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等(2009)認為,教學是一項有目的的理性行為,教學的理性涉及教師為學生選擇“什么”目標,教學的目的性則關系到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達到目標。《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版義教課標”)積極倡導“教—學—評”一體化,“教”主要體現(xiàn)為基于核心素養(yǎng)目標和內(nèi)容載體而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決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響育人效果(教育部,2022)。作為方向的教學目標要發(fā)揮理性的統(tǒng)領作用,需要和活動、評價之間保持一致性,最后幫助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新版義教課標強調(diào)英語教師需要重視英語聽說能力的同步發(fā)展(教育部,2022)。在此背景下,一線教師積極開展聽說整合教學(李威峰,2022),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因此,如何設定有利于聽說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的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目標設定還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目標雜亂隨意,缺乏邏輯性和遞進性,和聽說教學活動、評價活動的對應性不強;(2)教學目標中“聽”“說”割裂,缺少協(xié)同,導致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中“聽”“說”孤立;(3)教學目標空洞,難以表達具體的聽說學習結果,并且很難轉(zhuǎn)化為評價標準。上述種種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缺乏聽說整合課教學目標的設定思路。
基于新版義教課標的理念,本文提出初中英語聽說整合課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符合“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凸顯‘聽’‘說’因果關系”“呼應聽說學習結果評價”三個原則。初中英語教師應設計層次分明、聽說整合、呼應評價的聽說整合課教學目標,真正實現(xiàn)聽說目標、聽說活動和聽說評價的協(xié)同統(tǒng)一,達到“教—學—評”一體化。
為充分發(fā)揮教學目標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教師在設定初中英語聽說整合課教學目標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根據(jù)安德森等(2009)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注意教學目標的層次性。新版義教課標倡導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用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活動類別有層次地設定教學目標(教育部,2022)。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聽和說總是結合在一起開展的,教師在設計聽說整合課教學目標時,必須關注目標的層次性(鮑閩芳,2022)。因此,教師要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把具有層次性的課時目標轉(zhuǎn)化為過程子目標,依據(jù)過程子目標設計學習和評價活動。在聽說整合教學中,學習理解層次教學目標主要指向體驗積累、獲取整合的學習結果;應用實踐層次教學目標主要指向內(nèi)化應用、建構意義的學習結果;遷移創(chuàng)新層次教學目標主要指向推理評價、表達思想、解決問題的學習結果(如圖1所示)。
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教學目標應凸顯“聽”“說”因果關系,從而促進聽說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課中,“聽”“說”互為因果、相互交織、螺旋推進(如圖2所示)。聽前目標是聽中、聽后目標的基礎,以“說”助“聽”,相應的學習活動是為“聽”做好準備,評價活動是檢驗聽前鋪墊是否有效;聽中目標是聽后目標的基礎,以“聽”促“說”,相應的學習活動是完成遞進式的聽力活動,評價活動是能否以“說”轉(zhuǎn)化“聽”的結果;聽后目標是驗證聽前、聽中目標的達成情況,以“說”驗“聽”,相應的學習活動為情境條件下的“說”,評價活動為能否應用或遷移所輸入的“聽”。總之,所有目標層級的“聽”和“說”都互為因果、協(xié)同發(fā)展,體現(xiàn)了“聽”“說”在目標中的融合。
加涅等(2018)認為,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來進行評價和改進的,清晰明確地陳述所設計的教學預期結果非常重要。為了能通過觀察學生行為表現(xiàn)來判斷目標的達成情況,教師應采用表現(xiàn)性目標,即以學生學習行為的視角來描述教學目標,要通過使用恰當?shù)男袨閯釉~預設學生的學習結果。當目標傳遞了學生在學習之后應該能做到什么的內(nèi)容時,目標才可觀測、可評價。教師在設定聽說整合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把英語課標要求具體化、情境化或條件化。這樣不僅有利于精準傳遞學習預期結果,也有利于主導學習和評價活動。教師需明確學生的輸入和內(nèi)化目標:獲取什么關鍵信息?怎么需要獲取關鍵信息?能判斷對話中說話者的身份和關系嗎?能梳理整合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嗎?能推斷說話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嗎?等等。同時,教師需明確學生的輸出目標:能用目標詞句、時態(tài)介紹人和事物嗎?能借助關鍵詞句、圖表等重構語篇內(nèi)容嗎?能評價對話中人物的語言、行為和觀點嗎?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點嗎?能在新情境中用結構化知識口頭解決新問題嗎?等等。
下面以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1a—1d為例說明初中英語聽說整合課教學目標的設定與實踐。該課例中,教學目標的設定遵循了上述三個原則,較好地發(fā)揮了目標在教學中的主導、統(tǒng)整和評價作用,獲得杭州市初中英語優(yōu)質(zhì)課評比活動一等獎。
