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數學作業往往以填空題、選擇題、計算題和應用題為主,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學生對其興趣不高。同時,傳統的評價方式也局限于筆頭作業,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因此,文章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進而探討趣味化的設計方法和多元化的評價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趣味化;多元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7-0071-05
小學數學作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鞏固和提升數學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傳統的數學作業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因此,通過趣味化設計和多元化評價策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充分提升,也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一、 作業設計與評價問題分析
(一)作業設計趣味性不足,學生難以產生興趣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普遍存在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問題,許多數學作業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很多作業題目單一刻板,沒有足夠的創意,這種作業設計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倦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
(二)作業設計脫離實際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作業內容脫離實際生活情境的問題較為明顯,數學作業注重抽象的計算和推理能力,但缺乏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題目。這樣的設計使得學生難以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學生也缺乏對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的深入認識。
(三)作業評價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
目前,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主要以筆試和口試為主,這些評價方式往往只注重學生在紙上的答題表現和口頭回答,忽略了學生在實際操作和創造性思維方面的能力,容易造成學生的被動應對和機械記憶,無法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
(四)作業評價反饋不及時
小學數學作業評價往往只是簡單地給出成績或簡短的評語,缺乏對學生錯誤和不足之處的具體指導,所以這種評價模式的效果也比較有限,學生很難通過教師的評價找到自己的不足,更無法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同時,學生對作業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只是淺顯了解,難以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向。
(五)學生面臨過多作業和評價壓力
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和評價往往注重數量而忽視質量,導致學生需要完成大量的作業任務,且教師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密集的評價。這種情況下,學生常常感到焦慮和壓力過大,無法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同時,學生被迫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完成作業,導致他們缺乏自主學習和培養興趣愛好的時間。
二、 小學數學作業趣味化設計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作業的趣味化,可以加強作業與生活實際的關聯,創設生活性的情境。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路徑予以實現:第一,結合日常生活情境設計數學問題,提升作業的趣味性和實用價值。例如,設計購物計算題目,要求學生計算購買商品的總價和找零金額,或者設計量食材的題目,要求學生根據食譜中的比例計算所需的材料數量等。第二,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思考和解決。例如,給學生一個實際測量的任務,讓他們自己設計測量方法,并進行實際測量和數據分析。或者提供一個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方案和計算過程。第三,將數學問題轉化成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可以設計數學迷宮、數獨、數學拼圖等游戲,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享受游戲的樂趣。第四,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并進行展示或分享。例如,組織學生參與數學建模活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成果展示,或者讓學生設計數學游戲或數學故事書,展示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和創造力。這種情境化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
(二)利用信息技術,增強互動性
要實現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趣味化的目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設計。以下是一些具體的路徑:第一,使用數學教育應用程序。有許多針對小學生的數學教育應用程序,它們能以游戲、互動和趣味的方式呈現數學概念和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中使用這些應用程序完成作業,通過玩游戲、解決難題等方式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第二,教師可以使用在線學習平臺,如教育網站或虛擬學習環境,為學生設置數學任務和挑戰。這些平臺通常具有交互式的功能,學生可以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互動,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第三,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工具設計數學游戲和互動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樂趣。例如,設計數學謎題或解謎游戲,讓學生通過解題來獲取線索和答案,或者設計數學競賽,讓學生在限時內完成挑戰,增強競爭和互動。第四,教師可以在作業中引用在線資源和多媒體材料,如數學視頻、動畫、互動模擬等。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方式增加趣味性。第五,利用數學學習工具和應用程序,如幾何工具、計算器、圖表繪制工具等,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更加便捷和有趣。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使用這些工具來完成作業,并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三)引入游戲元素,激發興趣
小學數學作業可以引入游戲元素來增強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具體而言,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游戲形式的任務,例如,數學迷宮、數學拼圖、數獨等。學生需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知識和技巧,通過完成游戲任務來達到學習目標。第二,設計角色扮演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扮演數學家、偵探或探險家等角色,解決數學難題或尋找數學線索。通過扮演角色,學生可以更加身臨其境地體驗數學的應用和樂趣。第三,組織數學競賽或挑戰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解決數學問題比賽或挑戰其他同學。可以設立獎勵機制,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和動力,同時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第四,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數學小游戲,如數學趣味問答、數學猜謎題等。通過這些小游戲,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第五,將數學概念融入故事情節中,設計有趣的數學故事或情景模擬。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故事或模擬活動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四)注重分層設計,滿足個性化需求
