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提升集團資金使用效率是企業集團成立財務公司的主要目的,也是金融監管機構一直以來對財務公司的基本定位。但隨著2022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管體系的調整,以及新的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出臺、經營范圍大幅收窄,財務公司如何將基本資質用足用活,助力集團整體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是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課題。以中國電建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分析其快速適應監管環境、市場形勢,組合運用管理工具和金融產品,推動集團資金使用效率不斷提升的主要做法和經驗,總結其取得的成效,以期為財務公司行業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財務公司;企業管理;資金效率
0 引言
財務公司是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據中國財務公司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末,財務公司數量為252家,總資產規模達到8.89萬億元,增速3.61%,各項貸款余額3.86萬億元,營業凈收入1 345.44億元[1],財務公司已成長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見圖1。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集團經營風險向財務公司傳導問題顯現,個別企業集團利用財務公司違規開具票據,在集團出現經營危機后導致財務公司承兌票據逾期;財務公司行業不良資產率從2017年的0.03%顯著上升至2022年的0.99%[1]。個別財務公司過度金融化、偏離主業、違規開具承兌票據是風險擴散的重要原因。
為此,中國銀保監會時隔16年再次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進行修訂,2022年10月正式印發修訂后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這是影響財務公司行業當前和未來發展的一件大事。新《辦法》在強化主責主業、調整準入門檻、優化業務范圍和強化風險監管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改進。這將為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規范經營、防范金融風險、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提供更為扎實的制度基礎。與此同時,在新《辦法》的指引下,財務公司行業將逐步從以規模擴張和資產擴張為主導的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國家金融監管理總局成立伊始,以金規〔2023〕1號文件修訂印發《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對財務公司來說,應進一步堅守主責主業,堅守正確的定位、專注服務集團內部,時刻牢記唯有筑牢風險底線,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新《辦法》再次明確指出財務公司“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依托企業集團、服務企業集團,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在新的監管形勢下,如何立足國情實際經營好財務公司,以促進集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進而助力產業實體高質量發展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 文獻綜述
梳理近年來國內學者對財務公司有關課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定位、風險管理、產品創新等方面[2-5]。在財務公司促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方面,譚德彬[6]結合財務公司的實際業務情況,運用評價多投入多產出的綜合效率的數據包括分析法(DEA法)和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定量分析方法,對我國財務公司自身的資金使用效率進行橫向靜態和縱向動態研究,針對結果提出提升我國財務公司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改進建議。朱建明[7]針對投資控股行業進行了研究,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其資金使用效率及變動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并據此提出需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改善金融服務、強化科技賦能、加大人員及資本的投入等,從而提升和改善集團資金使用效率。汪眾[8]以內部資本市場視角對集團財務公司資金使用效率評價進行了研究,認為內部資本市場的形成有利于企業集團降低融資成本、實現資金有效配置,相較于外部資本市場具有明顯優勢。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集團開始借助內部資本市場的優勢,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財務公司作為企業集團的“內部銀行”,在內部資本市場運行中扮演重要角色。梁婧玉[9]針對煤炭行業進行了研究,以JM集團財務公司為案例企業,對其資金使用效率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煤炭行業財務公司整體規模效率大于純技術效率,資金使用效率主要受純技術因素制約,仍需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資金使用效率水平主要受規模因素影響,通過提升規模可以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然而目前鮮有文獻和案例從財務公司充分發揮基本業務資質、從自身管理效率和經營績效方面研究實證提升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的問題。
