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8-24
[作者簡介]李生斌(1987— ),男,甘肅武威人,網絡工
程師,主要研究方向:醫院信息網絡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軟件
開發。
[摘 要]文章從對醫療信息化、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的認識、政策要求、信息系統基礎建設、信息化應用、運維保障、信息化需求等方面分析了醫院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并從政策環境發展、標準規范化、信息系統建設質量方面提出了醫院信息化建設頂層規劃、資金投入、需求管理、可持續可繼承發展等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醫院信息化建設;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3.029
[中圖分類號]R197.3;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03-0096-03
0? ? ?引 言
信息化是現代醫院建設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在國際學術界已公認為新興的醫學信息學(Medical 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醫療衛生信息化是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醫院臨床科室建設和發展,醫務、護理、運營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后勤保障管理的系統和各項業務功能系統中,對診療服務、運行管理進行流程化規范管理,實現特定的業務功能,提高醫療服務機構或單位的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實現區域間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便于實現醫保互通、醫療數據共享、遠程就醫、雙向轉診等服務[1]。醫院依靠信息管理服務于患者,對患者群體進行健康管理,醫院依托信息能力形成的決策分析,輔助醫院運營,提升醫療發展,具備很強的戰略特性和挑戰特性,其醫院信息化的應用水平直接決定了醫院的服務能力以及持續高質量發展效率。
1? ? ?當前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間,國家密集發布了智慧醫院建設、醫院高質量發展、電子病歷應用水平、等級醫院評審、醫聯體醫共體指導意見、醫療信息安全規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等一系列與衛生健康相關的頂層規劃。我院信息化應用建設水平與等級醫院創建、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智慧醫院建設中提出的業務應用、信息平臺、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新興技術應用等方面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2)雖然我院信息系統建設起步早,但隨著醫療信息技術的不斷迭代發展,系統基礎薄弱、功能不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隨著電子病歷應用水平提升的建設、區域醫共體智慧云服務平臺的建設,系統結構整體集約性差,雙向轉診、跨機構開單、遠程會診、影像存儲報告系統(PACS)、實驗室管理系統(LIS)各系統之間的耦合不緊密[2],導致目前系統應用過程不順暢。
(3)隨著醫院的搬遷擴建,醫院各方面信息化建設亟待加強,如在輔助醫療業務環節的便民服務中的掛號繳費、分診排隊叫號、自助服務、檢驗檢查排隊等;醫療服務中的體檢預約、報告查詢、PACS系統、影像圖像傳輸、移動醫護管理、康復治療管理、患者疾病風險評估等;醫療管理中的無紙化辦公、慢病隨訪管理、院感管理、廉政風險管理等;醫療協同中的協同辦公、數據共享、雙向轉診、分級診療、醫保DIP質控、醫保智能審核、跨機構檢查、遠程會診、手術示教;運營管理中的藥品耗材器械管理、設備效益分析、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財務管理、績效管理等;后勤管理中的電氣暖能節約控制管理、設備物資物流管理、醫廢檢測、樓控自動化管理等;科研教學管理中科研管理、職工教學培訓、實習生培訓教育管理等。
(4)隨著醫院規模的擴大,信息網絡容量、系統使用量也顯著增加,機房基礎硬件設備設施、基礎軟件、數據中心安全、終端安全、網絡安全、容災備份、系統運營維護、網絡維護等方面的管理難度也不斷提升,一系列服務、前端治理問題,需要配套適宜的運維服務,快速排查與解決系統出現的問題。
(5)醫院通過數據再利用、再升華輔助決策所需要的數據處理能力沒有跟上醫院管理發展的需要,通過信息化支持醫院管理發展、提高服務質量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當前信息化建設已不能滿足醫院區域醫療、區域五大中心建設,醫院綜合能力提升發展的全面需要。
2? ? ?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應堅持的原則
2.1? ?持續發展原則
要合理使用已建的信息資產,如利舊設備、利舊軟件、利舊信息資源,為健全系統結構、完滿業務單元、完善具體功能考慮,頂層設計、長期短期規劃結合、多標準化合理決策醫院信息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和假設條件,通過推陳出新、補齊短板、集思廣益歸集醫院各個領域的思路和需要,形成長期持續投入資金、技術、人員、政策的持續信息化能力提升和建設。把持續發展融合到從數字化到信息共享再到智能支持來考慮,醫院信息化建設面臨著三個轉變:一是從“部分應用”向“全面應用”轉變;二是從“分散信息”向“數據融合”轉變;三是從“事務處理”向“智能應用”轉變。而整體發展趨勢將是:數據化、互聯網化、智能化、云端化、協同化、專科化、個性化。遵循“大融合、大服務、大創新、大發展”的設計理念[3]。
2.2? ?依據依策原則
依據指參照國家行政部門和衛生管理機構發布的信息化建設的規范、要求、條款等標準;依策指根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科技、行政、民生等領域政策。醫療衛生信息化、醫院信息化建設涉及區域發展、行業要求、政策主導,遵循的行業建設規范、政策導向較多,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在機房管理、網絡管理、數據管理、系統建設、運營維護、服務臨床過程中要以建設案例、行業發展趨勢、實踐應用效益、經驗分析為基礎,圍繞醫院學科發展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依照一系列標準和政策提升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和信息化應用的效率。其依據的信息化發展建設標準規范不局限于因標準和政策催生的系統、數據要素等技術方面的標準化、規范化,還包括醫院制度體系、發展管理、運營保障等方面的軟性制約條件,既要依靠標準和政策,又要發展和建設結合實際需要的、可落地的信息化建設標準和規范執行體系,加強信息化建設,引領醫院發展。
2.3? ?質量最優原則
