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小學美術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繼承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美術是一門綜合學科,包含很多文化知識,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藝術鑒賞教育,可以充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與感悟。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具有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等特征,對傳統藝術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與追求。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藝術鑒賞教育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要借助相關美術作品以及美術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學習并感悟優秀傳統文化藝術。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應用傳統藝術鑒賞的意義
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中,小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有著較為直觀的了解,具有一定優勢。首先,傳統文化藝術鑒賞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元素,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將傳統藝術鑒賞與美學元素進行有效整合,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提升其審美情趣;其次,在美術教育中應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將其與自身進行有效融合,將思想與情感有效融入美術創作中;再次,傳統藝術鑒賞可以使小學生加深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最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應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小學美術教育質量與教學水平。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其審美能力。美術教學不應該僅是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也應該注重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傳統文化藝術鑒賞與美學元素相融合,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我國古代繪畫藝術中就有著很多經典作品。例如,三年級下冊欣賞頁上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一個極大補充。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等作品進行鑒賞,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國古代繪畫藝術之美、意境之美與人文之美。通過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其獨特魅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美術學習效率。傳統文化藝術鑒賞與美術學科的內在聯系較為緊密,學生可以在其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從而激發其美術學習興趣。具體來說,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應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首先,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包含豐富的美學元素,教師可以通過將其與美術教學相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其次,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中融入情感因素,教師可以將其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最后,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理念,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藝術的內涵與魅力。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應用傳統藝術鑒賞的方法
我國傳統文化藝術鑒賞是經過數千年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與獨特性。在新時期背景下,積極開展傳統文化藝術鑒賞教育,有助于弘揚與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由于我國傳統文化中含有豐富的文化元素,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藝術鑒賞時,應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國傳統藝術創作背景、風格以及內涵等。
從傳統文化中找到美術靈感。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和延續的重要保障,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小學美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挖掘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讓學生通過美術鑒賞等活動真正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在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材《多彩的民間美術》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欣賞一些民族圖案,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在《中國龍》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欣賞《龍圖》這幅畫來提升學生對龍這一傳統文化藝術的認識。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些龍的起源與發展,以及各個地方有哪些關于龍的圖案。接著教師讓學生自主思考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讓他們討論自己心目中的龍應該是什么樣子。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做一些相關活動,比如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龍圖案的視頻讓學生了解龍究竟是怎樣一個形象;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一些關于龍的相關知識等。
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情境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藝術鑒賞的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前提,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藝術作品,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我眼中的中國風”這一教學主題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展開情境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來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首先,教師要制作一個動畫效果好、制作精美的PPT課件,讓學生了解中國風作品的特征。其次,教師要借助PPT課件為學生展現一些精美的中國風作品。這些作品都是關于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藝術等方面的介紹,如著名畫家張大千創作的《千里江山圖》等。學生在觀看這些優秀作品之后,可以體會到傳統文化藝術所帶來的美與震撼。教師要將這些圖片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由于小學生處在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階段,在進行傳統藝術鑒賞時會出現很多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些問題,然后對學生進行具體講解與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文化藝術在中國古代發展到現在的變化過程。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有一個初步認識與了解,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所帶來的震撼與魅力。
借助實物展示,讓學生感受傳統藝術。實物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工具,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來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教授《剪紙中的古老記憶》這一課時,可以借助剪紙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中國民間文化。學生對剪紙有很大興趣,對于剪紙藝術也不陌生。教師可以將一些剪紙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獨特之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總結不同類型的剪紙作品有何不同,讓他們能夠對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老師給學生展示了兩幅作品,第一幅是蝴蝶型的作品,第二幅是雙鳥型的作品。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幅作品有何不同。在講解完蝴蝶和雙鳥型后,教師要讓學生思考蝴蝶與雙鳥型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分析,可以讓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有更全面的認識。通過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學習可以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藝術,以及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結合現實生活,帶領學生感受文化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只有在真實生活中,才能體會到藝術的魅力,才能真正了解傳統藝術。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帶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讓他們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從現實生活出發,帶領學生走進傳統文化藝術。
例如,在學習《剪紙中的吉祥紋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欣賞剪紙藝術。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剪紙的魅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校園里的文化墻、板報等。在欣賞文化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文化墻上的剪紙作品大多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圖案。經過了解之后才發現原來每一幅剪紙作品都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方面。比如《十二生肖》就體現了中國人對動物的喜愛與尊重以及對自然萬物的崇拜;《清明上河圖》則體現了人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千里江山圖》則表現了人們對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師讓學生感受到了剪紙藝術在中國人心中地位之高。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性,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藝術教育,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并愛上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這樣不僅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
組織美術活動,體驗傳統藝術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還可以通過開展美術活動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美術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傳統文化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真正體驗傳統藝術的魅力。例如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參觀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并讓學生了解這些節日的風俗習慣及由來。然后在美術課堂上設置相應的情境,如讓學生通過繪畫、剪紙等方式對節日進行表現。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剪紙的方式將自己畫的節日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鑒賞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與方式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審美能力提升有限等問題。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傳統教育理念,積極嘗試將傳統文化藝術鑒賞融入小學美術教育中,通過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水平,能夠使學生從美術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經驗。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與進步,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
(作者單位: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