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具有動態性、獨立性、時政性等特點,教學內容實時更新、需要常講常新,但在教學實踐中時常面臨授課方式“宣講化”、教學時間“有限化”、師資隊伍“雜牌化”等困局。結合本課程的現實需要與課程特點,應構建科學有效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形成立體化模塊化教學資源庫并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實施方案,以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促進高質量教學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52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之一,與其他思政課有所不同,該課程的教育教學涉及到多部門、多領域,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和政策性,因此教學方案的實施應該更具靈活性。模塊化教學突破了傳統的以教材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轉為從課程內容切入,對知識點進行分解、簡化,形成形式規范、易于實施的教學模塊,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每一個專題的掌握和理解。為增強本課程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感召力、親和力,需要結合課程特點,整合校內外教育教學力量和資源,在實踐中探索以“模塊化”為創新點,推動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一、“形勢與政策”課與模塊化教學
對模塊化的研究和使用在計算機領域已十分廣泛和深入。就其本質而言,模塊是系統中最小的組成部分,可以是標準化的零部件,也可以是獨立單元中的最小組成部分;且每一個模塊都能獨立實現一定功能,相互之間還能按照要求靈活組合搭配、相互替換,組成具備各種屬性和功能的系統。
模塊化教學是指教育者以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為遵循、以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為抓手、從教學內容的整體框架和內在邏輯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形成若干個邏輯聯系緊密且各自獨立的系列專題,并運用到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大綱、授課內容以及課程特點,將模塊化引入到教學中,目的在于對本課程的內容做出分解、簡化知識點,讓學生對國家政策方針、重大事件以及國際變化有更為直觀的認知。“形勢與政策”課之所以能夠進行模塊化分解,是因為本課程各個模塊之間具有極強的獨立性,每學期固定化的四個專題包括:黨的基本理論、重大時事和紀念活動、國內形勢與政策以及國際形勢與外交方略,其中每一個專題都是一個獨立的子系統,可以完全脫離其他專題,成為具有獨自存在意義的個體。
二、“形勢與政策”課實施模塊化教學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一)模塊化教學的優點
模塊化教學是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方法、手段等,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進而促進其模塊化的形成。一是模塊化教學讓教學更加靈活、多樣,每個模塊是由不同的教學活動組合而成,根據教學安排模塊之間可以通過整體組合,讓教學具有了多樣性、靈活性,從而實現教學進度在必要時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二是模塊化教學使教學組織更加自由、有效,“形勢與政策”課涉及多專業、多領域、不具有學科的界限,每學期課堂授課的專題與課下自主學習的專題,結合授課學生所學專業,實現教學內容的模塊化;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行選擇學習模塊,并在選擇中獲取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而教師則通過教學任務的發布激發學生的內動力,促使學生的學習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進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二)模塊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系統性、整體性
系統性、整體性是一門課程的內在特征,只有從整體上系統地把握課程,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育者心中有數、教有所依,受教育者學有所得的效果。“形勢與政策”課沒有固定性的內容,而是根據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形勢設置不局限與專業限制的專題,其內容覆蓋面廣泛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生態等多個領域,每個專題自成體系。相較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形勢與政策”課內容銜接上邏輯性弱、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容易導致該課程出現教學內容的碎片化、動態化。
鑒于“形勢與政策”課同時兼具穩定性與變動性的雙重屬性,采用模塊化教學能夠直面問題的本質,解決穩定性與變動性的矛盾性,促成兩者的統一。一是需要教師根據文件要求充分的備課,圍繞著主線查找相應的教學資料,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教學資源庫。二是根據已有的邏輯主線,一方面對每個學期動態變化的各個模塊劃分出清晰的邊界;另一方面通過主線將各個模塊緊密連接起來,由個體串聯成整體。通過對本課程穩定性與變動性的辯證把握,既能夠避免知識點的重復講解,又能讓學生更為清晰地從整體上掌握知識,進而加深對各個教學模塊的深入理解。
(三)模塊化教學有利于發揮“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專業特長
當前大多數高校承擔“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并不拘泥于思政課專任教師,還包括校領導、輔導員、行政人員,甚至還會邀請校外相關領域、行業的專家和各條戰線的先進人物等共同授課。這樣的師資組成所呈現出的專業背景涉及領域寬、覆蓋面廣,在模塊化授課過程中既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又能讓“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真實、有趣。
“形勢與政策”課程分模塊化教學的課程設計,有些模塊設計是相對穩定的理論模塊,可以由思政課的專任教師講授;但涉及到一些相對比較靈活的模塊,如突發性事件、行業領域的熱點事件、國際重大事件等,即可借助“外部力量”:首先可以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典型人物,與學生面對面,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更貼近學生、社會、現實;其次可以邀請學校領導、黨政機關的行政人員等,借助他們更為敏銳的政治觀察能力、較為客觀準確的將變化發展的時事政治及時有效的傳遞給學生;最后還可以邀請高校輔導員,他們能夠更加精準的感受、捕捉學生的變化與需求,涉及就業、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的教學模塊。
