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璐
摘要:基于對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地深入解讀,結合新課改下最新的教材改革實踐,不難發現,圖文并茂、生動直觀已經成為本學科的一大突出特色。本文將緊緊圍繞歷史與社會教材中的歷史圖片內容,通過探討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原因、現存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以更好地提高學生歷史素養,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 ???學生 ??讀圖能力
自古以來,我們就明白,圖片資料是學習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文字敘述的重要補充,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表達相關內容。正如美國著名學者哈拉里說過的一般: “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可見圖片資料在日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當然這在我們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中也不例外,尤其對于歷史知識的闡述,更具有畫龍點睛之意。
正所謂“即書難,而即圖易”,在講解歷史與社會學科中的歷史知識時,比起晦澀難懂的文字表述,如果使用生動直觀的圖片資料,不僅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而且能使呆板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基于這一現實,在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教學中無疑是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了解重視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原因、探尋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存在的問題以及挖掘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途徑等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的讀圖能力,不僅可以進一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讓教師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更對學生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時,圖片資料中所蘊含的豐富直觀的內容也越來越受到中考出卷者的青睞,所以在歷史知識的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視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原因
(1)是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在2022 年版的《歷史課程標準》中多次涉及有關圖片資料的使用,如在中國古代史的教學中就明確提出“觀察并識圖中國古代各時期的疆域圖,從歷史地圖中辨識、獲取重要的歷史地理信息,并將歷史地圖中的信息與所學內容建立起聯系”,可見在教學中充分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歷史與社會學科核心素養中關于“歷史意識”的落實,更加需要結合各種圖片資料來完成。再者,聚焦每年教材的修改,增加富有歷史味道的圖片資料,不論是在直觀性還是生動性方面,都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立體呈現。
(2)是近年中考考核的現實要求。著眼于新課程改革下的歷史與社會教學,關于歷史知識的講授,已經不再單純局限于傳統的照搬照抄模式。縱觀最近幾年紹興地區的歷史與社會中考卷,無論是選擇題還是材料題,圖片資料的使用層出不窮,類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而問題的答案也往往需要學生通過對圖片資料的研讀,才能做到全面客觀。可見,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已經在無形之中成為了中考考核要求之一,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二、探尋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存在的問題
新版《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教科書經過改版后,圖片資料大幅增加,真正體現了教材編寫“圖文并茂”的特點。而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圖片,則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來觀察研讀。更有甚者,一些插圖還取代了部分文字功能,讓學生能夠在直觀的圖片中體會其中蘊含的知識。然而,讓我們可惜的是,這些圖片資料要么被直接忽視,要么被一筆帶過,根本無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缺乏。
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是由于教師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大一部分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往往側重于講解在考試中涉及的所謂的重點知識,對于書本的圖片資料直接采取了不講、少講的態度。這導致很多學生形成慣性思維,認為圖片不重要。除此之外,便是部分老師雖然已經開始意識到教材中圖片資料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讀圖研圖上無法抓住關鍵要素,不能深入挖掘深層信息。因此,在現階段提高學生讀圖能力仍然任重而道遠。
三、挖掘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途徑
(1)利用課程標準,提升教師讀圖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需要依據的是:2022 年版的《歷史課程標準》和《地理課程標準》以及教科書。在課堂實踐中,不管教科書的具體形式結構怎么改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有且只有一條。因此,在平時授課的時候,尤其要把握課程標準的方向。
教師在主觀上形成重視圖片的意識后,便可以慢慢在課堂教學中、平時備課中逐步提升自身讀圖能力了。此外,為防止讀圖時分析不全面,教師還可以利用筆記的方式,把相關內容在圖片旁邊記錄下來。
(2)聚焦現實學情,激發學生讀圖興趣。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初中階段,培養孩子們的讀圖研圖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獨特性以及中學生的現實學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歷史圖片資料,比如漫畫圖、線路圖、淺顯手繪圖等,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結合數字技術,創新課堂圖片形式。日新月異的多媒體技術,是我們實現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最常使用的PPT,便是我們充分利用圖片資料的有效載體。通過投影圖片、制作動畫、設計線路等方式,將歷史知識以直觀生動地形式呈現出來,為培養學生讀圖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在講解紅軍長征線路時,我便依靠了這一技術,利用移動的線路圖,將江西瑞金到甘肅會寧的路程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總之,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通過圖片來學習歷史知識是大勢所趨,也是忠于課程標準、遵循學生學情的現實要求。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指導學生深入挖掘圖片信息,教會學生怎樣讀圖、怎樣用圖,從而逐步培養起學生讀圖研圖的能力,以更好地樹立歷史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宏毅.歷史比較法教學的幾點思考[J].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1994.
[2]郭福華.歷史比較教學論略[J].天津教育論壇,2003.
[3]朱漢國.歷史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葉寶華.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教程[M].中國教育出版社,2003.
[5]宋傳瑛.淺談圖片教學在歷史學科中的利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