2 案例簡介
中國電建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電建財務公司”)是經原中國銀監會批準,于2015年12月成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按照《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賦予的法定職能,負責集團資金歸集、資金結算、資金監控、金融服務工作。開業后前5年與集團資金管理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承擔金融服務和集團資金管理雙重職能;2021年3月,根據集團財資稅一體化改革整體部署,在集團層面成立財務金融部后,財務公司單獨運行。
新《辦法》實施后,電建財務公司對管理體系、金融服務體系和產品體系進行全面重構,實施以工作效率和經營績效為核心的“雙效提升”管理體系,以整體服務、靠前服務、精準服務、數智服務為核心的“四位一體”金融服務體系,以創新為核心的產品體系。一年來,各項指標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功能定位得到充分發揮,首次在中國金牌品牌大賽中榮獲普惠金融獎,被評為行業“最具創新力財務公司”。
3 主要做法與成效
3.1 做大結算業務,打造集團“結算主平臺”
資金集中是財務公司的基本業務,也是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的前提。電建財務公司全面推進“內部賬戶應開盡開,銀企直連應連盡連”,以結算促資金集中,成功實現銀聯代付,可開立機構開戶率達99.68%,銀企直連行18家,對非直連賬戶以RPA、CIPS等手段實現可視化。2023年累計開展結算業務198.65萬筆,同比增長232.36%;金額7.43萬億元,同比增長27.27%,帶動人民幣日均集中額增加22.08億元。
堅持結算產品創新與結算體系完善兩手抓,先后推出內部交易封閉結算、批量對私、農民工工資代發等業務,實現集團內資金流轉“只動賬、不動錢”。融入成員企業市場開發,與政府、業主及銀行談判,從源頭上發力,實現受限資金歸集,并將財務公司作為抽水蓄能項目監管資金存放機構。研究實施并全面推廣“子企業資金池”,實現資金自動歸集、統籌調配。上線工會經費歸集業務,實現集團工會資金的集中管理;積極推進代理收付機票款事項,進一步收攏結算通道。通過一系列結算產品的創新推廣,成員企業對財務公司業務黏性、依賴度不斷增強。
3.2 做強信貸業務,打造集團“第一借款人”
信貸業務是財務公司金融服務的主要手段。電建財務公司在集團“2+5”大財務格局中找準定位,努力擔當集團和成員企業“第一借款人”。聚焦集團戰略,將信貸資源精準投放到集團“水能砂城數”產業,助推綠色產業發展,累計發放各項貸款超3 700億元。2023年,通過發放財務公司自營貸款,替代集團外部帶息負債731億元。專項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打造專項低息資金池,以綠色金融支持集團雙碳戰略,全年發放綠色貸175.45億元,支持28家新能源企業及13家綠色建材企業,有力拉動綠色產業融資成本下行。發放“訂單貸”,有效破解裝備制造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難題,助力成員企業進一步拓展客戶、打開產品市場;發放“災后重建貸”,協助受暴雨、洪澇等災害影響嚴重的地區復產復工。上線法人賬戶透支業務,“一次定額,按需提支;隨借隨還,額度可循環”,充分保障企業突發性資金支付需求。創新推出“超短貸”“循環貸”,給予成員企業貸款額度、期限的靈活配置,有效穩定公司流動性指標,為集團整體優化稅務規劃。
電建財務公司充分發揮中間業務為主業發展暢通金融渠道作用,深耕中間業務邊際效用。2023年全年辦理承兌匯票45.55億元,開立非融資性保函271.95億元,通過中間業務釋放保證金占用約31.47億元,協助集團和成員企業節約財務費用1.69億元。發揮委托貸款路徑作用,協助集團上市公司合規、安全劃撥重大項目募投資金。積極“融智”,搶抓政策窗口期,協助成員企業置換高息貸款,壓降財務費用;總對總加大保函推廣,保函受益人拓展至產業鏈上下游央企、地方政府和地方國有企業。
3.3 做專票據業務,運營集團“票據池”
電建財務公司上線新一代票據系統,建成電建“票據池”,入池賬戶2 800多個,入池票據160億元。推進票據入池結算,引導成員企業使用財務公司賬戶進行票據收付,深化“以結算促集中”。開通“集票寶”功能,實現794家成員企業及分支機構全量票據信息可視化。推行票據賬戶主動管理“白名單”和應收票據“黑名單”,從收票源頭控制風險,切實加強票據結算安全性。
電建財務公司為票據業務提供分化拆分等全生命周期服務,提升票據資產價值和利用效率。面對成員企業存量資產利用效率不足難以保障生產經營資金流動性的困境,推出票據資產盤活專用工具“票融寶”,商業承兌匯票貼現產品“商票通”,有效提升存量票據資產使用效率。開展“直貼+轉貼”業務,深耕票據資產運營渠道,幫助成員企業解決票據融資需求的同時,釋放內部信貸資源占用,實現票據資源與信貸資金的高效利用。
3.4 做實國際業務,打造境外財資中心
電建財務公司取得“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資質和即期結售匯業務資質,入池企業達到113家,2023年累計辦理外債及境外放款業務折合人民幣87.47億元。推動購匯業務、國內外匯業務及境外放款業務創新聯動,即期結售匯業務當日申請、當日辦理,有效降低換匯成本。利用同業資質,為成員企業傳導優質外匯存、貸款價格,提高集團外匯資金收益,壓減外匯債務成本。
