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鈺涵
隨著學前教育現代化不斷推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情況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學前教育應屆畢業生,其職業生涯規劃問題亦將受到充分的重視。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從職業信心、生涯定向、職業認知、自我認知和規劃認知五大層面,對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狀況展開了研究與剖析。從發揮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性、健全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體系、完善社會職業生涯規劃支持系統三個方面提出優化措施,從而對新形勢下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完善。
1 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規劃現存問題分析
1.1 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個人問題
(1)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不強并非是罕見現象。大學生的整體職業規劃意識薄弱,主要是由于學生們對自己的了解不夠準確,也未能科學制定契合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大部分學生接觸高等教育之前對職業生涯規劃知之甚少,在高中時期,學生的任務就是學好文化課,從而在高考時考出高分,順利升學。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不同大學、不同專業的具體情況并不清晰,也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具體適合哪些專業。部分學生在高考結束填報志愿時,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分數是否可以達到目標院校的錄取線,缺少了對所選專業的仔細斟酌。
(2)職業生涯規劃執行力不夠
由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不斷得到體現,眾多的大學生對職業認知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但是這些認識往往流于表面,較少對自身進行深刻的探索與規劃。很多學生在制定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能夠想到、可以談到,但往往就是做不到,職業生涯規劃仿佛是空中樓閣,難以真正落實到位。一方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活動時存在著隨大溜、盲目從眾的現象,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則是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深刻的認識,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執行力不夠。
(3)學生學習能力有待加強
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一環,不僅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技能,如鋼琴彈唱技能、繪畫創設技能、舞蹈教學技能等。很多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藝術課程培訓,突然被要求在短暫的大學時光里變得多才多藝,對于很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許多在藝術領域有所建樹者,往往在幼時就接觸并投入到其中學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錯過藝術學習的關鍵期之后,想要熟練掌握這些教育教學技能,更需要自己在私底下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在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時,需要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1.2 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學校問題
(1)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體系不健全
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從大一新生入學伊始,直至其順利畢業找到合適工作結束。然而,受傳統的教育環境影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往往并不受重視,表現為只注重學生的順利結課,而對教學過程關注甚少。一些學校往往在大學生活的后兩年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且匆匆忙忙進行幾周課程后就算結束。教學形式上較為單一,內容比較寬泛,難以對學生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在課程開課時間較短的前提下,擁有專業背景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也是分外稀缺,職業生涯課程一般由普通專業課教師或者輔導員等來進行授課。總體來看,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體系目前仍需進一步完善。
(2)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合理
目前,我國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指導方面,多采取大班授課、講座等形式,是一種單向的輸出式授課,授課內容單一,缺乏對大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影響教學效果。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上課的地點,往往是在階梯大教室內,班級內人數眾多,有時甚至是幾個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上課,當一個教師面對上百名學生時,課程所講的內容就比較籠統,指導主體不突出,缺乏具體可行的措施。因此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設置應該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本行業的具體信息進行實質性的職業生涯規劃。
1.3 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社會問題
(1)家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意識淡薄
由于我國的職業規劃觀念起步較晚,有些父母對其概念認識不足,對子女的職業生涯規劃也不夠全面;有些父母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在孩子成年以后才會做的,主要是和學校相關,與家長自己關系不大;并且在我國眾多的鄉村地區,很多以務農為主的普通老百姓不曾接觸各種復雜的職場環境,因此他們自己也不曾制定過職業生涯規劃;還有一些家長,分外崇尚帶編制的公務員等,即人們口中所說的“金飯碗”,而對其他的工作嗤之以鼻。總體來看,大部分家庭相對缺乏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意識。
(2)學前教育的社會支持力量不足
我國的學前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在眾多教育專家的號召下,政府逐步開始關注學前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在社會上形成了有利于學前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但目前學前教育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仍然很多,比如公立幼兒園的入園名額較少、普通私立幼兒園管理不夠規范、高質量的私立幼兒園收費標準過高、幼兒教師專業化素質仍需提高、幼兒園師資流動性大、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社會認可度不高且薪資待遇較低等等。
(3)社會對職業生涯規劃不夠重視
目前,在我國社會中,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相對更重視傳統的理論學習以及技能的掌握。學校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前沿陣地,對整體生涯規劃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當畢業生離開大學的象牙塔步入社會之后,才來到了職業生涯規劃得以系統實施的主戰場。在當今人才市場,由于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大學生在擇業中出現了盲目、功利的現象。為此,政府應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需求下,設立專業服務組織,從社會的角度對其進行支持,并在適當的時候為其提供援助,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就業和擇業環境。
2 改進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措施
2.1 充分發揮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性
(1)加強自身的職業素質
個人發展的基本動力來源于個體的內在驅動力,對于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畢業生充分發揮積極主觀能動性,勇于面對挫折和挑戰,從而達到自我發展的目標。
大學階段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時期,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應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學習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將來畢業之后從事學前教育行業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理想,在強化理論基礎的同時,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準,加強自身的職業素質,以增強自身綜合實力,在未來發展中嶄露頭角。
