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麗
摘要:積極樂觀的情緒有助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小學教師尤其要做好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章分析了小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相應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情緒管理能力
引言: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會產生的心理活動,是動作、思想以及感覺綜合形成的生理、心理狀態,其和個人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等之間的關聯較為緊密,積極、快樂且正向的情緒能夠促進小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但不良情緒則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實施科學舉措,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
一、小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培養小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高效學習。良好的情緒,會讓學生產生積極、正向的心理,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能讓學習質量及效果有所提升。同時,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尤其是小學生,其內部穩定性較弱、自主管理意識不強,若是能夠正確引導干預,讓學生意識到情緒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能夠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交往沖突或者矛盾,還能讓學生之間友好相處,未來學生走向社會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沉著地應對各種挑戰。所以,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需注重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由此,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
二、小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提升認知,豐富情緒
小學生的心思比較敏感,情緒感知能力較強,但是,其對情緒的認知過于淺顯,雖然一些學生了解情緒的概念,對其并未有整體認知。班主任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學生對情緒的整體認知,讓學生能夠自主感知情緒。如教師可組織一些趣味性游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畢竟情緒是人對符合自己需要的客觀事物所形成的態度體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情緒,提升課堂參與性,班主任要選擇游戲化的方式提升教育的趣味性,讓學生參與“情緒猜猜猜”的小游戲。具體可讓學生以小組互動的方式開展,讓一名學生用動作、手勢或者表情展示,另一位學生猜測情緒,此游戲方式能夠快速活躍課堂氛圍,還可讓學生基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識別情緒,從而能夠打好認識情緒的基礎。又如,教師也可選擇用圖片觀察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感知人物角色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感受他人或者自己的情緒,能夠明白情緒是能夠控制、調節的。而班主任在開展情緒管理課時,可將《心理健康》教材中的內容融入進去,以生活情境讓學生直觀、清晰地了解厭惡、憤怒、恐懼以及快樂的情緒分類,引導學生自主調節。
(二)歸納原因,控制情緒
當學生能夠自主認知情緒后,就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情緒的原因。為了加強學生對情緒的整體感知,班主任可選擇一對一交流、互動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以及情緒,在了解時要平等、尊重學生和耐心地指導學生,讓學生感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愛與呵護。例如,小學生的情緒十分豐富,有時會難以自控,其內心單純,對新鮮事都充滿了熱情,但是一旦受挫就會刺激或者影響學生的內心,讓其產生不良情緒。所以,班主任需要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以及情感狀態,及時與家長互動、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其內心存在的心理以及情緒問題。另外,情緒忽高忽低不太穩定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這一事實,正確對待多變的情緒。例如,當學生知道今天有一節體外拓展課,其會興高采烈,可如果表現或者結果不太理想,學生就會非常難過和失落。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時要了解此特征,給予學生情緒理解、疏導,讓學生逐漸穩定情緒。同時,班主任也可與學生的心理、情緒共情,給予其語言引導、干預,以此來緩和學生的不安情緒,讓學生能夠認識產生情緒的原因,共同解決、克服不良情緒。[1]
(三)情緒疏導,創新方式
班主任在培養學生情緒管理能力時,要基于學生的興趣、能力以及發展的個性化差異,多元化創新情緒疏導方法,以此來緩解學生焦慮、不安以及緊張的情緒。例如,班主任可選擇啟發引導的方式,增強學生對情緒的認知。在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情感問題,班主任可選擇問題驅動的方式,給予學生引導干預,與學生產生共情,讓學生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自我反思、改正、直面情緒變化,由此,能夠將自己的不良情緒有效克服。如甲同學說乙同學,乙同學非常難過。班主任知道這件事情后,需要對兩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教育,甲同學說別人壞話是不對的,班主任此時需要給予其理解、耐心引導,讓其換位思考,如果別人這樣說自己,自己會是怎樣的心情,讓其能夠感同身受。而后對于乙同學進行共情引導,讓學生能夠控制情緒,選擇正確的方法處理。同時,告知學生一些情緒管理的小方法,讓學生能夠克服或者延遲情緒發作,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2]
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小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極具現實價值和意義。教師需要意識到培養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基于學生興趣、能力以及學習發展需求,多樣化創新情緒疏導方式,提升學生對情緒的整體認知,引導學生分析情緒產生原因并學會自主控制情緒,由此,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納、理解自己,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麗.小學班主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34):125-127.
[2]趙俊華.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3(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