集團在新加坡設立了境外財資管理平臺并委托財務公司管理,立足境外資金歸集,以內部調劑代替外部融資,盤活集團境外資金。境外財資中心配合財務公司統籌協調境內、外兩個資金池,提高集團境內外資金一體化運作效率,有效滿足成員企業國際業務資金需求。新加坡公司獲批FTC資質,已為集團節約預提稅約2 800萬元。上線境外財資系統和財務共享系統,實現集團境外首個銀企直連,積極協助集團推進境外結算試點工作。開通香港離岸賬戶、上海自貿區FTN賬戶,發揮三地詢價作用,落地首筆境外代理收款業務。
3.5 做精金融市場業務,提升集團外源性收益
電建財務公司在滿足日常結算和信貸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強化與同業金融機構合作,堅持用足頭寸、用好窗口、用活產品,全面提升外源性收益。2023年以來,金融市場業務實現“四個首筆”:首筆同業存單業務、首筆銀行間市場賣出回購業務、首筆票據轉貼現賣出業務、在建筑類央企財務公司中開展首筆外幣同業拆借業務。緊盯同業存款市場、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票據市場價格走勢,2023年公司人民幣產品同業運作最高利率達6.80%,外幣產品同業運作最高利率達5.95%。同時,組合運用同業存款、同業拆借、同業存單、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等工具,累計獲取高息機會48次。金融市場業務收益完全覆蓋財務公司日常運營成本。
3.6 做優金融科技,以數智化引領保障業務開展
數字化、智能化是管理的新引擎。電建財務公司專項制定《中長期數智化規劃》,實施“小核心+大外圍”數字平臺建設模式,建設“全在線、全天候、全閉環”信息化體系。升級換代核心業務系統,開發移動端App,金融業務線上辦理率100%,移動端辦理率70%。在行業內率先應用智能機器人,財務基礎業務自動化率達85%。上線第二代征信系統,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統一監管報送平臺和“1104監管報表自動編制系統”,實現各類報表自動生成、線上審核和電子化上報。建設電建金融數據庫,搭建大數據云分析平臺。對人力資源、綜合辦公、基層黨建等管理類信息系統全面盤點評估,圍繞提高工作效率進行系統間的整合或建立數據接口,平臺共用、數據共享。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
4 結論與建議
電建財務公司成立以來,經歷了與集團資金部“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到后來單獨運行的體制機制變革,在新《辦法》實施后,審時度勢,改革創新,以新理念、新業務、新管理激發企業活力,努力以創新贏取發展先機。
4.1 緊跟政策和監管形勢,創新企業發展理念
面對集團“大財務”體系推進、監管政策趨嚴、市場形勢變化,實施了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堅守一個初心、站穩三個立場、實施雙效提升、推行四位一體服務、構建五大中心”的“13245”發展思路,統籌指引各條線、各模塊工作。堅守“立足集團,服務集團”一個初心。站在全集團一盤棋高度思考問題、以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站在成員企業角度看待問題、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財務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角度處理問題,始終將依法合規挺在前面,并通過有效的經營管理為股東謀取合理回報。實施“提升工作效率,更好踐行服務職責;提升經營績效,更好支撐集團戰略”雙效提升專項行動。推行“整體服務、靠前服務、精準服務、數智服務”四位一體服務體系。構建集團結算中心、信貸中心、票據中心、外匯中心和境外財資中心“五大中心”。
4.2 堅守功能定位,發展普惠金融,為集團綜合創效
發展普惠金融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作為我國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業態,開展普惠金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要定位為所在企業集團的資金池、票據池,集中管理企業集團的資金從而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電建財務公司堅守國有企業政治屬性、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扎實開展普惠金融服務,實施貸款降息、存款升息、減免手續費等“一高一低三減四免”定價政策,公司成立以來累計為集團和成員企業綜合創效超百億元。集團所屬成員企業,無論規模大小、業績好壞,均明確相關高管和職能部門負責固定對接服務,做到既“錦上添花”,更“雪中送炭”。一年來,針對不同產業屬性、不同資源稟賦、不同資金需求的成員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整體金融服務方案62個,圍繞固定資產貸款等大額長期資金用途,制定“一項目一策”方案6個,圍繞境內外資金流通、高息貸款置換等臨時性事項,制定“一事一策”方案15個,均得到有效落實。公司榮獲中國金融年度品牌案例大賽普惠金融獎。
4.3 緊扣集團產業特點,創新業務產品
