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玥
摘 要:高中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延伸性、邏輯性,對于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培育意義重大。物理教師可以依托高中物理課程教學,借助創新優化的教學措施,不斷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高中物理教學實踐基礎,物理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立足信息化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創建和諧友好關系,明確學生主體地位;開展科學有效備課,完善課程設計流程;結合物理思維導圖,構建物理知識體系;推進物理實驗教學,培育學生思維素養;科學合理總結知識,引導學生復習知識;注重理論實踐結合,塑造學生思維水平;運用互動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以此增強高中物理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中學生;物理思維;教育;思考;能力
一、思維能力的概念與內涵
思維能力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理論化、實踐化、系統化的一種世界觀的表現,是學生基于理性認知能力認識世界、了解世界、開展實踐的重要基礎[1]。高中物理課程知識與思維能力的培育密不可分,高中物理課程有助于培育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透徹理解高中物理知識,提升物理知識的實踐能力與運用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育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價值
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培育對于學生的智慧發展、能力塑造意義重大。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與探索中,大量的物理知識都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其涵蓋了諸多物理公式定理等。在這種情況下,唯有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思維能力,能夠以理性思維開展物理探索分析,才可以更加透徹地理解物理知識,運用物理定律,將其合理地運用到生活實踐與日常情境中。與此同時,思維能力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緊密相連,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探索興趣,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與實踐探索能力。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與理解,培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索問題的實踐發展能力,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度學習與有效運用[2]。
三、提升高中學生物理思維的教學措施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想要全面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透徹理解與深入探索,物理教師需要運用更為創新、科學、合理、主動的教學措施,充分引導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物理思維能力。
(一)立足信息化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
當前,信息技術手段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已經呈現出普遍化的發展趨勢,基于此,物理教師應該立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持續增強自身對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模式的深度理解與實踐運用能力,主動掌握相關技術本領,不斷提升對信息化教育模式的課程設計與合理運用能力,將其融入物理教育教學活動中,以此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培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渴望與主動學習意念。物理教師應該通過信息化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充分探索多媒體教學的內涵、價值以及優勢,基于多媒體平臺、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增強物理課程的生動性、科學性、有趣性、互動性,在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不斷培育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度理解與實踐運用。例如:在關于“自由落體運動”的物理知識教學實踐中,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聯想,列舉生活中看見過的物理現象,并將其融入信息化教學模式中,以圖片、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引出相關物理教學內容,并借助層層遞進的物理問題,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深入思考、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的物理思維一直維持在積極、活躍、主動的發展狀態中,以此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透徹理解與深度探索,強化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的全面培育,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自主探索的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物理思維能力。
(二)創建和諧友好關系,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在高中學習階段,學生更處于性格鮮明、特立獨行的人格發展時期,不少學生會出現叛逆心理,基于此,為了更好地促進高中物理教學課程的實踐發展,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物理教師應該注重創建和諧、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這一方面有利于物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因材施教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持久性,推動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健康成長,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思維水平[3]。在物理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所思所想,關注學生的內在感受,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當學生提出一些物理問題時,教師應該將其融入生活實踐中,以生活案例為基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分析,培育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充分啟發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促使學生的物理思維在循序漸進中得以發展、培育。例如:在關于“力”的物理教學知識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信任學生,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主權,設計實景演練、情境探索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基于自主探索、自主分析不斷感知、理解物理知識,深入解讀物理定律。與此同時,物理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實踐案例,激發學生的感官體驗,引領學生發揮想象,聯想生活中關于“力”的場景與情境,以此幫助學生更為透徹地理解物理知識,促進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
(三)開展科學有效備課,完善課程設計流程
想要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確保課程教學流暢、豐富、有趣,需要先優化備課環節,完善課程設計流程,豐富課程設計內容。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想象,預測學生可能提出的疑問,可能存在的學習難點問題,依據物理教學知識及學生的思維能力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策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基礎,以學生為核心,促使學生能夠從課程教學活動中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分析知識、探索知識,不斷提高綜合思維水平。例如:在關于“力”的教學實踐中,物理教師應該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與可能存在的困惑之處,基于學生對“力”的概念的解讀問題,放棄照本宣讀的教育方式,更多引入生活實踐案例,幫助學生在層層遞進中逐步掌握相關的物理概念與物理知識,引發學生的學習聯想,培育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綜合思維能力。
(四)結合物理思維導圖,構建物理知識體系
