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微創鉆孔引流術在基層醫院救治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湖口縣中醫院接受治療的7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擲硬幣法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與觀察組(36例)。對照組接受開顱血腫清除術,觀察組接受微創鉆孔引流術。對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手術相關指標、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明顯更短,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明顯更少(P<0.05);手術后2組患者GCS評分與手術前相比均有上升,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術后1個月、3個月GOS評分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結論 基層醫院針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開展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不僅能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還能促進患者意識狀態恢復,改善預后。
【關鍵詞】 微創鉆孔引流術;基層醫院;高血壓腦出血;并發癥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2-0082-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651.1
高血壓腦出血指的是高血壓疾病引發的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具有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近幾年我國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較高且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既往基層醫院主要通過手術治療該病,其中最為常見的手術為開顱血腫清除術。該術式可有效清除血腫,解除顱內高壓。大量臨床實踐發現,該術式存在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慢等缺陷,預后欠佳。近幾年,微創鉆孔引流術逐漸被基層醫院用于救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該術式具有創傷性小、安全性高等特點,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預后方面效果比較理想。基于此,本研究就微創鉆孔引流術在基層醫院救治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應用效果展開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2月—2022年2月由湖口縣中醫院診治的7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根據擲硬幣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32~80歲,平均(52.58±5.64)歲;發病至入院時間0.5~6 h,平均(3.34±0.42)h;出血部位,基底節出血14例,丘腦出血12例,大腦皮質出血10例。觀察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33~79歲,平均(53.12±5.24)歲;發病至入院時間0.6~6 h,平均(3.41±0.34)h;出血部位,基底節出血15例,丘腦出血11例,大腦皮質出血1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1]相關診斷標準;發病6 h內入院治療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GCS)≥5分;因高血壓引發的腦出血;自愿參與且已簽署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系統性疾病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礙者;合并復發性腦出血者;合并腦外傷、顱內動脈瘤及血管畸形疾病者;患有傳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2組患者均在圍術期予以顱內降壓、吸氧處理、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營養支持及預防感染等常規對癥治療。
對照組患者行開顱血腫清除術。采用腦CT標記血腫位置,以血腫中心位作為穿刺點,全身麻醉后采用標準做馬蹄瓣切口,長度約4 cm,撐開切口,擴大骨窗至3 cm后切開硬腦膜,避開血管和周邊正常組織進入血腫腔,采用注射器完全抽取血腫,抽取后采用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反復沖洗血腫腔,清除完成后進行止血處理,并將10 000~20 000 U尿激酶注射至血腫腔內放置引流管引流處理,分層縫合切口。
觀察組患者開展微創鉆孔引流術。根據頭顱CT檢查確認血腫位置,標記血腫距離顱骨最近、血腫層面最大和無大血管經過的區域,并對血腫中心與顱骨的距離進行測量,局部麻醉后于血腫病灶中心處使用血腫粉碎穿刺針進行穿刺,經顱骨、硬膜到達血腫區域,于腦室外引流管行血腫腔穿刺引流,抽吸血腫后,分次向血腫腔注入尿激酶,在顱腦CT下確認血腫量<10 mL即可拔管。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出院前1 d評價臨床療效。血腫清除率達到90%以上,術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減分率達到85%以上,意識完全恢復為顯效;血腫清除率60%~89%,NIHSS評分減分率55%~85%且意識基本恢復為有效;血腫清除率不足60%,NIHSS評分減分率不足55%且意識未恢復為無效[2]。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手術相關指標。記錄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3)分別在手術前(入院時)及手術后(術后7 d)采用GCS評分評估2組患者的意識障礙程度,主要包括睜眼反應、語言反應和非偏癱側運動反應,總分介于3~15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意識狀態越好。于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隨訪采用格拉斯哥預后量表(GOS)對2組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評分,分值為1~5分,分數越高代表預后情況越好[3]。(4)記錄2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再出血、肺部感染、應激性潰瘍、顱內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均以x±s描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評價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P<0.05),見表2。
2.3 GCS、GOS評分比較
