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州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知信行及影響因素研究

2024-04-29 00:00:00鐘艾霖劉愛玲周尚成高三德高婧鄒冠揚陳穎堯
中國全科醫學 2024年15期
關鍵詞:治未病中醫

【摘要】 背景 隨著疾病譜的轉變和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中醫在疾病預防、保健、康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需要進一步推動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大力發揚中醫藥在人民健康維護和促進上獨特作用,而目前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理念普及教育情況尚不明確。目的 了解廣州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總體知曉情況、信任度及采用行為情況,探討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方法 2022年4—8月,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結合地理位置(廣州中心城區、城鄉結合部、郊區)、經濟等因素選擇廣州市4個行政區域12個街道的652位社區居民進行訪談式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對中醫“治未病”知曉情況、獲取中醫“治未病”知識的途徑、對中醫“治未病”的信任度、服務需求和利用情況。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對廣州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652位社區居民中,67.79%(442/652)了解中醫“治未病”,77.91%(508/652)信任中醫“治未病”服務,69.63%(454/652)的社區居民曾接受過中醫傳統理療,僅有6.59%(43/652)的社區居民過去一年接受中醫“治未病”的服務次數超過4次。單因素相關分析顯示,廣州市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年齡(χ2=9.218)、戶口性質(χ2=19.356)、婚姻狀況(χ2=2.490)、職業(χ2=17.889)、醫療保險付費方式(χ2=13.516);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戶口性質(非農業、農業轉居民、非農業轉居民)是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OR=2.646、5.593、10.502)。結論 廣州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總體認知程度(67.79%)及信任度(77.91%)相對較高,但實際服務的接受次數不足,存在“知、信、行”分離現象。非農業轉居民戶口的社區居民信任度較高,農業戶口的信任度較低。應在開展中醫“治未病”理念普及和服務工作中,充分利用居民偏好的形式,并針對特定群體加大宣傳力度,以促進社區居民培養中醫“治未病”養生保健習慣。

【關鍵詞】 中醫;治未病;知信行;調查和問卷;廣州;影響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 R 242.19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8

Analysis of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in Community Residents in Guangzhou

ZHONG Ailin1,2,LIU Ailing1,ZHOU Shangcheng1*,GAO Sande3,GAO Jing1,4,ZOU Guanyang1,CHEN Yingyao3

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2.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3. The Affiliated TCM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80,China

4. School of Nursing,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OU Shangcheng,Professor/Doctoral supervisor;E-mail:zhoushangcheng@gzucm.edu.cn

【Abstract】 Background With the change of disease spectr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mode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prevention,health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unique role of TCM in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people's health. However,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remains unclear.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awareness,trust,and adoption behavior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Guangzhou,and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rust in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services. Methods From April to August 2022,a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terview 652 community residents from 12 streets in 4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Guangzhou city based on geographic location (central city,urban-rural areas,and suburbs) and economic factors by questionnaires. The survey included residents' basic information,awareness and access to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as well as their demand,utilization and trust in i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rust in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services were explored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mong the 652 community residents,67.79%(442/652) were aware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77.91% (508/652) truste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services,69.63% (454/652) had received traditional TCM physiotherapy,and only 6.59% (43/652) had receive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services more than 4 times in the past year. Univariat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χ2=9.218),household type(χ2=19.356),marriage status(χ2=2.490),occupation(χ2=17.889),and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type(χ2=13.516)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trust in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service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ousehold type(non-agricultural,agricultural to resident,and non-agricultural to resident) was an influential factor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trust in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services(OR=2.646,5.593,10.502). Conclusion The overall awareness(67.79%) and trust(77.91%)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in Guangzhou are relatively high,but the actual number of services received is insufficient,with a phenomenon of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separation.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non-agricultural household type have a higher level of trust,while those with agricultural household type have a lower level of trust. During popularization and services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tilize the residents' preferred forms,as well as to target specific groups,so as to cultivate the health habits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community residents.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Guangzhou;Root cause analysis

