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剛
中國傳統文化中,中醫文化是一塊“瑰寶”,從“望聞問切”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從“治生病的人”到“遵循自然規律”,中醫傳達出來的智慧越來越值得班主任深入研究與實踐。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中醫辨證施治思維,采用“望聞問切”等多種手段,快速精準地找到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根源,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出相應的策略與方法,最終實現“對癥治療”,從整體上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同時,中醫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班級管理運用中,有利于提高班集體的“抵抗力”,不斷提升班級的正能量以及形成班集體的強大凝聚力和正氣。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中醫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一塊“瑰寶”。遵循中醫學對人與自然的認識和思維方式,班主任可以將自己所管理的班級看成是一個人,將班級中所出現的各類問題看成是一種“病”,在實踐中通過中醫思想及診法構建班級管理的理念、方法及手段,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以“望·聞·問·切”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為例,就其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具體運用加以探析,旨在交流與共勉。
1 班級管理中的“望·聞·問·切”運用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學生思想養成、行為塑造、人格確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為此,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要能夠掌控全局,能夠及時發現班級存在的問題,能夠通過表面現象看到問題的實質,能夠運用必要的策略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思想。“望聞問切”是我國傳統中醫判斷病情最常用的診斷方式,也被稱之為“四診”。通過“望聞問切”不僅能夠準確地定位病人的病灶,摸清脈絡和找到病因,更是可以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其角色就好比中醫,需要對班級加以“望聞問切”。特別是在處理班級問題時,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時且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那么必將會在管理中讓自己處于被動地位,最終的管理效果上也將不會理想。因此,作為班主任需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望聞問切”的精髓,掌握和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在具體班級管理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目標。
1.1 “望”
中醫四診之首的“望診”,主要包括“望形、望神、望性”三層內容,體現的是中醫辨證論治和整體觀,是一個重視“心—身—時—空”整體性的動態過程。望形的主要內容是關注患者的各種顯露于外的表現、征象,望神是基于望形基礎之上的患者當下心理狀態和意圖的判斷,望性是融合望形與望神結果后的患者性格、人格特點的深入剖析?;诖?,筆者認為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望”是通過眼睛去看,去察言觀色,去了解學生的思想與精神狀態。人的精神、表情、語言、動作都是個人內心活動的表現。作為班主任需要留心學生這些方面上的變化,并通過這些變化去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特長技能、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等諸多內在的特點。從而確保班主任在班級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就能夠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確診問題發生的關鍵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處理。實踐證明,班主任做到了有效地“望”,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剛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對于學生的了解往往都要從零做起。