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在于通過實踐項目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和習得技能。項目化學習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步驟包括自我導向、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進行學科融合、結合科技場景和開展生活實踐有利于開發項目化學習資源。進行任務統整、動手操作和創意展示則有利于優化項目化學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朱孔昌(1995—),男,江蘇省連云港市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技能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該模式重視通過實際操作和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及提升創新能力。探討項目化學習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教師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
一、遵循項目化學習的步驟
(一)自我導向,規范信息交流
在項目化學習中,自我導向是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一步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和進行信息交流。學生需要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途徑,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工具與教師進行互動。這個自主性的過程要求學生不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應積極地參與信息的查找、分析和交流活動。
比如,在教授“即時通信”這節課時,假設使用微信、QQ或者其他通信工具進行班級討論活動,那么教師需要明確討論的主題和預期目標,確保學生了解與討論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如教師可以將主題定為“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將目標定為“讓學生理解保障網絡通信安全的實踐途徑和個人數據的價值”。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創建一個即時通信群組,并邀請所有學生加入。在開始討論前,教師應著重介紹線上交流的規范,包括尊重他人意見、遵守網絡行為準則和保證信息內容的合理性。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主題自主、有序地在群組內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扮演輔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推動討論走向深入和維持討論秩序。最后,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適時放手,讓學生在發言時自我調整表達方式。在自我導向階段,項目化學習能促使學生在蘊含豐富信息的環境中,自主調節學習進度和深度,真正做到有目的性、有方向性地學習[1]。
(二)自我探索,體驗信息解碼
自我探索是項目化學習的第二步,通常會讓學生置身于一個探索性的環境中。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探索不同的信息資源,并學習如何解讀和理解這些信息。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可能與編程、分析數據或創建數字內容有關。
比如,在講“程序設計過程”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投入具體的程序設計任務探索中。假設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是設計一個簡單的天氣預報應用程序,那么教師可以介紹程序設計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應具備的功能(如能夠顯示當前的天氣、預報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等),并讓學生了解項目目標及預期的成果,然后為每個學生分配特定的任務(如用戶界面設計、數據處理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嘗試編寫代碼。在這個階段,教師不應直接給出相關問題的答案,而只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讓學生通過試錯來學習。通過自我探索和學習,學生能夠體驗設計應用程序的整個過程;通過解碼信息,能夠加深對信息的理解和提升實際操作能力。
(三)自我反思,做好信息加密
自我反思是項目化學習的最后一步,也是加強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關鍵環節。在關于個人數據和網絡通信安全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和平臺,還要意識到信息加密的重要性,懂得保護自己的數據。
比如,在教學“設計主題網站”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設計一個安全的主題網站的項目任務。此項目要求他們在進行網頁設計、內容創建的同時,關注網站的數據保護和信息安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設定網站設計的目標,確定網站主題、預期功能、目標用戶群體,并教授網站開發的基礎知識,重點對網站安全的內容(如HTTPS、加密算法、安全協議、用戶認證等)進行講解,指導學生分組討論,規劃網頁布局,制訂保障網站安全的計劃,選擇數據加密、用戶密碼存儲、網絡攻擊防御等方面的策略,然后根據自己的計劃,開始創建網站。除了展開技術層面的討論,教師還可以引入有關信息倫理和信息道德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個人隱私的邊界和互聯網公司的責任的話題討論。通過自我反思,學生可以調動先前的經驗開展學習,提升自己處理信息的技能和信息安全意識。
二、開發項目化學習資源
(一)學科融合,啟迪創新意識
項目化學習強調跨學科的整合,能夠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科融合可以促使學生在跨領域的課題研究中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及不同領域之間的共通點,培養跨學科思維。
比如,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跨學科的項目,將信息科技與科學、數學、藝術學科相結合,如讓學生應用編程技能創建科學實驗模型,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數學原理。教師也可以提出涵蓋多個領域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計和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作品的展示,學生可以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并自主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可見,學科融合不僅擴充了項目化學習的資源庫,還提供了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的平臺。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探索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增長見識,拓展視野,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2]。
(二)場景搭建,發展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包括問題分解、模式識別、抽象建模、算法設計等方面的思維。搭建科技場景,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借助科技場景及工具,學生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直觀地體驗應用計算思維的過程,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提升個人能力。