“治未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核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病后康復3個方面[1],是集中醫保健、預防、養生、醫療及康復全過程的預防哲學思想,體現了中醫藥預防保健的特色[2]。中醫治未病重視尋找疾病的根源,更適用于管理日益多樣化的健康問題[3],我國傳統中醫藥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亦能緩解當前我國衛生資源不足和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因此,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是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能滿足居民健康管理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當前中醫“治未病”形成了體質辨識、健康調養咨詢及傳統療法“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4],服務對象涵蓋慢性病高危人群、婦女、兒童、老年人等在內的社區居民,但在管理及運行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如財政投入不足;缺乏有章可循的服務制度和完善的服務網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相關類別醫師配置不足,服務能力有限;中醫“治未病”理念普及尚不足,社區居民預防保健意識認知度和認同度有待提高等問題[2,4-5],極大阻礙了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推進。

目前,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理念普及教育情況尚不明確,“知、信、行”理論模式是目前國內外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的常用理論模式[6],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及研究廣州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知曉、態度及采用現狀,并探討當前影響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信任度的因素,為今后優化中醫“治未病”服務方案,制訂干預策略,深入推進中醫“治未病”提升工程,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中醫“治未病”閉環管理體系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結合地理位置(廣州中心城區、城鄉結合部、郊區)、經濟等因素選擇廣州市4個行政區作為調研區域,分別是荔灣區、天河區、白云區、花都區,各區隨機選擇3個街道進行調研,每個街道擬調研50名居民。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調研目標為社區內常住居民;(2)能夠獨立完成問卷填答,能夠清晰表達自身想法的居民;(3)年齡≥20周歲。排除標準:不愿接受問卷調查的居民。最終實際調查居民數為652人,見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經專家審定后使用,由經統一培訓的基層衛生服務醫護人員、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擔任調查人員,對社區居民采取“一對一”的形式進行調查。被調查者現場填寫問卷,調查人員進行解答和質量監控,并當場核對與回收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對中醫“治未病”知曉情況、獲取中醫“治未病”知識的途徑、對中醫“治未病”的信任度、服務需求和利用情況等內容。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問卷星在線平臺進行問卷數據錄入,由兩位碩士研究生同時錄入數據進行交叉復核,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描述。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描述性分析,進行χ2檢驗。將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服務接受意愿中的“非常愿意”“愿意”賦值為1,表示“信任”,將“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說不準”賦值為0,表示“不信任”,以居民信任度為因變量,對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χ2檢驗及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回歸過程采用逐步回歸向前法進入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變量進入模型的顯著性,檢驗水準為α=0.05,剔除水準為β=0.10。對模型系數采用Omnibus檢驗,Plt;0.05表示本次擬合的模型中,納入的變量中至少有一個變量的OR值有統計學意義,即模型總體有意義。Hosmer and lemeshow test是檢驗模型的擬合優度,其P值為1(即Pgt;0.05),表示當前數據中的信息已經被充分提取,即模型擬合優度較高。在Logistic回歸中,設置過啞變量的多分類變量是同進同出的,即只要有一組相對于參照組的OR值有統計學意義,則該變量的全部分組均納入模型。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實際回收問卷652份,其中男185名、女441名,性別信息缺失26名。社區居民的年齡分布較均勻,學歷、戶口性質、婚姻狀況、月收入、職業、醫療保險付費方式具體信息見表2。

2.2 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知曉情況

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整體知曉率為67.79%(442/652),有206名(31.6%)尚不知曉,有4名(0.61%)該項數據缺失。

2.3 社區居民獲取中醫“治未病”知識的途徑

調查采用多選題,詢問受訪者了解中醫“治未病”的途徑,選項內容包括報紙、書籍、雜志,廣播、電視,手機、網絡,講座、義診,家人、朋友、鄰居,社區宣傳,醫院宣傳,其他,調查結果顯示,手機、網絡(41.87%),社區(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居委會)宣傳(41.87%)是社區居民獲取中醫“治未病”的主要途徑,其次為家人、朋友、鄰居(31.44%)和醫院宣傳(29.29%),其他途徑詳見表3。

