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替雷利珠單抗應用于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治療中對患者臨床療效、腫瘤標志物、生活質量、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間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依照治療方式將其分為A組與B組,各25例。給予A組患者吉西他濱、順鉑化療,B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替雷利珠單抗治療,兩組均治療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3個月后,B組患者疾病緩解率較A組更高;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與A組比,B組降低幅度均更大;治療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FACT-L)各維度評分較治療前均升高,且與A組比,B組升高幅度均更大(均Plt;0.05);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替雷利珠單抗應用于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治療中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晚期肺癌 ; 替雷利珠單抗 ; 腫瘤標志物 ;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5.0060.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5.020
肺癌為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患者并無特殊癥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手術治療效果不佳,尤其是晚期患者,其惡性程度大,往往無法通過手術切除進行根治,因此臨床多采用鉑類藥物開展化療以延長患者生存期,通過藥物殺滅癌細胞,控制病情過快進展。但化療藥物可對人體造成較大傷害,經化療治療后,患者易出現各類不良反應,腫瘤出現復發、轉移情況,安全性欠佳,導致部分患者接受度不高[1]。近些年來,臨床治療腫瘤中對于免疫抑制分子藥物的探討不斷深入,并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一定治療效果。替雷利珠單抗為新型免疫抑制分子藥物,最初為復發、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治療藥物,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其他癌癥治療中也獲得了較好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替雷利珠單抗應用于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間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依照治療方式分為兩組,各25例。A組中中心型、周圍型分別為15、10例;男、女患者分別為14、11例;年齡54~77歲,平均(65.59±4.86)歲;鱗癌、腺癌分別為17、8例。B組中中心型、周圍型分別為14、11例;男、女患者分別為13、12例;年齡53~79歲,平均(65.73±4.92)歲;鱗癌、腺癌分別為16、9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 [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⑵臨床分期為Ⅳ期[4];⑶經病理學、細胞學檢查確認失去手術機會;⑷影像學檢查提示縱隔有團塊狀陰影,經縱隔鏡檢查呈陽性;⑸預計生存期gt;3個月;⑹具備化療指征;⑺入組前2個月未接受抗腫瘤治療。排除標準:⑴合并免疫疾病;⑵合并嚴重感染;⑶合并其他原發惡性腫瘤;⑷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本研究經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給予A組患者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將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與1.2 g/m2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04,規格:0.2 g)混合,分別于化療周期的第1、8天進行靜脈滴注;將5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與30 mg/m2順鉑注射液(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規格:6 mL∶30 mg)混合,分別于化療周期第1~3天進行靜脈滴注,1個化療周期為21 d。 B組患者在A組的基礎上聯合替雷利珠單抗治療,將2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與200 mg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廣州百濟神州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90045,規格:100 mg(10 mL)/瓶]混合進行靜脈滴注,每3周給藥1次。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治療3個月后,以《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 [5]評估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疾病進展(PD)。CR:腫瘤病灶完全消失;PR:腫瘤病灶最長徑的總和縮小≥30%;SD:腫瘤病灶最長徑的總和縮小lt;30%或擴大lt;20%;PD:腫瘤病灶最長徑的總和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疾病緩解率=CR率+PR率+SD率。⑵腫瘤標志物。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500 r/min,10 min)分離上層血清,以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水平。⑶生活質量。于治療前后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FACT-L) [6]對兩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共計36項,分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社會/家庭生活、情緒、其他因素5個維度,各維度評分范圍分別為0~28分、0~28分、0~28分、0~24分、0~36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⑷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治療期間血紅蛋白減少、肝腎功能受損、血小板減少、神經毒性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等于各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B組疾病緩解率較A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與A組比,B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FACT-L各維度評分較治療前均升高,且與A組比,B組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肺癌為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臨床尚不明確其具體病因,但普遍認為其與職業暴露、吸煙、空氣污染等因素相關,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晚期肺癌患者病情較重,已錯失手術治療時機,臨床多采用化學藥物治療,吉西他濱、順鉑是臨床標準一線治療方案,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控制病情進展,但常受到耐藥性、敏感性等因素限制,療效欠佳;同時化療不良反應較為明顯,會導致患者接受度較低。
