nice day?
A.Yes, she does.? ? ?B. No, she doesnt.
C. Sorry, I dont know.
5. Maya is at school, sh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At 8:00, she can _______________. At 9:00, she can ____________. She can ______________ at 11:30.
【例題分析】
本題為看、讀、寫結合的綜合技能題,情境屬于“人與自我”范疇中的“生活與學習”這一主題群,涉及子主題“時間管理”。第1和第4題考查學生能否根據圖片或關鍵詞,準確把握圖表傳遞的意義。第2和第3題考查學生能否識別熟悉的圖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小學生Maya一天的活動安排,并了解其時間分配情況。第5題考查學生能否圍繞問題,運用所學知識,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推斷等方式表達觀點。
命題者選用了扇形統計圖這一形式,安排了選擇題與填空題。其中,扇形統計圖呈現了Maya一天的活動安排及時間分配情況等事實信息。5道題目要求學生歸納相關事實信息,了解不同國家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安排。本題一方面考查學生“習得與建構”“表達與交流”等語言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學生在比較中形成的跨文化認知能力,體現了對學段目標“比較與判斷”的關注。圖形與語言模態實現了交互,學生通過語言理解與表達提升了跨文化意識。
【例題2】
請閱讀短文并選擇正確答案,將序號寫在括號內。
There are many nice places in China. In spring or autumn, the weather is fine. You can stay in Changzhou. In the park, the flowers are beautiful, the birds are lovely. You can have a great time with your family.
In summer, Lijiang is still cool. You can visit many places, such as(例如) Yulong Snow Mountain. It is fun to see ice and snow in this season. You can also eat yummy food there, such as rice noodles.
In winter, Sanya is sunny and warm. You can see blue water and sky there. You can have nice fruits, like coconuts. The coconuts are on the tall trees, they are hard and brown.
(? ? ? ) 1. We can go to? ?________?in winter, because it is sunny and warm.
A. Changzhou. B. Sanya. C. Lijiang.
(? ? ? ) 2.? The word “coconut” means________ .
A.西瓜? B. 椰子? C. 鳳梨
(? ? ? ) 3. We can see? ? ? ? ? ? ? ? ? ? on Yulong Moutain in summer.
A. flowers B. snow C. birds
(? ? ? ) 4. From this passage, which sentence is NOT right?
A. It is only good to stay in Changzhou in spring.
B.You can have a lot of fun in Lijiang in summer.
C. Winter is a good season to come to Sanya.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icture _____ is Changzhou, picture _____ is Sanya and picture _____? is Yunnan.
【例題分析】
本題為讀、寫結合的綜合技能題。情境屬于“人與自然”范疇中的“自然生態”這一主題群,涉及子主題“季節與生活”。學生需要獲取、歸納語篇信息,進而感悟語篇意義。本題以語言模態為主,運用連續文本對我國各地不同的季節、地理風光、飲食等進行介紹。
其中,第2題考查學生能否根據上下文,建立不同地方與特色水果之間的聯系。第3和第4題考查學生能否對有關常州、麗江、三亞的重要信息進行歸納,并推斷正確答案。第5題引入了視覺模態——手繪版城市地圖,考查學生能否根據自己對中國地理的認識,結合語篇信息,選出正確的圖片。題目在考查學生“習得與建構”“歸納與推斷”等學段目標的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祖國,實現“感悟與內化”,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多模態語篇應用于思維品質的考查
《課程標準》指出,思維品質指的是人的思維個性特征。思維參與語言理解與表達的始終,語言學習與思維發展相互關聯且互相促進。教師在命題時,可根據思維品質在各學段的目標要求,設計圖片加文字、文字加圖表等多模態語篇,考查學生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理解、分析、推斷等能力。
【例題3】
根據下圖(如圖2),選擇正確答案。
This is Jacks shop, he sells many things this week. Look at the table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 ? ? ) 1. Jack sells ______ shirts this week.
A. fifteen? ? B. twelve C. ten
(? ? ? ) 2. In Jacks shop, customers like?________?very much.
A. sun hats and shorts B. sweaters and shirts C. T-shirts and jeans
(? ? ? ) 3. From the table, we know Jack has?________.
A. a toy shop B. a bookshop C. a clothes shop
(? ? ? ) 4. What season is it now?
A. Spring B. Summer C. Winter
(? ? ? ) 5. If you were Jack,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next week?
A. I would get many sweaters to sell next week.
B. I would get some skirts to sell next week.
C. I would get some gloves to sell next week.
【例題分析】
本題是看、讀結合的跨學科整合題,情境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中的“社會與文化”這一主題群,涉及子主題“常見職業與人們的生活”。題目設計符合語言能力“習得與建構”的一級學段目標——在語境中理解簡單句的表意功能,也符合思維品質“歸納與推斷”的一級學段目標。題目包括條形統計圖與文本選項,將視覺模態和語言模態相結合。條形統計圖展示了店鋪的銷售量等表層信息,但未揭示店鋪的類型以及影響銷售量的因素等深層信息。文本選項有效地補充了這些信息,使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數據背后的意義。這兩種模態在差異性上實現了交互,有利于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
第1和第2題考查學生能否運用數學學科知識對統計圖的部分內容進行歸納,第4和第5題考查學生能否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統計圖與個人經驗預測相應的季節與后續可銷售的衣物。學生需要綜合運用語言的理解性功能,推測多模態語篇傳遞的信息,提升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例題4】
Su Hai正在向Yang Ling介紹她的新家,請根據圖片(如圖3)完成連詞成句。
1. my, house, is, new, this(.)