2.4 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信任度

77.91%的受訪者對中醫“治未病”服務表述為信任(非常愿意和愿意),20.40%的受訪者表述為不信任(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或說不準),見表4。

2.5 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服務的接受情況

調查詢問受訪者曾接受過中醫“治未病”的服務項目及過去1年中接受的服務次數。其中69.63%(454/652)的社區居民曾接受過中醫傳統理療,其次為中醫藥膳飲食指導、膏方調理(40.18%,262/652)和中醫體質辨識(38.04%,248/652),而情志心理疏導服務的采用率較低(11.20%,73/652),15.95%(104/652)的受訪者從未接受過中醫“治未病”服務,見表5。服務次數方面,56.90%(371/652)的社區居民在過去1年未接受中醫“治未病”服務,接受服務次數超過4次的社區居民占6.59%(43/652),見表6。

2.6 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性別、年齡、學歷、戶口性質、婚姻狀況、月收入、職業、醫療保險付費方式為自變量,以對中醫“治未病”的信任度作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戶口性質、婚姻狀況、職業、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是廣州市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Plt;0.05),見表7。

以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年齡、戶口性質、婚姻狀況、職業、醫療保險付費方式的5個指標作為協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戶口性質(非農業、農業轉居民、非農業轉居民)是廣州市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服務信任度的影響因素(Plt;0.05),見表8。

3 討論

據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高齡化趨勢明顯[7]。廣東省以超1.26億常住人口數位列全國第一,衛生服務體系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需要探尋提質增效的方式途徑。中醫“治未病”以維護健康為目的,構建結構完整、內容充實、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8],既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又適應以健康為需求的醫療服務導向,對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助力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具有深遠意義。

3.1 中醫“治未病”整體認知情況

與2011年俞志新等[9]、王應堂等[10]及2017年聶歡歡等[11]研究者對上海市及江蘇省常州市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認知的研究結果相比,本次研究中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知曉率有所提升,總體認知程度相對較高。廣州市于2019年確立4家中醫“治未病”指導中心,于2020年將中醫治未病提升工程納入市人民政府重大決策事項,并于2021年出臺《廣州市中醫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動方案》[12],確立“立體化管理”模式,旨在以健康為中心、以防病為重點深入推進中醫“治未病”工作,在社區居民,特別是在慢性病、神志病患者及母嬰人群中大力開展“治未病”宣傳及服務工作,廣州市中醫“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本研究中仍有近1/3的受訪者未聽說過中醫“治未病”服務,說明尚存在普及盲區和上升空間,還需加大宣傳力度。調查同時發現,手機網絡、社區宣傳及親朋宣傳是社區居民獲取中醫“治未病”知識的主要途徑,提示可以充分利用居民偏好的形式,如公眾號推送、社區義診講座等,加大宣講力度、擴大覆蓋人群。知識是行為改變的先決條件,廣泛普及系統、正確的中醫“治未病”知識,培養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健康理念,惠及更多居民群眾,同時帶動中醫“治未病”科室運作創收,形成良性循環,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的獨特優勢。

3.2 中醫“治未病”信任度較高

考慮到受訪者中部分老年居民存在閱讀障礙情況,在現場調查中采用問卷結合訪談的形式開展“一對一”調查。對于調查前不知曉中醫“治未病”服務的受訪者,調查員會進行宣傳普及。經調查員普及后,此類受訪者中的大部分對中醫“治未病”服務接受度較好,因此在調查結果中呈現信任度大于知曉率的情況,與郭建宏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體現出中醫“治未病”服務具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但農業戶口的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信任度相對不及其他戶口性質的居民,說明仍需加大對特定群體的普及力度,消除宣傳薄弱之處。