本課教學內(nèi)容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下,“多彩、安全、有意義的學校生活”子主題內(nèi)容。筆者從新版義教課標要求出發(fā),從What、Why和How三個維度解讀本課時語篇。
What:語篇緊緊圍繞單元主題,進一步豐富school trips的內(nèi)容,1a呈現(xiàn)了多幅學校旅行活動的圖片以及相關的動詞短語,1b—1c是關于兩個好友Jane和Tony談論彼此school trips的聽力活動,兩人主要交流了各自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表達了不同的經(jīng)歷和感受。1d是一個談論last school trip的輸出活動。
Why:語篇旨在讓學生學會運用一般過去時談論school trips,學習從Where、What、How三個方面分享經(jīng)歷和心情,享受學有所獲的學校旅行活動,了解不同的天氣適合不同的旅行,不同的旅行會有不同的收獲,不同的心情也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How:1b—1c的聽說語篇主要內(nèi)容是Jane和Tony關于last school trips不同的經(jīng)歷、心情和收獲,對比非常明顯。語篇圍繞Where、What、How三個隱含的問題展開,包含了一些主題詞匯和短語,如museum、painting、fire station等,還包括表達心情的詞匯和短語,如terrible、really beautiful、really delicious、so much fun等。從1a的主題詞匯和圖片到1b—1c的主題對話,再到1d的主題輸出情境,內(nèi)容和活動的層次感分明。
基于語篇解讀,結合新版義教課標內(nèi)容,筆者梳理了和本課時密切相關的課標三級要求:(1)獲取和歸納特定信息或關鍵信息的能力(語言能力學段分項特征);(2)描述現(xiàn)象與經(jīng)歷,介紹熟悉的人和事物,表達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等(語言能力學段分項特征);(3)能根據(jù)獲取的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的問題(思維品質(zhì)學段分項特征);(4)根據(jù)說話者語音、語調(diào)的變化,判斷其情感和態(tài)度的變化(語言技能內(nèi)容要求,8年級)。
筆者在解讀英語課標和教材的同時分析了授課學情。授課學生來自杭州市某優(yōu)質(zhì)初中,學生英語程度優(yōu)良,對過去時掌握較好,能比較流利地表達曾經(jīng)做過的事。筆者根據(jù)前文所闡述的三個原則,設定了本課時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如上所述,本案例教學目標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再到遷移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清晰的層次性,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活動建立了邏輯基礎。在目標引領下,根據(jù)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學習活動和評價活動也水到渠成。
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教學目標設定要分別統(tǒng)領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或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且每一個教學目標都應有對應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活動,這既有利于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學習活動中發(fā)展能力、落實素養(yǎng),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漸進性和過程性,也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方向和預期結果。
(1)學習理解層次目標及其活動和評價
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教師要把握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的要求(教育部,2022)。此類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進入主題情境,激活原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鋪墊必要的事實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引出要學習的語篇,梳理和整合語篇信息。本課時的兩個學習理解層次子目標所對應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活動如下。
教學目標1:學生能通過看、聽、說,正確使用動詞過去式說出自己在學校旅行中所做的事及心情。
學習活動1:Look at the teacher’s album full of photos of her school trips and chant with the rhythm.
學習活動2:Look at the photos of students’ last trips. Ge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ces, activities and feelings.
效果評價指標1:觀察學生能否根據(jù)照片里的活動唱歌。
效果評價指標2:觀察學生能否用動詞過去式說出地點、活動和感受等有關信息。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1,采用看圖片和唱歌謠等方式鼓勵學生表達,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檢驗目標達成情況。
教學目標2:學生能提出Where、What、How引導的問題,能提取、梳理三個問題下的聽力語篇主要信息。
學習活動1:Predict other students’ trips by asking “Where”, “What”," and “How” questions.
學習活動2:
Listen for main idea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re did Tony and Jane go? How were their trips?
Listen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id Tony and Jane do?