隨著近些年來腫瘤研究的逐漸深入,免疫治療逐漸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7]。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為免疫球蛋白成員,針對機體正常免疫機制具備穩定功能,能夠有效防止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與癌細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相結合,可導致下游信號通路受阻,影響細胞因子釋放,導致T淋巴細胞失活,實現免疫抑制,幫助癌細胞完成免疫逃逸,躲避免疫系統攻擊[8]。替雷利珠單抗為人源化重組抗PD-1的單克隆抗體,可改變其PD-1信號通路相關基因表達,進而對腫瘤微環境造成干擾,有效激活T淋巴細胞免疫監視,使內源性抗腫瘤免疫效應有效上調,抑制腫瘤病灶生長[9]。本研究中,治療3個月后,B組臨床疾病緩解率較A組更高,提示替雷利珠單抗應用于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治療中可有效提升其臨床療效。
CYFRA21-1廣泛存在于上皮細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呈高表達水平;CEA為廣譜腫瘤標志物,在肺癌、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均有表達,且其水平與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呈負相關關系;CA125屬于非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達[10]。本研究中,治療后B組患者血清CYFRA21-1、CEA、CA125水平均較A組更低,提示替雷利朱單抗應用于不可切除晚期分期治療中可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分析原因,替雷利珠單抗作為新型的PD-1單抗,其結晶片段結構有所優化,結合親和力更好,抗腫瘤活性更強;其與吉西他濱、順鉑聯用治療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患者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抑制腫瘤生長,進而達到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的目的[11]。
本研究中,治療后B組患者FACT-L各維度評分均較A組更高,治療期間,A組對比B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32.00%對比36.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替雷利珠單抗應用于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治療中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替雷利珠單抗為免疫類靶向藥物,無細胞毒性,不會對機體的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將其與化療藥物聯合不會明顯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有利于提高抗腫瘤效果,繼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2]。
綜上,替雷利珠單抗應用于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治療中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納入患者較少,且未進行長期隨訪觀察,因此后續仍需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王淵, 譚盼, 張靖.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PC方案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及對血清PI3K、Akt的影響[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23, 23(3): 268-271.
吳岑, 黃志揚, 伍伯聰, 等. 阿昔替尼聯合替雷利珠單抗在一線靶向治療失敗的晚期腎癌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1, 37(12): 1501-1504.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J]. 中華腫瘤雜志, 2018, 40(12): 935-964.
張敬寶, 路中, 周曉英.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GP化療方案治療晚期NSCLC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2022, 24(3): 252-254.
EISENHAUER E A, THERASSE P, BOGAERTS J, et al. 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Revised"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J]. Eur J Cancer, 2009, 45(2): 228-247.
潘雁, 徐云華, 王韡旻, 等. FACT-L中文版4.0用于肺癌化療患者生命質量測定的分析研究[J]. 中國衛生資源, 2010, 13(6): 265-267.
陳方, 梁海, 程剛, 等.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鉑類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3, 22(6): 583-587.
陳志斌.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用于治療晚期肺鱗癌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16): 2306-2310.
陸舜, 余新民, 胡艷萍, 等.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緩解特征[J]. 中華腫瘤雜志, 2023, 45(4): 358-367.
羅詳沖, 王周清, 李瓊艷, 等. 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J]. 協和醫學雜志, 2022, 13(4): 679-686.
馬聞.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安羅替尼治療晚期肺腺癌的效果及對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 2022, 19(17): 124-127.
范仁亮.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培美曲塞二鈉及順鉑在晚期基因野生型肺腺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 海峽藥學, 2021, 33(11): 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