這時,班主任如何開展“望”的行動,對于后期的班級管理意義非常重大。例如,筆者所曾帶過的班級中的A學生,平時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學生,性格不太開朗。幾次考試下來,其成績出現了下降趨勢,情緒也變得低落了,每日都好像有心事的樣子,心不在焉。為此,筆者對其展開了“望診”。著重從其每天的精神狀態,喜歡和哪些同學玩,有哪些興趣愛好等方面開展。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筆者發現其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學生,對于班級的各項工作完成得都非常好,工作能力也非常強。為此,筆者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與其分享了筆者的觀察結果。她沒有想到筆者會如此地關注她,在交流中這位同學對筆者也非常地信任。自己也主動地解釋了之前自己情緒低落的原因,并表示自己會積極調整。
當然,“望診”可以用到普通學生的身上,也可以用到班干部身上。因為,班干部是班主任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助手。實際運用上,可以通過班干部的工作是否全面而準確地開展,開展過程中是否具有較高的號召力,是否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定的威信,是否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對班級其他同學產生了正能量的示范,是否能及時地發現同學之間的矛盾等等。通過上述內容的了解與掌握,班主任才能夠了解班干部隊伍的狀態,才能夠予以培養,從而促進班級的良性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開展“望診”時,要摒棄機械化的程序,而應秉持廣泛的、開放性的、有人情味的實施原則。因為,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與人格特點,同一個學生在問題出現的不同階段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與感受。
1.2 “聞”
《難經》云,“聞而知之謂之圣。”“聞診”是中醫獨具特色的一種診法?!墩f文解字》有“聞,知聞也。從耳門聲。”這就是說聞就是用耳朵聽?!饵S帝內經》提出人的聲音主要包括呼、笑、歌、哭、呻等五類。與中醫診斷每個人的病情不同,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聞”的主要目的是發生在班級里或具體到某一個學生身上的事情。班主任通過所聽到的訊息加以判斷,并根據判斷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治理和管理。
優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傾聽,學會傾聽,耐心傾聽,更要知曉“偏信則暗,兼聽則明”的道理。正所謂“聞其聲而知其人”,在日常管理中要多聽各方面的信息,只有這樣才便于班主任真實、快捷地掌握班級的情況和學生的發展動態。另外,班主任也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多關心學生,多聽聽學生們在說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因為,只有這樣做,班主任的各項管理策略才能對癥下藥,才能有的放矢。做過班主任的教師都會明白,只有班主任學會了傾聽,才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只有心與心的距離拉得足夠近,學生才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懷,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以及困惑等告訴班主任,也只有這樣的管理,才能真正做到落地有聲,從而進一步提升到無為而治。
筆者曾經帶過一個班級,這個班級有點特殊,即男生相對較多,也常常被其他班主任調侃稱之“和尚班”。雖然被稱之為“和尚班”,但畢竟班里還是有幾個女生,對其也不能置之不理。為了能夠更加精準地對這幾個女生加以管理,筆者著實花費了不少精力。因為,管得太多了,她們會心生反感,尤其是女生之間的事情,作為男性班主任又不好直接發問。為此,筆者就選擇了“聞”,多渠道去打聽關于她們的事情,避免她們誤入歧途,爭取在問題生成的萌芽期加以遏制。例如,當“聽說B同學最近談戀愛了,所以學習成績才下降,每天精神狀態也不好!”這個消息傳到了筆者的耳朵里時,自己真是突然感覺有些意外。因為,在筆者印象中,這個學生是一個挺乖巧的且看來不是那種有早戀傾向的學生。冷靜片刻,筆者心中告誡自己,不能被以為的印象所欺騙,當然也不能完全相信情報的真實性,覺得多方加以確認才能下結論。為此,筆者又找到了班長加以側面了解,從班長的口中了解到,最近有經??吹侥莻€女生和其他班級的一名男生放學后在一起,看上去關系好像還不錯。得知這一信息后,筆者并沒有明確表態,只是告訴班長,自己是隨便問問。班長走后,筆者與那名男生的班主任進行了交流,其班主任也說自己隱約感覺這個男生并不像早戀。這時,筆者初步得出結論:女孩沒有早戀。一日放學后,筆者剛好在校門口遇見了女生和那個男生站一起。筆者主動走過去,裝作與其順路,路上聽到這個男生說了許多故事,原來兩個人是鄰居,經常一起上學和放學,最近兩個人一起喂養的流浪貓失蹤了,兩個人找了好久,還是沒找到,兩個人心情都很低落,已經開始影響了兩個人的睡眠了。至此,女生早戀的帽子算是被摘掉了。心中也竊喜沒有得到情報后就貿然行動,如果那樣做,不知道會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后果。這件事也讓筆者更加明白原來這許許多多的猜測都是誤會,偏信則暗,有時候多聽多了解才行。
