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是一首充滿新疆民族風格的花腔女高音作品,適合花腔女高音演唱,也是當前民族聲樂表演與教學領域中花腔女高音聲部的代表曲目之一。演唱中要表現該曲的藝術風格,除了對該作品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之外,還要求歌者掌握純熟的演唱技巧,經過藝術處理進而形成獨特的演唱風格。《軍營飛來一只百靈》的演唱需要歌者具備良好的花腔技巧,同時要展現出歌曲中百靈鳥般的靈動和輕盈。通過對歌曲的深入理解和細致分析,歌者可以更好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展現出花腔女高音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花腔女高音;風格分析;情感表達;曲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3-00-03
一、歌曲簡介
在風格上,《軍營飛來一只百靈》屬于民族聲樂作品,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音樂特色。歌曲的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充滿了活力和動感[1]。
從歌詞方面分析,這首歌在歌名上展示出了軍營生活,“哪里是百靈飛落的地方,哪里就回蕩著快樂的歌聲”,這一句寫出了百靈對于快樂氛圍的重要性,百靈是自由快樂的鳥兒。它飛到了邊境,也為邊境的軍營生活帶來了快樂。這首歌曲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少女的溫柔情感。《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是一首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歌曲,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這首歌不僅在旋律上朗朗上口,易于傳唱,而且在歌詞內容上也富有深意,通過百靈鳥這一象征性的形象,傳遞了和平與友誼的美好寓意。歌曲背景是理解這首歌曲的關鍵。《軍營飛來一只百靈》創作于和平年代,其創作靈感來源于作者在軍營生活中的一次真實經歷——一只可愛的百靈鳥誤飛入營區,成為官兵們的“小伙伴”。通過這一事件,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和諧共處,進而萌生了創作這首歌曲的想法。歌詞以簡練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百靈鳥在軍營的歡快場景,通過對百靈鳥自由飛翔的描繪,象征著和平與自由的美好愿望。其中,“軍營飛來一只百靈,唱著歡快的歌聲”這一開篇,便生動地勾畫出了一幅和諧的畫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和諧美好的場景中。這首歌曲采用了明快活潑的旋律,節奏感強烈,易于記憶和傳唱。旋律的構造巧妙,能夠很好地與歌詞的內容相匹配,將歌曲的主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樣的旋律設計,不僅增強了歌曲的傳唱性,也使得歌曲更加貼近人心,能夠激發聽者內心的共鳴。《軍營飛來一只百靈》自發布以來,就因其積極向上的主題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受到了廣大聽眾的歡迎。它不僅在軍營內部傳唱,也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人們口中的一首傳唱經典。通過這首歌,許多人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貴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促進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軍營飛來一只百靈》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歌曲,它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通過百靈鳥這一形象,傳遞出的和平與希望的信息,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首歌曲是對和平生活的贊美,也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推崇,是一首值得人們深入思考和傳唱的經典之作[2]。
二、歌曲結構分析
前奏部分通常用來引入主題,為聽眾建立起歌曲的基本情緒和音樂背景。《軍營飛來一只百靈》的前奏采用了輕快明朗的旋律,以營造出一種歡快和諧的氛圍,預示著歌曲中將要講述的故事和情感。主歌部分是歌曲的核心,通常包含主要的旋律和歌詞內容。在這部分,歌曲通過具體的描述和敘述,展開了百靈鳥在軍營中的故事,表達了和平與友誼的主題。主歌的旋律往往樸實無華,直接傳達情感;副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通常具有更加強烈的情感和更加易記的旋律。它反復出現,增強歌曲的主題和情感。在《軍營飛來一只百靈》中,副歌可能通過重復的旋律和歌詞,強化了和平與希望的信息。間奏部分通過樂器獨奏或變化的旋律來提供歌曲的情感轉折或增添音樂色彩,為再次進入主歌或副歌做好過渡。這部分可以增加歌曲的層次感和豐富性。在某些歌曲中,主歌或副歌的旋律會在歌曲的后部分再次出現,以增強歌曲的整體感和主題表達。尾奏是歌曲的結束部分,它是一個漸弱的旋律,也可以是一個明確的結尾,用來總結全曲或使歌曲平穩落幕[3]。
