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云
〔摘? ? 要〕? 新時期,國家為適應發展需要,加大力度培養具備創新精神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教育部門也加快推進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此,教師應充分結合教學目標及任務,制定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規律的課程教學方案,以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深入挖掘學生的質疑精神,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出發,首先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分析了小學生創新意識欠缺的原因,最后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課堂教學;創新意識;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9? ? 103-105
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學情,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設計,利用新穎有趣的課堂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引導,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一、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性
創新意識就是人們想要嘗試新事物、思考新辦法、開創新活動的思想欲望。只有增強人們的創新意識,才能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始終保持積極性,不斷突破自己,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離不開創新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他們只有始終保持創新精神,才能將新想法、新觀念融入社會主義建設中,才能更好地推動國家建設和發展,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使我國在全球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想象力、創新能力、思維邏輯能力等培養和提升的最佳時期,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占據重要位置。為此,需在小學階段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培養其創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另一方面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是有利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十分有必要。
二、學生創新意識欠缺的原因分析
就目前來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還有所欠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傳統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雖然近年來國家和教育部門先后進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但是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頗深,很難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容易忽略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目前還存在部分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情況,教師只重視數學知識理論的講授,并讓學生死記硬背記住這些數學知識,忽略了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存在,長期下去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二是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有些教師長期使用同一種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模式簡單化一,教師在講臺上一味地講授數學知識原理,學生在底下被動地接受,不僅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而且學生缺乏積極思考發言的機會,不利于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也使得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鍛煉,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三是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有些數學理論知識抽象,大量數學公式、數學原理的學習枯燥無味。由于課堂教學內容缺少趣味性,會大大打消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數學理論知識。
三、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一)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
為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數學教師應充分結合新課標要求,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單一的應試教育理念,更多地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以致力于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為教育目標。數學教師應創設生動有趣、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成長發展需求,制定符合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的課堂教學方案,以進一步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并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發現、歸納、總結的過程中,鍛煉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大膽嘗試的精神。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數學問題,組織學生積極探討交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以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單元時,其中的人民幣換算是學習難點,學生不容易掌握。為此,教師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設置的問題可以是這樣的:假如媽媽帶你去零食店,給你10元錢讓你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巧克力5元,彩虹糖4元5角,棉花糖3元,威化2元,芝麻糖1元,棒棒糖5角。現在請大家想一想、說一說,用10元錢可以買哪些零食?如此形象生動且貼近日常生活的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不唯一,學生努力思考找尋多種答案的過程,也是鍛煉其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
(二)重視學生想象力和邏輯能力培養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為目標。而創新意識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整合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方案,以便能夠從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數學中抽象知識多,且邏輯性強,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關數學理論知識。而且,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其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有很大幫助。為此,教師需重視學生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創造性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同時,教師也應有意識地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鍛煉,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創造性地回答問題,增強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在教學“植樹問題”單元時,可在講解教材例題的基礎上,積極創設新問題進行拓展教學。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有一塊正方形的桌布,它的四周及四個角鑲嵌有圓形裝飾片,每邊鑲嵌6片,桌布上一共鑲嵌了多少片圓形裝飾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用不同方法創造性地回答。有的學生通過畫圖,發現每邊都有重復計算的圓形裝飾片;有的直接在腦海里通過想象發現重復問題,最終得到正確答案4×6-4=20(片)。學生積極思考和解題的過程,對其想象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幫助,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鼓勵學生合理大膽質疑
小學生好奇心重,對一切都充滿疑問。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嘗試新事物,這也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設計新穎的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有疑慮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進行探討,從旁給予學生正確引導,而且需對探討結果給予正確評價。這樣,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能夠得到鍛煉,創新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培養。以“三位數乘兩位數”單元的教學為例,在教師講解例題106×30=?的問題時,有的學生會提出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將106分成100和6,之后分別與30相乘,最后將它們加起來得出結果?”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探討分析這一解題思路是否可行,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肯定學生的解題思路,告訴學生這用到了數學運算公式(a+b)c=ac+bc。這樣,通過學生提出疑問、共同分析探討解決數學問題,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問的精神,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
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等還不完善,有些數學理論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比較晦澀難懂。為此,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數學原理和公式的相關視頻、動畫等,這樣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數學相關理論和公式的來源及論證過程,也可一定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探究挖掘的精神。而且,還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印象,同時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數學理論公式。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可以利用網絡查找合適的數學教學資源,其載體可以是圖片、視頻、動畫等,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能夠將數學相關知識理論形象生動地展示,會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升其探索創新意識。例如,在進行《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教學時,公頃和平方千米概念比較抽象,實際觀察測量很難做到。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圖像、圖片等,也可以在地圖上表示1公頃、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讓學生弄懂兩者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公頃和平方千米概念的認識,還可以將數學理論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有利于提升其對數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十分有必要。教師應結合新課標要求,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強對學生想象力和邏輯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合理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嘗試。同時,教師也應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開展多樣化的數學教學,以便能夠在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馬玉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研究[J].成長,2022(7):112-114.
[2]唐慧琴.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J].啟迪,2022(8):35-36.
[3]黃婷.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分析[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2(29):82-84.
[4]張虎成.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2(22):52-55.
[5]宦彩娟.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2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