廣州市地處嶺南,具有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和特色。如廣州市居民常根據季節變化,在飲食中大量運用中醫理論及中藥材,通過調節飲食的方式達到養生保健維護健康的目的[14]。2006年廣州市正式啟動中醫藥強市建設項目,在文化推廣方面,著重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發展中醫藥文化旅游服務,以增強公眾中醫藥保健意識,為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15]。由此可見,中醫“治未病”服務在廣州市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利好的政策扶持,適合在社區居民中大力推廣。

3.3 中醫“治未病”服務采用情況

與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信任度相比,本研究的結果展現出相對較低的中醫“治未病”服務采用次數,盡管有82.5%的受訪者曾經接受過中醫“治未病”服務,但在過去1年內接受過5次及以上相關服務的社區居民不足7%,遠低于知曉率和信任度,存在知、信、行分離現象,大部分居民并未培養在日常養生保健中規律性采用中醫“治未病”手段的習慣,與李靜華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

此外,社區居民采用的中醫“治未病”服務項目以中醫傳統理療為主,中醫藥膳飲食指導、膏方調理和中醫體質辨識等項目也較受歡迎,而情志心理疏導服務的采用率僅為11%。雖然不少文獻均闡述了中醫“治未病”理論在情志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預后過程中具有調暢情志、調攝精神、心理疏導等重要作用[17-19],但亦有文獻指出“治未病”理論在當代情志病的防控和治理中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也未形成系統的防治應用方案[18],致使中醫“治未病”情志心理相關服務開展有限,“治未病”理論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保健作用發揮不足。

4 小結

本研究對廣州市社區居民中醫“治未病”相關知識及服務的“知”“信”“行” 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廣州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總體認知程度相對較高,對此類服務的接受度良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主要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有限,且多停留在理論了解階段,采用實際服務的次數相對不足,采用的服務項目也比較局限,從“知”“信”到“行”尚存一定距離,有待進一步推進落實,以更好地發揮中醫“治未病”在維護人民健康、滿足醫療服務需求上的優勢

作用。

同時,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抽取了廣州市4個行政區,每個調研行政區抽取3個街道開展調查,并未覆蓋廣州市所有轄區、所有街道,而廣州市內11個行政區域在經濟水平、醫療資源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故研究結果存在抽樣誤差的可能性。此外,由于現場調查開展場所主要為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受調查者多為前來接受日常保健和醫療服務的居民,不能完全代表全體社區居民。另外,由于是采用當面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被調查者可能會出于禮貌而美化實際對于中醫“治未病”的“知、信、行”情況,從而導致回答偏差。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一方面可考慮增多調查行政區域及街道數量,并采用入戶調查的方式,以提高樣本容量及樣本代表性。另一方面,可考慮采用匿名問卷或電子問卷收集數據,以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作者貢獻:鐘艾霖提出主要研究目標,負責研究的構思與設計,數據的清洗,表格的繪制與展示,撰寫論文,負責論文的修訂;劉愛玲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統計學處理,進行論文的修訂;周尚成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與審查,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高三德進行調查問卷設計、發放、回收與整理;高婧進行論文的修訂;鄒冠揚負責調查問卷設計及理論論證;陳穎堯進行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問卷質量控制。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溫長路. 科學認識和理解中醫的“治未病”說[J].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6):313-315.

于曉彥,湯少梁,王高玲.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及政策研究[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5,8(2):71-75.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5.02.012.

喻靜嫻,余紅劍,崔月穎,等. 家庭醫生開展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研究[J]. 衛生經濟研究,2019,36(1):48-51. DOI:10.14055/j.cnki.33-1056/f.2019.01.014.

李裕聰,梁瑞瓊,邱鴻鐘. 中醫“治未病”服務的現狀、問題與政策分析[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36(5):351-353.

丁潔.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配置現狀研究進展[J]. 繼續醫學教育,2018,32(5):67-69.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8.05.040.

