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師采用大單元教學模式開展多文本整合化授課活動,既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他們多角度、多方面探知的意識,又可以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使學生的思維、觀念和能力得到培養,進而有效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了使大單元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文章闡述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理念;大單元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莆田市荔城區2023年小學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LLJKT23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郭素群(1984—),女,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第四實驗小學。
新課程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教育培養,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還要訓練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基于此,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大單元教學活動,結合課內外學習資源整合授課內容,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閱讀和分析文章,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從而讓學生在綜合性、拓展性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深度閱讀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一、大單元教學的概念
大單元教學相較于單元教學而言,授課的內容更廣泛。教師需要從宏觀的視角出發,抓住教材單元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尋文本之間的契合點,將其進行科學整合,引導學生對多篇文本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刻含義,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提升系統化學習的效果。
另外,大單元教學更加注重學生這一主體。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學習學科基礎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學習能力,促進他們全面化、綜合化發展。比如,教師需要在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比較思維、邏輯思維、整合思維,同時培養他們的思辨精神,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大單元教學的特點
(一)系統性
大單元教學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彌補了傳統小單元碎片化教學的不足。教師通過科學整合課內外資源,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加系統的知識教學,引導他們建構更加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系統化學習能力。
(二)全面性
大單元教學具有全面性。在大單元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性學科知識,又要有意識地啟發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觀念意識,訓練他們思辨分析、梳理總結、拓展探知等多種學習能力,進而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三、基于新課程理念開展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單元內容,提煉大單元主題
在開展大單元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提煉具有導向性的大單元主題,增強授課內容的關聯性和整體性,使大單元教學體系變得更加嚴密。在提煉大單元主題時,教師應當圍繞知識內涵和學科技能兩部分內容,結合多篇文章進行深入思考,既要考慮如何讓學生更加深度地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又要分析如何使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感悟文章的深層思想[1]。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為例。此單元包括《大自然的聲音》《讀不完的大書》《父親、樹林和鳥》三篇寫景抒情類課文,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課文,掌握用語言表達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關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在開展大單元教學之前,筆者科學整合授課內容,根據知識的本質提煉大單元主題。首先,筆者深入研究此單元的三篇課文和了解課文講述的主要內容,思考文字背后蘊含的深刻內涵,如《父親、樹林和鳥》表達了父親對鳥的喜愛之情。其次,筆者深入研究課外書籍《追蹤野生動物》。此書描寫了鮮為人知的自然世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生物的喜愛之情。最后,筆者研究此階段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和學習需求,結合多篇課文中的語文知識提煉大單元主題“如何用語言表達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筆者通過提煉大單元主題,能夠清晰呈現多篇課文之間的契合點,增強知識系統化教學的導向性。
(二)融合課程要求,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
在大單元教學的準備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提煉清晰明確的大單元主題,還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大單元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學習的方向。教師應當考慮當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此階段語文素養培養的要求以及此單元具體的課程標準,然后再從宏觀的視角出發設計合理的大單元教學目標[2]。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教學為例。此單元主要圍繞童話故事展開。筆者引入《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皇帝的新衣》等課外讀物,引導學生開展童話故事賞析大單元閱讀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筆者結合授課要求、語文素養培養要求和實際學情,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自行閱讀和理解文章內容。基于此,筆者設計具有能力提升意義的層次化大單元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三)圍繞學生主體,布置大單元任務
