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館是高校重要的學術資源中心,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成為當前圖書館發展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實踐研究法,對當前高校圖書館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必要性以及具體路徑方法進行了深入探究,旨在為高校圖書館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新媒體時代,用戶對信息的獲取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傳統的圖書借閱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認清這一發展趨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模式,例如定制化的圖書推薦、個性化的學術資源引導等。為此,文章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構建個性化服務模式的具體路徑方法。文章認為,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收集用戶的閱讀偏好、學術需求等信息,建立用戶畫像,從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利用新媒體平臺,與用戶進行互動,增強用戶黏性;通過與其他高校圖書館合作,共享資源,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總體來說,個性化服務模式可以提高用戶滿意度,從而更加有效地發揮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和價值。實踐中,高校圖書館還要借鑒其他行業個性化服務的相關經驗,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服務,從而不斷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品質。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用戶畫像;定制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6;G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3-0068-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信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廳級科研課題“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初探”成果,項目編號:2022XW006
進入新媒體時代,圖書館所面臨的信息環境和用戶需求發生了深刻變革。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高校圖書館必須創新服務模式。個性化服務作為一種關注用戶個體差異和需求的服務方式,逐漸成為圖書館發展的重要選擇。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構建個性化服務模式的具體路徑方法,以滿足現代大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進而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和影響力。
個性化服務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通過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信息和服務。在新媒體環境下,提供個性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必要性。
(一)個性化服務可以提高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和教師對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他們不僅需要獲取最新的學術成果、研究動態等信息,還需要對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打造個性化服務來提高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1]。個性化服務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從而提供更加精準的推薦和服務。例如,通過對用戶在圖書館的借閱記錄、搜索歷史等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用戶對哪些領域比較感興趣,從而為其推薦相關的學術資料、研究報告等。
(二)個性化服務可以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個性化服務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通過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信息和服務。這種服務模式可以增強用戶對高校圖書館的黏性,提高用戶對高校圖書館的滿意度和忠誠度[2]。通過開展個性化服務,高校圖書館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提供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服務,有助于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個性化服務可以提高圖書館的競爭力和創新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面臨著來自其他信息提供者和新媒體平臺的競爭。開展個性化服務可以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競爭力和創新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個性化服務可以幫助高校圖書館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其在用戶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還可以促進高校圖書館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推動其向更高層次發展[3]。
(一)建立個性化用戶檔案
建立個性化用戶檔案是高校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的重要基礎。通過建立用戶檔案,可以全面了解用戶的需求、興趣、閱讀習慣等信息,為后續的個性化推薦、定制化服務等工作開展提供數據支持。
首先,要收集用戶信息。收集用戶信息是建立個性化用戶檔案的第一步[4]。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用戶信息,如借閱記錄、搜索歷史、在線瀏覽記錄、反饋意見等。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主動收集用戶的需求和興趣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為后續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數據挖掘和分析。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分析,如分類、聚類、關聯規則等[5]。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用戶的興趣、閱讀習慣、需求等信息,為后續的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持。最后,建立用戶檔案。在收集和分析了用戶信息后,需要將相關信息整理成用戶檔案。用戶檔案應包括用戶的基本信息、借閱記錄、搜索歷史、在線瀏覽記錄等內容[6]。還可以在用戶檔案中加入用戶的興趣愛好、需求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需要注意的是,用戶檔案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更新和維護,根據用戶的最新借閱記錄、搜索歷史等信息及時更新檔案內容。
(二)推出定制化服務
定制化服務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高校圖書館中,學生和教師對信息的需求存在差異,他們需要更加精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根據用戶需求數據庫中的信息,制訂定制化服務方案[7]。方案應該包括用戶的基本信息、研究領域、興趣愛好等內容,并根據用戶的需求和興趣為其推薦相關的學術資料、研究報告等。例如,為研究生提供專門的研究指導服務,幫助他們找到相關的文獻和研究資料;針對需要深入開展學術研究的教師用戶,圖書館可以提供專門的學術數據庫和研究工具支持。制訂好定制化服務方案后,高校圖書館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推廣[8]。例如借助校園內的宣傳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用戶宣傳定制化服務的內容和優勢。推出定制化服務后,需要對服務效果進行跟蹤評估。通過收集用戶的反饋意見和建議,了解用戶對定制化服務的滿意度和改進意見;通過分析用戶的借閱記錄和搜索歷史等信息,評估定制化服務的實際效果和效益[9]。根據跟蹤評估結果,對定制化服務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提高服務質量。
