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妹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羊頭鎮中學,廣西賀州 542830)
傳統教學思想影響下的初中地理教學以書本理論教學為主,未能充分結合生活內容進行教學,很難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很難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而生活化教學則可以增強學生對日常生活的關注,使他們在面對具體問題時能利用相關地理知識展開思考,從而增強其地理認知和應用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十分有必要。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是指將地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經驗以及社會時事緊密結合,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生活背景中理解和應用地理知識。生活化教學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事例、問題等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地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地理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通過實地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現象,增強他們對相關內容的感知和理解。生活化教學能夠使學生從抽象的地理知識中獲得實際的感受和啟示,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因此,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地理素養和實際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自主意識旺盛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深度思考意愿。因此,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差異化教學,以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通過了解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和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深度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生活化教學需要一定的實際操作、實地考察與實驗等,以便學生全面感受地理知識,加深理解。而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1.展示直觀內容,聲畫刺激。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使學生能夠高效地理解地理知識,且自然而然地將其應用在現實生活中[1]。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展示直觀內容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展示聲畫內容,能有效激發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喜歡在探索新奇、直觀的事物的過程中進行本質性思考。而在地理教學中運用聲畫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比如,在介紹地理景觀時,教師可以播放相關音頻或者展示相關圖片,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直觀地感受不同地理環境的特點,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
其次,聲畫內容的運用能夠助力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學生很難準確理解。在教授這類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工具展示聲畫內容,如地理模擬動畫、地球儀展示、實地攝影等,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直觀的形象,以促進學生理解。比如,在講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時,展示地球儀的運轉過程,讓學生直接看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軌跡,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這一地理現象。
此外,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展示地理現象的多個角度、多種情境,并將其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促使學生深度思考和探究,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問題。比如,在講解氣候與生態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不同氣候帶的特點和生態系統的分布情況,引導學生思考氣候因素對人類生活和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深度。
總的來說,展示直觀內容,特別是聲畫內容的有效運用,使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借此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直觀化的內容使地理知識變得更容易理解和記憶,能夠促進初中生的思維深度拓展。
2.解釋難度內容,分步施教?;诘乩碇R覆蓋面廣的特點,教師在教授難度較大的知識時,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降低知識難度,以持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原因在于,生活化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或難以理解的學科知識與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即通過引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內容的有趣和有意義,從而積極學習。為此,教師要注重分步施教。
(1)逐層引入概念。難度較大的地理概念往往涉及多個層次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逐層引入概念,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開始,接著逐步引入更深入的概念。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逐層理解知識點,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在各個環節的回應判斷其對知識的吸收情況,從而作出合理調整,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2)消解抽象性。很多初中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難以被初中生直接理解。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概念拆分成更具體、更易理解的部分,使學生逐步理解這些內容,然后再將它們整合起來,從而減少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障礙。以《中國的主要產業》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城市或地區開始,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地方有哪些著名的產業。通過這樣的互動,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起點認知。接下來,教師展示直觀內容,如某地區的產業分布圖,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各個產業的分布情況。同時,分步解釋概念,可以從最簡單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概念開始,逐步介紹每個產業的特點和范圍。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入生活時事,即結合所探討的產業發展狀況,引導學生思考當地或全國范圍內的主要產業,并鼓勵學生說說該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以及當地人的生活起到的作用。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梳理不同產業的特點和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由此可見,通過分步施教,生活化教學下的地理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實際情境出發,逐步引入地理概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難度較大的內容。這也有助于學生建立地理認知框架,逐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實際,這對他們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1.引入豐富資源,拓展學生視野。生活化時事熱點通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熱點相關,能夠引發學生的濃厚興趣[3]。教師可以引入與當代人的生活相關的話題,引導學生討論。時事熱點可以幫助初中生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和重要問題。而通過探討與地理相關的時事話題,可以拓展學生看事物的角度和視野,了解各種地理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生活化時事熱點為學生提供了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時事熱點往往涉及復雜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促使他們養成多元思考的習慣,有助于他們批判性思維的發展。而在分析時事話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概念和方法,理解問題的本質,并提出解決方案。比如,在學習《中國的人口》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當代年輕人生育意愿”的相關話題。先引入相關數據和統計資料,讓學生了解當前中國的人口現狀和趨勢。然后,提出“當代年輕人生育意愿”這一話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具體而言,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各個小組討論“當代年輕人生育意愿”是否較以往有所不同,以及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各個小組可以從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真實的案例,讓學生了解當代年輕人對生育的一些看法和決策。通過分析這些案例,學生更具體地了解了影響年輕人生育意愿的因素。學生之間可以就數據分析結果展開探討,并進行觀點分享。這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從社會經濟因素、家庭壓力、職業發展等不同角度思考,從而讓學生了解這些因素對生育決策的影響。
可見,通過探討時事熱點話題,學生不僅可以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社會問題聯系起來,還能夠發展社會觀察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這樣的探討活動也有助于拓展初中生的視野,使他們在地理學習中更具參與感。
2.精準設計問題,師生實時互動。精準設計生活化時事課堂問題在地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精準設計生活化時事課堂問題能夠創造師生互動的機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設計能夠引發他們主動思考和參與討論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生機。其次,精準設計生活化時事課堂問題有助于拉近師生關系。針對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設計問題,更容易引發學生討論,教師對學生看法的回應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但最重要的是,精準設計生活化時事課堂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通過討論,學生不僅能夠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還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理解知識點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并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比如,在講授有關“城市化與鄉村發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具有遞進關系的問題,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如:
問題一(理解基礎知識):同學們知道什么是城市化與鄉村發展嗎?
問題二(深入分析):城市化對鄉村發展有哪些影響?請列舉幾個生活化例子。
問題三(批判性思考):城市化是否總是對鄉村發展有益?請給出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這三個問題從簡單到復雜,且關聯現實,有極強的知識指向性,能讓學生逐層思考“城市化與鄉村發展”相關知識,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初中地理教學離不開實踐教學,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實際操作等方式,能親身體驗地理現象,從而深刻理解地理概念。而且實踐教學能夠激發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探究地理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提升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另外,實踐教學也能提升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布置實踐類課后作業成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一環。
首先,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地理概念在生活中的應用。比如,針對與“地形與水資源”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布置觀察小溪及其他水流的任務,這樣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河流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其次,實踐類課后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需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等操作,這有助于他們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也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而這有助于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此外,實踐類課后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與傳統的書本練習相比,實際任務更加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愿意參與到學習中。再次,實踐類課后作業能夠將課堂中的抽象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促進學生對地理概念的深度理解。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將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而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總的來說,布置實踐類課后作業對于初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將地理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地理知識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創設學習氛圍、引入生活時事和布置實踐作業等路徑,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然而,要實現生活化教學的有效路徑,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