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從杰
【摘要】物理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但在傳統教育觀念和機制的影響下,高中物理教學存在諸多的問題,如輕視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單一以及教學評價不合理等,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如今,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推行,高中物理教學面臨更加嚴峻的現實挑戰,這需要相關教育者立足于實際,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此保證高中物理教學的育人成效。鑒于此,本文就從新高考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影響入手,重點探討了這一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并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新高考? 高中物理教學? 現實挑戰?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3-0001-03
新高考的實施對高中物理教學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對學生的知識考查轉變為重視考查實踐技能,并且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都已無法適應新高考的要求,相關教育者務必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并能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從而推動高中物理教學的良性發展。
一、新高考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影響
(一)重視考查實踐技能
在過去,高中物理教學更加強調應試,即便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長期接受應試教育,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不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教學中往往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使得他們很難真正了解這一學科,對一些重難點知識的運用也會存在問題。如今,隨著新高考的推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實驗方法、操作等,這既體現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反映他們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所以,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
(二)考查方向發生轉變
基于對新高考制度的研究可知,其對學生的考查方向有了明顯的變化,除了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考查,還比較關注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以高中物理為例,試卷中的內容更具綜合性,并且很多都與現實生活有關,這就需要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的前提下,能夠找到物理知識與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等存在的聯系,然后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工作與時俱進
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對教學工作的創新和優化,使其可以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從高中物理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來講,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摒棄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情境教學法等,這樣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挖掘他們的潛在能力,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
第一,教學觀念落后。在新高考背景下,部分教師還是堅持以應試為目標的教學,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的練習題,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時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除此以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舊一板一眼地向學生講授物理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加之教學任務重、課堂時間緊,所以就會忽視學生的學習感受,從而難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第二,實驗教學較少。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高中物理教學應該注重實驗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但就現實情況而言,一些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實驗教學所占比重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第三,教學評價不合理。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教學評價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新高考背景下,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評價體系存在諸多不足,如評價標準單一、評價方式單一等,導致教學評價的功能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此外,部分教師甚至未能及時地實施教學評價,使得學生無法了解自身的不足,最終便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和積極性[2]。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應對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為了有效應對新高考對高中物理教學產生的影響,任課教師首先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學生在物理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所有教學活動都應以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為目標。在此背景下,教師就要立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和身心特點,指導他們有效學習物理知識,如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學習“運動和力的關系”這一章節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通過一些經典的運動模型去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作為高中物理教學中非?;A和重要的概念,能夠表示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的運動模型有很多,如圓周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簡諧運動等,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然后鼓勵學生通過教輔、網絡等渠道搜集一些其他的運動模型,以促進他們對基礎概念的理解。
另外,在教學當中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即學生能夠在課堂或課外主動地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內容,這一過程中他們可以自己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只需要在適當的時機為學生提供一點幫助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前提是他們對物理學習具有興趣,可以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然后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物理學習活動。例如,在“追尋守恒量——能量”的教學中,為了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能量球”的小游戲。在游戲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些不同質量的球,每個球的能量值有著明顯的差異。之后,讓學生從中隨機挑選兩個球進行碰撞,通過不斷碰撞和實驗找到一個守恒的能量值,最先找到守恒能量值的學生可以得到獎勵。該游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守恒量與能量的轉化,這對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具有積極作用。
