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在理論創新中發展和完善自身,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征程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黨的二十大召開以后,我們繼續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將思想與行動統一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中來,挖掘“六個必須堅持”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深刻領悟和切實掌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轉化為指導實踐、開拓進取的科學指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世界觀和方法論;“六個必須堅持”
[中圖分類號]G412"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20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以貫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1]。“六個必須堅持”注重站在人民立場上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善于從當下實際的問題出發尋找攻破實踐難題的方法,以守正創新應對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善于運用系統化思維破解關聯以及相互依存的實質性問題,以博大的精神情懷和世界眼光回應與解決全球各國所普遍關注的問題,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不斷將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一、堅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立場”。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就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擺在為民造福突出位置,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順應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政黨的目標,也是現代化的題中之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訴求方面和需求層次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惠民生又利長遠,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2-3]。
這些重要論斷,深刻體現了人民性。“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從來都不是一個理論課題,而是應該落實到各項政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中的一個實踐命題。比如,在經濟領域,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懈奮斗,奮斗是依靠人民的奮斗,奮斗的最終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政治領域,人民民主體現在全過程中,讓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人民的政治參與度不斷有序擴大;在文化領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根于人民;在社會領域,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人民共同富裕,必須緊緊依靠全體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同時還要把“蛋糕”切好分好;在生態領域,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把優美生態環境納入到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增長點;在黨的建設領域,要求一切為了群眾,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將人民至上作為黨的最高價值追求。
二、堅持自信自立
自信自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經驗總結,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立足點和精神之源。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經驗可循,沒有藍本模板,必須要堅持自信自立,發揮創造精神。堅持自信自立,發揮創造精神,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精神力量。
從哲學意義上來說,自信自立是一種不依賴于他人的價值觀念,也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調動主體的創造與創新意識[4]。在時代新征程上,堅持自信自立的實質是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從中國長期發展的客觀實際出發,相信中國人的智慧,中國問題由中國人自己解答。堅持自信自立要求我們在理論研究中、在實踐工作中做到堅持“四個自信”:堅持道路自信,即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回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5];堅持理論自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定理論自信、推進理論創新,必須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新時代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出發點和歸宿,為中國當下實際情況與時代要求尋求正解,從而進一步科學認識客觀規律,推動理論研究成果創新,進一步用于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制度自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于中國沃土、積淀了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是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6];堅持文化自信,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河中孕育出的中華文化智慧,不僅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而且還高度契合于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中。正是自信自立精神,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腳步愈發從容堅定。
三、堅持守正創新
堅持守正創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保持初心、不迷失方向,創新方可把住時代的脈搏、引領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的初心,是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守正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就會迷失方向。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思想下,中國共產黨才能取得偉大成就;同時,馬克思主義又是開放性的理論,實踐一次又一次的證明要想用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就必須同中國的國情、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在探索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開辟,需要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固步自封、停滯不前。
四、堅持問題導向
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問題既是理論思維的起點也是終點。理論創新就是從問題開始,并不斷的發現、排除、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能解決問題的理論才是管用的理論,也才是創新的理論。正是因為我們能夠精準的發現問題、研究把握時代的問題,并能夠對癥下藥,新時代黨和國家的事業才會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7]。
以問題為中心攻堅發現難題,直面我國發展進程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首先,抓住事關全局的重要問題,才能進行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才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抓準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找到解決矛盾問題的突破口。其次,要著眼當前和長遠,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要學會透過現象抓到本質,這就需要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需要整體、全面、長遠把握;面對迫在眉睫的具體問題,需要緊抓快辦,更要有長遠眼光和擔當精神,主動觸及體制結構問題、深層次長遠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等頑疾,在實踐中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最后,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考察、整體考慮,以戰略性思維融合世界發展潮流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把握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內在邏輯,密切關注世界各領域的新情況;把握國際發展變化的新趨向,以積極主動全方位的姿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大潮中。
五、堅持系統觀念
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萬事萬物相互聯系、永恒發展,從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即系統。系統觀念始終貫穿于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思想方法。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8]。”因此,必須把系統觀念貫穿于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堅持系統觀念。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環境復雜多變,我們要在復雜的亂局中開新局,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和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堅持系統觀念就是符合發展規律的思維模式。
六、堅持胸懷天下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歷史是由全人類共同創造的,整個世界是緊密聯系、休戚相關的有機整體。因此,要立足當下,以世界的眼光關注世界的同時推進中國的發展。堅持胸懷天下,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彰顯了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的擔當和風范,又彰顯了中華民族的世界大同理念。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把解放全人類、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征,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政黨把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作為價值追求,為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另一方面,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要求“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建立作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這為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奠定了理論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也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中國人民真誠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開創人類的美好未來,并以自己的實踐積極踐行胸懷天下理念,比如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等等。
七、結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的豐富與發展,要精準把握其內涵與外延,依托“六個堅持”深刻解讀蘊含其中的道理[9]。“六個必須堅持”既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進行了有機融合,又汲取了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寶庫的豐厚滋養,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新表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21.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EB/OL].新華網,2023-3-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443405577882190amp;wfr=spideramp;for=pc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田鵬穎.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J].思想理論教育,2022(10):4-11.
[5]包心鑒.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J].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2022(11):4-13.
[6]辛向陽.科學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J].理論視野,2022,273(11):44-49.
[7]楊金海.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體性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3(1):1-11.
[8]石國本.深學細悟黨的二十大精神[J].中國機關后勤,2023(1):13-15.
[9]李潤迪.論“六個堅持”的理論內涵及實踐路徑[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23,25(1):19-24.
基金項目:2023年度大連市社科聯重點項目,項目名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項目編號:2023dlskzd159)
作者簡介:
趙云光(1981.12-),女,漢族,內蒙古赤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戰婷(1981.12-),女,漢族,遼寧大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