手術前2組患者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2組患者GCS評分與手術前相比、術后3個月GOS評分與術后1個月相比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自發性腦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不及時極易引發腦組織水腫,加速腦組織的壞死速度,最終導致患者直接死亡[4]。現階段,針對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有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多應用開顱血腫微創清除術,該療法具有簡單、易操作等特點,雖能夠取得一定的血腫清除效果,但大部分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年齡較大,存在手術耐受性差的特點,直接增加了手術風險;該術式所需時間較長,腦組織在空氣內長時間暴露受到感染,加上術中電凝、牽拉等操作極易損傷腦組織,加大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5]。
微創鉆孔引流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微創手術,手術操作較為簡單,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小,不易損害周邊血管和腦組織,目前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十分廣泛[6]。王首杰等[7]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別應用傳統開顱術和微創鉆孔引流術,研究結果顯示,微創鉆孔引流術的臨床治療效果和神經功能改善情況更佳。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4.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符合。由此可見,微創鉆孔引流術可有效提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血腫清除效果比較理想。微創鉆孔引流術安全性較高,手術無盲區,密閉性良好,能夠盡快完全清除血腫,避免腦組織長時間受到血腫壓迫,保護神經功能,阻斷出血所致的惡性循環,繼而達到最小損傷和高效清除血腫的治療目標。
本研究發現,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P<0.05)。由此可見,采用微創鉆孔引流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術中出血量較少,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促使患者盡早出院。微創鉆孔引流術操作較為簡單,通過術前定位可明確病灶部位,在手術操作中直達病灶,減少探查步驟,有效縮短手術時間。該術式定位較為精準,無需開顱操作,可避免手術過程中損傷周邊正常組織,有助于進一步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該術式無需全身麻醉,于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操作可降低全身麻醉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效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速度,使患者能夠盡早出院[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后GOS、GCS評分比對照組高,且并發癥發生率低(P<0.05)。采用微創鉆孔引流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療的安全性,促使患者意識恢復,有助于改善其預后。微創鉆孔引流術具有顱內血腫清除術和立體定向術的優點,能夠精準定位,手術過程中可充分掌握穿刺深度和置管深度,操作可完全控制在血腫范圍內,降低開顱血腫清除術對腦組織造成的損傷,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治療的安全性,避免患者術后引發大量并發癥,還能加快患者的意識障礙恢復速度[9]。微創鉆孔引流術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設備簡單且成分低廉,在基層醫院開展不受限。為獲得最佳效果,在微創鉆孔引流術前仍需做好以下準備工作:快速準確識別引起患者意識障礙的因素,切勿忽視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治;盡早給予CT掃描確定血腫情況,明確是否符合手術適應證;仔細觀察并鑒別腦內出血情況,排除如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及顱內動脈瘤等禁忌證;針對巨大血腫且伴有腦疝患者,建議在手術開顱去骨瓣減壓后再開展微創鉆孔引流術,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保證手術效果,基層醫院需重視神經外科醫師的技術培訓,提高手術操作水平。
綜上所述,微創鉆孔引流術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時所需的時間較短,安全性較高,可有效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促進術后身體康復,使其獲得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9,52(9):710-715.
[2] 李傳峰,魯曉杰,王國華,等.術中超聲輔助神經內鏡經側裂入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9):620-623.
[3] 張煥標,張景利,張嘉雄,等.微創鉆孔引流術聯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20,47(6):602-605.
[4] 張亮亮,張景利,曾雯倩.不同入路下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中等量基底節區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1):19-21.
[5] 蔣小兵,高文文,趙海康.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1,18(2):209-213.
[6] 張金博.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和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9):84-86.
[7] 王首杰,蔡青,秦懷洲,等.微創鉆孔引流術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腦血流參數和血清神經功能指標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20,34(3):237-240,245.
[8] SHAO X,WANG Q,SHEN J,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micro-bone window and conventional bone window microsurgery for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Craniofac Surg,2020,31(4):1030-1033.
[9] 羅文波,黃啟銳,黎源,等.對比分析微創鉆孔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中等量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1,34(8):1113-1115.
(編輯:許 琪)
作者簡介:王志剛,男,本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