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驕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跨文化交際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現象。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語言、價值觀、信仰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導致誤解、沖突甚至失敗的交際,語言互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可以幫助人們克服語言障礙,促進有效的溝通和理解。因此,本文在闡述語言互動對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和跨文化交際中存在挑戰的基礎上,提出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互動提升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語言互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H0-0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2-006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21
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通過語言來表達,而語言則是由文化塑造的。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人們的思維方式也不同,因此形成的語言也會有所差異。語言是人們日常交流的必要工具,在跨文化交際中尤為重要。它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承載著雙方文化差異的載體,代表著彼此之間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之間的對比,探討跨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
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現象。在跨文化交際中,存在著各種挑戰,例如語言、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差異。通過語言互動,人們可以更好地適應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環境,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在于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通過學習和了解他人的語言和文化,我們可以打破隔閡,建立互信,促進友好合作。因此,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跨文化交際的概述
(一)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首次提出是在霍爾(Hall)的書中——《無聲的語言》[1]。跨文化交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的交際活動,它涉及不同國家、地區、民族、語言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跨文化交際的研究是從文化對比的維度開始的,霍爾提出兩種不同語境下的概念對比,嘗試從文化維度去分析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的不同[2]。霍夫斯塔德(Hofstede)提出集體主義的文化維度,還包括:高低權力距離、對不確定性的接受程度、男性/女性特征的文化、以長遠/短期目標為中心[3]。
不同的學者對跨文化交際從不同的領域開展研究,美國語言學家查爾斯·福雷斯(Charles C.Fries)認為,只有理解和感受了語言的使用環境,才能掌握一門語言[4];我國學者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關系認識對語言交際的影響[5]、語言和非語言的情景對交際的規約性[6]這兩方面,其中胡文仲奠定了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基礎[7]。
(二)跨文化交際的挑戰
1.文化差異導致理解偏差。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國的語言的語法結構和詞匯使用可能存在差異,導致交流時的理解和表達出現偏差。學關世杰認為跨文化交際中存在“雙方文化共享性差”[8],即對于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物體,由于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邏輯不同,賦予事物的意義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雖然在說同一事物或者事情,但是彼此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理解都會出現偏差。
2.語言互動中的表述差異。不同文化中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禮儀也會影響交際的效果,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達意見可能被視為冒犯,而在其他文化中則被認為是坦誠和直接。處于跨文化交際中的雙方,可能會因為對彼此的了解不足,比如民族、宗教、教育背景、文化等等,在雙方的語言互動中容易出現交際矛盾。
3.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價值觀是無形的,是經過歷史的沉淀與文化沉淀結合道德標準所產生的,是人們產生一系列行為的根本原因。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文化價值觀是存在差異的,所以,即使是同一角度的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提出的觀點可能都不同,例如:中國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的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國家倡導的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有了可持續發展觀;但是,西方則是希望人類能夠征服自然、改變環境,他們更加注重人的獨立[9]。除此之外,不同國家的發展歷史不同,等級觀念、權力、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等方面對文化價值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那么,在跨文化交際中,個體如果無法了解彼此文化價值觀上可能存在差異,就會導致語言互動中產生沖突。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相關研究
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語言溝通缺乏有效性。在跨文化交際中,因為不同國家的語言、發音等規律均有所區別,以及我國日化用語和西方國家的日化用語在詞匯含義和語言表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別,楊李等[10]和胡良玉[11]認為,影響他們交際的主要是語言溝通缺乏有效性。
2.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宮敬沛[12]發現影響交際雙方的重要因素包括中西方社會文化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維度表現出來的差異。
3.心理障礙。從跨文化交際的心理過程角度進行研究,林碧玲發現在跨文化交際雙方之間因文化差異,可能會出現以自我的價值觀和標準去判斷或者預測對方行為的現象,從而導致偏見、文化定型等不同的心理障礙,即跨文化交際當中的心理障礙[13]。
二、語言互動策略的概述
(一)語言互動策略的概念
戴昭銘對語言的解釋“是一套用于社會交際的代碼系統和表達思想的工具系統”[9],語言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自人類誕生以來就有的,也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根據《韋氏新世界字典》中對語言的解釋,是人進行言語交際的一種能力,用來表達、交際思想和感受,表達方式多樣,可分為口頭與文字兩種方式。語言在進行交際時,是有目的性的,語言還能辨別說話者的身份、動機和目的,因此,語言具有工具性和社會性。
語言互動策略是為了有效地進行語言交流和互動,人們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這些策略和方法包括語言選擇、語言使用、語言調整等方面。
(二)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1.語言是文化的工具。人類無法離開語言,無論是社會交往,還是精神活動。語言是人們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們的重要思維工具。文化是人們思維下的產物,文化行為更是思維的直接反映。文化的傳播離不開語言,因此,語言既是文化的基礎,也是文化的工具。也正因為語言的工具性,文化才能進行傳播和交流,語言讓文化變得可視化、穩定。
2.語言與文化是共存關系。語言的創造與表現無一不是文化的體現,文化的傳播也需要依靠語言,它們是共生和共存的。語言其實本就屬于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表面上,不同的文化系統有屬于各自的語言特點;本質上,語言體現的就是文化的特質。首先,語言是人類特有,由人類創造。現代科學還沒有發現除人類之外的生物在使用語言,并使之得到發展。語言的發展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引起其產生是人類創造,會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語言是靠后天習得,不是自然形成。語言包括了意識、語義,可以用來表達情感、理智、邏輯和推理。人們通過社會交往和學習來習得語言,從而能夠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語言的習得過程受到文化背景和環境的影響,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使用的語言也會有所差異。
