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營中小企業對促進經濟增長、拓寬就業渠道、改善民生和保持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探究現今民營中小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探索積極心理學在民營中小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路徑,把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民營中小企業戰略管理、招聘培訓、考核激勵、企業文化建設、風險管理、職業生涯規劃,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民營中小企業;企業管理;風險管理;企業文化;戰略管理;職業生涯規劃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認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民營中小企業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民營中小企業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存在缺乏企業戰略管理能力、招聘培訓模式僵化、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缺乏有效風險管理、忽視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等問題,給民營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甚至阻礙了其發展。
要想使企業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需要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員工的積極性。積極心理學強調以積極的眼光研究人,使個體在集體中發揮最大的作用與價值,提高自我滿足感、積累心理資源、提高寬容度,并通過這些因素來提高個體的生活品質、增強對社會的滿意度和快樂感受,同時增強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提升自我幸福感。本文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應用于民營中小企業管理,通過企業內部改革推動企業穩步前進。
一、民營中小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企業管理的職能有制訂戰略管理計劃、組織調動人事、平衡各方利益、預防問題產生、績效考評激勵等。民營中小企業存在缺乏企業戰略管理能力、招聘培訓模式僵化、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缺乏有效風險管理、忽視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等問題,影響了其自身的發展。
(一)企業戰略管理存在不足
企業戰略管理需要系統、科學地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與條件,制訂戰略計劃,評估、選擇實施戰略方案,控制戰略績效的動態管理過程,目的是實現企業的使命和戰略目標。[1]我國民營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戰略管理意識不足問題,沒有充分認識到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很難突破傳統管理思維的限制;企業戰略定位不符合企業實際現狀,僅為了生存和盈利,沒有對企業未來發展戰略進行長遠考量;在進行管理戰略制定時,沒有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外部環境的變化,沒有明確的戰略制定依據,進而導致管理戰略的制定缺乏科學性,降低了戰略管理的有效性,甚至限制了民營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2]民營中小企業大多是傳統的組織結構,與戰略管理模式不匹配,限制了戰略管理的落實;沒有對戰略管理目標進行細化,戰略管理僅停留在理論階段,各部門權責不分、難以落實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生命力,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招聘培訓模式僵化
很多民營中小企業招聘和培訓模式僵化,在進行招聘時,缺乏科學依據,只重視員工的學歷及相關工作經驗,無法客觀地掌握招聘者的素質和能力;在對員工進行培訓時,不根據員工的需求和個性化特點因材施教,只進行企業文化培訓、規章制度培訓和崗位技能的培訓,只幫助員工掌握工作需要的技能和相關規章制度,缺乏多樣性,授課內容和形式枯燥,且缺乏培訓評估機制,無法看到培訓效果。民營中小企業對招聘和培訓的重視不足,導致員工不適應企業的發展變化,無法對公司產生認同感,人才流失嚴重。
(三)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
為了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需要制定相應的員工考核和激勵制度。現今很多民營中小企業大多采取物質獎勵的方式對員工進行激勵,不考慮員工的個人需求,方式單一,效果不佳。同時,激勵制度也需要相應的考核制度作為支撐,很多民營中小企業并沒有清晰、明確的考核標準,或是由管理者個人決策,或是采取平均主義,員工努力沒有得到回報,使員工在工作中的積極性降低,導致人才流失。
(四)忽視企業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藝術管理機制,是企業個性化的根本體現,可以提高員工的內驅力,提升團隊凝聚力,為企業建設提供建設性建議。許多民營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流于表面,規章制度死板。管理者不顧員工個人意愿,強行組織團建活動,并強迫員工必須參加;或是在企業內部建設各種文化室,強迫員工學習企業文化,使員工產生反抗心理,對企業文化建設起到負面效果。
(五)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
企業風險管理是企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險管理對于企業戰略的實現、相關政策法規的落實都起到監督調控的作用。很多民營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只顧眼前利益,且沒有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由領導層獨立決策,各部門職責分配不清晰,導致事后各個部門互相推諉責任。同時,沒有配套相應的監督體系,事前無法準確預警,事中沒有及時檢查監督,事后沒有規范的問責,導致整個風險管理工作事倍功半,嚴重影響整個公司的運行。
(六)忽視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全方位對員工的職業生涯進行測定、分析和總結,充分發揮其職業興趣、特長、能力,激發其職業才能,使員工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相互融合,設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3]很多民營中小企業缺乏對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只重視短期經濟效益。一些企業在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只重視崗位需要,忽視員工的能力、性格和優勢,不利于員工的長期推進和發展,且導致員工對企業喪失信心,人才流失嚴重。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民營中小企業管理變革創新
(一)提升員工積極性,改善企業戰略管理水平
民營中小企業在制定戰略之前需要擺脫傳統管理思維的限制,積極吸收外部專業的戰略管理人才,并對內部管理者進行專業化培訓,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戰略管理人才隊伍,并將整體戰略轉化為各部門員工的工作目標,提升各部門、各崗位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民營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完善激勵機制使企業戰略執行實現閉環管理,強化員工的參與式管理,鼓勵和支持員工進行不斷學習和提升,以提升整體創新能力和團隊工作效率,為企業戰略管理實施提供必要保障。
(二)個性化招聘與培訓
