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行高質量內部審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內部審計價值體現和職業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本文圍繞內部審計目標,從內部審計部門使命定位、制度設計、業務戰略,到年度計劃戰略解碼、項目過程管理,以及團隊建設,形成一條完整路徑,切實通過高質量審計服務教育強國建設。
[關鍵詞]高校" "內部審計" "高質量發展" "教育強國
一、引言
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監督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把每一個內審部門整體作為一個價值輸出單元,那么,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就是樹立正確的質量標準價值觀、通過有效的戰略解碼和計劃執行管理、打造過硬的人員和團隊來保證交付質量,即可將內部審計使命踐行轉化為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效。
二、堅守初心價值是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一)圍繞治理角色做好內部審計制度頂層設計
在領導體制上,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建立內部審計工作體制,建立以大學章程為核心,規范統一、銜接順暢、科學有效的審計規章制度體系。
天津大學黨委始終高度重視內部審計作用發揮,不斷完善審計監督機制。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年度審計工作要點,聽取年度審計工作報告,推動校內監督協同貫通,強化審計結果運用。校長負責內部審計工作并直接分管審計處,審議年度審計工作計劃、部署并支持審計工作開展。2023年1月,教育部核準《天津大學章程修正案》,內部審計制度以獨立條款載入大學章程。2023年2月,學校召開第十一次黨代會,回顧過去五年工作并充分肯定了審計工作成效,明確未來五年審計工作要通過完善內部控制促進提升學校治理水平,以有力有效的審計監督成效保障學校高質量發展。
根據《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教育部令第47號),把握新時代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定位和職責,天津大學在精簡制度數量的同時增強制度系統性,立體構建了“12附4+11”的審計制度框架,并根據業務成熟情況制定制度更新計劃,分步推進落實。框架中第一層次是以校發文件發布的12項校級制度,包括:總綱制度即學校內部審計工作規定、7個審計業務制度和4個審計管理制度。第二層次為4個配套審計手冊和11個審計工作規程。其中審計手冊是指審計工作需要學院和部處配合的事項,使用者為師生,主要涉及工程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和審計整改;審計工作規程則是面向審計人員的業務工作細則和管理規范,是對一級校發文件的細化。通過以上制度架構和分類,將高校審計目標要求落地于天津大學的制度安排。
(二)把握使命定位確立內部審計業務戰略和重點
新時代高校審計職責拓展,天津大學審計處牢牢把握職責使命,根據各高校的管理特點和審計資源,科學合理規劃業務工作。在分析各類職責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構建高校內部審計業務重點。資金走向既是政策審計的抓手也是跟蹤的線索;資源配置過程、預算執行和績效是戰略規劃審計的落腳點,也是經濟責任、工程審計和各類業務審計的重要內容;內部控制評價貫穿于所有類型審計項目,同時也是一項具有內審特色的獨立業務。
天津大學審計處認真學習教育部文件,按照學校“三定方案”統一部署,將高質量發展要求嵌入部門職責,將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監督評價作為審計部門使命,通過監控辦學運行有關業務的過程和成效,揭示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并督促落實,形成以預算、績效、內控審計為統領,全面覆蓋和縱深推進的審計業務架構和十二條部門具體職責,每一條職責不僅包含職責內容,同時也突出履職目標。
(三)科學確定業務板塊策略和項目質量標準
正確的風險觀和質量觀,對實現高質量審計至關重要。高校內部審計應圍繞學校黨代會、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確定目標,把握單位的整體風險重要性水平,確定各項職責業務板塊的履職策略。
天津大學審計處扎實推進政策落實審計,探索履職路徑。在政策研究上分類梳理出“依法辦學治校”“高校思政育人”“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區域合作”“學生就業”“學生資助”“專項資金”等9個類別92項政策制度指令性要求、禁止性規定以及重要原則和方向要求等檢查要點229項;在實施研究上,積累評價方法,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結合天津大學辦學特色,梳理業務鏈、項目鏈和資金鏈,細化審計方案,針對天津大學牽頭的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系統研究人才培養平臺項目設立、工程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改資金分配及使用情況,檢查建設舉措及成效,有針對性提出管理建議,為全面落實國家高等教育政策和學校發展規劃提供保障。
