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娜
摘 要:高校黨建是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是更好擔負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障。高校黨委必須充分發揮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機制優勢、能力優勢和文化優勢,統籌處理好黨的領導與行政領導、民主與集中、自我革命與監督考核、決策與執行以及價值引領與行為引導之間的辯證關系,不斷推動高校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事業發展優勢,加快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
關鍵詞:高校黨建;高質量發展;實踐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抓好黨建作為辦學治校基本功,推動內涵式發展取得新突破。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1]加強新時代高校高質量黨建工作,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必然選擇。只有不斷推動高校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才能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事業發展優勢,更好擔負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
發揮政治優勢:處理好黨的領導與行政領導之間的關系
高校黨委領導是黨和國家賦予高校黨委的政治駕馭權和管理決策權,是為實現黨的教育方針,依據一定程序行使權力的動態過程。[2]高校黨的領導與行政領導之間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才能確保校園政治生態向善向好,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繁榮發展的能力。
1.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有利于發揮學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的全面領導在高校治理中居于統領地位。現實中,若黨委書記獨斷專行、過度控制,則容易挫傷行政管理部門的積極性,產生“以黨代政”或重復決策、機構冗余、效率低下等問題。反之,如校長高壓強勢、越俎代庖,則會削弱高校黨的建設,不利于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因此,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應帶頭增進班子團結,健全經常性溝通機制,在全面從嚴治黨與依法治校、思想引領與改革創新、把關定向與統籌推進、凝心聚力與謀劃落實等方面匯聚合力,使領導個人和班子集體在黨政融合發展中職責更加明晰、協作更加深入、成效更加顯著。
2.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一是要強化各級黨組織負責人和行政負責人的融合意識,抓好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偉大建黨精神浸潤廣大師生,增強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的思想自覺。二是要不斷提升融合能力,推動黨務干部和業務干部交叉任職,實施干部治理能力專題培訓,教育引導黨政干部更好把握學校中心工作和全面從嚴治黨重點任務之間的結合點、發力點。三是要不斷完善融合機制,健全各級黨政負責人協同會商機制,推進“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制定實施深度融合任務清單,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向全面融合、向深度融合、向有效融合發展。
3.堅持依規治黨與依法治校有機統一。堅持依規治黨,是為了確保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堅持依法治校,是為了合理化解各種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二者在本質上都是把法治思想作為基本準則,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高校黨委應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顧問專業支持”的法治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普法普規普紀教育,推動經驗型管理向規范治理、科學治理、高效治理轉變。要構建以黨內法規為準繩、以大學章程為根本、以具體制度為依托的內部制度體系,以依規治黨保證學校黨的建設活動有序推進,以依法治校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二者有機結合共同構建以法治腐的制度防線。
發揮制度優勢:處理好民主與集中之間的關系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能夠形成團結統一的堅強集體的制勝法寶,是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堅持民主集中制,不僅有利于增強校、部(院)兩級領導班子的和諧團結和安全穩定,而且也有助于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切實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治理優勢。
1.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正確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各級領導干部既不能用個人主張替代黨組織主張,也不能用個人決定替代黨組織決定。一方面,要堅持集體領導,嚴格執行集體領導制度和集體決策會議制度;另一方面,還要注重群眾工作,尊重少數人意見,完善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教授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學校學術發展提供決策咨詢意見。要激發共青團、各民主黨派、黨外人士發揮作用,織密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情感溝通網,健全師生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機制。
2.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相結合。民主集中制反映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學校黨委與二級組織、基層黨支部與黨員個人、學校各級黨組織與群團組織之間的辯證關系。一是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辯證看待學校黨委、二級黨組織、黨政職能部門之間的職責定位。二是要完善黨委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對重要問題和重要事項要在決策前充分溝通,特別是涉及辦學方向、教師隊伍建設、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要在政策出臺前做好合法性、合理性分析驗證。三是要不斷健全二級黨組織書記和行政負責人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機制,加強校、部(院)兩級溝通協調,及時傳達學校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措施和重要決策事項,聚焦普遍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對策研討,確保教學科研管理等任務高質量完成。
3.堅持維護團結與堅守原則相結合。當前,在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部署下,各高校的事業發展既面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也面臨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更大挑戰。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必然要經歷爬坡過坎,也必然會帶來利益關系的調整和學術合作關系的重構。歷史證明,黨的組織體系是在解決矛盾、化解風險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的。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必須直面現實挑戰,充分運用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利器,秉承對黨的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在自我革命的實踐中維護黨性原則基礎上的團結。
發揮機制優勢:處理好自我革命與監督考核之間的關系
勇于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只有堅持刀刃向內,以自我革命精神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清除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才能推動黨的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1.扛牢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是賦予學校黨委和各級“一把手”的重要職責,只有落實落細主體責任,才能從根本上履行好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職責使命。一是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自我革命戰略部署和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貫徹落實到學校黨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健全“大黨建”工作格局。二是要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機制為重心,以擰緊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鏈條為抓手,將全面從嚴治黨貫穿學校事業發展謀劃、部署、推進、考核、問責全過程。三是要把圍繞中心工作抓落實的具體成效作為檢驗黨建工作的重要標尺,確保黨的領導在學校治理中目標同向、思想同心、行動同步。
