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vestigation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ependent job readiness of new nurses and study on nursing management
Keywords new nurses;independent job readiness;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management
摘要 目的:調查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影響因素,據此確定護理管理策略。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新入職護士150名,采用一般資料問卷、新護士獨立上崗勝任能力自評問卷等問卷或量表進行調查或評價,通過單因素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篩選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影響因素,據此制訂護理管理策略。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勝任能力自評得分為(193.48±22.30)分;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影響因素職稱級別、入職培訓評價、帶教老師職稱、入職后培訓經歷、工作-家庭支持、護士職業認同感、工作投入、護士職業獲益感(Plt;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影響因素有入職培訓評價、入職后培訓經歷、工作-家庭支持、護士職業認同感、工作投入、護士職業獲益感(Plt;0.05)。結論: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整體表現一般,其影響因素復雜,應優化崗前培訓、加強心理疏導,以提升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
關鍵詞 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影響因素;護理管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7.032
新入職護士是指已取得執業資格證書,完成實習計劃正式從事臨床護理不足2年的護士[1];因工作年限短、護理操作不熟練,加之工作壓力較大,故其離職意愿較強,伍躍婷等[2]研究顯示,離職意愿高水平的新入職護士達80.46%。《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3]雖明確了新護士培訓對象、方式、內容及要求,提出要加強對新入職護士的規范化培訓,以強化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提升其業務水平,但并未明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標準及獨立上崗準備事宜。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是指新入職護士滿足崗位知識、技能、角色等特質并按臨床護理制度獨立、規范開展護理工作的準備程度[4],而護理崗位對新入職護士的要求包含但不局限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還要求護士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等。為明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護理管理提供科學、可靠依據,提升新入職護士的崗位勝任力,本研究采用單因素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篩選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影響因素,據此制訂護理管理策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新入職護士為研究對象,樣本量計算:研究依據Logistic回歸分析樣本計算方法確定研究所需樣本量,即樣本量為變量數的5~10倍,并考慮10%~20%的失訪率,研究通過文獻檢索、專家函詢納入的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可能影響因素共15個,則最小樣本量為15×5×(1+10%)=82.5,研究取150例,符合要求。納入標準:1)全日制護理專業畢業生;2)已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3)通過招聘考試,且完成了實習計劃;4)認知、溝通能力正常;5)既往無精神疾病史;6)對研究知情,自愿加入。排除標準:1)入職2年內有休產假;2)因病假或其他事宜,離崗>3個月;3)進修護士;4)入職前有>2年的護理工作經歷;5)未能配合開展調查;6)基礎信息缺失。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該問卷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所在科室、工作年限、職稱級別、入職培訓評價、帶教老師職稱、入職后培訓經歷。
1.2.1.2 新護士獨立上崗勝任能力自評問卷
采用肖芳[5]編制的新護士獨立上崗勝任能力自評問卷對新護士獨立上崗準入進行評價,問卷包含基本知識與技能、臨床能力、個性特征3個維度,共5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總分為250分,評分高低與獨立上崗準備程度高低一致;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991。
1.2.1.3 工作-家庭支持量表[6]
采用工作-家庭支持量表對新入職護士的工作-家庭支持情況進行評價,包含組織支持、領導支持、情感支持及工具性支持4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總分為150分,評分高低與支持水平高低一致,lt;60分為低水平,60~119分為中等水平,≥120分為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44。
1.2.1.4 護士職業認同感評定量表[7]
采用護士職業認同感評定量表評價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水平,包含職業認知評價、職業社會支持、職業社交技能、職業挫折應對、職業自我反思5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1~5分,總分為150分,評分高低與職業認同水平高低一致,lt;60分為低水平,60~119分為中等水平,≥120分為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38。