小學數學作業的趣味化設計需要注重分層,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首先,教師可以將數學任務劃分為不同難度層次,并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水平安排相應的任務。對于一些學習困難或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設計簡單易懂的數學任務;對于一些學習進度較快或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設計更具挑戰性的數學任務。其次,在設計數學任務時,可以提供多種解題方法和策略,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在解決一個幾何問題時,可以提供不同的公式或幾何圖形繪制工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和習慣來選擇使用。另外,在設計數學任務時,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和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時,可以讓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或圖形來繪制圖形并解決問題。最后,在學生完成數學任務后,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表現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指導。例如,對一些錯誤或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以通過互動教學軟件、在線輔導等方式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三、 小學數學作業多元化評價方法
(一)過程評價
過程評價更加強調學生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更加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合作與溝通能力等方面。首先,解題思路和策略是過程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老師可以關注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邏輯和解題策略,例如,是否能夠清晰地表達解題思路、是否能夠有效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技巧來解決問題等。同時,也可以評價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轉化能力,包括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問題之間的聯系,以及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其次,錯誤分析和糾正能力也是過程評價的重點之一。評價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原因并進行糾正的能力,有助于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錯誤的自我糾正能力。此外,合作與溝通能力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小學生在小組合作或交流討論中展現的合作與溝通能力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表現、聽取他人意見的態度等方式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技能的培養。最后,創新與批判性思維也是過程評價的重要內容。評價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結果評價
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結果評價時,教師需要明確多項指標,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準確性和完整性。評價學生的答案是否準確、完整,是否符合題目要求和解題方法。二是問題解決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全面的評價,比如,他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他們的假設能力,他們所選擇的解題方法是否高效等。三是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是否可以熟練對公式進行應用,是否掌握相應的解決技巧。四是創新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評價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所展現的創新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包括對問題的重新組織和表達、獨立提出解題思路等。五是表達和展示能力。評價學生對解題思路和方法的表達和展示能力,包括圖表的設計、文字說明的清晰度等。
(三)自我評價
在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中,自我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不同于教師或是其他主體進行評價的方法,自我評價強調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和反饋。當然,教師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確學生自我評價的標準。在數學作業中,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業的完成度、準確度、邏輯性、創造性等。學生可以根據這些標準,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評價。其次,學生需要進行自我反思。在完成作業后,學生應該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后,學生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評價等級。例如,可以設定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學生根據自己的作業表現,給自己評定一個等級,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可以激勵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評價結果發現目前學習方法的不足,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自主改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互相評價
在應用互相評價法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讓他們互相交換作業并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可以包括答案準確性、解題思路和方法、錯誤分析和糾正、學習收獲和困難點等。學生可以根據評價要求和標準進行評價,并給出具體的改進建議。通過互相評價,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鑒,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改進。同時,互相評價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和合作意識。老師可以及時對學生的評價進行統計和分析,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反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
(五)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法強調對多種要素進行全面性的評價,比如,學生的學習態度,他們所使用的學習方法,以及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等。首先,在作業完成情況方面,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作業完成度、準確度、邏輯性、創造性等。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表現,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其次,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他們對作業的態度等,教師都要予以足夠的重視。通過了解這些方面的內容,有利于教師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指導的針對性。此外,學習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策略和技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作業完成方式等,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學生的問題,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四、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及評價的實施策略分析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作業設計水平