積極心理學強調發揮每個員工的價值,因此,企業在進行招聘時,需要針對不同的崗位制定不同的招聘標準,根據崗位的不同要求,把員工的自身價值與職業發展結合起來,彰顯員工的個人價值,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在進行招聘時,不應該只重視員工的學歷和工作經驗,更需要重視員工的心理素質。將心理測驗結果作為初篩參考,如MBTI人格類型測試、卡特爾人格測驗、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等,客觀了解應聘者的性格、能力、職業興趣,選擇個性、能力與崗位匹配度高、對崗位有職業興趣的求職者。
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員工培訓中,管理者要根據員工的不同個性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案,不斷挖掘員工的潛能,發揮員工內在的建設性力量。除了常規的培訓,還應該進行心理素質的培訓,如自我效能感的培訓,使員工在工作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良性循環,還可以培養員工自信、樂觀等積極心理品質,提升員工的心理素質。同時,企業要建立培訓評估系統,不斷改善培訓方案、內容、方法,健全培訓體系。
把積極心理學融入員工招聘與培訓,從企業的角度,可以為公司選拔更適合崗位的人才,并通過培訓發掘員工的優勢,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人員流失。從員工的角度,找到符合自己職業興趣的崗位,優化職業發展道路,增強其對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信心。
(三)制定合理的考核體系,有針對性地實施激勵措施
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在制定考核標準時,需要設置具體可測量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目標,激發員工的內部動力。[4]在績效評估時,要確保公平,引導員工形成積極歸因,激勵員工不斷努力進步,并始終保持對工作自信、樂觀的心態。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根據員工的個體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拒絕千篇一律和平均主義。[5]對有升職需求的員工,企業可以鼓勵員工在企業內部競爭上崗,獲得自己心儀的職位;對重視自我實現的員工,可以提拔和委以重任;對有經濟壓力的員工,提高其薪酬和其他福利待遇;對重視人際關系的員工,營造良好的社交環境,安排其做社交性強的工作。考核不僅僅是為了獎懲,更是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他們看到努力工作的回報,增加員工的歸屬感,激發員工的工作潛力,使員工實現其內在價值,并為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努力。
(四)改善領導者風格,建設正向的組織文化
管理者精神與企業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以管理者管理理念為核心推動員工共同建設。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基點,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發揮個體創新進取、敢于冒險的精神。同時,要做到以員工為本,注重員工的個體需要、思想、行為以及職業生涯規劃。企業方面要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氛圍、制定合理的工時制度,對員工進行情感管理,關心員工生活,注重員工的心理保健與身體健康;[6]管理者給予員工支持和信任,強調員工的自主精神,組織員工喜歡的集體活動,讓員工產生對企業的歸屬感。以管理者精神為核心,營造積極溫暖的工作環境,使員工的心理和行為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并推動正向組織文化的建設。
(五)重視風險管理
好的風險管理可以穩定企業的發展和運營,提高企業生存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心。[7]民營中小企業要重視風險管理,成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能夠做到事前預警。積極心理學認為,發掘個人應對、解決困境的能力,有助于發現能夠抵御危機的積極情緒,進而得到較好的風險防范結果,[8]因此,要提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與企業整體的風險防御能力。從實際問題出發,具體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員工,提高員工的自主性,充分提高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和忠誠度。針對企業內部弱勢進行提升,提前預警、規避風險,并配套合適的監督體制,實行獎懲措施,實行人性化、高效化的風險管理。
(六)制定符合員工自身水平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員工確定長遠的職業方向和人生規劃,使其能夠不斷發現新的職業機遇,增強職業競爭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員工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不僅僅把工作當作養家糊口的工具。[9]因此,企業應該重視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管理者不僅僅要看到企業的現狀、崗位的需要,更要結合員工的個性,把他們的工作經歷、成長環境以及社會大環境等多方面結合起來,尊重員工的個體差異,制定符合員工自身情況的職業生涯規劃。員工自己也要積極參與到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增強職業信心,提高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效率,最終實現職業目標。
三、結束語
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企業戰略管理、員工招聘和培訓、考核與激勵、企業文化建設、風險管理、制定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中,以企業的需求為出發點,為員工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使企業與員工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激發員工個體內在潛力,發掘個體良好品質,使個體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境,解決問題;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保證工作質量;企業管理者和員工能夠雙向信任、尊重,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為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少峰.中國石化戰略型集約化財務管控體系構建與實現路徑[J].財務與會計,2021(24):42-45.
[2] 李卉.“兩個毫不動搖”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23(10):108-110.
[3] 李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變革創新[J].商場現代化,2022(09):55-57.
[4] 李健良.積極心理學運動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J].人力資源,2019(04):27-28.
[5] 裴紅燦.積極心理學運動對組織行為學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J].人才資源開發,2020(14):35-36.
[6] 李秀迎.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困境與對策選擇[J].現代企業文化,2022(15):1-3.
[7] 曹倩,林娜,李振微.積極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心理月刊,2021,16(23):235-237.
[8] 陳祎瑩.關于企業管理中積極心理學應用研究[J].營銷界, 2019(19):147-148.
[9] 楊海濤.西部民營經濟發展路徑分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