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婷
摘 要 語文教學中,教師須處理好閱讀與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利用拓展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創意表達,體現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結合的要求。從課內文本、課外文章、名著章節拓展閱讀入手,提出拓展閱讀教學建議,增強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意識,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 寫作教學 ?拓展閱讀 ?素材積累 ?寫作能力
閱讀與寫作聯系密切,閱讀是理解、吸收書面語言的過程,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的過程,二者互相促進。拓展閱讀是在閱讀教材課文的基礎上提供與教材文本的主旨、風格等相關的課外作品,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素材、儲備語文學習經驗的活動。如何引導學生在拓展閱讀中積累素材與寫作經驗,是當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面臨的一個難題。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開展拓展閱讀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廣度、深度,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有必要拓展教材中的課文以及課外文章,適當列舉具有代表性的名著章節,緊密圍繞寫作教學要求,開展拓展閱讀活動,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經驗,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拓展課文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詩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表明豐富的閱讀能促進寫作能力提升,從而使人達到非同尋常的高明境界。拓展性閱讀的特點正如杜甫詩句所言,是“讀書破萬卷”過程的生動詮釋,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在讀書時積累素材,以便寫作時應用。教材是教師設計拓展閱讀活動的出發點和關鍵載體,以課文為切入點,組合單元內同題材的課文,拓展學生的課內閱讀,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單元知識,使他們從課文中積累寫作素材,養成拓展閱讀的良好習慣。教師須結合具體寫作教學要求,合理選擇教材課文,指導學生閱讀多樣化文本。
統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怎樣選材”的單元寫作任務教學中,學生要明確寫作材料源自生活,圍繞寫作中心選擇素材,注意材料的真實性、新穎性。拓展閱讀活動可以圍繞本單元課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驛路梨花》《最苦與最樂》《陋室銘》《愛蓮說》展開,讓學生充分閱讀課內文章,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引導學生簡單梳理課文的脈絡,要求學生結合文中提及的各類人物、事情,分析積累寫作素材的可行性。當然,教師要提醒學生關注課文中人物的生活經歷,在閱讀中與之進行對話,產生情感共鳴,聯系自我生活,積累直接、真切的寫作素材,確保寫作得心應手。本單元課文中的生活素材較多,為拓展閱讀活動和寫作準備提供了良好參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累有關“葉圣陶先生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小事”“哀牢山經歷”“生活中的‘苦與‘樂”等素材,摘抄兩篇短文《陋室銘》《愛蓮說》中值得引用的句子,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
課內拓展閱讀主要圍繞單元課文展開,目的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喚醒他們的素材積累意識,使其產生閱讀的興趣,結合具體寫作要求,有針對性地積累、使用素材。“怎樣選材”的單元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并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支架。以《阿長與〈山海經〉》為例,搜集材料:阿長名字的由來;阿長喜歡切切察察;阿長睡覺擺“大”字;阿長正月初一早晨讓“我”吃福橘;阿長講“長毛”的故事;阿長為“我”買《山海經》。
在以上閱讀支架的幫助下,學生能思考材料與課文中心關系的密切程度,分析作者詳略安排的用意。學生在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很容易邁進誤區,誤將大段落的直白敘述摘抄到積累本上,不但降低了閱讀效率,而且容易影響寫作質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在閱讀中有意關注作者親身經歷的事情,善于從生活中發掘有意義的材料,積累有應用價值的寫作素材,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深意。以教材為基礎的拓展閱讀,要求教師有靈活應用教材的能力。因此,教師須結合具體教材內容與寫作要求,引導學生以熟悉的街道、班級的“牛人”、一天的生活為主題,利用自己積累的素材進行寫作。在學生完成寫作后,可以要求學生之間交換閱讀,交流自己引用的課文素材,進而拓寬學生的選材路徑,豐富他們的素材積累。
二、拓展課外閱讀,推動類文寫作
課外文章不僅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有助于他們學習文中的寫作方法,從特殊的寫作風格中受到啟示,從而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課外閱讀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能從課外讀物中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以多元視角激活自身的寫作思維。教師須為學生開發與整理課外文章,關注學生對課外文章的理解和素材應用,圍繞具體寫作要求,推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寫作。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學生在閱讀環節很少關注課外文章中的佳詞名句,導致學生作文的語言平淡無奇,缺乏可讀性。基于課外文章的語文拓展閱讀活動有利于推動學生的類文寫作。所以,教師應在拓展閱讀中為學生提供有關寫作內容的課外文章,分析文章中的寫作方法,從特殊句式與謀篇布局中,提煉關鍵信息,輔助學生進行寫作。
統編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單元寫作任務教學中,教材要求學生回顧《蟬》這篇課文,嘗試根據蟬的特征,分析作者抓住特征說明的方法,以觀察和比較的方式研究事物總體面貌,結合局部描述了解文章的整體風格。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課外例文《非洲象》《香樟木》《睡蓮》,指導學生立足以下學習要求,閱讀所推薦的例文。
◎分析事物特征,觀察和比較不同的描述。