(二)優化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作為任課教師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理應重視對課程設計的優化。首先,需要建立學生檔案,通過課堂觀察、面對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近期的一些情況,然后以此為依據進行課程設計,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其次,則是要基于對新課標的分析,對教材進行整合與修訂,使教學內容更具廣度、深度,以便最大化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最后,則是要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
1.角色扮演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指讓學生扮演設計好的角色,使其在該角色的演繹中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行星的運動”為例,教師先要引導學生理解行星運動的概念、規律和特點,如行星的軌道形狀、周期等。這一環節主要是為后續的角色扮演活動打好基礎,之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扮演太陽,其他學生則是扮演行星。在這一趣味活動中,扮演行星的學生需要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圍繞“太陽”進行運動。隨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行星的軌道形狀是什么樣的?運動周期與什么因素相關?開普勒三定律是如何描述行星運動的?”以此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感性認識。
2.實驗探究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探究法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其能夠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可以有效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并且還能使他們在實驗操作中實現物理實驗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協作能力等的提升。一般情況下,物理實驗探究活動主要分為課堂的實驗探究與課外的實驗探究。在課堂的實驗探究中,教師需要基于理論教學的需求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將相關實驗穿插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相關內容的教授中,就可以設置打點計時器實驗。這一實驗的基本流程是讓學生將帶有紙帶的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并利用打點計時器對其下落過程進行記錄,之后通過觀察和分析重物在自由落體狀態下的速度變化,使學生能夠加深對自由落體運動的認識。
而課外的實驗探究通常都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主要是以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其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能培養他們的物理實踐能力。還是以“自由落體運動”為例,在這部分內容教學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自行設計相關的實驗,如使用石頭、紙片等物體探究影響物體下落的因素。在該實驗中,學生可以將一根細線系在支架上,在調整好它的長度之后,將準備好的物體懸掛在細線上,然后釋放,觀察它的下落時間,并做好記錄。之后,通過改變物體的種類、細線長度等,觀察物體下落的時間是否存在變化、具體的變化是什么。最后經過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3]。
3.多媒體教學法。在教育信息化和新高考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法得到了眾多教育者的關注,逐漸成為高中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其他教學方法而言,多媒體教學法具有簡便、形象、有趣等特點,對優化物理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復習“萬有引力定律”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相應的思維導圖,使學生通過觀察思維導圖對這一知識點形成系統性的認識,了解與之相關的知識內容。接著,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出示各種應用實例,如人造衛星軌道計算、天體質量的計算等,并且將萬有引力定律應用的關鍵點進行重點標注,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另外,多媒體教學法的另一大優勢就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拓寬其知識視野。
(三)聯系生活實際
新高考背景下,對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了重點考查。所以,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理應重視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這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舉例來講,在“摩擦力”這部分內容的教授中,可以先讓學生用手在桌面和墻面上進行滑動,以此感受手與桌面、墻面之間的摩擦力。接著,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如讓學生思考汽車剎車時為什么可以減速、在冰面上行走時為什么需要穿冰鞋等,這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具有重要意義。再如,講授“平拋運動”的時候,如何求“平拋的初速度”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對這部分內容予以有效掌握,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例題:在限速60 km/h的公路上,卡車司機因為不合規的駕駛引發了一起交通事故。在交警到達現場處理這起交通事故的過程中,他們從路邊的泥地里發現了汽車的零部件,由此可以分析出該零部件是車輛與路邊障礙物發生碰撞時,因為慣性被水平拋出,最終落到泥地里。基于這一線索,交警對當時的情景進行了還原,并測量了這一零部件原來的位置與落地點的水平距離為13.3 m,與泥地之間的高度差為2.45 m,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已知條件證明該司機存在超速行為。這一例題不僅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還考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物理實踐能力等,這對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具有重要作用[4]。
(四)完善教學評價
首先,合理確立評價目標。作為教學評價的實施基礎,教師在確立評價目標時需要立足新高考制度和新課程標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培養與情感價值觀等,同時能夠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其次,制定可量化、可操作和科學性的評價標準,比如,在知識掌握方面的評價中,其標準的制定需要涉及對基礎概念、原理和公式等的掌握程度。當然,評價標準的制定同樣需要考慮到教學實際。再者,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其中比較常見的有考試評價、實驗操作評價、小組討論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等,具體需要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合理選擇。但要指出的是,教學評價的方法應該多樣化。最后,要注重及時反饋,即評價結束之后需要將結果反饋給學生,使他們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和優勢,并能對其予以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則要根據評價結果,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進行調整,以此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5]。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新高考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新高考對物理教學帶來的影響,并且能夠深入分析當下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之后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寶亮.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完善分析[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22):27-29.
[2]姚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27):26-28.
[3]沈平.淺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7):76-78.
[4]萬軍,李蘭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及其應對策略探討[J].高考,2023(21):21-23.
[5]陳小韻.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應對策略[J].智力,2021(3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