(三)建立社交媒體平臺
新媒體背景下,社交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人們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服務的核心機構,也需要緊跟時代潮流,通過建立社交媒體平臺來拓展服務渠道,增強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和交流[10]。
首先,高校圖書館需要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臺。目前,國內的社交媒體平臺眾多,包括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高校圖書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用戶需求來選擇合適的平臺[11]。在選擇好社交媒體平臺后,高校圖書館需要建立賬號和社群。建立賬號和社群是開展社交媒體服務的基礎,也是與用戶進行互動和交流的前提。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賬號。這些賬號可以用來發布圖書館的最新動態、資源推薦和活動信息等,也可以與用戶進行互動和交流[12]。建立好社交媒體賬號和社群后,高校圖書館需要及時發布圖書館的最新動態和信息,包括新書推薦、借閱須知、活動安排等。及時發布信息可以吸引用戶的關注和參與,提高圖書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13]。此外,社交媒體平臺還具有營銷功能,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這一功能來推廣服務和資源。例如,通過發布精美的圖書推薦和活動海報來吸引用戶關注和參與;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圖書館的內部環境和資源;通過有獎競猜等方式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互動性。
(四)提供多樣化的數字資源
高校圖書館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數字資源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除了傳統的紙質圖書和期刊,還要購買和訂閱多樣化的數字資源,包括電子書、數據庫、學術期刊等,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和豐富的學術資源。
首先,購買電子書。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用戶需求,購買不同類型和學科的電子書,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同時,圖書館還可以提供電子書的在線閱讀和下載服務,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圖書資源[14]。其次,訂閱數據庫。數據庫是集成了多種類型信息資源的綜合性信息資源,包括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數據統計等。通過訂閱數據庫,高校圖書館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和精準的學術資源。圖書館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訂閱不同類型的數據庫,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最后,通過與其他高校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來提供更多的學術資源給用戶。例如,通過建立聯合采購和共享資源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學術資源。采用這種合作模式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共享和共贏。
(五)優化圖書館空間布局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提供個性化服務,不僅需要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還需要營造一個舒適、便捷、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優化圖書館空間布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首先,設置專門的自習區和小組學習區。自習區是圖書館最基本的學習空間,可以滿足個人學習的需求。小組學習區則可以滿足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需求,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這些區域可以通過合理的隔斷和家具擺放,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其次,設置多媒體區和創客空間。多媒體區可以提供各種多媒體設備和工具,如計算機、投影儀、音響等,方便用戶進行多媒體學習和創作。創客空間則可以提供各種創新工具和設備,如3D打印機、機器人、編程工具等,提升用戶的創新和實踐能力[15]。此外,設置休閑區和咖啡廳。休閑區可以提供一些休閑設施和娛樂設備,如沙發、電視、游戲機等,使用戶可以在學習之余得到放松和娛樂。咖啡廳則可以提供一些輕食和飲品,方便用戶進行簡短的休息和交流。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新媒體時代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必要性,從建立社交媒體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數字資源、優化圖書館空間布局等多方面,系統地闡述了高校圖書館構建個性化服務模式的具體路徑方法。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圖書館需要持續關注并適應這些變化,不斷優化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手段和內容,以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同時,還要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高、增強館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參考文獻:
[1] 石榮.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的創新措施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3):173-175.
[2] 胡小君.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3(22):68-71.
[3] 李玉海,謝倩,王常玨.信息文化助力高校圖書館服務育人的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3,41(6):36-41.
[4] 張冬梅.基于用戶畫像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精準化發展研究[J].黑河學刊,2023(6):98-103.
[5] 賈淑敏.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宣傳路徑研究[J].山西青年,2023(21):175-177.
[6] 靳賀敏.新媒體技術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創新研究[J].傳媒論壇,2023,6(20):109-111.
[7] 張璐平.基于CiteSpace的高校圖書館新媒體服務的可視化分析[J].科技資訊,2023,21(20):215-220.
[8] 朱波,王颯,張姝末,等.探討智庫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J].蘭臺內外,2023(29):70-72.
[9] 杜群英,劉槐煜.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管理策略[J].采寫編,2023(9):164-166.
[10] 田曉麗.基于以本為本理念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J].黑龍江檔案,2023(4):318-320.
[11] 戴璐婷.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模式研究[J].傳媒論壇,2023,6(16):109-111.
[12] 魏婧.新媒體技術的創新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影響[J].記者觀察,2023(21):84-86.
[13] 姚文彬.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優化路徑[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23,33(3):60-62.
[14] 劉文璨,曹冬.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紅色經典閱讀推廣服務研究[J].文教資料,2023(10):180-183.
[15] 王文靜,鄧馨悅.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14):108-111.
作者簡介 李爽,館員,研究方向:圖書典藏與流通、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