Su Ha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eautiful, what, house, a(!)
Yang L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many, bedrooms, you, how, do, have(?)
Yang L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wo, house, my, I, in, have, bedrooms(.)
Su Ha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bedroom, this, your, is(?)
Yang L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my, no, kitchen, is, the, beside, bedroom(,)(.)
Su Ha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分析】
本題為看、讀、寫結合的綜合技能題。情境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中的“人際溝通”這一主題群,涉及子主題“同伴交往”。題目旨在考查學生感知語言信息,并用積累的簡單句式進行表達的能力,同時考查思維品質“觀察與辨析”一級學段目標的達成情況。學生需要通過理解圖片和上下文,感知詞匯在語境中的意義。
題目采用了對話與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將英語語言模態和視覺模態組合起來。文字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所需要的基本詞匯與句型,圖片則為學生的準確表達提供了具象的支架。這兩種模態實現了信息的互補,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提取有效信息。
三、多模態語篇應用于學習能力的考查
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要素。英語學習中,語言能力的提升是學習能力發展的動力。運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既是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如:元認知策略提倡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英語,及時評價、反思、調整學習過程;認知策略要求學生采用適合的方式表達語言信息。在進行紙筆測試時,教師可以組合不同模態的語篇,了解學生在相關情境中表現出的語言理解與表達水平,考查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例題5】
聽錄音,根據聽到的內容在橫線上填入單詞。
聽力內容: It is Saturday evening. Children go to the Fancy Dress Party. Look at Johns black bag, it is so cool. Mary wears a long dress. She looks very nice. Look at Lucy, she has two yellow hats. She is very beautiful. They also take many things to the party. Whose fruits are these? Theyre Mikes. They are so sweet.
【例題分析】
本題是聽、寫結合的綜合技能題。情境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中的“社會與文化”這一主題群,涉及子主題“常見節假日,文化體驗”。本題采用表格和音頻組合的形式。其中,表格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展示了兩個維度的信息:what和how。第一列是人物,第二、三列是具體描述或解釋。音頻材料以連續文本的形式呈現。學生可以聽到對每個人物的具體描述或解釋,以及相關的背景信息。兩種材料表現形式不同,但表達的意義相同。題目考查學生語言能力“習得與建構”一級學段目標的達成情況,即能否根據音頻材料,提取相關信息,并用積累的詞匯準確地表達。同時考查學生能否用恰當的聽力策略完成空格填寫。如:聽前根據表格預測音頻內容;聽中根據音頻內容提取信息;聽后檢查表格內容;等等。此外,題目還關注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等解決英語學科具體問題的能力。
【例題6】
仿照范例(如圖4),看圖(如圖5)寫話。寫作要求:①所寫內容需包含圖片信息;②語句通順,句子結構完整;③大小寫及標點符號規范。
【例題分析】
本題為看、讀、寫結合的綜合技能題,要求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題目的情境屬于“人與自我”范疇中的“生活與學習”主題群,涉及子主題“個人喜好與情感表達”,主要考查學生能否圍繞特定主題,運用相關詞匯和句型進行準確的表達。本題采用圖片和小語段結合的方式,分別屬于視覺模態和語言模態。圖片提供了話題表達的關鍵要素,有助于學生建立這些要素與話題之間的聯系。小語段提供了結構清晰、邏輯連貫的語篇,有助于學生提煉核心句子和行文結構。這兩種模態相互補充:視覺模態為語言模態提供了可視化的表達,語言模態填補了視覺模態的意義空白。
此外,學生能否觀察圖片,建立圖片和文本之間的聯系,并綜合運用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積極表達主題也是本題考查的要點之一。本題要求學生關注語句的通順性和結構的完整性,引導學生將任務要求轉化為評價標準,并形成策略進行話題表達。題目直接測評了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間接測評了學生學習能力中“選擇與調整”一級學段目標的達成情況,包括正確使用模態動詞、遷移應用表達框架和合理表達話題等方面,有助于學生逐步建立英語表達中的結構意識。
多模態語篇的設置為核心素養的評價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學生理解多模態語篇的過程就是發展核心素養的過程。在具體的操作中,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多模態語篇可運用于紙筆測試的語言理解端和表達端,二者都是建立在語言能力基礎之上的:理解過程是學生觀察、辨析、歸納、推斷、對比、綜合的思維過程;表達過程是學生遷移、運用和展現正確價值觀、文化態度的過程。其次,多模態語篇運用于紙筆測試命題中,通常會采用視覺模態、聽覺模態和語言模態等形式。各種模態根據考查要求,按需出現在語篇、題干、選項中。最后,多模態語篇通過三種不同的交互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意義建構,引導學生基于已有認知、經驗等理解語篇傳遞的意義,設計語言學習的過程,推動“教—學—評”一致性的實現。此外,多模態語篇與各項能力考查需求的適配性、同類模態的語篇在不同能力考查中體現出的差異性、紙筆測試中不同模態語篇組合的多樣性等,仍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3.
[2]陳力.多模態語篇在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意義[J].小學教學設計,2022(33):1.
[3]史俊,王建華.國外多模態語言教學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視化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2(1):80-91.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