效果評價指標1:觀察學生能否在教師引導下提出關于未知聽力內(nèi)容Where、How和What等方面的問題。
效果評價指標2:觀察學生能否帶著問題獲取、梳理關鍵信息,完成聽力任務并進行相關表達。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2,采用聽前預測和聽后等活動讓學生獲取和梳理相關信息,并運用目標語言表達。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能否提出相關問題,能否帶著問題獲取、梳理關鍵信息,能否完成聽力任務并表達等來檢驗目標達成情況。
(2)應用實踐層次目標及其活動和評價
在應用實踐類活動中,教師要把握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nèi)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的要求(教育部,2022)。此類活動中旨在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和新的知識結構開展整合、分析、判斷等交流活動,促進知識和文化的內(nèi)化,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本課時的應用實踐層次子目標所對應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活動如下。
教學目標3:學生能分析、評價Jane和Tony的學校旅行經(jīng)歷。
學習活動: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 Did Tony like his last school trip? Why? Imitate Tony’s words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Tony?
效果評價指標:觀察學生是否留意并通過對話中的形容詞、副詞和說話人語氣來理解說話人的情感,能否通過Tony的語言來對他進行分析和評價。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3,采用聽、模仿、討論等活動來鼓勵學生分析、評價他人的學校旅行經(jīng)歷。該活動涉及分析、判斷,屬于高階認知活動,也是深入語篇的探究活動。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能否通過對話中的詞匯和語氣理解人物情感來檢驗目標達成情況。
(3)遷移創(chuàng)新層次目標及其活動和評價
在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教師要把握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的要求(教育部,2022)。此類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進入陌生但真實的情境,基于新的知識結構,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本課時的遷移創(chuàng)新層次子目標所對應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活動如下。
教學目標4:學生能在新的情境中創(chuàng)編有關last school trip的對話,能用檢查清單(checklist)互評,并懂得學校旅行活動的意義。
學習活動:Work in pairs to show your last school trips. Evaluate the classmates’ performance with the checklist.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your last family trip.
效果評價指標:觀察學生能否在情境中根據(jù)課堂生成的檢查清單談論自己的school trips和family trips,并開展互評。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采用討論、表演、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在新情境中創(chuàng)編對話,相互傾聽和評價,基于新的知識結構,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陌生情境中的問題。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能否在情境中根據(jù)課堂生成的檢查清單進行討論來檢驗目標達成情況。
本案例的教學目標中,“聽”“說”因果關系清晰。學習理解層次的教學目標明確了學生要通過看、聽、說活動“談論自己在學校旅行中所做的事及心情”,通過提出問題的活動“提取、梳理聽力語篇主要信息”;應用實踐層次的教學目標明確了學生要在聽后“分析、評價Jane和Tony的學校旅行經(jīng)歷”;遷移創(chuàng)新層次教學目標明確了“創(chuàng)編對話”是本課時的最終目標,同時要檢驗前面的聽的輸入,促進聽說協(xié)同發(fā)展。
在聽說整合教學中,各層次教學目標本身就凸顯了“聽”“說”的邏輯關系。學習理解層次教學目標統(tǒng)領“聽”“說”學習和評價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積累、獲取整合;應用實踐層次教學目標統(tǒng)領從“聽”到“說”的學習和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內(nèi)化應用、建構意義;遷移創(chuàng)新層次教學目標統(tǒng)領“說”的學習和評價活動,引導學生推理評價、表達思想、解決問題。
本案例的教學目標語言清晰、描述具體,有利于教師設計相應的學生學習活動及評價活動,也有利于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適度調(diào)整教學。
教學目標傳遞了教師對學生的聽說學習期望,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應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活動都以學生為中心,聚焦教學目標及預期結果。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推進教學過程。學生在學習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示,不斷體驗主人翁式的英語學習過程,從而有利于認識自我,建立并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教學目標要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凸顯“聽”“說”因果關系、呼應聽說學習結果評價。基于上述原則設計教學目標,有助于實現(xiàn)“教什么”就“學什么”和“評什么”,也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調(diào)控課堂,使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同步具有邏輯性和發(fā)展性。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目標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的統(tǒng)領作用,提升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新版義教課標的理念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的落實。
安德森, 等. 2009. 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 分類學視野下的學與教及其測評(完整版) [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鮑閩芳. 2022.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目標設計范式探究[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1): 39—42
加涅, 等. 2018. 教學設計原理[M]. 王小明等,譯.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李威峰. 2022. 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主題情境創(chuàng)設原則[J]. 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 (1): 3—6
*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教研重點課題“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范式研究”(課題編號:Z2021037)和2023年度浙江省教師教育規(guī)劃課題“基于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目標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MZX2023257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鮑閩芳 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初中英語教研員。
李小紅 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科研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