1.2.1.5 工作投入量表[8]
采用工作投入量表對新入職護士工作投入程度進行評價,包含活力、奉獻、專注3個維度,共15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從“從未發生”到“總是”分別計0~6分,總分為90分,評分高低與工作投入水平高低一致,lt;45分為低水平,≥45分為中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54。
1.2.1.6 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9]
采用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對新入職護士職業獲益情況進行評價,問卷包含自身成長、良好護患關系、親友認同、正向職業感知、團隊歸屬感5個維度,共3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分別計1~5分,總分為165分,評分高低與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高低一致,lt;99分為低水平,≥99分為中高水平;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958。
1.2.2 調查方法
1.2.2.1 資料收集
研究人員向新入職護士發放一般資料問卷,向其介紹研究目的、問卷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而后督促護士現場填寫問卷并回收,完成后核查問卷填寫是否完整,如有遺漏,則返回繼續補充。
1.2.2.2 量表評價
研究人員向新入職護士說明量表評價目的、方法,介紹量表或問卷內容,而后根據量表、問卷向護士提問,根據其回答填寫量表或問卷,每份量表或問卷評價時間為10~20 min;評價結束后發放問卷或量表,由護士自行核查,如問卷或量表內容與自身想法不符,則現場提出、修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單因素分析得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勝任能力自評問卷評分為(193.48±22.30)分,單因素分析顯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影響因素有職稱、入職培訓評價、帶教老師職稱、入職后培訓經歷、工作-家庭支持、護士職業認同感、工作投入、護士職業獲益感(Plt;0.05),見表1。
2.2 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得到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據此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方程,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影響因素有入職培訓評價、入職后培訓經歷、工作-家庭支持、護士職業認同感、工作投入、護士職業獲益感(Plt;0.05),見表3。
3 討論
3.1 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受多因素影響
3.1.1 入職培訓評價
入職培訓是護士熟悉崗位職責、護理理論、護理技能的重要環節,有助于新入職護士盡快適應崗位工作,實現角色轉換,以提升其工作積極性[10];入職培訓優秀護士對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高,臨床能力相對更強,故獨立上崗準備度更高。劉麗娟等[11]研究顯示,規范化培訓能強化護士臨床歸屬感,而臨床歸屬感與工作嵌入呈正相關,提示規范化培訓對護士工作嵌入有促進作用。
3.1.2 入職后培訓經歷
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是培養合格護士的重要環節,可強化病人對護理制度與規范、崗位職責、理論知識及護理技能的認知,但提升護理技能、臨床能力的實際效果有限,故新入職護士后續工作中對相關培訓或學習仍存在較大需求。與崗前培訓不同,入職后培訓或學習針對性較強,有助于強化護士對護理技能的掌握,提升其臨床能力的效果更為明顯,故入職后培訓經歷豐富的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水平更高。柯蘇蘇等[12]研究顯示,新護士崗位勝任力培訓需求水平偏高,且個性特質、護理技術培訓需求最大,該研究認為應根據新護士需求組織多樣化培訓,從而全面提升其崗位勝任力,與本研究觀點基本一致。
3.1.3 工作-家庭支持
新入職護士工作年限短,臨床經驗尚有不足,加之處于職業上升期,夜班頻率高,工作壓力較大,極易產生職業倦怠。工作-家庭支持是指個體工作中從工作、家庭2個領域得到的各種支持,良好的工作-家庭支持能為新入職護士工作、學習創造良好環境,組織與領導支持能強化新入職護士對組織管理關懷的感知,促進其投入工作、提升自身能力,而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能緩解護士的后顧之憂,為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創造有利條件,有助于提升其獨立上崗準備度。
3.1.4 護士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是指認知、情感、行為傾向的綜合過程,反映了護士對護理職業的看法與情感。苗苗等[13]研究顯示,職業認同感在護士核心能力與心理彈性間有中介效應,其中職業認同感與核心能力呈正相關性,職業認同感水平越高,護士核心能力越強,該研究認為職業認同感水平越高的護士對護理職業價值的認知越全面,能積極參與臨床護理,學習相關知識或技能,從而提升自身臨床能力。而陳玉梅等[14]研究顯示,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對轉型沖擊有影響,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水平越低,則轉型沖擊水平越高,護士難以實現角色轉化,適應崗位工作的能力較差,獨立上崗能力明顯不足。
3.1.5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水平反映了個體對工作的認同感,新入職護士工作投入高水平,提示其能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有助于學習護理基礎知識,強化其對相關護理技能的掌握,對發展個人臨床能力有促進作用,有助于提升獨立上崗準備度。朱衛華等[15]研究顯示,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與工作投入呈正相關,該研究認為改善護士工作投入度,能提高護士核心能力,確保其個人能力與崗位要求相符,與本研究結論一致。
3.1.6 護士職業獲益感