履行經濟監督主責主業,深化校級財政財務審計。適應財政緊縮形勢,從預算編制源頭研究問題,將預算編制作為審計重點;向內挖潛,全面了解各單位運行成本,推動校院兩級成本管理改革;關口前移,全過程跟進預算管理和執行;深入踐行績效審計,結合綜合項目緊迫性、目標契合度、歷年執行情況,加強對預算申報、執行和調整等關鍵環節管理再監督,推動學校財務治理和預算績效管理取得實質性改善。
促進規范權力運行,深入研究探索高校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規律和特點,在做好評價畫像上下功夫。強化二級學院院長/書記利用資源辦學治院主責主業監督檢查,探索搭建以學科/課題組為單元,以人財物投入、教學科研等標志性成果為產出的學院事業發展評價模型,得到被審計領導干部和被審計單位的認可與好評。
不斷深化建設工程管理審計的內涵,明確工程審計以促進工程項目規范管理、保障質量、造價合理為職責定位,深耕建設工程領域業務研究,針對設計、施工中的多發問題重點監控、及時預警,跟蹤審計過程中的整改,促進管理單位加強履職。
三、科學有效的執行管理是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的保障
(一)以科學的年度審計計劃落實業務戰略
科學編制年度審計計劃應當綜合監管要求、管理需要、經營戰略、經營風險、審計資源等因素,合理確定年度審計工作方向和審計重點,合理確定審計項目數量和業務類型構成。
在年度審計計劃編制方面,天津大學審計處聚焦學校年度工作要點和風控重點,形成下一年計劃審計工作主題及初步覆蓋對象,草擬形成年度審計工作要點報黨委常委會審議,其中重要事項納入《天津大學年度工作要點》和《天津大學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實施意見方案》。
(二)細化完善審計質量控制標準
天津大學在審計質量控制方面,主要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以結果導向明確責任主體,所有內部審計結果均由審計處負責,所有項目審計方案均由審計處制定,處內項目主審負責方案的落實,撰寫及審核審計報告、咨詢意見等結果性文件。二是建立質量規范,明確并幫助處內成員了解質量要求。基于內部審計準則,結合天津大學內部審計工作的目標定位,2020年出臺《天津大學審計處主審負責制》《天津大學審計處結果性文書質量控制辦法》,明確主審確定原則,主審在項目整體組織以及審前、現場、報告各階段的12條職責要求,從審計的事項、內容、結論、建議、行文等方面明確包括審計報告在內的結果文書質量要求,并明確主審和分管審核崗位對報告質量的相應責任。三是細化、量化質量標準,2021年出臺《天津大學審計處業務量化考核評價細則》,從工作數量、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工作效果、團隊協作等5個維度細化了22項具體指標,幫助處內成員對標落實質量標準,并通過量化打分的方法,找到具體問題和改進方向。
(三)以過程管理實現敏捷迭代保證年度計劃和項目目標
內部審計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政策落實、單位發展規劃制定審計工作計劃,選擇業務類型,確定項目目標和審計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項目復雜和難易程度預估、方案內容顆粒深度、配合程度等都對計劃任務執行的效率和效果有直接影響。因此,對審計計劃執行和審計項目現場實施有效的過程管理對保障高質量審計交付非常重要。
天津大學在計劃執行方面,將年度審計計劃的各項任務在年初即落實到各崗位,全員了解全年工作任務,按崗位要求制定實施計劃,實現按全年統籌工作進度。2022年出臺《天津大學審計處審計項目過程控制管理規范(試行)》,結合質量要求,從項目實施過程應做工作、項目實施過程應建文檔到項目現場管理要求等進行進一步明確,以同時保證項目質量和進度周期。天津大學審計處通過定期例會、規范項目過程管理等措施,加強計劃執行的過程管理與督導。
四、持續有效推動高素質隊伍建設是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
(一)以黨建引領武裝思想,實現事業信仰與職業追求的統一
天津大學審計處多年來堅持黨建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將黨支部作為部門政治建設、作風養成、隊伍賦能的堅強堡壘。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加強理論與審計業務的有機結合,集體研學經典篇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審計史學習,集結編印天津大學審計大事記手賬,記錄部門35周年發展歷程,極大增強了全體同志對審計工作的熱愛。
(二)在審計工作中強化作風養成,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天津大學審計處強化作風建設,以專業、嚴謹、務實、謙遜的作風贏得良好聲譽。天津大學審計處圍繞項目深入分析資料條目用處,提出審計目標滿足和被審計單位負擔最小化的原則,在提出資料需求單時,明確資料構成盡量成體系、資料要求盡量簡單明確、資料含義盡量使用通識說法、資料之間盡量避免交叉重復等具體要求,優化資料清單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過度需求;嚴格審計程序和作業管理,將審計制度和業務規程落地于數字審計平臺;開通遠程協同審計模塊,方便師生與審計人員進行溝通,讓信息多跑路、師生少跑腿。
(三)以有效策略賦能審計人員,讓審計項目出精品
圍繞“能查能說能寫”的要求,天津大學審計處解決審計人員溝通能力中的堵點痛點,提出經濟責任審計高端訪談方案,根據被審計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特點和分工情況,制定一對一個性化訪談提綱,加強審計整改方案把關,通過良好的溝通讓審計有溫度、有力度、有效率、出效果。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審計處,郵政編碼:300354,電子郵箱:hwgao@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