(2)確立明確的發展目標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就業針對性較強,因此在對未來職業的選擇上目標導向十分明確,學生畢業后普遍會接觸幼兒教育行業以及相關的衍生工作。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必須對幼兒教育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對其所需要具備的相關條件與素質進行全面的認識,合理規劃前進的目標和方向。此外學校可以舉辦本專業優秀畢業生講座,通過展示學兄學姐的具體求職經歷,來給應屆畢業生予以最直觀的感受,既能幫助應屆畢業生接觸到最真實的職業環境,也能夠發揮優秀榜樣的力量,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
(3)客觀合理地評價自己
職業生涯規劃中涉及的自我認知,是指運用不同的方式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整體思維、能力素質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而言,主要是進行自我分析、聽取別人評價、使用心理測評等方法來了解認知自我,評價自身的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是否符合做一名幼兒教師的條件。可以通過心理測評了解自身,在做心理測評時,如果能按照題目的要求,客觀、準確地做出正確的選擇,則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有利于對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進行客觀的評估,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性。
(4)樹立終身規劃的理念
職業生涯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探索期、實踐期、調試提升期和圓滿期。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務必要樹立“終身規劃”的觀念,要積極地更新、充實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保證自身整體職業素質可以匹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終身教育是知識更新的動態過程,要求我們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思維,結合現實條件和自身目標,在職業生涯規劃遭遇挫折與挑戰時,即時對目標計劃不斷進行修正和完善。
2.2 健全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體系
(1)設置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首先對于各個年級的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方面應該有所區分,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課程要平衡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的課程比例,在學習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多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考察;最重要的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實行小班授課制,教師可以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也能夠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溝通,詳細直觀地了解不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情況;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制度,定期進行科學地分析,給予學生長期的指導,幫助學生順利找到心儀的工作。
(2)建設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隊伍
學校要充分發揮各類優勢教學資源,建設一批專業化、創新能力強、服務效率高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隊伍。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個性特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學,并對學生在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協助學生適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采用科學的教師選拔機制,聘用有實力、有責任、有改革創新思想的專業教師,同時學校還可以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質量納入教師工作考核當中。
教師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熟悉社會的職業發展趨勢和國家的職業政策法規,給出學生更加全面、及時的引導和規劃意見。另外,教師還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職業素質,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言傳身教同樣能夠對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認識社會職業狀況與自身的規劃,協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培養其具備長遠的發展視野。
(3)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
高校應該利用豐富的現有資源,建設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中心,使之成為開展個人咨詢、團體輔導、學生活動和教師交流的載體。不僅可以為前來咨詢的學生提供一對一針對性的指導,利用專業的心理測評量表和職業生涯測評量表,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情況,更好地進行職業探索,完善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并且針對個體咨詢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也能夠以學院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幫助學生解決職業生涯規劃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并且可以將普遍性問題歸納總結,印刷成冊分發給在校師生,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度。
2.3 完善社會職業生涯規劃支持系統
(1)加強家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意識
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需要得到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支持。作為孩子人生的起點,家庭教育的氛圍和父母言談舉止對于兒童的成長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生活態度樂觀、做事有規劃的合作型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時,不會片面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文化課成績,而是更在意其綜合能力的表現,能夠認識到并尊重孩子的觀點。
(2)發揮社會職業生涯規劃資源作用
學前教育事業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幼兒比作祖國未來的花朵,那么學前教師則是辛勤勞作的園丁。學前教育不僅要關注幼兒的成長,也需要關注學前教師的發展,高校可以加強與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的合作,為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提供豐富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幫助應屆畢業生全面了解真實的就業環境;此外還應該聯系社會上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幫助學校開發設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技能培訓課程,讓大學生能夠擁有更詳細深入的職業培訓體驗;并且校方也應該重視歷年畢業的優秀校友資源,曾經的學兄學姐的真實經歷更能體現出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作用,其經歷具備說服力的同時,也為應屆畢業生提供了實際的案例進行參考。
(3)加大政府職業生涯規劃扶持力度
近年來,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速度很快,整體幼兒園數量、在園幼兒人數、幼兒園毛入園率均有所提高,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系統也在不斷完善,但優秀學前教師數量不足、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差距過大、財政投入不足以及幼兒教育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等問題依然存在。
《學前教育法》可以更好地在全國范圍內界定學前教育的性質、定位,從而使我國政府在推進普及學前教育、構建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承擔更多的職責。各級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增加財政投資,建立專門的財政支持,以改善幼兒園的整體環境,提高幼兒園的教學條件和學前教師的待遇。此外,各級政府不僅要保障公立有編制的幼兒園教師待遇,更應關注了解到眾多私立托幼機構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只有從業人員薪資待遇能夠得到合理的保障,整體的學前教師結構才會得以優化,對學前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可以提出更高的標準,從而營造良好的學前教育就業環境,吸引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從業興趣,使得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積極主動制定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