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將思維品質的培養有機融入語言教學活動,一直是研究和實踐領域共同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過去,我們往往從思維品質的分類出發(如邏輯性、批判性等)來設計教學活動。然而,這種做法相對忽視了語言教學活動本身的多樣性及其對思維能力培養的綜合影響??偟膩碚f,語言教學活動大致可分為理解活動與產出活動兩大類。理解活動主要涉及聽、讀、看,側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在接收和理解語言信息的過程中,運用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技能,深入把握語言材料的內在邏輯和含義。產出活動主要涉及說和寫,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在產出活動中,學生需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以產出新穎、有深度的語言表達。這一過程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精神??梢姡斫饣顒优c產出活動在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應當得到更多的關注,即為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中小學英語教學應綜合考慮理解活動與產出活動的特點,設計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同時,我們應在兩類活動中找到平衡點,確保學生在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創造性思維及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關于理解活動與產出活動在思維品質培養上的差異性問題,我們不能將其絕對化。因為理解活動或產出活動本身也包含著豐富的內在多樣性。以閱讀活動為例,它通常被視為一種理解活動,但其所能培養的思維品質并不僅僅取決于這一屬性。更重要的是,閱讀活動所依托的語篇本身往往具有突出的特點。一個邏輯結構并不顯著的敘事語篇,可能并不適合用于培養邏輯思維,因為它沒有提供足夠的邏輯框架供學生分析和推理。然而,這樣的語篇卻可能更適用于培養創造性思維,因為它所描繪的場景、人物和情感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使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語篇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靈活設計教學活動,以最大程度地發揮閱讀活動在思維品質培養方面的潛力。
理解活動與產出活動在思維品質培養上確實存在顯著差異,這是我們在設計英語教學活動時必須重視的。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語言活動本身的多樣性和語篇特點等其他因素對思維品質培養的影響。只有全面考慮這些因素,我們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