比如,在講“系統的優化”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展示一個實際的物流場景(如一家快遞公司希望通過優化快遞運輸路線來縮短送貨時間和減少送貨成本),讓學生運用計算思維來優化物流系統。學生需要分析不同的路線規劃,考慮如距離、交通狀況、貨物數量等不同的因素,然后利用地圖軟件等信息技術工具,確定快遞運輸的最佳路線。通過這個項目,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系統的優化理論,還能夠學會應用信息技術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生活實踐,應對現實挑戰
教師需要通過生活中的挑戰來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創新。學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設計智能家居、開發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或者解決環境問題,從而應對現實的挑戰,鍛煉自身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
比如,在講“信息安全”這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進行以下導入:“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人們在網絡上發布的個人信息越來越多。而這些個人信息有可能被黑客利用、造成隱私泄露。”在這個情境下,教師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制訂隱私保護策略、如何創建強密碼、如何管理個人賬號等,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識別真實的信息和虛假的信息,了解常見的網絡騙局和常用的欺詐手段,加深他們對信息安全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教授正確的線上溝通技巧,同時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練習如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與他人溝通。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使用社交媒體時避免隱私泄露。可見,利用實踐的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項目化學習的資源,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相關技術的意義,激發學生對相關技術的興趣和探索前沿科技的熱情。
三、優化項目化學習策略
(一)任務統整,分解抽象問題
任務統整、分解抽象問題是將一個復雜的任務或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而具體的部分,讓學生逐步達成相應的目標。這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運用知識,鍛煉多種能力。
比如,在教學“數據處理”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關于市場調研、銷售預測、用戶行為分析的具體案例,讓學生分析這些案例的任務目標和數據處理過程中的抽象問題,并根據分析結果給出解決方案。隨后,教師可以模擬真實場景,布置數據處理任務,讓學生扮演數據分析師、決策者等角色,在數據采集、清洗、分析和數據可視化等環節,根據自己在小組內的分工,從整體出發,逐步解決其中的抽象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數據處理中,學習多種數據處理技術,進而靈活選擇不同的數據清洗方法、算法等。將抽象、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之后,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的構成要素,消除面對問題時的緊張感,同時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二)動手操作,進行數據加工
動手操作、進行數據加工強調學生親自動手。這有利于促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結合相關工具和技術進行設計、制作,激發創造力,將自己的創意轉化為實際的作品。
比如,在學生學習“圖表分析”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使用數據可視化工具,如Excel、Tableau等,通過教師提供的數據集,進行實際的數據處理和圖表制作,接著組織學生參與小組合作項目,共同進行數據加工和圖表分析。這樣能夠促進學生的團隊協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其中,對于柱狀圖的制作,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Excel篩選和整理數據,了解不同數據之間的關系,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對柱狀圖的分析結果提出相關結論,從而加深對數據和圖表的理解。若有條件,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比賽(如給出一組數據,要求學生在30分鐘內完成特定的圖表分析任務并提交成果),加快和提高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動手操作的速度和準確性。采用以上方法,能夠使學生在本課中真正進行動手操作,提升他們的數據處理能力。
(三)創意展示,彰顯價值觀念
在信息科技課程中,讓學生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和展示作品,可以傳達學生個人的或所在團隊的價值觀念。通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可以建立自信,進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和社交活動。
比如,在教授“演示文稿”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給定一個題目,鼓勵學生在制作演示文稿時,利用多媒體技術,以視頻、音頻等形式來生動地呈現內容,突出自己的創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學生可以在演示文稿中加入自制的創意動畫、展示精美的插圖或進行配樂;也可以融入藝術元素,注重色彩搭配、版式設計,以展現自己對于內容和形式的審美;還可以通過講述真實的案例或故事,表達真實的觀點,打動他人。如在制作關于環保的演示文稿時,學生可以將環保主題的素材加入其中,通過多種元素營造良好的氛圍,展示自己對環保的理解。在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信息科技課程知識時,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在創意展示的過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價值觀念,同時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化學習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發揮出良好的教學效益,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養也具有顯著效果。在應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深度融合項目化學習的各種元素,是教師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筆者希望本文提出的應用策略等研究成果能推進信息科技教學的開展,也希望自己能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與其他教師共同培養出敢于挑戰、勇于探索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鄭華珍.項目化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33):80-81.
[2]龐志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J].黑河教育,2022 (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