2.構建規范高效的協同監督體系。一是要不斷健全完善由內向外的自我監督機制,推動學校黨員領導干部加強對分管領域黨建工作的指導,善于從業務流程不規范、制度執行不嚴格中發現責任落實問題,從“表現在基層、根子在學?!钡膯栴}中查根溯源。要加強責任主體對科研經費、師德師風、校辦企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力度,以協同監督提升效率,以健全制度防范風險。二是要堅持用好群眾監督這把利劍,堅持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伸長預見風險和預防問題的“觸角”,常態化收集整理廣大師生群眾對學校黨委工作舉措、進展、成效的意見建議,確保學校黨委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領導權力。
3.完善黨政同責雙向考核機制。責任落實離不開監督考核,考核是推動責任落地見效的重要手段。一是要著力建立完善學校黨的建設工作考核體系,緊密圍繞“為誰考、考評誰、誰來考、考什么、怎么考”,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學校黨委決策部署等工作實績作為評價依據,強化黨建工作考核的“風向標”作用。二是要積極探索建立包含工作量、占比額、貢獻率、進步值等在內的可量化的指標體系,多角度綜合評價黨的建設工作質效,用“同一把尺子”衡量黨建與業務工作。三是要將雙向考核結果體現到績效評定、干部任用、評優評獎等方面,實現獎優罰劣、激勵擔當的目的。
發揮能力優勢:處理好決策與執行之間的關系
高校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以“講政治”為第一準則。立足黨和國家發展的實際需要謀大事、作決策、抓落實,是高校黨委和各級領導干部發揮能力優勢,不斷提升“政治三力”的具體表現。
1.以提高政治判斷力為切入點,把牢科學決策的政治方向。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大學,怎樣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必須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上,把握好黨的教育方針的精髓要義,自覺承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使命,從紛繁復雜的國內外教育發展局勢中,精準識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規律和本質,處理好事關學校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關系。全體黨員領導干部要當好關鍵引領,盡到關鍵責任,深刻把握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規律、新形勢,帶頭從政治上分析研判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對重大問題、關鍵問題要做到心明眼亮、立場堅定。
2.以增強政治領悟力為關鍵點,提升科學決策的能力水平。決策是管理的基礎,決策科學是彰顯學校黨委決策部署權威效力的前提,是推動黨委重要決策執行有力的保證。高校黨委的決策過程,就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過程,是政治執行力的具體表現。這就要求黨委領導班子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積極踐行教育的“四為服務”,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提高用政治思維觀察和解決現實教育問題的治理能力。要把支撐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視為己任,奮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在教育資源的統籌使用中做好利弊分析和利益權衡,做出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決策。
3.以提升政治執行力為落腳點,增強科學決策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沒有執行的決策就等于失去了決策的效力。判斷一個領導班子的能力強不強,既要看集體決策的質量,還要看決策執行、督辦執行的效能。要強化對決策落實的督查督辦,既要抓領導、又要領導抓,既要督進度、又要督結果。要完善督辦工作臺帳、情況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注重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要把督查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及時發現基層在決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矛盾,制定解決方案。凡是決策執行中須做重大調整的,應規范流程進行二次決策,確保決策不失誤、進程不延誤、信息無錯誤。
發揮文化優勢:處理好價值引領與行為引導之間的關系
高校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孵化器,是推動主流社會思潮傳播的中堅力量。文化育人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應然所需,價值引領是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實踐抓手,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對于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自我”賦能。一是要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把堅定師生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不斷提升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政治自信和歷史主動。二是要奮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百年奮斗積淀而成的文化自覺,將偉大斗爭精神融入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三是要弘揚中華民族兼收并蓄的開放精神,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領導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學生,在文化交融中講好中國故事,在文化對比中提升文化認同,更好展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文化力量。
2.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將“小我”融入“大我”?!按笪摇钡膬r值提升不能脫離于“小我”的價值貢獻而存在,而“小我”的價值實現又有賴于“大我”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全國人民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其本質就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國家、個體與集體、自我與社會的價值關系問題。[3]從個體層面看,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思想、規范學生行為,將理想信念教育、四史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把對個人夢想的追求融入到廣大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中。從學校層面看,要著力完善大學文化精神體系,豐富文化建設載體,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鞏固師生團結奮斗的共同精神追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精神的文化內核。
3.在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中追求“無我”境界?!盁o我”是一種情懷、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承諾、一種擔當,是黨員干部修身立德的價值標桿。廉潔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黨反腐倡廉經驗的科學總結。一是要將廉潔文化作為理論武裝的必要內容,教育引導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在名利面前修煉“無我”的心態,在奉獻之中堅定“唯民”的信仰。二是要將干部紀律建設與廉潔文化建設結合,創新警示教育形式載體,聚焦“關鍵少數”因材施教,在形成震懾的同時推動警示教育精準滴灌。三是要在深化群眾路線中彰顯廉潔文化效能,引導黨員在個人利益與大局利益發生沖突時,將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涵養“無我”之境。
本文系北京高校黨建難點項目支持計劃“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落實機制研究”(項目編號:8Q790990202101)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23-06-03(1).
[2]洪源渤,張可榮.高?!包h委領導”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5(8):82-83.
[3]駱郁廷.“小我”與“大我”:價值引領的根本問題[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12):64-74,149.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改革與發展規劃處、一流學科建設辦公室、校學術委員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