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順
“問題研究”是高中地理每個章節單獨設置的板塊,利用多元化的問題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意識到地理學科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提高知識運用能力,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本文針對高中地理“問題研究”深度學習的策略進行分析,提出了任務驅動教學、問題促進思考、活動深化認知等方法,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即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問題研究”是發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板塊,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之余應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問題,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領悟理論知識的深層次內涵,在綜合性活動中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發揮“問題研究”的最大價值,以此推動高效地理課堂的構建。
一、以任務驅動教學,明確探究目標
“問題研究”是一個獨立的學習板塊,要想最大限度地體現它的價值,教師應先制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展開研究,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教師在備課環節便應明確本單元“問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以更貼近班級同學認知水平的方式布置學習任務,調動探究熱情的同時使其明確本課目標,為后續的深度學習做好鋪墊。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問題研究”是:火星基地應該是什么樣子。在展開深入研究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自行搜集資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情況,以此為依據分析火星基地應具備的基本的生命保障條件。明確探究目標后,學生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或在互聯網中查詢相關信息,以此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任務驅動下,學生知道了具體的學習目標,運用綜合思維進行深入思考,對本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形成初步了解,使“問題研究”的方向更加清晰,切實提高地理學習效果。
二、以問題促進思考,開展合作探究
在新課改背景下,深度學習的開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教師應將課程內容與基本學情結合起來,設計針對性的思考問題。為了保證問題的順利解決,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獲取新知,通過對問題不同角度的分析產生思維碰撞。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二章《鄉村和城鎮》的“問題研究”是: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教師將班級同學分為4人一組,組內成員輪流發言,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有的同學說自己會住在市中心,因為交通便利,周圍的生活設施非常完善;有的同學說自己會住在郊區,因為郊區的空氣比較清新,有益于身體健康。在問題驅動下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區域認知和人地協調觀。
三、以活動深化認知,實施社會實踐
在高中地理課堂分析“問題研究”板塊時,教師應積極踐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觀點,圍繞具體問題設計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實踐活動的輔助下,學生能領悟理論知識的深層次內涵,實現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地理選擇性必修3第四章《保障國家安全的資源、環境戰略與行動》的“問題研究”是:如何做中學生資源、環境安全意識問卷調查。首先,教師應介紹問卷調查的基本流程,即:設計問卷—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方式—回收問卷并整理信息—統計和分析相關資料—撰寫報告。其次,以“中學生資源、環境安全意識”為主題,要求學生親自設計一份問卷,從知識、態度、預期行為三個方面創編題目,保證問卷的合理性。最后,將搜集到的問卷整合起來,分析其中的重要信息,以此為依據寫一份詳細的報告。這樣,借助實踐活動從不同角度提升中學生的資源、環境安全意識水平,使他們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利用“問題研究”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問題研究”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板塊,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體現,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問題研究”的價值,使其成為學生展開深度學習的重要依據,使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通過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等方式順利解決問題,全身心投入課堂中,積極與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互動,經過交流與討論對新課內容形成全新的認知,實現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