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具有高度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的人才。文章從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出發,分析了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闡述了傳統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和價值,接著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最后,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將其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質。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課程設置;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9-0031-04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概述
(一)文化的定義和特征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的一切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包括人類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習慣、技能、信仰、美學,以及人類生產的物質財富和其所構成的社會組織形式等。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人類社會最為寶貴的財富。
文化具有多樣性、傳承性和創新性等特征。多樣性是指文化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文化表現出獨特的特點。傳承性是指文化具有歷史淵源和延續性,能夠傳承和繼承人類歷史上的文化遺產。創新性是指文化能夠不斷地創造新的文化形式和內容,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動力。[1]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歷史上形成的文化體系,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內容。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文明,自商周時期開始逐漸形成,并在漢代達到鼎盛。中國傳統文化在隋唐時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響,進一步發展和豐富。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中,涌現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和精神領袖。例如,孔子、老子、莊子、墨子等哲學家,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學家,王羲之、顏真卿、米芾、文征明等書法家,鐘樓、北齊窯、景德鎮等工藝圣地,以及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種思想流派,對中華文化都有深遠的影響。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仁愛、和諧、中庸、禮儀、忠誠、誠信等。其中,仁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和互助合作。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中庸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強調遵循中庸之道,避免極端和過度。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觀,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禮儀規范。忠誠強調人們應忠于自己的國家和家庭。誠信強調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定義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對人們思想觀念和政治意識進行引導和教育的過程,旨在培養人們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素質,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長期性的教育過程,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來進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性和社會性,需要根據社會變化和時代發展進行調整和更新。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活動,需要涵蓋多個方面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多方面。[2]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人們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素質,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感,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需要。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
其二,培養正確的政治觀念和政治意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之一是提高人們的政治素質,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參與社會政治生活。
其三,培養正確的社會責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人們正確的社會責任感,使人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做出貢獻。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在于能夠有效地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培養人們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課堂教育、社會實踐、文藝活動、講座宣講等。下文列舉幾種常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
第一,課堂教育。課堂教育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觀念,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
第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現實,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創造力。
第三,文藝活動。文藝活動通過文藝作品、音樂、舞蹈等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和審美觀念,提高文化素養。
第四,講座宣講。講座宣講通過邀請專家學者或政治領導人發表演講,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現實和政治形勢,提高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
三、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
1. 價值觀的傳承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遺產,其中包括該民族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正確的道德情操,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遵循正確的道德標準。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傳承和弘揚的內容。[3]
2. 歷史文化的傳承
傳統文化是歷史文化的延續,它包含了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經驗教訓、智慧和成就。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通過歷史的回顧和分析,讓學生了解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發展歷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敬畏和尊重。
3. 文化自信的塑造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它代表著該民族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文化自信的塑造,通過對本國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讓學生對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有更深刻的認識和自信。
4. 思想啟蒙的作用
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著作和思想理念具有豐富的哲學、倫理和道德內涵,它們對人類的思想啟蒙和人生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蒙的過程,通過豐富的知識和思想理念,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傳統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和價值
(一)強化道德教育
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強調的是人們應該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如何為人處世等方面,這些教育內容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也需要被批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到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弘揚民族精神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遺產,代表著該民族的思想、行為和習慣等各個方面,同時也代表著該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社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三)倡導創新精神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智慧,而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引導學生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勇于創新和探索。新時代,我們需要的是有創新思想、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領悟和理解,引導學生在創新中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
(四)提升綜合素質
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不僅僅包含了道德教育、歷史文化的傳承,還涉及哲學、倫理、美學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讓學生掌握更為全面的知識和理念,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
總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傳統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價值,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更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
五、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在當今社會,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學生管理等方面,都可以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理念,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
(一)課程設置方面的應用
1. 開設傳統文化課程
高校應將傳統文化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中,讓學生通過學習經典著作、名人事跡、文化符號等,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例如,可以開設“中華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思想史”等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有課程
在現有的教學內容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增加課程的文化內涵。例如,在語文課堂上,可以通過詩詞歌賦、成語故事等方式,讓學生領略文化的魅力。在歷史課堂上,可以選擇一些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對歷史的影響。
(二)教學方法方面的應用
1. 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一種幫助學生自主發現知識的教學方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相契合。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方式,自主發現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
2. 講述式教學
講述式教學是一種通過講述故事和案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寓意深刻的傳統文化故事和名人事跡,讓學生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溫情和力量。
(三)學生管理方面的應用
1. 傳統文化教育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內涵,通過文化的影響和熏陶,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例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古代文化影片、參與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等。
2. 德育
德育是對學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的全面培養,也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非常重要。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六、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將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既能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又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蘊,推動兩種教育相互促進,為培養青少年全面發展、成為有用之才奠定堅實基礎。
(一)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
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有源頭活水,需要有人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深層次的內涵和精髓。因此,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是實現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前提。
加強傳統文化研究,要針對不同領域、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內涵和精髓,建立相關文獻和資料庫,形成傳統文化研究的長效機制。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傳統文化研究成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研究體系,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加強傳統文化傳承,要重視傳統文化教育,鼓勵學校、社區、家庭等各個方面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要注重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應用,將傳統文化融入各個教育環節中,如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二)探索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
在加強傳統文化研究和傳承的基礎上,要探索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推動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感。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傳統文化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傳統文化教育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會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品質。[5]
(三)推進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有具體的實踐支撐。要在實踐中探索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優化教育效果。
建立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模式。要創新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根據不同年齡層次和教育對象的不同,采取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教育,如文化體驗、文化旅游、文化交流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和方法,如演講比賽、思想品德課程、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中全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其思想道德品質和國家意識。
七、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之一,其核心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具有高度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的人才。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質。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融合路徑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模式,更是一種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合路徑,為培養未來的社會棟梁之材打下堅實的思想和道德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楠,吳鑫玥,許珊,等.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2022,43(23):195-196.
[2] 王梁華. 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1):92.
[3] 李閆.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11):174-176.
[4] 陳晨. 大學生思政教育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路徑[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05):85-86.
[5] 徐露. 中國優秀傳統孝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 邯鄲學院學報,2022,32(03):94-98.
(責任編輯:邵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