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柯文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將倫理道德作為核心的文化價值范疇,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強化思想政治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體現在多元文化帶來的沖擊、學生缺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學內容與方法缺少創新等方面。因此,應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特點和時代價值,結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內容,通過挖掘育人價值、改善教學方式、拓展融入渠道,以此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性、感染力和實效性。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2-50-03
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是對高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既符合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是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人才培養相結合,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活力。同時在繼承的基礎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進一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的價值
(一)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體系中的瑰寶,在新時代彰顯出豐富的價值意蘊,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深厚理論源泉、推動文化自信建設的不竭動力,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根基。”[1]它具有獨特的引領價值,對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到教學中,這既是文化自信的“播種”過程,也是文化自信的傳遞過程,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待外來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本民族發展歷程中產生的,也兼收并蓄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既有利于學生建立開放包容的態度,客觀地認識外來文化,又有利于學生在堅定對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
(二)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道德原則、道德理想和道德教化方法可以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有益啟迪和可靠借鑒,對于引導學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適應各種復雜環境、應對各種人生挑戰、修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具有重要價值。”[2]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一方面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高中思想政治強調對學生道德品質、善惡觀念等方面的教育,這些內容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都有體現。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教學方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方法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啟示也很多,如因材施教、勤學多思、知行合一等。
(三)強化思想政治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旨在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精神價值完全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課程如果能夠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背景進行知識傳授,既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又有利于創新教學方式。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能夠拓展教學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思想政治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困境
(一)多元文化帶來的沖擊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間的交流逐漸頻繁,文化矛盾也日益明顯。一方面,盡管網絡上充斥著參差不齊的內容,但是教師不可能完全限制高中生與互聯網接觸。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高中生缺少必要的辨別能力,極易混淆和模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導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錯誤認知,從而對其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對于好奇心強烈、精力充沛的高中生而言,外來文化是新鮮且刺激的。在面對某些不適宜的外來文化時,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可能會抵擋不住誘惑,從而產生盲目追捧外來文化,排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況。
(二)學生缺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部分教師為了追趕學習進度,課內教學只是機械性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外也較少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現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大多還是采用傳統的‘誦讀教學模式,與現代化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相距甚遠,并不利于青少年學生完成知識內化,構建新的知識體系。”[3]大多數學生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是充當教學案例的素材,不涉及最終的考試內容。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只停留在知識層面,沒有上升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在實踐活動方面,部分學生參加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知識競賽等相關活動,除了希望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更希望獲得相關獎品和榮譽。如果沒有誘因,很少有高中生能夠真正騰出時間參加學校、社會公益組織以學習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三)教學內容與方法缺乏創新
首先,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部分教師忽視思想政治學科的特殊性,選取的傳統文化素材比較陳舊,沒有將其很好地與當今社會熱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導致案例的說服力不夠。其次,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僅僅是通過語言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者是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相關的經典文化作品。同時,部分教師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分開進行。最后,融入的意識缺乏整體性。部分教師會設計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通常只是為了解釋某個教學片段,完成某節教學任務。“作為載體的傳統文化材料大都蜻蜓點水地呈現,缺乏有豐滿細節支撐的材料,難以支持學生理解并建構對傳統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牢固自信。”[4]教師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價值等方面并不會細致講解,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探究。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策略
(一)以史育人:挖掘育人價值,增強教育性
首先,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勵著中華兒女艱苦奮斗,它是鼓舞中華兒女世代自強不息的力量,愛國的民族情懷是其中的重要內容。”[5]例如在教學必修一第四課第二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可以從“相關鏈接”欄目中選取“嫦娥奔月”的飛天夢想,以我國從古至今追求探尋的“飛天夢”為小切口,設置“中國夢”的大主題,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悟個人夢、國家夢之間的關系。
其次,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進取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這樣當學生身處逆境的時候,才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困境。例如在教學必修三第一課第二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時,通過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神話傳說的導入,結合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的光輝歷程,使學生深刻理解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進取精神,從而堅定不移地擁護黨的領導。
最后,要將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現階段的高中生對傳統飲食文化、禮儀文化等傳統文化接觸較少,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內省,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在教學必修四第六課第一框“價值與價值觀”時,可以將其融入教學中,讓學生明白孝道是一種優良傳統,是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探尋孝道文化的當代價值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二)以情感人:改善教學方式,提升感染力
首先,整合不同教學資源,提升感官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呈現形式覆蓋較多藝術領域,教師可以借助不同藝術作品的特點和優勢,有效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教育要素,從而提升其影響力和感染力,增強教學的吸引力。例如在教學必修四第七課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時,可以將傳統的戲曲與繪畫的表現形式和河南衛視《大戲登場》這一節目作對比,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形式之間的不同之處,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其次,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創設真實情境。一方面,情境要有真實性。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中真實的情境。另一方面,情境要有探究性。教師可以在情境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例如在教學必修二第二單元綜合探究“踐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進步”時,可以在班級中舉行模擬招聘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情境,探究怎樣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
最后,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構建探究議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具有思辨性的議題,使學生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走向深度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辯證思維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必修三第五課第二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時,可以中央集權制度為導入,以“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為議題,探究中央集權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間的區別,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三)以文化人:拓展融入渠道,提高實效性
首先,教師要以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學習平臺,加深學生的文化體驗。教師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實踐活動,讓書本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例如在教學必修四第七課第三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時,可以效仿《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備受學生喜愛的文化類節目,在校園內通過戲曲欣賞、書法繪畫展覽等方式,喚醒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與活力。
其次,教師要以課外調查活動作為輔助手段,增進學生的文化情感。例如在教學必修二第一課第二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誠信精神,同時組織學生在課外觀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大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了解其中某個涉事企業背后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經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進而使得學生對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性有著更加深刻的感悟。
最后,教師可以采用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協同育人。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積極因素去疏導和解決學生面對的困惑。例如在學生產生學習中的困惑時,教師可以結合“朱子讀書法”,引導學生把握知識各部分的內在邏輯、注重整體性,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陶冶教育法、實踐教育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例如在教學必修一第三課第一框“偉大的改革開放”時,可以組織學生前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去參觀學習,近距離開展現場教學,帶領學生重溫黨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內在精神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培養目標相同,內容相通。通過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困境,從育人價值、教學方式和融入渠道等方面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育人價值,不僅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還能弘揚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王睿.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蘊與傳承進路[J].漢字文化,2022(12):168.
[2]齊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課堂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3):11.
[3]吳玉芳,石巨文.“互聯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41-42.
[4]沈曉敏,韓笑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進教材: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為例[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2):139.
[5]胡昕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