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榮
[摘要] 對于小學班主任的日常教育工作而言,如果忽視了自身挖潛,班主任工作就會陷于低水平的徘徊之中。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班主任,潛力的表現之一就是自身的情感素質。班主任內在的情感素質影響著外在的教育表現,其可以成為班主任工作動力的內在源泉。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情感素質之于工作的意義,在日常的班務管理中讓情感素質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情感素質;教育作用
隨著當前班主任工作越來越繁重,越來越趨向精細化,班主任常常有不堪重負之感,很難感受到日常工作的意義,也不知道如何突破這一瓶頸。筆者發現,要突破這一工作瓶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挖掘自身的情感素質潛力,用情感素質優化自己的工作思路與狀態。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形象地說:“情感素質好比調正了弦的小提琴?!鼻楦兴刭|是個體覺察、理解、表達情感以及運用恰當的情感策略應對和調適自己與他人情緒、情感的一種修養和能力。教育是心靈喚醒心靈的過程,如果沒有情感,班主任工作就會低效、無效,甚至反效。因此,要進一步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就需要在關注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的同時,加強班主任情感素質的研究。
一、班主任工作中情感素質的意義探尋
班主任的情感素質會直接影響工作狀態,而班主任的工作狀態又會影響到教育工作的質量,從這點來看,班主任的情感素質對日常的教育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第一,內在的情感素質影響著外在的教育表現。當大多數班主任還不能用情感素質描述自己教育工作的內在動因時,情感素質已經在影響著班主任的工作。相關的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班主任教育工作過程中,其內在的情感素質對外在的表現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情感素質水平越高,其外在的教育表現就越豐富,具體的教育行為也越科學。因此,要想提高班主任教育工作實效,需要提升班主任的情感素質水平。
第二,情感素質可以成為班主任工作動力的內在源泉。當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問題或者感到職業倦怠時,最有效的突破途徑就是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質水平。有研究表明,在影響情感素質形成發展的諸多因素當中,班主任自身的意識起著主導作用。他們所秉持的教育觀念是他們情感素質保障與提升的原動力,也是最基礎、最核心的因素。此外,他們自身對班主任工作的認識及投入狀況、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學習鉆研等因素直接影響了班主任情感素質提升的速度與高度,也決定了其品位境界。因此,要想讓自身保持旺盛的教育精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通過情感素質的培養與提升,來為日常的教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三,情感素質可以成為班主任與學生共情的基礎。什么是教育?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边@樣的描述曾經是很多教師心目中的教育場景。筆者想強調的是,作為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他人之一,班主任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魅力,要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盡量與自己共情,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有“親其師,信其道”的體驗。而所有這些目標的達成都離不開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班主任自身的情感素質。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當有著豐富的情感,應當在情感方面表現出很高的素質,這樣才能夠借助于自身真摯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同時又可以在與學生發生共情的過程中有效控制好情感,從而使情感發揮恰到好處的作用。
二、班主任工作中情感素質的應用例析
班主任要想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質水平,就需要認清現實,并且努力地從平淡的班主任生活當中走出來,真正形成積極向上的強烈動機,從而讓自己的情感處于被激活的狀態,讓情感素質能夠真正成為班務工作的重要支撐。
一位班主任曾經遇到這樣一位學生,這個學生有一個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即愛玩手機游戲。他不僅在家中長時間玩手機游戲,還將手機帶到學校偷偷玩。讓班主任感到頭疼的是,即使教師、家長輪番對其教育,仍然難以改變,可以說是那種屢教不改的學生。
這個班主任遇到這一情況時,第一反應是覺得“又多了一件麻煩的事情”。他采用強力壓制的方法,以讓該學生不再犯類似的錯誤,當這一辦法未能見效時又采用回避的辦法,讓學生犯的錯誤顯得不那么嚴重。但所有方法都會導致同樣一個結果,那就是無法幫助學生糾正這個錯誤。這對班主任的內在情感造成兩個層面的影響:一是會讓班主任感覺到煩躁,二是會讓班主任產生挫折感。前者反映在班主任的教育過程當中,后者反映在班主任的教育結果上,兩者結合起來,就會讓班主任感覺到工作的無力。這時,班主任可以從情感素質提升的角度入手,采用“直面—耐心傾聽—與學生共情”的策略處理問題。