◎找出一類事物的共同特點,形成有關說明內容的整體認知。
◎分析作者引用的資料,結合生動形象的說明方法,理解說明內容。
◎學習說明方法,嘗試結合寫作要求,仿照例文風格說明一種事物。
在以上要求的指引下,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三篇例文,在閱讀中拓展自己對說明文的學習認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有關“坎兒井”的課外文章,以多元解讀視角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明確衡量說明文質量的標準,以課外文章為參照開展說明文寫作活動。“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單元寫作任務中,要求學生抓住事物特征整理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說明文;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歸納建筑的外觀、歷史、功能信息,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說明文;也鼓勵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以其他的生活物品為主題進行寫作,恰當運用說明方法與文學手法,增強說明效果。在學生完成初步寫作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由交換閱讀,以課外例文和學生作文組讀的方式,啟迪學生思維,讓其通過對說明內容的搜集,有效分類和處理說明內容,在整理與規劃的基礎上,總結不同文章的寫作風格與內容特點,參考作者的寫作立意與文學手法,在拓展閱讀中開闊學生的認知視野,推動他們的類文寫作。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旨在對說明事物作客觀描述,闡釋抽象事理,深化讀者對說明事物的科學認識。在拓展閱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中心鮮明突出、語言確切生動的課外說明文例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改編自胡文康的例文《地下人工長河——坎兒井》,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說明文,對比自己作文與例文中不同方面的區別,明確例文中“坎兒井”各個特征所具備的聯系性、相互獨立性,在寫作中注意將說明內容的特點區別開來,根據自己的思路,整理、組合課外閱讀中的材料,優化自己的作文。這樣,學生就能從課外文章中汲取寫作經驗,其作文質量能得到保證。
三、拓展名著閱讀,解讀寫作技巧
蘇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名著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也是拓展閱讀的關鍵環節。名著作為藝術價值、知名度較高的文學作品,包含永恒的主題與經典人物形象,被人們廣泛認識,起到警示、啟發等作用,有利于陶冶情操。名著閱讀是初中寫作教學中拓展閱讀的一個重要環節,目的是利用膾炙人口的名著篇章,啟迪學生的寫作思維,幫助他們掌握名著的寫作技巧,使其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初中生必讀名著包括《朝花夕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等。教師可以圍繞名著章節開展拓展閱讀,指導學生解讀名著的寫作技巧,使其獲得靈感,掌握寫作方法。
統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學習縮寫”的單元寫作任務教學中,要求學生在保持中心思想不變的前提下,對篇章進行壓縮。縮寫訓練是本任務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將拓展閱讀融入縮寫訓練中,能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把握名著篇章要點,用自己的話語闡述名著特定章節的內容,提高概括、綜合能力。縮寫并非減少字數,正如劉勰所言:“善刪者,字去而意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動筆前認真閱讀原文,深入體會作品主旨,理清思路。教材推薦閱讀古典名著《水滸傳》,教師可以圍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章節,指導學生閱讀原文,分清名著章節的“主干”與“枝葉”,遵循“去繁留簡”原則,確定取舍和詳略。
名著章節閱讀是豐富寫作教學內容的不二之選,拓展閱讀能加深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印象。教師應帶領學生閱讀《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二十四孝圖》章節,從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入手,確定縮寫的取舍方向及作文內容的詳略,從作者對“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的感觸中,提煉當時社會反對白話文的原因,總結作者抨擊提倡復古傾向的本質,由此深化自己對名著篇章的閱讀理解。縮寫要求學生“自成一文”,因為受到文體的影響,縮寫的側重點有一定變化。敘事性散文,要保留原文主要內容,刪減無關緊要的內容,即保留中心情節。在縮寫時,學生要對原作進行高度概括,但不應隨意增添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重獲新生》章節,從名著的結尾處,感受奧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英雄形象,明確縮寫要點。學生通過閱讀名著特定章節,能對章節中情感豐富、韻味豐富的內容進行保留,遵循作者的敘述順序,突出“重生”的核心論點,以便讀者進行理解,體現名著的論證思路。
拓展閱讀為學生開啟了寫作技巧的學習大門,他們在關注名著章節中關鍵內容的同時,可以通過閱讀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結合具體的寫作要求,學習不同的情感表達手法。名著《朝花夕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是實施拓展閱讀的重要素材,也是教師開展縮寫訓練的重要參照。教師以名著中的具體章節為核心,組織學生閱讀精彩段落,啟迪學生根據縮寫要求完成寫作任務,能深化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印象,使其掌握寫作方法,進而積累豐富的縮寫經驗,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拓展閱讀的應用改變了傳統寫作教學中學生素材積累不足的局面,可以打開學生的寫作視角,使他們引用佳詞名句,讓學生作文更加充實,具備可讀性與藝術性。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究拓展課內外閱讀的方法,從課內文本、課外文章、名著章節三個角度入手,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既能深化學生的理解,又能使其掌握素材積累的方法,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拓展閱讀能滿足學生寫作的思維發散需求,幫助其積累寫作素材,熟練寫作技巧,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作者通聯: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