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趣味化設計,應保證教師具有足夠的設計水平。首先,需要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作業設計水平和評價能力。教師培訓包括專門的作業設計及評價方法的培訓課程,引導教師了解如何設計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數學作業,同時掌握多元化評價策略的實施方法。其次,在教師培訓中需要注重實踐和案例分析,讓教師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學習,掌握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設計趣味化的數學作業的方法,并靈活運用多元化評價策略進行評價。同時,可以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分享成功的作業設計和評價經驗,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另外,學校可以建立作業設計和評價的資源庫,收集整理優秀的數學作業設計案例和多元化評價策略,供教師參考借鑒。這樣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趣味化設計和多元化評價的實質,提高他們的作業設計水平和評價能力。最后,學校可以組織定期的教研活動和評課活動,讓教師們展示自己設計的趣味化數學作業并進行相互評價,從而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共同成長。同時,學校還可以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對教師的作業設計和評價能力進行定期評估,為教師提供改進和提升的機會。
(二)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共同關注學生作業情況
家校合作可以促進學生在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學習連貫性,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導。首先,學校可以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情況和困難。可以通過家長會、家校互動平臺等方式,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進展和作業完成情況。同時,學校可以向家長提供有關趣味化作業設計的指導,讓家長了解作業設計的意圖和目標,引導家長在家中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和支持。其次,家長可以積極參與學生作業的完成和評價過程。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作業題目,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家長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業要求,提供必要的輔導,確保學生高效而有趣地完成作業。在評價方面,家長可以與學校共同關注學生的作業表現,了解學生的學習進步和需求。最后,學校和家長可以定期進行反饋和交流,共同評估學生作業的質量和效果。學校可以提供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包括口頭反饋、書面評語、成績單等,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數學作業方面的表現,家長也可以向學校提供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和特點,為學校調整教學策略和作業設計提供參考。
(三)定期對學生作業進行評估,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作業進行評估,并及時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教學策略,評估可以包括對學生作業的準確性、創意性、解題思路等。通過評估,可以了解學生對作業的理解程度、學習動力和興趣,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基于評估結果,教師可以針對個別學生或整個班級的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和作業設計。例如,對一些個別問題,可以提供額外的輔導和指導,而對普遍性的問題,可以通過集體講解的形式,使學生的不足之處得以補強。此外,教師還可以依據評估結果鼓勵學生在作業中展示創意和解題思路。同時,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進步,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四)鼓勵學生參與作業設計,發揮主體作用
通過讓學生參與作業設計全過程,能使學生的學習主觀性得以增強,這樣的作業設計模式也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可以設置學生參與作業設計的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征求他們對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建議,學生可以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或題目,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些問題和思路融入作業中,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其次,可以采用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方式。與傳統的填空和選擇題相比,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例如,可以設計一些情境題,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景進行數學運算和推理,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圖表、圖形、模型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和結果,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此外,作業評價也應該多元化。除了傳統的正確與否的評價標準,還可以注重對學生解題思路、創意性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任務型作業,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 結論
通過趣味化設計和多元化評價,可以使小學數學作業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同時,也能夠使數學作業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項活動,而不僅僅是一項任務。當然,要想實現小學數學作業趣味化設計和多元化評價的目標,也需要加強教師培訓,并構建家校合作機制,定期對學生作業進行評估,鼓勵學生參與作業設計。
參考文獻:
[1]王成營.“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師教育論壇,2016,29(5):54-59.
[2]陳菊華.新課程下的數學作業設計[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1):37-38,41.
[3]鄭琰.以評促練,生生互評——小學數學作業評價多元化實踐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6):75-76.
[4]姜華.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3):26-29.
[5]楊向偉,蒙金珊,班越,等.小學數學作業多樣化設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實踐研究[J].讀與寫:上旬,2021(12):148.
[6]王曉宏.小學數學作業如何進行趣味化設計和評價[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5):146-148.
[7]王靜.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8]鄭琰.以評促練,生生互評——小學數學作業評價多元化實踐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6):75-76.
[9]潘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嘗試[J].課程教學研究,2020(1):13-22.
[10]黃超慧.小學數學作業趣味化設計與多元化評價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9):85.
作者簡介:徐娟(1994~),女,漢族,江蘇鎮江人,南京市金陵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