第一,直面。遇到類似上述事例中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這里所說的面對有兩層含義:一是面對學生。面對出現問題的學生,要有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決心。二是面對自己。面對身處困境中的自己,要有擺脫困境的內在動力。上述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是筆者,在教育反思的過程中,筆者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應當以一種怎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學生?很顯然不應當是責怪的心態,班主任不能責怪學生犯錯誤,正如同醫生不應當責怪病人生病一樣。班主任遇到問題時,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直面這些問題,并且尋找到問題的成因,然后去解決問題。這實際上就是班主任自身情感素質的轉變,從直覺層面的“煩躁”到理性層面的“面對”,意味著邁開了情感素質轉變與提升的第一步,這相當于為情感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最前面的那個“1”,此后的努力就是在“1”后面加“0”。
第二,傾聽。班主任有了上述思路之后,就可以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平和,就不會再感到煩躁,這實際上就是讓自己的情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再出現大的波動,這是情感素質提升的體現。這一情感素質是可以得到教育結果的支撐的。對于上述這個學生而言,由于筆者不斷設身處地地幫助學生思考問題——自己為什么會迷上手機游戲?為什么總是無法放下手機游戲?于是,對他的很多行為及想法也就有了“理解”。該生認為網絡這么發達,游戲公司開發出游戲推廣到市場上,那玩游戲就是正常的,是應該的;該生還認為,好多游戲參與者都能夠賺錢,自己玩游戲未來也許能夠幫助家庭分擔一部分開銷。盡管學生的這些想法和做法是錯誤的,但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有助于梳理出產生這些錯誤想法的原因,從而幫助學生發現錯誤的關鍵點所在。這實際上就是教師情感素質的體現,因為這樣的傾聽正是教師調整自己的情感,以便讓自身的教育行為更加符合學生的期待,從而達成預期的教育目標。
實際上,在與該生一次又一次的交流過程中,每次筆者都會提醒自己認真傾聽,對該生想法中合理的地方給予大力表揚,如認同他想分擔家庭的日常開銷,肯定這是一個學生孝心的表現;對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則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任何一個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承受經濟壓力,更不需要他們賺錢貼補家用,學生學有所成,才是家長的幸福源泉。同時,筆者也明確跟學生說:“先不要急著接受老師的觀點,可以仔細去想一想,如果覺得有道理再接受。”
第三,共情。進入共情狀態的學生往往比成人更容易改變。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學生慢慢接納了筆者,認同了筆者的很多觀點。如該生進一步認識到“學生”這一角色意味著什么,知道了“學生”的主要任務是什么……這個學生在一步步發生著改變。后來,這個學生跟我說了這樣一段話:“想想自己沉迷游戲的那段日子,真的感覺有一些傻,當時那些感覺理直氣壯的理由,今天看起來就是一個笑話……”而我則冷靜地引導他:“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不堪回首的過往,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你在過去確實犯了錯,然而可貴的是你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踩了剎車。盡管你犯了錯誤,但是你在錯誤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勇于改正的毅力卻令人贊賞……”通過這樣的情感互動,學生逐漸接受了筆者的觀點,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該生學會了反思,學會了面對自己的不足并嘗試去改變。這意味著學生找到了成長的方向,并且邁出了正確的成長步伐。
通過上述案例還可以發現,對于班主任而言,情感素質體現為面對學生及具體需要處理的問題時,能夠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恰如其分地賦予情感。班主任要實現情感素質的提升,關鍵在于要對日常的每個工作案例賦予情感,要在情感賦予中獲得更多認知,然后在反思中提升情感素質。
在上述案例中,當筆者的心理變得平和時再去面對那個學生,就會發現自己不再急于求成,而且愿意花時間耐心地去面對一個復雜的問題。事實表明,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態,反而讓后續的教育過程變得不再急躁與倉促。筆者發現了這個學生之所以沉迷于手機游戲,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家長的放任,二是學生的自控力太弱。在了解到這些原因之后,筆者采用了談話和舉案說法等方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對于自身存在的問題必須想方設法去改變,另一方面團結其他同學來幫助他實現改變。經過長達一年的努力,筆者終于徹底幫助他改掉了這一毛病。
當看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實現時,筆者沒有太過于激動,這是因為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還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每一次挑戰其實都可以視作自身教育水平提升的契機。當這些契機出現在班主任面前時,最好的選擇就是面對,抓住這一機會,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經過進一步反思,可以發現情感因素在其中不可或缺。一個成熟的班主任一定能夠自如駕馭自己的情感,從而讓自己的情感素質處于較高的水平狀態。
實踐表明,很多時候班主任所處的工作環境對其情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也有影響,因此,學校在這一方面應有所建樹,為班主任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家庭及社會也應該信任和支持教師的工作,對教師多一點理解和包容。
[參考文獻]
[1]王俊山,盧家楣.中小學班主任情感素質結構與提升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4(02).
[2]王俊山,盧家楣.中小學班主任情感素質的質性研究[J].基礎教育,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