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海花
摘要:“雙減”政策的出臺,旨在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在小學教育階段占據著重要地位,為了能夠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在綜合分析“雙減”政策的基礎上,優化設計小學科學作業,本文對此進行一系列研究。
關鍵詞:“雙減”背景? 小學科學? 作業設計
本文首先闡述了“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科學作業應當注意的地方,并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如何做好小學科學作業設計工作給出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夠增加學生完成科學作業的興趣,為培養其科學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一、“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科學作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方面,教師需要在綜合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多樣性、針對性以及個性化的科學作業,并需要合理安排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以便于提高作業質量。另一方面,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設計分層作業,進而發揮作業的應用價值。
二、“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科學作業的對策
(一)設計預習類作業
在正式講解新課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作業,以便于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整體印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說,在講到“水結冰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布置預習類作業,要求學生進行實踐研究,并使其在實踐過程中探究分析水結冰的原因。與此同時,為了能夠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比如:生活中哪些水可以結成冰?通過這種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其利用鹽水、醋水等進行實踐,以便于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記憶。[1]
(二)設計游戲類作業
實驗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為了能夠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手工作業。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幫助其形成正確的科學觀。比如說在學習“我們來做熱氣球”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趣味性十足的游戲類作業。例如,要求學生利用現有資源與其他人一同合作制作熱氣球或者通過翻看教材嘗試制作孔明燈,以便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思維拓展。[2]
總而言之,為了滿足“雙減”政策提出的要求,就需要科學教師優化設計科學作業。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結合所講內容為學生布置預習類和游戲類作業,以便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房玉榮.小學科學作業的設計方法探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20):120-121.
[2]王俊卿.“雙減”背景下小學科學作業設計與實施[J].遼寧教育,2022(1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