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船舶融資租賃作為當前世界航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具有保障航運業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受全球貿易波動的影響,我國船舶租賃企業轉型發展仍面臨眾多困難與挑戰,因此,相關船舶租賃企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基于長期可持續發展視角,深入調研市場,全面分析市場發展趨勢,進而幫助企業識別市場發展機遇與風險,做好戰略發展規劃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的動態化調整,并以此進一步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對此,為促進我國船舶租賃行業健康發展,文章分析與研究了我國船舶租賃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關鍵詞:船舶租賃 行業現狀 發展趨勢 趨勢分析
中圖分類號:F407.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028-02
一、引言
數智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深入應用為航運市場發展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持,但航運業的穩定發展同樣離不開巨額資金支持,而傳統融資方式具有成本較高、企業資產負債率高等無法忽視的短板,這也是促使船舶融資租賃成為主要融資的原因之一。縱觀我國船舶租賃行業發展現狀,新冠疫情所導致經濟低迷使得海運市場風險加劇,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船舶租賃行業依舊面臨諸多變局。因此,有必要梳理我國船舶租賃行業現狀,用以幫助各船舶租賃企業準確把握航運業發展趨勢。
二、我國船舶租賃行業現狀分析
受政策調整、經濟調控、市場波動等各個方面客觀因素影響,我國船舶租賃市場的整體發展出現較大的起伏轉折,市場經濟增長出現較為明顯的回落現象,排名位于前20的大型租賃企業的總投資額度約為163億美元,與往年相比降低了12.3%。不僅如此,排名前10家的租賃公司中,只有3家企業的投資額有所增加[1]。
(一)集裝箱運輸市場持續下跌
基于需求側分析集裝箱運輸市場現狀,全球經濟發展情況并不樂觀,貿易格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同時歐美國家庫存始終居于高位,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集裝箱運輸需求呈現衰減趨勢,這對國內而言,出口貿易所面臨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加。根據克拉克森預測,以TEU(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20英尺標準集裝箱)為單位對集運需求進行計算分析,2023年的增加速度為0.6%,但該增加速度還包括了周邊經濟的帶動影響,因此實際增長速度會低于0.6%,依據TEU海里為單位對集運需求進行測算,2023年的增長速度為-0.3%。而2011—2019年的平均增長速度依據TEU測算為4.4%,依據TEU海里測算為3.8%,兩相對比2023年的集運需求增加速度呈現明顯下滑,甚至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基于供給側分析集裝箱運輸市場現狀,供需不平衡問題依舊顯著,大批量的新船生產導致市場將會面臨集中交付沖擊。造成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2020—2021年期間,有大量企業簽訂了集裝箱造船訂單,而根據交付周期進行測算,大部分的訂單都會在2023-2025年左右進行陸續交付,交付高峰期為2024年與2025年。根據克拉克森預計分析,2023年所需要交付的新船舶會在250萬TEU左右,交付量將達到我國現有集裝箱船隊運力的10%左右,綜合分析,集運市場的新船舶交付壓力將持續到2026年才可以逐漸減弱[2]。換而言之,此期間新船舶的大批量交付會直接對既有市場的供需平衡造成沖擊,整體航線運力布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同時大量新船舶的市場涌入還會帶動太平洋航線新一輪大型化升級,最終導致市場門檻大幅提高。
(二)干散貨運輸市場供需維持平衡
基于需求側分析貨運輸市場情況,鐵礦石需求將逐漸上漲,但依然無法成為中、小型船市場的主要支柱,煤炭和糧食需求依然居于上位,是支撐市場的主力。結合克拉克森預測,2023年干散貨貿易量會增加在1.3%左右、糧食增加4.6%、煤炭增加1.8%。因此,煤炭、糧食海運量呈現為穩步增長[3]。但2023年鐵礦石全球產量只有24.5億噸左右,與2022年相比產量基本持平,但不可忽視的是,鐵礦石需求短期內還會面臨巨大壓力,盡管價格有所上升,但鐵礦石海運量上半年依舊未達到理想水平。
基于供給側分析貨運輸市場情況,整體貨運輸市場的運力供給將會呈現為低速增長。不僅如此,從運輸價格角度分析,不同船型的運輸價格存在較為明顯的波動現象。例如,好望角型船的運輸價格波動呈現為緩慢下降趨勢,但若綜合考量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運輸價格還會在房地產市場影響下有所上漲;中小船型則會在煤炭、糧食全球貿易等發展影響下,保證基礎運輸價格,且在季節性發運旺季的影響下,2023年下半年運輸價格會有小幅度的增加[4]。
(三)新船訂單量處于近幾年低點
當前,全球海運貿易的增長速度下降,我國2023年的新船造船市場回落,各個船型市場行情存在顯著差異。
散貨船方面。近幾年散貨船型的新船訂單數量持續下降。同時,在國際海事組織所制定的兩大環保新規(船舶碳強度指標與能效指標)生效后,大批量老舊不合規的散貨船處于改裝或被拆解狀態,在此背景下出現散貨船方面的運力不足情況。
油輪方面。現階段油輪手持訂單量約占船隊訂單量的4%左右,據統計,其屬于近20年來最低訂單量。同時,在油輪運輸市場格局變化、造船廠產能不足、船舶降速航行、船舶老舊等相關背景下,預計2023—2025年,油輪市場將迎來上漲[5]。
三、我國船舶租賃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未來我國船舶租賃行業中經營性租賃或將成為重點
