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模式面臨重大挑戰。文章旨在探討和構建適應新媒體環境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策略,以幫助學生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制定有效的職業規劃。文章采用理論研究方法,通過分析新媒體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影響,以及當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三大核心策略:構建個性化職業規劃路徑、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提高職業素養與網絡信息識別能力。文章強調,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需要具備更強的辨識能力和判斷力,形成對職業信息的批判性思維。結果表明,構建個性化職業規劃路徑,能使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明確職業目標;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能拓寬職業發展的視野和路徑;提高職業素養與網絡信息識別能力,能更準確地篩選和利用網絡信息,提升職業競爭力。然而,這些策略的實施也面臨著新媒體環境多變、資源不均等因素的影響。希望文章的結論和建議能為高校職業指導服務提供參考,推動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和發展。深入理解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職業規劃,并實施有效策略,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實現職業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個性化職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154-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新疆師范高等??茖W校輔導員課題“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JY202244
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媒體平臺的興起,社會信息傳遞方式與接收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背景下,大學生作為信息時代的主體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其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1]。
傳統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模式已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職業發展的多樣性要求,因此,探索并構建適應新媒體環境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策略顯得尤為重要?,F有研究表明,新媒體環境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信息資源和便捷高效的交流平臺,這不僅改變了大學生獲取職業信息的途徑和方式,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選擇空間和更靈活的職業發展路徑。
然而,這種信息的海量化和多樣性同時提高了選擇的困難性和決策的復雜性。由此可見,新媒體環境不僅重新定義了職業規劃的內容和方式,更提升了職業規劃過程中大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引導的重要性[2]。因此,深入研究新媒體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影響及就業指導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從多元信息到開源信息
要探討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的演變,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轉變:信息從多元到開源。傳統媒體時代,信息來源相對單一,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往往依賴教師指導、書籍資料及有限的媒體渠道[3]。而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興起,為大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開源信息平臺。開源信息的特點在于開放性、共享性和互動性。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學生能夠接觸到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最新信息和動態,這不僅極大地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元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機會。例如,通過在線課程和論壇,學生可以直接從業界專家和學者那里學習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社交網絡,學生可以與全球同齡人交流職業規劃的想法和經驗;通過職業平臺,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企業的最新職位信息和招聘動態。然而,信息的開源化也帶來了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和信息過載的問題。大學生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往往難以辨別其真偽和價值,容易陷入選擇困境。此外,開源信息極快的更新速度和碎片化特征,也可能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難以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與思考。因此,如何在開源信息環境中進行有效的信息篩選和質量評估,成為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中的關鍵問題[4]。
(二)從單向到雙向的溝通互動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經歷了從單向溝通到雙向互動的重要轉變。傳統媒體時期,信息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模式,大學生在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教育工作者和用人單位通過講座、招聘會等形式傳遞職業信息和就業指導,而學生的反饋機會相對有限,這種模式難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主動探索的愿望。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社交網絡平臺和即時通信工具的普及,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的互動性顯著增強。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其開始主動參與信息的獲取、交流和反饋。他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直接向職業規劃師、行業專家和企業提問,獲取個性化建議和指導。同時,學生之間也能通過這些平臺分享經驗、討論職業規劃和就業準備,形成線上的互助和學習社群。這種雙向的溝通互動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的效率[5]。
(三)從線下實踐到線上線下雙重實踐
受新媒體影響,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經歷了從傳統的線下實踐向線上線下雙重實踐的轉變。過去,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實踐活動主要集中在課堂學習、實習實踐和校園招聘等線下場景。這些活動雖然能夠提供直接且具體的職業體驗,但在資源獲取、互動交流和個性化需求方面存在局限性[6]。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線上平臺成為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新陣地。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訪問各種在線職業資源,包括虛擬實習、遠程工作、網絡研討會和在線職業咨詢等。這些資源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極大地提升了大學生探索職業的便利性。例如,虛擬實習項目允許學生在不離開家的情況下,體驗不同行業的工作環境和任務;網絡研討會讓學生有機會聽取并與行業領袖進行交流。然而,線上職業實踐也有其局限性和挑戰性。雖然線上資源豐富多樣,但實際接觸和親身體驗的缺乏可能影響學生對職業的深入理解和認知[7]。此外,線上交流的非面對面特性可能降低交流的親密度和效率,影響溝通的深度和質量,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多樣性也可能讓學生在職業探索的過程中感到迷茫。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平衡線上與線下活動,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各種資源進行職業探索和規劃,是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構建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路徑