李維瑜,劉靜,余桂林,等. 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 護理學雜志,2015,30(6):107-110. DOI:10.3870/hlxzz.2015.06.107.

國家統計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EB/OL]. (2021-05-11)[2021-06-07]. 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693.html.

夏淑潔,李燦東. 基于“治未病”理論的中國特色健康管理模式探討[J]. 中醫藥導報,2019,25(6):15-17,23. DOI:10.13862/j.cnki.cn43-1446/r.2019.06.004.

俞志新,楊帆,李航. 中醫“治未病”社區衛生服務推進現狀剖析[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1):12-14. 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11.01.003.

王應堂,沈蓓緋. 中醫“治未病”理論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實踐探析[J]. 環球中醫藥,2011,4(6):462-464.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1.06.018.

聶歡歡,孫煒,鮑勇. 上海社區居民治未病認知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37(10):1428-1433. DOI:10.3969/j.issn.1674-8115.2017.10.024.

廣州市人民政府.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中醫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動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7-08)[2023-11-28]. https://www.gz.gov.cn/zwgk/fggw/sfbgtwj/content/post_7369657.html.

郭建宏,辛思源,郭建恩,等. 承德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防治高血壓的知信行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5):66-68. 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7.15.055.

馮文林,伍海濤. 廣州飲食文化中的中醫藥特色及其對當前胃腸病的干預啟示[J]. 西部中醫藥,2019,32(5):30-32. DOI:10.3969/j.issn.1004-6852.2019.05.009.

魏小剛. 廣州著力打造中醫藥強市——生物醫藥將成為第四大支柱產業[N]. 中國醫藥報,2006-10-24(B03).

李靜華,郭建恩,趙秀榮,等. 河北省老年人治未病相關知識的知信行分析[J]. 承德醫學院學報,2015,32(3):265-267. DOI:10.15921/j.cnki.cyxb.2015.03.049.

常興,張恬,孟慶巖,等. 探析情志養生在情志病和中醫“治未病”思想中重要作用[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0(8):88-90.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8.08.023.

白娟,祿保平. 基于中醫情志理論探討“治未病”[J]. 中醫學報,2016,31(6):818-821. 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16.06.229.

楊亞龍. 淺析“治未病”思想在情志病中的應用研究[J]. 大眾科技,2022,24(3):114-116.

(收稿日期:2023-06-10;修回日期:2023-12-15)

(本文編輯:趙躍翠)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973979);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2021WQNCX00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9A1515011496);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GD19CSH04);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2021A031001);廣州中醫藥大學2021年度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021SKZX16)

引用本文:鐘艾霖,劉愛玲,周尚成,等. 廣州市社區居民對中醫“治未病”的知信行及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24,27(15):1886-1892.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8.[www.chinagp.net]

ZHONG A L,LIU A L,ZHOU S C,et al. Analysis of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TCM in community residents in Guangzhou[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4,27(15):1886-1892.

?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Publishing House Co.,Ltd.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通信作者:周尚成,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zhoushangcheng@gzucm.edu.cn

猜你喜歡
治未病中醫
大學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糖尿病患者的中醫飲食護理相關問題分析
孫思邈治未病觀與養生理論探析
引產術后胎盤殘留的中醫治療方法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53:45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社區中醫干預初產婦產后焦慮及抑郁的效果
上海醫藥(2016年20期)2016-11-09 21:19:04
朱長剛:大醫更要“治未病”
芻議中醫養生理念在瑜伽教學中的融入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6:21
體質辨識在社區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视频欧美|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在线亚洲小视频|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国产91色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国产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1024国产在线| a毛片免费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久久特级毛片|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成人亚洲视频|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久久黄色影院| 亚洲视频三级|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色婷婷丁香|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一在线|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播放国产|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99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av色爱 天堂网| 亚洲综合天堂网| 久久美女精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欧美天堂久久| jizz国产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国产精品美乳|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色综合成人| 在线欧美a|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婷婷丁香|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