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楊光 張艷華 姜宗良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6.057
[摘 要]“雙師型”教師作為我國高職院校骨干教學力量,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不斷完善至關重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推進我國高職院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隊伍建設體系是否完善關系到“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影響高職院校的未來。當前,醫學類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經費不夠、引進機制不科學、企業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本文對醫學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醫學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一定參考,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醫學類院校;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醫學類職業教育對于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分重要,要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相關人才培養。醫學類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更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雙師型”教師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的骨干力量,對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相關數據表明,現今我國“雙師型”教師占比遠遠小于計劃要求,并且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仍面臨諸多問題,如教師質量參差不齊、企業結合率低、建設資金無法保障等?;诖?,本文針對現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困境提出解決方案,希望進一步推動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1]。
1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理論基礎
1.1 “雙師型”教育模式簡介
“雙師型”的概念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被首次提出,主要目的是解決我國高職院校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針對高職院校教學特點而言,“雙師型”教師即具有雙重身份的教師,既有教師資格證可以從事日常相關教學工作,又具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獲得相關專業資格從事證書。“雙師”還有“雙素質”的內在含義,即“雙師型”教師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2]。
1.2 “雙師型”教師隊伍對醫學類高職院校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雙師型”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工作經驗,對提高醫學類高職學生個人素質大有裨益。醫學類專業高職學生不同于其他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并且醫學專業要求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診斷、治療、護理等相關的基本實踐操作。因此,醫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練習來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如此,醫學類專業才要求教師具有相關從業經驗,從而更好地將實踐知識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社會競爭力[3]。與其他教師相比,“雙師型”教師具有從業經歷,對醫學專業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時還具備較豐富的授課經驗,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探索如何將先進技術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相融合,促進課程設計創新,改善教學方法,不斷推動醫學類高職院校教育模式的良性發展,推動醫學類高職院校實現更高的教育目標。“雙師型”教師作為醫學類高職院校的教學骨干,還具有榜樣、模范作用。另外,“雙師型”教師的進步還可在無形之中帶動其他教師的發展,推動其他教師積極參與產教融合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向“雙師”靠攏[3]。
2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
2.1 “雙師型”教師人數較少
目前,我國醫學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占比較少的問題十分普遍。此外,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多為應屆畢業生,幾乎沒有參加過住院醫師培訓。此類教師科研能力較高,但臨床經驗較為欠缺。具有臨床經驗的醫護工作者由于工作待遇與行業發展的原因,很難“跳槽”到高職院校,這就導致醫學類高職院校無法大批量從企業引進教師。由于工作壓力較大,負擔較重,醫護人員進高校兼職也存在很多困難。雖然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每年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進入醫院掛職鍛煉,但普遍面臨時間較短的問題。因此,對于醫學類高職院校而言,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仍然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雙師型”教師的占比仍然較低。如圖1所示,給出了我國截至2021年醫學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占比情況。
2.2 缺乏健全的建設體系與合理的考評機制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社會、學校、教師三方的共同協作,應結合相關的建設體系不斷完善考評機制,以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相比,受重視程度不高,各個院校相關建設體系制度不夠完善?!拔毞Q論”“為論文論”“為獎項論”的教師評價方式十分普遍。國家相關部門指出,高職院校職稱評定要綜合化考慮,不要“重論文輕教學”“重科研輕應用”,教師要會講會做,要為我國基層醫療事業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此外,多數醫學類高職院校過度重視科研,導致了“雙師型”教師職稱待遇與普通教師無異,打擊了“雙師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數據表明,80%的“雙師型”教師對自己的薪資待遇不滿意,其中30%“雙師型”教師認為自己薪資與普通教師區別不大。久而久之,不公平的薪酬績效導致“雙師型”教師積極性受挫,愿意利用課余時間去實踐的教師越來越少,“雙師型”教師缺口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醫學類高職學生獲取的知識更傾向于理論層面的知識,無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醫學類高職院校也將失去競爭力[4]。
2.3 行業參與度不高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與社會掛鉤、與醫療單位合作。常見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方式可大致分為三類:自主培養、官方培訓、合作培養。
自主培養是指醫學類高職院校通過“老帶新” “導師制”的方式進行培養,本校教師間通過“師徒類教學”自己培養“雙師型”教師。但此種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即培養導師是本校教師,可能毫無外部工作經驗,同事之間評定無法做到絕對公正。部分高職院?!皩熤啤彪m與教師職稱評定掛鉤,但相關評定監督工作流于表面,成效較少。