教師若想增強大單元授課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就需要尊重學生主體,從真實學情出發,布置與之相符的大單元任務,如群文探知、合作實踐以及辯證思考等。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大單元學習任務,可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進而更好地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1.設計群文探知任務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教師的首要目標是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基礎性學科知識,如掌握生字詞的讀法、寫法和用法,知道不同修辭手法的不同作用。基于上述目的,教師可以結合單元課文和簡單的課外讀物,布置群文探知任務,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文中的字詞知識和不同情境下各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不同文章中的基礎知識進行分類總結,以培養他們的知識梳理能力和系統化認知水平,使他們初步形成建構知識體系的意識[3]。
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識字”大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圍繞“識字”展開,要求學生掌握“州、聳、峽、賺、蒸”等生字和“奮發、龍舟、團圓、錢幣、紅燒、烤鴨”等生詞的讀法和用法,并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不同類別歸納詞語,了解比喻句的作用和應用方法。針對上述目標,筆者結合《神州謠》《傳統節日》《“貝”的故事》《漢字的故事》“中國美食”等課內外文本,布置群文探知大單元任務。首先,筆者指導學生自主尋找文本中陌生的詞語,讓他們嘗試結合上下文的內容理解詞語的意思。其次,筆者具體講解單元的重難點知識,使學生初步認知單元基礎字詞,并鼓勵他們按照“ABB”的詞語構成形式整理文本中符合要求的詞語。再次,筆者帶領學生尋找文本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分析它們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方法。如在《傳統節日》里,作者把看花燈的人比喻成潮水,側面突出看花燈的人很多。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按照字、詞、句三個大類總結和梳理所學知識,建構富有邏輯的知識體系。
筆者布置群文探知任務,既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培養他們系統化學習的意識,又可以啟發學生的探究思維、邏輯思維,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
2.布置合作實踐任務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他們的實際需求出發,合理設計大單元學習與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質量。為了達到上述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按照同組異質或同組同質的原則組建班級學習小組,引導各組學生合作探索大單元知識。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協同合作的意識,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又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4]。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為例。這是一個人文主題單元,教材所選擇的文章都與現實生活相關。此單元教學的目標是學生能夠運用多種認知方法,理解課文中難懂的句子;能夠結合現實生活,描寫身邊人的具體特點。筆者圍繞單元內的《剃頭大師》《我不能失信》兩篇文章以及課外的《我的媽媽》一篇文章,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開展大單元活動,給學生布置整合閱讀、文學創作等合作實踐任務。首先,筆者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分配小組成員,讓各組的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共同探索大單元學習內容。如在小組合作閱讀活動中,能力較強的成員要帶領能力較弱的成員細致閱讀以上三篇文章,尋找文章中具有理解難度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如《剃頭大師》中“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了”,這句話是否真的在表揚顧客,其側面反映的意思是什么?其次,筆者讓各組學生結合文章的內容,探討如何用語言正面或側面描述一個人的特點。在此過程中,各組成員都需要發表個人的觀點,從而在多元的思想碰撞中加深對多種人物塑造手法的理解。最后,筆者鼓勵各組學生結合以往的生活經驗創作短文,描述身邊某個人的具體特點,以此提高塑造人物的能力。
筆者布置合作實踐任務,既可以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質量,又可以讓學生在協同合作中提高個人的認知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布置閱讀思辨任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使他們能夠用辯證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維看待問題,從而形成較強的理性閱讀能力。為了達到上述授課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大單元教學法,圍繞多篇文章設計閱讀思辨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綜合閱讀多篇文章,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提出合理的問題,并從正反兩方面的視角出發,客觀認知文章中提到的內容,理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批判性閱讀能力[5]。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為例。在大單元授課活動中,筆者讓學生閱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火車的故事》三篇課內外文章,引導他們從正反兩方面思考納米、太空探索、火車制造等科技發展的利與弊,鼓勵他們提出合理的問題,并結合文章內容和現實生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火車制造雖然拉近了各地區之間的距離,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是也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如資源消耗、空氣污染等。對此,學生需要深入閱讀文章,結合生活經驗探討上述問題。學生通過辯證地分析文章,既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又可以從理性的視角出發理解文章內容,客觀認知世界,從而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若想更加高效地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就要開展多樣化大單元教學活動。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課內外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閱讀、實踐閱讀、思辨閱讀能力,進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曉玲.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52):61-64.
[2]柳淑英.小學語文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36):67-68.
[3]劉靖馨,王學文.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路徑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22
(23):28-30.
[4]蘇桂霞.大單元視角下小學語文多文本閱讀的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47):41-46.
[5]林泳怡.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策略與思考[J].名師在線,2022(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