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路徑構建成為尊重個體差異和滿足個體需求的關鍵策略。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學生面臨信息過載和選擇多樣性的雙重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切合個人興趣、能力和職業目標的個性化職業規劃路徑顯得尤為重要[8]。
個性化職業規劃首先要求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和定位,包括認識自己的興趣、價值觀、能力和職業傾向。在新媒體環境中,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職業興趣測試、參與職業社群討論、觀看職業生涯分享等方式,加深對自己和對不同職業的了解[9]。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為后續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谧晕艺J知,學生需要在新媒體提供的開源信息和多元實踐機會中,篩選和利用對自己職業規劃有價值的資源。根據職業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在線課程、參加行業研討會等,這些都是構建個性化職業路徑的重要步驟。然而,個性化職業規劃并不是孤立的個人行為,而是一個動態調整和社會互動的過程。因此,大學生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還需要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社會化學習和網絡建設。例如,通過加入專業社群、參與在線討論和建立職業導師關系等方式,獲取行業最新動態和職業發展建議,擴大自己的社會網絡,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人脈基礎[10]。
(二)優化線上線下結合的資源整合
在新媒體環境下,線上線下資源的有效整合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正如前文所述,新媒體帶來的信息多元化和開源化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職業探索空間,而傳統的線下實踐則提供了實際接觸和深度體驗的機會。因此,將線上的豐富資源與線下的實踐活動相結合,進行優化整合,對增強職業規劃的效果、提升就業指導的質量至關重要[11]。
優化資源整合首先要在認識層面上打破線上線下的界限,形成互補和協同的觀念。在這一過程中,線上資源如網絡課程、行業論壇等應被視為拓展知識和視野、加強互動和聯系的重要渠道,線下的課程學習、實地實習等活動則是深化理解、提升實踐技能和建立人際關系的關鍵環節。具體到操作層面,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建立一體化的職業規劃平臺來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12]。這個平臺不僅包含線上的職業資源數據庫、互動交流區和虛擬實踐場景,還應鏈接線下的實踐基地、咨詢服務和校企合作項目。通過這樣的一體化平臺,大學生可以在同一系統中訪問和利用各種線上線下資源,進行全方位的職業探索和規劃。此外,優化資源整合還要求注重個性化和動態調整。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能力和職業目標不同,在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時,應保證靈活性和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13]。
(三)提高職業素養與網絡信息識別能力
新媒體帶來的信息海量化和多元化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機遇,同樣的環境也帶來了信息真偽難辨和過載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提高職業素養和網絡信息識別能力成了確保大學生能有效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關鍵[14]。
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它包括但不限于專業知識的掌握、溝通能力的提升、團隊協作能力的增強、職業道德的內化。在新媒體環境中,這一過程更加復雜且多元。學生需要學習如何在線上平臺上有效表達自己,如何在虛擬團隊中協作,如何通過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并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在職場中立足,也是他們有效進行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基礎。同時,網絡信息識別能力的提升同樣不可或缺,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從不同來源的信息中提取關鍵點。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網絡信息識別能力,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應采取多種策略。例如,開設專門的課程和工作坊來教授網絡信息檢索技巧,提供模擬職場的機會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引入職業導師和行業專家進行經驗分享和指導。通過這些措施,學生不僅能提升自己在新媒體環境中的信息處理能力,而且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職場的要求和規則,從而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15]。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持續進步,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領域將迎來更多變革與機遇。個性化職業路徑構建、線上線下資源整合以及職業素養與信息識別能力的提高,不僅是當前的重要策略,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預計將有更多創新工具和平臺出現,為大學生提供更加精準和高效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服務。高校、教育工作者、學生及相關機構需要共同努力,不斷適應變化,探索最佳實踐,共同推進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工作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靜芝.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困境與突破路徑[J].中國就業,2024(1):56-58.
[2] 韓瑩平.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路徑探索[J].就業與保障,2023(8):172-174.
[3] 劉韓露.融媒體視角下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多維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4):170-172.
[4] 葉建輝,江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路徑的創新[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2(7):182-186.
[5] 孫明.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要點[J].知識窗(教師版),2022(4):3-5.
[6] 顧云海.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創新發展[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3):136-138.
[7] 鄭書明.合理運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就業教育工作[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3):142-144.
[8] 吳森.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路徑探索[J].四川勞動保障,2023(6):48-50.
[9] 彭聰.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新路徑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4):4-16.
[10] 朱柯羽.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服務指導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2):166-168.
[11] 吉晶.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傳播研究[C]//延安市教育學會.第四屆創新教育與發展學術會議論文集(二).[出版者不詳],2023:9.
[12] 馬瑩,李婷.分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新聞專業學生就業前景[J].傳媒論壇,2020,3(3):71.
[13] 張同文.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探索[J].科技資訊,2020,18(18):228-229.
[14] 馮必波,張伶俐.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的措施芻議[J].山西青年,2021(23):80-81.
[15] 趙天琦.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措施[J].活力,2023,41(8):193-195.
作者簡介 賈娜爾·努爾蘇力坦,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