相較于初中物理知識,高中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復雜性,包含大量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實驗,很多知識點還呈現出碎片化、關聯不強的內部特點[4]。為此,物理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更加關注諸多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引導學生梳理、分析不同物理知識的內部聯系,結合物理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起完善的、豐富的物理知識網絡,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體系的理解、分析與運用,促使學生能夠發展不同物理知識的關聯之處,學會融會貫通、合理運用,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與廣泛運用。在學習方式上,思維導圖的運用比較廣泛,是圖文結合的思維記憶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豐富多樣物理知識的內部聯系的溝通橋梁。物理教師可以基于思維導圖的內在價值與教育優勢,將其融入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構建起物理知識邏輯體系,從而不斷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與綜合思維能力。物理教師應該通過詳細有效的講解方式,促使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運用方式,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開展物理知識的預先學習,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構建起物理知識之間的初步關聯與內在聯系,逐步形成物理知識的邏輯框架與網絡體系,讓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得以培育發展。
(五)推進物理實驗教學,培育學生思維素養
物理課程與生活實踐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物理課程教學也應該與生活實踐緊密相連,唯有如此,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與探索欲望,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自主分析、自主探索與自主運用,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與綜合實踐能力。對于物理教師而言,想要引導學生獲得更加豐富多樣的物理知識實踐經驗,需要科學運用實驗教學活動,扎實推進物理實驗教學,借助物理實驗過程不斷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與思考欲望,幫助學生充分融入物理實驗的探索分析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啟物理實驗的探索大門,在嚴謹的實驗流程、操作步驟中驗證物理思維,開展自主探索分析,以此逐步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與綜合思維水平。例如:在“彈力以及彈簧伸長的關系”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物理教師應該借助物理實驗引導學生開展物理探索與分析活動,引導學生借助動手實驗的實踐過程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問題,加強對相關物理知識的深度學習與透徹理解,并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相關案例,深入理解實驗原理在生活實踐中的運用,鼓勵學生主動對生活實踐進行探索分析,促使學生將生澀難懂的物理知識與物理實驗緊密相連,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與物理知識運用能力。
(六)科學合理總結知識,引導學生復習知識
在物理知識的教授與傳播過程中,物理教師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針對所學習的物理知識開展及時有效的總結復習活動。在總結復習過程中,物理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度,注重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欲望與探索興趣,引導學生充分想象、思考、比較,在思維導圖與知識網絡的幫助下,不斷整合不同的物理知識模塊,逐步構建起扎實、豐富、有序的物理知識邏輯體系,促使學生增強對物理知識的深度理解,實現物理知識的探索、分析以及內化。例如:在“熱力學定律”的物理知識復習活動中,物理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有意識地回憶相關物理知識點,在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中完成物理知識框架圖,啟發學生的物理思考,完善學生物理認知,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起豐富有效的物理知識學習體系,促進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與核心素養提升。
(七)注重理論實踐結合,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高中物理教材涉及較多的物理知識點,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復雜性、抽象性,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需要合理安排、有效設計、綜合運用教材模塊,充分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與負擔[5]。物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想象,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物理實驗的步驟與環節,聯想生活實踐情境,結合生活實踐場景深度理解物理科學知識,解讀物理現象,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情境下,不斷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物理思維水平的全面發展。例如:在關于“力的合成”的教育實踐中,物理教師可以借助案例教學措施,模擬生活實踐中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知識以及物理定律,以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方式構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橋梁,促進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與全面培育。
(八)運用互動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對于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物理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互動過程中不斷實現自主探索,促使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得以長效發展。物理教師在教學設計環節就需要融入互動教學模式,設計相應的小組合作互動學習環節,增加教師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賦予學生更多的物理學習自主性,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充分建立起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框架,在自主探索中不斷發展物理思維能力。在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更加自主地融入物理知識的探索分析中。自主探索實踐可以塑造學生的物理思維,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物理知識,實現對物理知識的內化吸收。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全面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物理教師應該充分運用信息化教育模式,以此作為教學切入點,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與學習欲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建融洽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核心地位,優化物理教學的備課環節,優化課程設計的相關流程與步驟,將物理思維導圖融入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框架體系,有效推進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發展,不斷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素養,引導學生有效總結、復習物理知識點,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掌握物理知識,理解物理學科的內在邏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開展自主探索與互動學習,鼓勵學生的深入思考與自主分析,為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全面培育創建良好環境。物理思維能力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物理教師需要保持耐心、熱情的教學態度,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手段與教學措施,在引導、督促、鼓勵中引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探索,培育學生自主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促使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促使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節節攀升。
參考文獻
[1]李帥.課改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據,2021(4):120-122.
[2]康莉.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9):154-156.
[3]趙仕芳,王較過,賀瑩暉.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特征[J].湖南高中物理,2018(1):5-8.
[4]林欽,陳峰,宋靜.關于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物理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9(12):90-9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2年修訂)[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