1.3 “問”
“問診”是“診病之要領,臨證之首務”,其是一名醫生必須掌握的臨床實踐基本技能。問診主要是指醫生采用對話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生時間、癥狀持續時間、發展及現狀、治療過程等。筆者認為,班主任在管理班級、處理班級出現的問題時,問診的中醫思維也同樣適用。當然,問題發生后的詢問之外,在事情發生之前更需要問。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關心自己的學生,了解其動態。筆者認為,“問”就是真切地關懷與誠摯的愛。例如,每當有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時,或者與同學產生矛盾時,再或者受到挫折以及出現錯誤時,班主任親切的話語和入微的關懷,就是學生最好的安慰劑。班主任只有做到與學生促膝長談、無話不聊,學生才能真正被老師感染、繼而被感動、被征服,學生也會從心底里對老師尊重甚至于崇拜。這樣的班主任,在學生中能夠產生出不一樣的影響力,班集體也會以班主任為中心,產生不可撼動的凝聚力。
另外,筆者每當學生周末返校后,都會把各寢室的寢室長以及班干部召集起來,開個碰頭會,問一問班級返校情況,了解一下哪些同學最近有什么問題或者反常的現象,從而在本周重點加以解決。例如,一次會上一個寢室的寢室長匯報說班里的C同學的家庭情況比較復雜,父母離異,自己和媽媽一起住,平時媽媽比較忙,對他照顧得很少,他都是自己照顧自己。為此,筆者決定找個機會要與這個學生好好地聊一聊。筆者認為擁有這樣家庭背景的學生,其往往自尊心相對較強。那么,如何與其交流,怎么更好地切入問題,筆者思考了許久。一次考試結束,C學生的成績并不理想,筆者覺得這是一個與其交流的契機。于是,筆者找到C學生,并從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剖析出發,詢問了他試卷中遇到的問題,慢慢過渡到詢問每天回家都怎么復習,接著遷移到家長有沒有給予學習上的幫助。慢慢地,他開始告訴其家里的情況,他每天回家需要幫家長做家務,還得自己燒晚飯,這樣學習時間比較少,于是筆者提出了讓他在校上晚自習的方案,這樣既解決了晚飯問題,也能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還能提高學習質量。看得出這個提議說到了他的心坎里,通過一段時間參加晚自習,學習狀態明顯好轉。
1.4 “切”
“切”就是在望、聞、問的前提下,班主任實施教育、開展工作并找準切入點,把握時機,并且客觀評價、全面評價。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只屬于他們自己的特性。正因為這些特性,才成就了多彩的班集體。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時,要找準每個同學適合的切入點,或者談心交流,或者嚴肅規范,或者旁敲側擊,或者家校合力。只有找準了切入點,對學生個體才能產生最大最好的效果。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筆者對幾個學生運用了中醫“四診法”,效果也十分明顯?;诖?,接下來筆者要進入真正的難題“切”入。怎樣切入學生,筆者認為家長才是那個切入點。筆者了解到班級D同學的家長平時對孩子不管不問,孩子也是不積極、不陽光的,所以想要他的狀態真正能轉變到熱情有沖勁兒,還需要做扎實的工作。筆者思考了幾天,覺得他的切入點還應該是家庭問題,于是約好時間去他家里家訪。通過家訪才知道,他的母親對這個孩子鼓勵比較少,一直覺得自己孩子讀了職高,沒什么出息,沒有值得自己驕傲的地方,原來這才是造成他這樣性格的根本原因。通過這一系列的了解,終于找到了最佳的切入點,于是筆者開始經常在班級群里發表揚的消息,有單元測試優秀的名單,有進步的人員表格,還有班級衛生不扣分、活動取得好名次的各類信息等等,半個學期下來發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D同學開始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學期末的班委改選中,他競爭到了副班長的職位。家長會的時候,他母親開心地告訴筆者,原來自己的孩子這么優秀,很感謝老師的栽培。
2 班級管理中的“不治已病治未病”運用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黃帝內經》,其原文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弊g文為,所以圣人是不會等到病已經發生了之后,才再去進行治療的,相反會在疾病發生之前就開始治療了,如同不會在戰亂發生之后再去治理,而是將治理放在亂事發生之前。假如在疾病已經發生之后,才開始去加以治療,戰亂已經生成了再去治理,那就好比是臨渴而掘井,戰事已經開始了再去進行兵器制造,這樣做不是太晚了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治療疾病要從預防入手”。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領悟到“居安思危和未雨綢繆”的重要性。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備上述的管理理念。
