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酌量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整體教學時,需要秉持大單元作業設計思路,設計情境化、多樣化的大單元作業?;诖?,文章從課前、課中、課后作業三個角度出發,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機械運動”為例,探討大單元作業設計策略。
【關鍵詞】“雙減”;初中物理;大單元整體教學;作業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德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3年度課題“智慧課堂下的初中物理作業動態分層設計與應用研究”(立項批準號:FJNDKY23-2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郜壽養(1986—),男,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十八中學。
大單元整體教學是指以單元主題為依托,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和課外資源,使教學結構、教學內容系統化、整體化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有助于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充分發揮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效用,初中物理教師要配合設計情境化、多樣化的大單元作業,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單元整體教學的預習作業設計
預習能夠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情,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設計不同難度的大單元預習作業,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容,找到實際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1]。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機械運動”為例。此單元主要涵蓋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描述運動、判斷運動的快慢、測量平均速度等內容。基于此,教師設計了如下預習作業單(如表1所示)。此預習作業單既包括理論知識學習,又包括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完成預習作業能夠充分了解單元涉及的主要知識點。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單元整體教學的課堂作業設計
(一)設計課堂延伸作業
課堂作業是教學的延伸,有助于教師當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一方面,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做題準確性,判斷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可根據學生的做題速度,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2]。教師可將簡單的課堂作業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使學生擁有完整的思維過程,同時節省學生的課后作業時間,減輕學生的整體學習壓力[3]。
仍然以“機械運動”這一單元為例,此單元涉及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創編作業內容,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教師依據單元內容,設計了如下大單元課堂延伸作業單(如表2所示)。
(二)設計思維攀升作業
通過學生完成的課堂延伸作業,教師能夠基本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滿足部分學生的挑戰欲望,教師還可以設計思維攀升型的課堂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4]。
仍以“機械運動”這一單元為例,教師設計了如下思維攀升作業單(如表3所示),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
(三)設計生活情境作業
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設計物理作業時,應以實際生活為背景,選擇貼合實際生活的案例,設計生活情境作業,引導學生建構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以“機械運動”這一單元為例,教師結合“交通出行”這一生活化的主題設計了生活情境作業(如表4所示),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2.理解知識的含義 優秀、良好、合格
三、“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單元整體教學的課后作業設計
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可設計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等工具回顧和復習大單元物理知識,檢驗自己是否已經真正理解單元重難點知識,從而促使學生不斷完善知識體系,達成知識鞏固目標[5]。
以“機械運動”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完成大單元知識整合的課后作業(如圖1所示),以助力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完善知識結構。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大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可從課前、課中、課后三方面入手,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設計情境化、多樣化的大單元作業,提高課堂教學質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將“雙減”政策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沈紅靜.大單元整體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4):41-43.
[2]董青春.TPACK框架下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構建策略[J].中學物理,2022,40(24):11-14.
[3]曹江,李進.基于PBL的初中物理實踐類作業優化策略:以“透鏡及其應用”單元作業為例[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22):80-82.
[4]謝桂英,余耿華.“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設計與實施探索:以《物理》8年級上冊為例[J].物理教師,2022,43(8):41-43.
[5]于瑞瑩.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大單元作業設計:以八年級物理“壓強”一章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7):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