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實際上與青年志愿服務所倡導的奉獻、友愛、互助理念有著密切關系,通過青年志愿服務來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現實可行的。為了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推廣,應把中華傳統美德傳播和塑造良好社會環境作為志愿工作重心,利用相關機會,向青年傳授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基于此,本文將對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志愿服務;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2—090—03
引言
在我國發展進程中,不僅要加強經濟、政治和生態文明的建設,而且要加強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是促進和繼承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主要方式,探索如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青年志愿活動相結合,對青年志愿活動進行有效整合,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一、相關概念
(一)青年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volunteer service),是一種不以物質回報為目的,以促進社會進步、促進人類發展為目的,主動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行為。青年志愿服務,是由青少年作為志愿者,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技能和經驗,投入到非營利社會福利活動中,把幫助別人、滿足社會需要作為目的,免費地為社會做貢獻。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中華人民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在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豐富的思想文化積淀,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精神文化和民間文化。在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把歷史唯物主義的哲理思想應用到了推進文化建設中,非常注重繼承和發揚中華優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良優秀傳統文化在復興民族文化中占有絕對的主導位置,它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一項偉大歷史成就。
二、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結合的作用
(一)幫助青年樹立正確三觀
中國優良傳統是由我國悠久歷史和文明積淀產生的,能夠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著人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念。青年在參加各項志愿服務活動時可以逐漸樹立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他們性格塑造的一個重要階段[1]。在參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過程中,青年可以對自己的意志力進行磨煉,對奢侈的生活進行抵制,從而培養出勤儉節約、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二)提高青年的個性素質
青年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群體的骨干,他們展示著自己最具活力、影響力、最具創新力的一面,青年可以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活動中深刻地感受到社會發展變化,進而對自身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志愿服務中,青年可以將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發揮到最大,秉持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將團結力量凝聚起來,使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中,他們關心別人,將服務別人與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融為一體,同時還能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提高自己的人格品性和人生境界。青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是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的實踐平臺,它通過社區服務、環境保護、扶貧開發等各種社會服務,使當今的青年群體能夠參與到更多的社會生活中去,從而提高個人能力,增長自己的才能,使自己全面發展。
(三)培養青年的社會擔當與責任感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對這個世界的持續認識,能夠培養出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人要直面社會的實際生活,這樣才能磨煉自己,獲得更多社會經驗,得到認可。社會義工實踐是青年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體驗真實生活的過程。他們把“無私”當作精神支柱,用自己的行為證明自己對國家與社會的忠誠。對于志愿者來說,他們所做的努力和所得到的結果不能用實物來測量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讓他們對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責任心得到加強,還能提高他們崇高的道德品質,具備優良的社會公共品質和專業素質,讓他們擁有了堅強的意志力。
(四)增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路徑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的實質是傳遞道德力量,傳播文明行為,這意味著,青年參加志愿服務,既能造福于自己,又能弘揚一種新風尚,造福于全社會,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義工行為反映的是人們彼此間的人際關系的提高,它與我們所倡導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不謀而合。當代青年要做的就是,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志愿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成為助人為樂、自強不息的人,做一個對國家、社會、人民有用的人[2]。“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理念構成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哲理,對每個人來說,都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有句話說得好“修身”是做人的基礎,品德和涵養聽上去很高尚,但實際上無處不在,比如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在外面亂丟垃圾、尊老愛幼、互相尊重,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修身”,整個社會的進步速度會變得越來越快。在社會上做義工,實際上就是讓青年群體在自我約束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這與中華傳統的“以人為本”理念不謀而合。將志愿服務平臺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工作密切相關,既為優秀傳統文化開拓了更多發展途徑,也讓現代青年明確目標、認清方向、奮力前行。
三、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組建高水平的青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團隊
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青年志愿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就需要培養一批具有良好優秀傳統文化素質青年志愿者。在實踐上,青年義工隊伍可以與地方學校、公益機構等保持長久聯絡,不定時地舉辦各種形式多樣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從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創造一個新契機[3]。比如,讓青年志愿者們去中小學學校給孩子們講一些中國傳統知識,把他們的價值觀與時代進步結合在一起,通過向孩子們進行榜樣宣傳和示范,讓其更好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實際意義,讓他們成為榜樣的接班人。此外,還應該健全青年志愿者招募、培訓和管理機制,用一個科學的管理培訓體系來提升所有志愿者的優秀傳統文化素質。比如,可以與省博物館合作,建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者實踐訓練體系,通過定期挑選,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然后到博物館充當義務講解人員,讓他們在不斷地練習中,成為一名合格的文化傳承志愿者。