官方培訓是指教育部門組織的“雙師”培訓。官方組織培訓時間短、指標少,一些新進教師由于無職稱、無經驗往往很難獲得培訓指標,參與培訓的通常是少數職稱較高的教師,容易出現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合作培養是指高職院校與企業或醫療機構聯合培養,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企業也可以引進理論型人才,一舉兩得。因此,合作培養是當下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有效途徑。但高職院校很難與醫療設備完善、技術領先的醫療機構合作。若與一般醫療機構合作,由于兩邊缺乏監管,很難深入展開培訓和交流工作。研究表明,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往往效果不理想。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主要以授課為主,缺乏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使其流于表面,導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夠認真,培訓效果大打折扣[5]。
3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體系的構建
3.1 理念引領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體系的構建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高校、企業、政府和教師。高??梢詫ⅰ半p師型”的評定與職稱、晉升和薪資待遇掛鉤;企業可以尋求與高職院校合作以增強校企合作的緊密性;政府可以幫助高職院校聯系公辦醫院實習,以便進行更好的產教融合;教師需要端正態度、積極參與,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體系中不斷完善自己。如圖2所示,給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體系的構建示意圖。
高職院校醫學類教師不僅需要牢記教師的使命,也需要時刻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去接受新的知識,緊跟國家時事,了解行業前沿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個人資源,在寒暑假期間進行掛職鍛煉培訓,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將實踐環節更好地融入課堂;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鉆研教案、豐富自己的授課形式,根據當下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教案和課件,除舊更新,讓教學更加貼近實際;在課堂中,通過引入課程思政,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高職院校醫學類教師需要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并不斷予以完善,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努力克服自身短板帶來的發展限制[6]。
3.2 高校資金傾斜調動教師積極性
醫學類高職院校常以教師獲得獎項、發表論文的情況作為職稱評定的依據,因此高職院校教師通常科研水平較高,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差。高職院校教師大部分是應屆畢業碩博生,具有較高的學歷和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但缺乏臨床經驗。醫學類高職院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實踐培訓中去。在職稱評定中要求教師有企業工作經驗或培訓經驗,提高“雙師型”教師待遇,加大教師培訓考核力度,確保教師掛職鍛煉落到實處。并持續完善高校-醫院雙向培訓制度,進一步落實相關的獎勵機制。如圖3所示,給出了教師職稱和“雙師型”教師發展遞進圖。
3.3 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
目前,我國仍面臨醫學類專業人才缺口較大的困境,相關企業單位仍存在“用工難”問題。而醫療相關企業與醫學類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不僅能夠促進學校發展,也有利于解決企業“用工難”等問題。此外,高職院校中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的實施[7]。
3.4 政府助力醫學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部門可以在制定政策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為醫學類高職院校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邀請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同時,也可以為本地醫療機構和醫學類高職院?!盃烤€搭橋”,讓高校與醫療機構之間進行交流學習,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和評定標準。將培訓落到實處,確保培訓教師有所收獲。同時,政府還可鼓勵高職院校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將傳統的本?!皩熤啤弊兂蓪W校與學校之間的“導師制”,進一步拓寬教師的視野,為“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提供更豐富的資源。
4 結語
醫學類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優秀醫療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建設醫學類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長久以來困擾各高職院校的一個難題?!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教師自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其次,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持續強化校企合作機制,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和“雙師型”教師成長的戰略;最后,相關教育主管部門需要采取合適的評價體系鼓勵教師評定“雙師”,提升“雙師型”教師的薪資待遇。通過多方位、立體式的聯動、融合與共同協作,建設完整的“雙師型”師資體系,助力我國醫學類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張麗萍.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問題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
[2]李俊龍,李琴,黃康.醫學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22(3):66-70.
[3]金慧.高職院??谇会t學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探討——《口腔臨床實踐指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2,28(6):130.
[4]楊陽.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醫學心理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5):61-64,74.
[5]華原俊.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醫學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8.
[6]金慧.高職院??谇会t學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探討——《口腔臨床實踐指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2,28(6):130.
[7]張倩.“雙高”背景下“雙師型”護理教師隊伍高質量建設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3(18):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