中職生特征和思想狀況使其易出現理想和現實的沖突、依賴和獨立的矛盾。在班級管理中,好的班主任不能只充當一個“抗生素”的角色,哪里出現了病灶,就去哪里消滅細菌病毒,這樣的方法會導致班級管理效率低下,班級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花樣也不斷變化,最后產生了“抗藥性”,抗生素也無法起效果來消滅這些強大的細菌病毒了。傳統中醫的理念是不治人生的“病”,而是治療生病的“人”,如果換成班級管理也不應該只處理班級出現的“問題”,而是治理未出問題的“班級”,積極預防問題的出現才是最好的管理。故筆者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班級學生的“抵抗力”上。
2.1 補元氣,樹正氣
中醫是用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手段來治病,目的是通過這些方法不斷來提升人的元氣,恢復人的平衡狀態,從而調動自身的免疫力去驅趕病邪,經過日積月累的治療,人的元氣才會越來越足,抵抗力也就越來越好,得病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在班級管理手段與方法上也應該是樹立班級的正氣,通過鼓勵、贊揚、賞識等正面手段,樹立正面典型,傳播正能量,讓班級的“抵抗力”越來越強,讓外界或者內部細菌病毒發揮不了負面作用。
2.2 治未病,防在前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這是中醫治病的原則,并不是生了病才去補治療,而是在治病的同時,更需要提前預防病灶出現變化,進而產生別的問題。班級管理中時常會看到一些不良苗頭,班主任在熄滅這些不良苗頭的同時,更加需要進一步教育管理,預見事情的變化會產生的后果,從多方面治理和預防,更可以利用許多鮮活的案例,給學生打好預防針,提前關注可能會出問題的學生,提醒教育,讓未病未亂熄滅在苗頭產生之前。
2.3 多協作,凝合力
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并不是單獨工作而是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班集體的管理也是如此。班主任與各個班委之間,各個班委與每位同學之間,都需要多溝通、多協作。既要分工明確、又要統籌協調,在應對班里的各項工作、各種問題的時候,揚長避短,發揮好每個班委或者每位同學的優勢,在合適的位置、適合的發力點,一起努力,提高效率,提升團隊的凝聚力。
2.4 樹正氣,有血性
正氣是年輕人必不可少的品質,說通俗點兒,像個人樣。所以做任何事情,一定問心無愧。允許犯錯,不允許推卸責任;允許學不好,不允許不學好;允許說大話,不允許說假話。出了問題,主動擔當,自己補救,事后承擔相應后果與懲罰。嚴抓遲到,嚴罰明知故犯,嚴懲欺瞞推卸責任。規則容易定,定了就要落實,因此三年里沒什么特別改變,約定俗成的規章制度所有人都能內化于心。
2.5 抓成績,有榜樣
“大考換座位”制度是按照成績從前往后排座位的,進步最大的兩位同學講臺左右手。每次大考都換,時間一久,每個同學都清楚自己成績處于哪個區域了。比如班級前兩排中間區域,就變成了學霸區,班級中有幾位同學偶爾考好了,感嘆自己終于有機會坐在這個區域了,不敢大意,以免拱手讓人。這樣操作,只要能約定俗成,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學習氛圍很容易營造,競爭對手就坐在自己身邊,追趕目標就坐在自己前面。老師上課的反饋感與體驗感也會特別好,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并且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2.6 明目標,有沖勁
這里的目標主要指的是在高二時定向選擇的目標,大部分人的升學目標是明確的,確認要去實習的同學,到最后整個班一共只有四位。對于這四位實習生,筆者讓他們擔任了班委工作,他們各自找到了發光點,組織參加學校足球隊,強化班里管理制度落實,班里各項文體活動都由他們精心準備,既鍛煉了自身能力,也消化了一部分因為無聊造成的負能量。他們幾個在班級管理中也能相互協調,共同合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一項需要大智慧的工作,傳統中醫是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診病方法。如果能把兩者有效地結合,把中醫的思維方法靈活地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去,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將大大提高,最終將打造出一個有著“強健體魄”的班集體,成就一個個有著完整性格的學生,為將來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