電建財務公司圍繞打造集團“五大中心”,以產品創新為依托,創造了多項“首次”“第一單”“第一筆”,提升自身經營績效的同時,服務集團、服務成員企業的初心使命得以進一步彰顯。以結算產品創新聚力集團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打通結算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出農民工工資代發、工會開戶、集團內機票款收付、批量對私付款等多項結算產品,涵蓋行業既有結算產品,品類完備且具有集團特色。以信貸產品創新服務集團轉型升級,堅持站在集團和成員企業立場研發信貸產品,聚焦服務集團“水能砂城數”戰略,推出“綠色貸”“超短貸”“訂單貸”“災后重建貸”等專項產品。創新推出票據質押貸款“票融寶”、商票貼現業務、“直貼+轉貼”業務等,拓寬票據資產運營通道。以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提升價值創造力,強化對監管政策和金融市場行情研究分析,不斷豐富金融業務體系,拓展資金融通渠道。以外匯產品創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強化境內外資金配置,實現公司代客購匯業務零突破、首筆美元貸款落地,推動購匯業務、國內外匯業務及境外放款業務創新聯動。
4.4 深化改革,重構管理生態,釋放發展活力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電建財務公司黨委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修訂公司章程、議事規則和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各治理主體職責權限清晰界定、決策流程有機銜接。第一時間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對公司“十四五”規劃進行修編。開展制度“廢改立”專項整治,修訂制度29項,廢止制度6項。全面審視各項金融業務辦理審批流程、手續,力求資料一次報送、多次利用,最終精簡形成103項金融業務流程圖。每季度向集團各成員企業進行工作效率問卷調查并建立改進優化臺賬,主動問需,用心服務。公司金融服務滿意度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實施“以能力素質提升促服務改善”專項行動,系統修訂薪酬、考核、崗級、獎勵等辦法,重構管理生態。搭建“1331培訓體系”,實施管理、業務雙通道,開展人才梯隊化建設。全員化、常態化開展競爭上崗,著力構建能上能下機制,推動“有為者有位”,著力打造一支“講政治、懂金融、熟實業、善創新、長服務”的金融復合型人才團隊。
4.5 堅持合規底線,永葆企業守正創新
合規與風險管理是金融企業的底線。電建財務公司將合法合規性審查和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事項必經前置程序,公司層面成立合規管理委員會,制定穩健型風險偏好及風險限額管理方案,編制《合規管理手冊》,每一項新業務的開展都做到制度先行、系統固化、流程受控。統籌中長期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和短期應急措施,多措并舉提高流動性。建設風險監測系統,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主要指標實時監測。與合作銀行、重點成員企業簽訂廉潔風險聯防聯控協議,將黨內廉潔紀律嵌入金融業務辦理全流程和各環節。編制金融業務紀檢監督清單,對100多項業務進行“高中低”廉潔風險定級,制定123項防控措施。公司自成立以來不良資產率、不良貸款率持續保持為0,連續6個季度央行金融機構評級持續保持4級,為同業最高級別。
5 結語
隨著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成立后系列監管制度的出臺,財務公司這類特殊金融機構迎來強監管的同時,也將會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發揮新的功能、展現特有作用。希望財務公司行業聚焦主責主業,突出管理創新,以管理效率和經營績效的提升力促集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為實體經濟注入新的金融活水和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國財務公司協會.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行業發展報告(2023)[M]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3.
[2]孫小云.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23(22):153-156.
[3]周先平,羅瑞豐,皮永娟.集團財務公司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研究[J].當代財經,2023(8):70-82.
[4]仇兆燕,樊融杰. 引導財務公司堅持主責主業[N].中國銀行保險報,2023-06-27(001).
[5]侯方琪.JT集團財務公司同業業務風險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23.
[6]譚德彬.我國財務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實證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7]朱建明.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及動態變化研究:以投資控股行業為例[J].商業會計,2023(6):62.
[8]汪眾.內部資本市場視角下集團財務公司資金使用效率評價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20.
[9]梁婧玉.JM集團財務公司資金使用效率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22.
收稿日期:2023-08-17
作者簡介:
賈靈強,男,1986年生,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財務與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