3.語言具有共享性。文化不屬于某個人或者群體,是屬于整個社會的,語言同樣也是。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人們之間的交流和傳播,承載著文化的價值觀、習俗、傳統等。人們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經驗,同時也通過語言來接收和理解他人的信息。這種共享性使得語言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綜上所述,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和傳播工具,同時也受到文化的影響和塑造。通過語言,人們能夠傳遞和共享文化的內涵,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因此,語言和文化是共生和共存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
(三)語言互動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
語言互動在跨文化交際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現有:
1.促進理解和溝通。語言互動是人們進行交流和理解的基礎。不同的語言代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觀念體系,通過語言互動,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文化和意圖,減少誤解和偏見,從而建立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2.增強文化敏感性。通過語言互動,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文化差異和習俗,增強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識。了解對方的語言和文化,可以避免在交流中出現沖突和誤解,以更加尊重和包容的態度對待跨文化交際。
3.建立信任和親近感。通過使用對方的語言進行交流,表達對對方文化的尊重和關心,能夠建立起信任和親近感。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使用對方的語言時,對方會感受到我們的努力和尊重,從而建立起更好的人際關系。
4.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會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通過語言互動,人們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理解對方的意見和期待,共同解決問題。通過有效的語言互動,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果。
5.促進文化交流和融合。語言互動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還是一種促進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途徑。通過語言互動,人們能夠分享彼此的文化經驗和知識,相互學習和借鑒,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互動策略的提升
第一,增強交際知識和意識,正確看待文化沖突。普通交際只需要人們使用得體的語言即可,但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雙方存在文化差異,需要人們對對方的基本判斷,如行為、情感、價值觀等,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所以,需要人們增強交際知識和意識。首先,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雙方要盡量地使用精準語言,了解并掌握不同語境下同一詞語的含義,避免出現文字游戲,導致理解的偏差。其次,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深刻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的同時,還要對他國文化有基本的了解。最后,加強訓練。在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加強跨文化交際的訓練,為自己積累實踐經驗,更好地應對交際中的各種狀況。除了提高知識外,還應當增強交際意識。跨文化交際中的雙方要意識到雙方之間存在文化差異,而且要接受這種差異,這就是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時,交際雙方的信息會出現差別而產生文化沖突,這是正常的,這種情況下不是想著怎么辦,而是要保持心態的平和,正確看待文化的差異,以一種開放、尊重的態度去正確理解交際對象的言行舉止,將沖突轉化為契機,從意識上提高交際能力。
第二,發揮同理心,減小文化間的距離感。同理心在交際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Ting-Toomey認為“通過移情,我們愿意在想象中把自己置于與我們不同的別人的世界并體驗他們所體驗的東西”。換句話說,通過交際中的一方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所想,感受他的感受,理解他的經歷,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種同理心,不是強加給對方自己的想法,只是更容易理解別人。同理心,是要察覺對方的情感、情緒變化,還包括了能夠對對方的情感、情緒做出正確的反饋,這樣才是真正的同理心。因此,做到有同理心,就需要從認知和行為兩方面著手。首先,跨文化交際中的雙方要把文化差異作為首要考慮因素,不要摻雜自己的主觀感受,認真傾聽對方;其次,客觀,不能因為理解對方而放掉自己的文化,也不能因為自己文化的影響產生偏差。
第三,科學對比,走出認知局限。呂叔湘先生曾說過:“一種事物的特點,要跟別的事物比較才顯出來……語言也是這樣。”避免主觀的唯一途徑就是從科學的視角去看待,科學地把不同文化和語言進行對比,明確其中的不同,才能找到跨文化交際當中的干擾因素,也才能更好地采取相應措施。科學的對比,是對完全等值的內容進行對比,不僅要將注意力放在其共同點上,進而總結出規律,同時也要關注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然后找到歷史淵源,對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有全面了解、正確看待,在跨文化交際時方能夠做到客觀,避免偏頗。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為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我們應該增強自己的跨文化意識,要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并且尊重和接納這些差異,學會放下自己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欣賞其他文化。其次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積累跨文化知識。這可以通過閱讀書籍、觀看電影、參加文化活動等方式來實現。通過了解其他文化的語言、風俗、禮儀等方面的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不同的文化環境。
總之,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需要我們增強跨文化意識,積累跨文化知識,并且科學地運用語言互動策略。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還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增進與他人的理解和合作。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學習,我們可以不斷提升自己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能力,更好地適應多元化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Hall E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Doubleday and Company,1959.
[2]Hall E T.Beyond Culture[M].New York:Doubleday,1976.
[3]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Beverly Hills,CA:Sage,1980.
[4]Charles C.Fries.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45.
[5]張沉香.跨文化交際的社會語言學視角[J].求索,2011(03):101-103.
[6]張遠艷.論中美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語言交際能力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5(09):30-31.
[7]胡文仲.跨文化交際研究如何起步?[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01):3-4.
[8]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學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9]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
[10]楊李.跨文化交際中英語語言溝通的有效性研究[J].作家天地,2023(12):78-81.
[11]胡良玉.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日化企業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策略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中英文),2022,52(12):1391-1392.
[12]宮敬沛.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的表現研究[J].國際公關,2023(01):82-84.
[13]林碧玲.跨文化交際心理障礙分析及對策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08):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