從軟件功能和質量出發,功能級別高、質量低的應用軟件會帶給用戶較差的使用體驗和效果,功能級別低、質量高的應用軟件會提升工作效率,深受用戶喜愛,醫院信息化過程就是軟件開發、部署、使用的過程,軟件的質量體現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質量,決定了醫院管理的能力和服務臨床的效率,也決定了信息網絡系統發展的路徑與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在建設與管理中要利用組織過程資產和經驗知識庫制定指標評價標準和驗收標準,進行有效的過程監管與質量控制,建立嚴格的監督與評估機制,確保信息化建設效果。
3? ? ?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3.1? ?頂層規劃
信息化頂層設計與規劃要經過可行性研究、初步規劃(設計)、詳細規劃、需求分析確認、建設范圍確認等過程,從基礎建設、安全保障、組織保障、患者服務、醫療服務、醫療管理、運營管理、后勤保障、互聯互通決策分析等方面考慮。同時,規劃設計要經過利舊和外購分析,兼顧創新、確保可靠、適度前沿、分期分步實施,以醫院綜合發展、區域發展為主導方向。頂層規劃體系,包括對門診、急診、臨床、醫技、職能、后勤等業務單元進行數字化轉換;形成完整的數字化醫院建設體系,對醫療業務、就診信息、管理流程規范整合,打造全方位、全互聯、全集成的一體化信息化平臺和信息系統,推進醫院學科建設和發展;共享診療、運營、管理中產生的人、財、物數據,從人工智能探索、臨床科研促進、臨床決策輔助、管理決策細化、業務智能化應用等方面推進電子病歷應用延伸建設,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高質量提升,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符合四級以上要求,醫院智慧服務、智慧醫療、智慧管理全面轉型。提升信息化服務醫療的應用能力,夯實等級醫院發展建設的基礎。
3.2? ?資金投入
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投入方面,大部分投入來源于醫院自有資金。如我院在2020年投入363.48萬元,占醫院總收入的0.28%,2021年投入151萬元,占醫院總收入的0.11%,2022年投入232.17萬元,占醫院總收入的0.13%。根據CHIMA發布的2021—2022年度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2021—2022年度信息化建設平均投入金額為936.24萬元,較2019—2020年度調查得到的年度信息化建設平均投入金額774.80萬元增長了161.44萬元[4]。
從醫院數字化、一體化、智能化頂層規劃體系建設來看,醫院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的增長和后勁還需要持續保持,僅依靠醫院自有資金來加大投入已經捉襟見肘,需要建立以自籌資金為主、政府投入為輔、商業合作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一是醫院信息化建設投入仍然要堅持以自籌資金為主,做好醫院信息系統基礎建設和運維,保障醫療服務、業務、管理正常運營。二是隨著醫改的穩步推進,政府應加大信息化的投資力度。三是隨著醫院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和多方面效益的逐步顯現,可以通過科研利益分成、銀行或運營商拓展業務、公共衛生服務公益投入等模式引入商業投資,促進業務多元化發展,信息化持續改進。
3.3? ?需求管理
信息化建設來源于需求,建設過程是滿足需求的過程,反向追蹤需求來保證建設質量。國家政策和行業技術標準體系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準繩,需求管理必須依據醫藥衛生服務政策,對標醫療信息化功能規范[5]。遵循醫療衛生數據標準,融合信息安全規范,參考軟件工程標準,建立醫院內部技術標準規范,從信息結構設計、業務流程設計、數據標準設計、安全保障設計等方面來保證數據的一致和各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同時,制定需求管理標準,信息化建設制度和組織保障機制。如建立需求管理制度,通過需求分析、需求規則說明、需求審核,把需求的過程與變更管理要求的變更評估、變更審核、變更實施、變更監督、變更效果評估落實在書面上,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流程。
3.4? ?可持續可繼承發展
從可持續可繼承發展方向探索,通過專項工作、片區管理、分系統管理努力推進閉環管理路徑形成,通過持續改進,提高醫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政策指引、行政處置、業務銜接、服務患者、醫療診治、管理提質等方面要遵從持續改進,螺旋式上升的客觀規律。在建設投入方面要兼顧已建軟件的持續維護投入,要進行預算管理,加強建設投入預算和預算執行分析;在需求方面要注重數據資源的持續應用,數據存儲結構和時間周期應符合規范要求,不能是建一個丟一個、建一片荒一片;在建設過程中要強化制度的執行和流程的優化,不能采用建了系統推翻制度的極端做法。同時,成立由信息技術、臨床醫護、醫技、職能、后勤、藥耗管理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下設信息化建設專業委員會(領導小組),要把可持續推動醫院發展和管理的指導意見與信息化建設決策同步考慮,強化建設過程監管和信息化應用系統質量評價。
醫院醫療管理和醫療診治信息化的建設體現在服務病患群眾、輔助醫技護完成病人診治、提升醫療質量、強化醫院管理等過程中,可促進患者服務、醫療管理、醫院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醫院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醫院發展戰略、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變革,必須在遵循信息技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醫療管理實際,對標國家衛生健康信息化相關要求、標準、規范,借鑒國內外建設的經驗和案例,兼顧醫院長遠發展規劃和短期建設的成果,創新信息化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方偉崗,劉豐梅.中國醫療聯合體建設與健康扶貧藍皮書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8.
[2]肖杰,郭云仙.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若干問題探討[J].衛生軟科學,2010,24(2):109-110.
[3]喬艷麗.云計算與大數據時代醫院信息化的三個轉變分
析[J].信息通信,2015(3):147.
[4]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 2021—2022年度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R].2023.
[5]〔作者不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明確醫院信息化建設內容和建設要
求[J]. 醫學信息學雜志,2018,3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