近年來,我國船舶租賃行業逐漸壯大、資產規模日漸龐大,所涉及的船型種類朝向多元化、多樣化方向發展。基于宏觀角度分析,目前我國船舶租賃行業正逐漸從做大做強的高速發展模式轉向做精做細的高質發展模式轉型,加之全球航運產業格局出現改變,進一步推進了金融資本與航運業產業資本之間的融合,使船舶租賃行業的市場定位發生改變,逐漸朝向“投資方”或“獨立船東”方向轉變。2022年我國船舶融資性租賃的資產價值占比約為66%左右,其仍處于主導地位,基于承租人角度分析,圍繞經營性的租賃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船舶租賃行業重資產的運營弊端,因此在現階段的船舶租賃行業中,經營性租賃的占比在不斷提高。2023年,隨著新冠疫情的結束,經濟步入全面復蘇與高速發展階段,各個行業之間的競爭態勢逐漸激烈。在激烈的競爭背景下,承租人尤為青睞具有專業性、服務性的經營性租賃模式,此模式很有可能就是船舶租賃行業的新業務增長的核心點。雖然廠商/船東型的船舶租賃企業在融資成本、融資服務、融資渠道等方面和銀行型的船舶租賃行業之間具有一些差距,但憑借豐富的管理經驗、實踐經驗、運營經驗以及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嗅覺,使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如對部分船型的運營能力、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等相關因素,建立差異性的核心競爭優勢。
(二)液化天然氣新造船市場需大于供
與2021年相比,2022年全球的液化天然氣新船訂單同比增長約在85%,資產價值約為337.4億美元。同時,在液化天然氣運輸市場上出現了一船難求的局面。
從長遠角度來看,運輸液化天然氣或將成為船舶租賃行業的重點業務項目之一。一方面,遠距離液化天然氣貿易項目的落實為液化天然氣運輸市場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多元化的運輸渠道將進一步擴寬液化天然氣的運輸市場。除此之外,隨著各國家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諸如印度等亞洲國家在天然氣方面的消費趨勢快速上漲,根據現有數據預計未來10年內液化天然氣的運輸需求將呈持續上漲狀態。根據分析,我國在2030年的天然氣進口量將突破2億噸大關,其中液化天然氣約占總份額的75%左右。現階段我國所簽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長期協議無法滿足所預計的液化天然氣進口規模。預計2022年至2030年間,我國每年需要額外增設12艘或以上的船舶滿足液化天然氣的運輸需求。
(三)汽車運輸市場廣闊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2022年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出口方面呈現了爆發式上漲,基于汽車運輸的特殊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船舶租賃行業的業務類型。一方面,基于國際貿易格局分析,我國提高了對美洲、歐洲地區的長運輸距離出口項目的數量。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等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中獲得了巨大突破,擴寬了既有的汽車出口渠道;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油電混合車型的自重增加,對船舶的承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歐洲國家為例,其進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均自重約在2噸左右、油車均自重約在1.0-1.2噸左右,而傳統的船舶甲板承重能力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運輸需求,因此對于配備更加堅固甲板的現代化運輸船舶需求將呈現持續上漲趨勢[6]。
(四)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新型船舶發展空間廣闊
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大環境下,我國加速推進了“碳達峰”“碳中和”等綠色政策,將發展綠色經濟、綠色金融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其中,中國證監會、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中便涵蓋了與船舶行業直接相關或間接相關的領域,諸如海洋能源開發、船舶節能鍋爐制造、海洋漁業、船舶岸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綠色船舶制造等內容。同時,在國際海事組織于2020年頒布限硫令后,國際海事組織的《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附則VI的修正案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生效,這也對目前國際航行既有船舶的性能參數和運營表現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如運營碳強度指標、能效指標等。據統計,大約1/3的船舶在運營碳強度指標下被評為D級或E級。
國際海事組織溫室氣體減排戰略不僅是對船舶行業的一種挑戰,同時也為船舶相關行業的綠色發展、綠色轉型提供了機遇,是我國船舶租賃行業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船舶租賃行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在業務規模、客戶級別以及業務多樣性等方面獲取了不錯佳績,同時中國船舶租賃行業逐步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在現階段的諸多挑戰與困難中,船舶租賃企業應當以對未來船舶運輸發展趨勢有著明確的判斷、獨到的見解、前瞻的眼光,及時了解市場環境變化情況并預判市場未來發展方向,盡可能做到精準把握船舶運輸行業的發展路徑,結合實際情況對自身戰略部署進行靈活調整,基于新規、標準、趨勢創新經營模式,以此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為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乘風破浪的中國船舶租賃業[J].中國遠洋海運,2021(03):54.
[2] 朱惠君.保稅區環境下的船舶融資租賃發展路徑選擇[J].中國集體經濟,2021(11):64-65.
[3] 許新明.船舶融資租賃的優勢分析及解決方案[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07):92-93.
[4] 王雅囡.中國航運融資租賃發展研究[J].船舶物資與市場,2023,31(03):7-9.
[5] 仲彤.船舶噸位所得稅制度國際新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23,25(01):1-9,15.
[6] 《珠江水運》編輯部.全球船隊規模達到100001艘[J].珠江水運2021(04):68.
[作者簡介:曲巧巖(1979—),女,漢族,遼寧莊河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船舶融資租賃業務。]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