通過模塊化設計,既能夠合理分配教師的工作任務,又能充分調動教師不同專業背景的優勢資源,實現統一性與靈活性的相互配合,讓“形勢與政策”課不再流于形式,從學生心中的“水課”華麗蛻變成引人入勝的“好課”。
三、“形勢與政策”課中模塊化教學的構建與實施
(一)準確把握模塊化教學的政治性與靈活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形勢與政策”課本身具有很強的實時性、政治性、理論性,而授課教師不是思政課專任教師,還腦闊輔導員、行政人員、甚至還有各領域工作一線的典型人物等,涉及到的專業背景也是各有千秋。
在進行模塊劃分的時候,需要從整個教學系統出發,做出整體性考量,將政治性、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劃分在一起,屬于相對穩定的教學模塊,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如關于黨的建設、國家統一的理論、外交思想等,這部分主要由思政專任教師、政治敏感性較強的各級領導、中共黨員等承擔教學任務,以確保授課中教師堅定的政治立場,準確把握政治方向。
一些突發性的、專業性較強的內容劃分在一起,屬于變動的模塊,教會學生透過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形成自己的事實認知、知識邏輯、價值構成。如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國際局部性沖突等,主要由具備相關專業背景的其他教學人員完成,可以讓學生從專業的角度更深入的對該模塊知識點做出正確的認知。
當然,一堂精彩的“形勢與政策”課并不一定是由一位教師獨自完成,也可以是幾位擁有不同專業和實踐背景的教學人員共同完成,還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邀請一線工作人員現身說法。這樣的課堂可以是現場教學,也可以是現場連線,甚至是以錄課的形式呈現出來。
(二)準確把握學生需求,構建高效課堂
任何教學改革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實際需要而展開,而以模塊化對“形勢與政策”課進行教學改革,就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個“有滋有味”的“思想產品”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首先,模塊化的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專業學習的實際需要。課程授課對象是全校學生,就要在劃分模塊的同時組建與不同專業相對應的案例庫,這樣在授課過程中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就可以提供差異化的教學“菜單”。如此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有滋有味”。
其次,模塊化的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想交流。00大學生后,他們開放自信、視野寬廣、好學上進,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思潮涌入所帶來的諸多困惑和不解。“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關鍵是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如在講授“經濟發展”這一模塊時,要結合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分析就業形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三)豐富模塊化教學的方法,讓課堂活起來
傳統的課堂教學在“互聯網+”及新媒體、新技術的沖擊下不斷迎來新挑戰,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還要融入家國情懷、塑造意識形態、培養核心價值觀等。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唯有改變教學策略、豐富教學方法,以緩解教與學之間的“供需矛盾”。
首先,需要繼續完善講授式、案例式、體驗式、互動式、討論式等基本的教學方法。特別是理論性、政治性較強的模塊,需要以這些基本的教學法為基礎,但要講活、講透,因為僅靠課堂講授還不能夠實現教與學之間的“供需平衡”。網絡既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就要推動新媒體技術深入融合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讓微博、微電影、微視頻等充實本課程的案例資源庫。
其次,還需要輔之課下自主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對該模塊知識的深入理解。可以根據授課教師專業背景的不同組建拍攝團隊,拍攝不同的教學模塊,每個知識點的時長控制在5-15分鐘并上傳至教學平臺,一是便于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二是這種以微課、慕課等進行教學的方式內容精簡、形式新穎便于學生記憶;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模塊教學的需要布置相應的思考題,讓學生課下自己尋找資料并找出答案,鍛煉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教學模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優化,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模塊化教學就是“形勢與政策”課在實踐探索中總結出來的有效實現教學內容固定性與動態性相結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教學模式,既緊扣現實需要、又突出問題導向,既彰顯學理性、又增強親和力,進而提高本課程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王海英,關連芳.模塊式專題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以“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4(36):230-231.
[2]劉延舟.“形勢與政策”課模塊化教學理念與策略探究[J].文教藝術,2023(5):148-150.
[3]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4]蘇劍,張兆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計[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5):78-80+72.
2021年度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項目,項目名稱: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模塊化教學模式探索研究(項目編號:JSZS21037)
林隆雨(1984.11-),男,漢族,福建尤溪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