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強
“初識3D動畫”能夠推動學生創意發展,引導學生掌握基礎動畫制作技術,用數字工具表達創意。本次“智慧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理論實踐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動畫制作技巧。
一、教學內容和目標
“初識3D動畫”課程主要介紹三維動畫的基本要素,并介紹Paracraft 3D動畫制作工具基本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教學目標:
(1)了解Paracraft軟件的使用,并能初步掌握3D動畫的制作方法。
(2)以問題為導向發展自學和探索精神。
(3)促進創新思考與創造力,發展信息技術運用技能。
二、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3D動畫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動畫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嗎?”引起學生好奇心,讓其進行探討。教師需要在學生結束討論后對學生的發言做小結,突出動畫基本元素:故事情節、角色設計、場景設置。這一階段,教師要突出強調創意及技術對動畫制作的影響,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創造力及想象力。
(二)明確動畫作品構成因素
教師可以在這一部分中將“勇敢”作為特定話題來指導學生進行故事設計。假定有一位同學的故事是關于貓咪戰勝困境的,教師則可以通過場景搭建營造情節氣氛,引導學生思考貓咪在這個故事里已經遇到了風暴,那么怎樣才能表現出它的勇氣和當時環境的恐怖。學生可能會提出使用灰暗色調及閃電效果營造緊張的氛圍,然后通過貓咪的昂首挺胸體現它的勇敢。接下來,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應該怎么表現貓咪那種大膽卻又有點笨手笨腳的個性,以及為它設計什么樣的肢體語言與表達方式。這一教學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故事情節設計、場景搭建、角色創造是動畫作品的構成要素,然后在學習過程中將其用于打造有吸引力的3D動畫作品。
(三)掌握動畫制作基本流程
掌握動畫制作基本流程可以結合情景模擬及實例分析,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動畫的制作步驟。教師需要在環節之初講述簡單故事或動畫案例并展示其對應劇本,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們要將這個故事變成動畫,需要考慮哪些要素?”“一個鏡頭足夠嗎?如果不夠,那么我們需要分設幾個鏡頭呢?”學生思考完畢后需要跟隨教師一起將劇本轉化為分鏡頭腳本,強調鏡頭與劇本不同部分的對應關系。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討論如何根據分鏡頭腳本設計場景及角色。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前面幾步的分鏡頭腳本示例提問:“在這一幕中,我們要建立怎樣的背景?”從而使學生深度理解從文本到視覺的轉換過程。在學生了解動畫的基礎上,教師再對動畫的拍攝、配音和后期制作進行深入介紹。教師可以在這一部分利用多媒體軟件展示簡短的動畫制作過程視頻,視頻結束后學生需要討論“這個動畫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的”,理解動畫制作的完整流程。
在“掌握動畫制作基本流程”的教學環節容易出現在學生無法完成鏡頭轉換、創作靈感不足等問題,要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創作,教師就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從劇本到分鏡頭腳本的轉變需要將文字轉變為可視化,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復雜。當學生無法理解時,教師可以把不懂的部分進行拆分,使其更容易掌握。在此時期,教師先讓學生回顧動畫中的關鍵場景和情節實踐,再逐漸把它們變成視覺鏡頭。學生認知明確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所存在的問題給出一些特定例子,讓學生在觀看具體演示時掌握知識要點。
學生往往在設計場景和角色時缺少創作靈感及創造力。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創作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解周遭事物的路徑,或是從其他美術作品中汲取創作啟發。除這一方法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在學生討論過程中為其提供課程知識指導并鼓勵學生發言。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不應為學生直接提供答案或演示做法,而是應該為小組成員提供初步思路,或利用引導性問題使其明確應如何解決。學生在動畫拍攝、配音和后期制作環節經常無法獨立完成技術操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在備課環節準備詳細圖文教程指導并在關鍵環節配備視頻演示,便于學生在實踐過程無法推進時參考。
(四)了解Paracraft軟件特點
本節課的Paracraft軟件(如圖1)是學生首次在教學過程中接觸的3D動畫制作軟件。為避免學生無法理解,教師應通過直觀展示及互動教學幫助學生理解Paracraft軟件功能及其在動畫制作中的應用,通過實際操作Paracraft軟件向學生展示如何創建3D場景及人物,并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生進行講解。為避免學生思路脫節,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或建議并參與課堂互動問題:“你們想在這個場景中添加什么元素?”使學生直觀地了解軟件的基本功能。當學生對Paracraft軟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可以進一步介紹如何在Paracraft中進行3D動畫的制作。在這一環節,教師應展示簡單的3D動畫制作教程并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在這個過程中,Paracraft提供了哪些有用工具?”以幫助學生理解3D動畫制作的具體步驟。