這首歌曲在9至24小節利用了排比對仗的手法,有聲有色地向聽者敘述了作為軍營中的一員,日常勞作的內容。從25節進入整首曲子的高潮階段。這首曲子用大幅度跨越的琶音作為尾聲,不斷的頓音,七度的大跳和高音的分布方式,將作為這首曲子演奏方式的花腔女高音展現得淋漓盡致。這首曲子除了在演唱的技巧上有些許不同,在情感的傳遞上也做出了許多改變,就像歌詞來源于人民最初原始的情感表達。注重歌曲的傳遞性以及技巧的困難性,使得這首歌曲成為花腔女高音的代表作是名副其實的[4]。
這首歌曲的節奏是4/4拍子,使用并列單二部曲式,加入前奏與尾聲,是八小節的方整型結構,在樂曲中,這種結構通常是罕見的。《軍營飛來一只百靈》作為一首充滿意境與象征意義的歌曲,通過其精巧的曲式結構和旋律設計,不僅展現了作曲家的高超技藝,也深刻傳達了和平與希望的主題。本文將從作品的旋律特征、和聲處理、動機發展、節奏設計以及整體結構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探討其如何在音樂中體現工整性、平衡性與立體感,以及如何通過這些音樂元素傳遞深層次的情感和信息。從旋律特征上看,《軍營飛來一只百靈》的旋律線條清晰而富有表現力。作品主要圍繞“sol”“si”“re”這三個音構建主和弦,形成了一種既簡潔又易于記憶的旋律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構建了歌曲的音樂基礎,也為表達歌曲主題提供了堅實的旋律支撐。旋律的簡潔性使得歌曲容易傳唱,而其內在的音樂邏輯則賦予了旋律深刻的情感表達力,使聽者能夠在輕快的旋律中感受到和平與希望的氛圍。作品通過對“g小三和弦”作為核心動機的巧妙運用,展現了音樂的豐富層次和和聲美。這種和聲安排不僅增加了音樂的色彩,也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通過不同和聲的變化,作品營造出了一種時而寧靜溫馨,時而激昂向上的音樂氛圍,反映了軍營生活中和平與友誼并存的美好景象[5]。
動機發展在這首歌曲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作品以a樂句的第一小節中的“g小三和弦”為基礎構建其核心動機,通過對這一動機的不斷發展與變化,形成了整首歌曲的骨架。這種基于動機的發展方式不僅展示了作曲家對音樂材料的深度掌握和創新能力,也使得整首歌曲在旋律與和聲上保持了統一性和連貫性,使聽眾能夠在變化中把握住音樂的主線。節奏設計是《軍營飛來一只百靈》中的另一個亮點。作品中的節奏布局十分精巧,每個樂句的落音均在全音符上,每個樂句的第一小節中四分音符的運用,以及“啊”字拖腔時前八后十六的節奏配置,不僅為花腔女高音提供了展示技巧的平臺,也使得節奏變得非常工整,增強了音樂的節奏感和動感。這種節奏上的工整和變化,為歌曲增添了更多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其在表達歡快與和諧的同時,也體現了音樂的嚴謹性和藝術性[6]。
三、演唱技巧分析
在歌曲中,筆者感受到了豐富而又濃烈的風格趨勢。這首歌富有新疆地域風情,是一首重視抒發情感與體驗的歌曲,歌曲的演唱風格從西方發源且經過了不斷的發展與創新。追求嗓音完美的同時又強調字字分明,要求演唱者“演唱風格使聽者感覺輕松又充滿自由,音域要寬廣且能表現出華麗”,這一要求體現了這首歌曲對于演唱者水平的要求與對于演唱者結合歌曲與自身情感表達的方式方法分析。花腔這種演唱手法存在于美聲唱法中是重要的且不可分割的。花腔女高音是一種特殊的演唱技巧,主要在美聲唱法中運用。它以對旋律的精致修飾,成為近代西方聲樂演唱的常用技巧之一。一開篇的歌詞十分密集,一旦聲音位置沒有找準,會直接影響下面的演唱,“啊”字拖腔,與前一樂句形成鮮明的對比,保留了一字多音的演唱方式,所以更要注意使每個音唱得清晰、準確,速度還要明快,不可拖泥帶水,這更考驗了演唱者的氣息推動,每個音都要像一開始給的氣息一般多,否則演唱時的調性會給人轉調感,利用氣息準確調性、準確音準、準確表達[7]。
整首曲子演唱過程中,要在悠揚、流暢的訴說中,增加花腔的律動感,想象自己猶如飛翔的百靈,在軍營里自由地飛翔。花腔女高音的特點是明亮、靈動、輕盈和純凈,被人們冠以百靈鳥的美稱。在演唱花腔女高音時,歌者需要掌握純熟的演唱技巧,包括良好的氣息控制、靈活的音色變化、精準的音準和節奏感等。此外,歌者還需要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通過藝術處理形成獨特的演唱風格。花腔女高音在聲樂作品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是在歌劇、藝術歌曲和民歌等作品中。《軍營飛來一只百靈》就是一首典型的花腔女高音作品,它需要歌者具備良好的花腔技巧,同時要展現出歌曲中百靈鳥般的靈動和輕盈。
花腔女高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意大利,花腔女高音僅僅是為了簡單地給圣詠“加花”。當時,意大利歌劇逐漸興起,為了更好地表達劇中人物的情感,作曲家們開始創作出一種具有華麗裝飾音和快速音階的演唱技巧,這就是花腔女高音的雛形。在18世紀,花腔女高音技巧逐漸成熟,并在莫扎特、羅西尼等作曲家的歌劇中得到廣泛應用。這些作曲家為花腔女高音創作了大量精彩的唱段,如莫扎特的《魔笛》中的“夜后詠嘆調”、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的“阿爾瑪維瓦詠嘆調”等。19世紀初,花腔女高音技巧傳入德國,并在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等作曲家的歌劇中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的花腔女高音技巧更加豐富,音域更廣,演唱難度也更高。20世紀初,花腔女高音技巧傳入俄羅斯,并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作曲家的歌劇中得到應用。這些作曲家為花腔女高音創作了大量具有俄羅斯民族特色的唱段,如柴可夫斯基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奧爾加詠嘆調”、拉赫瑪尼諾夫的《阿列克謝·拉米羅維奇》中的“拉米羅維奇詠嘆調”等[8]。