護士職業獲益感是指從事護理工作期間,護士感受到職業帶來的好處,認識到護理職業對自身成長的促進作用;新入職護士工作年限短,自身能力與崗位要求仍存在差距,陳曉敏等[16]研究顯示,低年資護士職業獲益感處于中等水平,且其影響因素復雜。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偏低情況下,難以體驗到職業對自身成長、親友認同的促進作用,且正向職業感知、團隊歸屬感水平較低,導致其學習護理基本知識與技能、提升臨床能力的動力不足,難以盡快轉換角色,故獨立上崗準備度偏低。
3.2 提升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的護理管理策略
3.2.1 “靶向”培訓法
1)定“靶”。采用新護士獨立上崗勝任能力自評問卷對新入職護士進行評價,結合問卷評分對護士進行分級,對評分<150分的護士進行統一培訓。針對新護士獨立上崗勝任能力自評問卷評價結果實施分析,并定“靶”,即明確培訓要點,包含基礎知識與技能、臨床能力、個人特質3個“靶”,結合病人3個維度自評得分,為其定“靶”。2)明“向”。研究通過文獻檢索法、專家函詢法為新入職護士專科培訓明“向”,通過文獻檢索確定科室護士崗位勝任力要求、護理培訓要點、護理培訓方式等,據此制訂“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規范化培訓方案(初稿)”,包含培訓目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培訓課時及考核方式等,并遴選院內工作年限>10年、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護士共14名開展函詢,結合專家意見對培訓方案進行修訂。3)開展護理培訓。邀請科室主管護師職稱的護士為培訓教師,按修訂后“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規范化培訓方案”組織護理培訓,培訓方式有流程圖教學、情景模擬教學,通過流程圖教學說明不同護理場景下操作流程,明確各環節護理要求或規范,配合開展情景模擬,引導護士現場演示對應護理操作,糾正不規范操作,培訓時長為4課時。
3.2.2 職業獲益具化激勵法
1)具化職業獲益。基于文獻檢索法、訪談交流法整理臨床護士職業獲益,分為精神獲益和物質獲益,其中精神獲益有社會贊譽度、病人滿意度等,物質獲益有醫療資源、進修機會、薪酬保障等。為強化病人對護士職業獲益感知,研究以視頻、語音、圖表等形式將相關內容進行具化,如護士職稱晉升路徑圖、高年資護士獲益訪談視頻、病人及家屬贊譽視頻、科室各月份護理滿意度條形圖等。2)實施激勵。引導新入職護士集體開展護理職業生涯規劃,向其展示護士職稱晉升路徑圖、高年資護士獲益訪談視頻、病人及家屬贊譽視頻等,使其認識到從事護理職業可能獲益,并以“高職業獲益”為目的,制訂5年職業生涯規劃,與科室內其他新入職護士分享,時長為30~40 min。在科室護士站周圍空白前面張貼科室各月份護理滿意度條形圖,制作病人(家屬)寄語墻,以實現對職業精神獲益的具化,以2022年1月—12月產科護理滿意度為例,均gt;90%,且病人(家屬)寄語中肯定了護理技能、服務態度,對護理人員付出表示肯定與感謝。安排新入職護士定期制作月份護理滿意度條形圖、整理病人(或其家屬)寄語,以強化其對職業精神獲益的感知。
綜上所述,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整體表現一般,其影響因素復雜,應優化崗前培訓、加強心理疏導,以提升新入職護士獨立上崗準備度。
參考文獻:
[1] 高曉琳,龐貴鳳,趙晶晶,等.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效果的三維度評價[J].護理研究,2022,36(3):476-479.
[2] 伍躍婷,陳赟,鐘印芹,等.基于ABC-X模型視角下本科新入職護士離職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與健康,2022,38(18):2514-2519.
[3] 何婷婷,梁文娟,李榮.基于《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的“2+1”專科護士培養模式探索[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3):1170-1176.
[4] 肖芳,熊莉娟,何嘉,等.三甲綜合醫院新護士獨立上崗準入的質性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4):174-177.
[5] 肖芳.三甲綜合醫院病房新護士獨立上崗準入評價指標的構建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9.
[6] 李永鑫,趙娜.工作-家庭支持的結構與測量及其調節作用[J].心理學報,2009,41(9):863-874.
[7] 劉玲,郝玉芳,劉曉虹.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的研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3):18-20.
[8] 張軼文,甘怡群.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WES)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3):268-270.
[9] 胡菁,劉曉虹.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的編制及其信效度檢驗[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2):1-5.
[10] 張震,馬麗,吳亞婷,等.河南省三級醫院麻醉科護士崗位勝任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9,34(24):49-51.
[11] 劉麗娟,韓揚揚,趙玉榮,等.規范化培訓護士臨床歸屬感現狀及其與工作嵌入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21,35(15):2772-2775.
[12] 柯蘇蘇,毛紅波,胡芬,等.ICU新護士崗位勝任力培訓需求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43-46.
[13] 苗苗,姚蘭,陸思月.口腔專科護士職業認同感在核心能力與心理彈性間的中介效應[J].循證護理,2022,8(17):2347-2352.
[14] 陳玉梅,張改,李淑芳,等.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對轉型沖擊的影響[J].濟寧醫學院學報,2021,44(1):35-39.
[15] 朱衛華,王成中,覃煜,等.ICU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與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的相關性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2):271-274.
[16] 陳曉敏,彭旺,鄭穎.低年資護士職業獲益感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2019,23(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