(五)初識電影方塊
“初識電影方塊”教學環節旨在使學生了解電影方塊的核心功能及其在動畫制作中的實際應用,教師應將電影方塊的概念引入動畫創作中并為學生展示已經制作好的電影方塊示例,在學生觀看示例時,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電影方塊(如圖2)是Parac-raft中用于創建動畫場景的強大工具,同學們可以利用它設置場景、角色及動作。”“請同學們認真觀看示例并觀察細節,每位同學都需要在示例中進行探索。”隨后,教師應實際操作演示如何在Paracraft中創建和編輯電影方塊:“我們現在在場景中添加一個角色并為它設計一個動作。”并邀請學生參與決策:“你們認為這個角色應該做什么動作?”“你們希望這個角色有什么特征?”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理解電影方塊的使用方法。創建完畢后,教師需要講解如何在電影方塊中添加攝影機和演員關鍵幀,并利用演示簡短動畫制作過程展示功能的實際操作:“同學們可以設定相機的方位及拍攝角度來拍攝所需的場景。”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實際示范及師生互動,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電影方塊的功能并將其應用于具體的動畫創作中。
(六)《明月幾時有》3D場景搭建
課程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搭建《明月幾時有》3D場景的學習任務。在學生操作前,教師需要為其展示已經完成的《明月幾時有》主題3D場景,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如何在Paracraft軟件中構建這樣的場景。示范過程需要注重展示對光線的運用,并采取各種材質和顏色營造出碧波蕩漾的水域和古色古香的涼亭。為了讓學生深入參與課堂,教師需要詢問學生怎樣調節燈光才能使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更逼真,或還應該添加什么元素。學生可能會提出添加一些讓葉子微微晃動的微風,或者在池塘邊添加幾朵小花來增加活力,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實踐操作。
在“《明月幾時有》3D場景搭建”教學環節存在學生難以自主操作的問題,立體尺度與布置會使學生難以了解,無法建造出水池、亭子類復合景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真實的情境,增進自己對空間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借由模板與范例讓學生對三維立體模型有更深入的了解與建構。對于不熟悉Paracraft軟件的學生來說,某些基礎特性和工具的應用也會帶來麻煩。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之初就為學生講解Paracraft的使用基本方法,然后進行實踐教學。對于操作不熟練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簡易作業幫助學生逐步了解電腦的使用方法,并在學生遇到具體操作問題時提供即時幫助反饋。
在試圖創建一個有個性的三維空間時,部分學生可能不知道從哪里入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由集體討論獲得更多靈感,并展示多樣化設計案例以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因為擔心出錯而對實際的操作產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師應強調創意過程中無法避免的試錯和反復,讓學生大膽嘗試并從錯誤中學習。
(七)課堂評價
在本次課堂評價環節,教師可以設定評價標準及指標(如表1):
確定評價標準及指標后,教師需具體實施形成性評價,在課程的不同階段觀察學生課堂討論、小組活動和個人作業的表現,并注意其進步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于進行個性化指導。在動畫項目制作環節中,教師注意到某位學生在設計3D動畫場景時顯得有些迷茫。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走到學生座位旁觀察其操作過程并詢問:“你在這個場景中想要實現什么樣的效果?”若學生想要神秘的自然森林環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考真實照片獲取色彩及光線靈感,幫助學生逐步提升技術應用能力。完成動畫制作項目后,教師可以安排評價會議,要求學生展示個人作品并進行自我評價,之后由同伴提供反饋。整體而言,課堂評價需要在肯定學生優點的基礎上明確其不足之處,進而引導其進一步發展。
三、教學反思
在完成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的構建——以“初識3D動畫”為例的教學后,教師應注重教學動畫制作基本流程時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結合。雖然理論上的知識可以給學生帶來一些必要的背景資料,但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對這些技術真正地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考慮增加更多實踐環節,便于學生經由動手實踐加深對動畫制作流程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對Paracraft軟件的喜愛程度和投入程度都很高,教師應該在課堂上主動地運用這種軟件工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且更加重視和支持學生在軟件操作方面的特殊需要。從學生參與視角出發,教師可以在課程結束后安排特別工作坊展示不同學生的作品,然后邀請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經歷及遇到的問題。在學生分享后,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的不解進行逐一回答,并向沒有分享的學生演示該作品應用了哪些軟件功能,學生在了解到自己沒有應用過的軟件功能后則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3D動畫制作中。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朱店中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