《軍營飛來一只百靈》這首歌曲以其獨特的音樂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達,成為聲樂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歌曲不僅通過旋律的流暢、和聲的豐富、節奏的多樣性展現了音樂的細膩與美感,而且通過對演唱技巧的深入探索,傳達了濃厚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使命感。以下是對《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歌曲演唱技巧的詳細分析。
A樂段中,“天邊飄過一朵白云”的敘述要求演唱者運用中弱的力度去訴說,以營造出一種親切、溫柔的氛圍。演唱者應該控制好氣息的流動,使用柔和的音色和平穩的氣息支持,讓聲音如同輕風拂面,既展現了畫面的寧靜美好,也傳達了歌曲溫馨的情感基調。在這一部分,演唱者需要精確控制聲音的強弱變化,通過細膩的聲音處理,讓聽者能夠感受到那朵白云的輕盈和天空的遼闊[9]。
花腔部分的“啊”,要求從中弱到弱再到中強,這樣的力度變化要求演唱者具備良好的氣息控制能力和聲音的動態調節能力。演唱者應從輕柔的氣息開始,逐漸增加氣流的輸出,再適時收緊,形成一種旋律的婉轉悠揚。這種技巧不僅考驗了演唱者的技術能力,也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通過聲音的起伏,傳遞出旋律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對于“軍營飛來一只百靈”這一句,演唱者需要適當地推進力度,用稍微明亮且有穿透力的聲音來表達,以突出這句話的重要性和描繪的形象。這不僅是全曲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情感表達的一個高潮。演唱者在這里應使用明確的發聲位置和適度的氣息支持,讓聲音富有彈性和動感,以更好地描述百靈鳥的生動形象和所承載的象征意義。在描述“寂寞的夢境”時,演唱者應使用漸強的技巧,讓聲音從內而外逐漸放大,體現出夢境的廣闊和深邃。而在“少女”部分,演唱者應在滑音處漸強,運用俏皮的聲音色彩和技巧,體現出少女的活潑。這要求演唱者在聲音的控制上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10]。
四、結束語
《軍營飛來一只百靈》這首歌曲,不僅是一首技術上要求高度精細的作品,也是一首情感豐富、內涵深遠的藝術作品。它通過獨特的曲式風格和演唱技巧,展現了音樂的無限魅力,同時也傳達了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唱這首歌曲,不僅是對演唱者技術的挑戰,更是對其情感表達能力和理解力的考驗。通過對這首歌曲演唱技巧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藝術價值和情感深度,以及音樂在傳遞美好、激發情感和凝聚人心方面的獨特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克偉.《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歌曲演唱分析[J].黃河之聲,2018(18):34.
[2]黃興利.聲樂作品《軍營飛來一只百靈》音樂與演唱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3]李曉青.聲樂演唱中不同風格的情感表達[D].山東藝術學院,2020.
[4]肖勇.新疆風格花腔女高音作品的創作與演唱探究? 以《七月的草原》《軍營飛來一只百靈》《瑪依拉變奏曲》為例[J].音樂創作,2021(04):150-155.
[5]陳可璇.《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演唱分析[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3(05):23-25.
[6]楊夢春.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分析[J].藝術大觀,2023(18):13-15.
[7]李曼.花腔女高音的藝術特征和訓練技巧[J].黃河之聲,2022(20):144-147.
[8]鄭麗瑤.女中音聲部中國聲樂作品中的民族風格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9.
[9]李卓.借鑒、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藝術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0]鄒少鵬.試論方兵無伴奏合唱創作特征及藝術處理[D].湖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劉琳(1997-),女,黑龍江龍江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音樂表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