(二)創造濃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氛圍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文化遺產,是屬于中華兒女的精神瑰寶,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研究,有助于促進我國社會發展,能夠引導中國民族文化發展。怎么發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于青年志愿服務,是青年志愿服務團隊所要思考的重要事情。青年志愿服務團隊需要融入社會,健全人們的思想品質,做一個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領頭者。在以志愿服務為基礎,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工作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利用這一機會,對青年群體進行有關方面的知識的普及,并將其作為一個典型例子,向其進行宣傳,起到示范性效果,從而帶動更多青年積極地參加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中,從而讓他們對志愿服務理解更加深刻[4]。此外,還應當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的文化氣氛建設,在文化自信的指導下,利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論壇、各大網站、公眾號等形式,深入學習中華優秀文化的理論內核、精神價值、道德規范、美學特征,弘揚志愿服務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使青年群體建立起更強的文化信心,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成為主動行動,從而加深大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此外,榜樣力量是無限的,應當從青年志愿者中搜集先進事跡,作為宣傳素材,因為他們就是從大眾身邊走出來的,能夠讓其他青年有一種親近感,所能達到的宣傳效果會更好。最后,通過開展社區服務、維權、普法、以“四書”為《論語》、以“五經”為《論語》,以此為題材,在社會中形成一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氣氛,讓青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比賽中逐漸形成優良的品德,增強他們的文化信心,使青年能夠更好地做人做事。
(三)打造青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平臺
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想在社會青年群體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播,不僅要依賴于志愿服務的機制約束、志愿服務的內涵建設和志愿服務人員的整體素養,還需要構建一個健全的青年志愿服務平臺,以此為基礎,實現志愿服務內容和方式不斷優化和多元化,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在實際操作中,地方可以根據自己所在區域存在的優秀傳統文化,創建具有自己特色、有代表性、能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志愿活動,比如“非遺進校園”等,利用平臺優勢,擴大志愿服務的覆蓋面,從而使其能夠直接帶動廣大青年群體,間接地參與到文化傳承中去[5]。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立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志愿服務”等為主題的社會研究中心,提高青年群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為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提供新鮮的血液。
(四)擴大青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建設范圍
為了進一步增強青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工作的內涵,要充分關注內部和外部資源,為志愿工作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首先,在市區圖書館、廣場、博物館等地方建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角,將志愿服務文化長廊和時代楷模事跡、勞動模范事跡等納入其中,并將志愿服務的項目和杰出志愿者進行陳列,形成一種濃厚的志愿服務文化氣氛,使這些公共場所成為傳播志愿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志愿精神,提高志愿服務品質的一個主要場所。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在商場、街道、公交車站牌、地鐵口等處設置電子顯示屏,以此宣傳青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總之,要不斷拓展志愿服務活動、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的范圍和范圍[6]。其次,利用傳統節日、重大節日等機會,通過新媒體平臺、都市報紙等方式,對廣大市民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的一般知識培訓,宣傳志愿服務。把每年3月確定為“學雷鋒”志愿服務月,要求各單位和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建“雷鋒班”和“志愿團隊”,邀請專家學者、博物館人員和時代楷模開展有關方面的專題講座,并講述他們的志愿服務經驗,引導青年群體積極學習和貫徹有關學習雷鋒和志愿精神的重大論述,用他們的實踐來傳播和弘揚雷鋒精神和志愿精神,積極參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工作。
(五)創建青年志愿文場藝術團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為進一步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場藝術,青年志愿者們可以組建藝術團,并由自己擔任領導者,組建文場傳承團隊,努力形成一個以文場為主導的,集文化和傳播于一體的“文場”活態傳承基地。要積極吸收有經驗的藝術家,并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代表傳承人中聘請專業教師擔任藝術指導,確保工作人員齊全,能夠組建一支成熟的器樂伴奏團隊。文場演奏主要是由揚琴和琵琶、小三弦、胡琴、長笛等組成的“五件頭”。這時可以加入一些西洋樂器,如大提琴、鋼琴等。除此之外,在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和弘揚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新一代青年志愿服務者要跟上潮流,創造出更適合這個時代主題的作品。因此,青年志愿藝術團可以在鄉村、社區、校園等地方,讓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年人認識到文場文化,喜歡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此同時,也讓傳統藝術為人們提供更多幫助,為傳統文藝傳承發展作出貢獻。文學藝術必須植根于民眾,才能生根、開花、結果。為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深入人民生活,青年文藝志愿者服務團隊應該,主動參加文聯、政協等單位組織的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跟著文聯進行文藝下鄉演出。
四、結語
在新時代中,加強我國文化硬力量,需要大力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當今青年需要主動承擔起這一責任肩上。讓青年參與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活動中,將其融入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活動中,不失為一條可行的道路。兩者結合是基于優秀傳統文化與青年志愿服務精神內核的密切關系,而在具體操作中,要重視高質量的隊伍建設和構建社會實踐平臺。
參考文獻:
[1]吳迪.新媒體時代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再生[J].文化產業,2022(10).
[2]楊楠.博物館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收藏與投資,2020(9).
[3]劉凡.文化全球化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9.
[4]趙澤仙.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三晉基層治理,2022(6).
[5]李依霖.新時代文化自信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表達——以太極拳文化為例[J].漢字文化,2022(2).
[6]宮晨.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J].商情,2022(41).
作者簡介:李之坤(1995—),男,漢族,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