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鵬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光高”)在國家課程方案的框架下,提出了“尊重個性 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每個學生都有各異的特質。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各種能力是以相互獨立的形式存在的,這就要求教育必須促進每個人各種能力的全面發展,讓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光高認為教育應該遵循規律,尊重個性,引導和幫助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光”,去追尋那束“光”,綻放不一樣的精彩,并將這種個性化教育實踐形象地稱為“追光教育”。
“追光”文化引領個性化教育發展
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是促進公平的教育,學校應該以因材施教促進教育過程公平。光高結合自身實際,將“追光教育”確定為辦學理念和開展個性化教育的指導思想。
“追光教育”的“光”即光明,象征著未來、希望與夢想,寄寓每個光高學子秉承“光明”之名,追尋自己的光之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教育也應呈現不同的形態。因此,“光”也是個性化教育的具體意象形態。
“追光教育”的核心表達是“追尋屬于自己的那束光”,這句話蘊含了追光教育的學校觀、教師觀、學生觀。
從學校層面來看,“追光”即學校朝著高品質辦學、彰顯個性教育品牌的目標前進,學校要成為廣大學子夢想的點亮人——為學生導夢、筑夢、追夢、圓夢,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為他們鋪好夢想起飛的跑道。
從教師層面來看,“追光”即教師要賦能學生。教師以自己的品德之光、思想之光、專業之光、能力之光照亮學生,成為學生夢想的挖掘者、助燃者、成就者,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光之夢,并在學生追夢過程中給予支持與能量,幫助學生圓夢。同時教師也應勇敢追光,基于專業發展,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專業型、學者型教師。
從學生層面來看,每一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一束光。學生要善于探索自我,正確地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的才能,充分地接納、欣賞自己,對自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燃起自己的微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追光教育”文化理念的引領下,教師獲得專業發展,學生熱愛學習,家長全力配合學校工作,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近幾年,光高還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挖潛,擴大規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深圳市學位緊張的問題,體現了應有的社會擔當。而成績的連年躍升和不斷擴大的招生數量,也有力地證明了給予每位學生更多關注的個性化教育并不意味著就要犧牲學校的招生數和班額人數。相反,學校規模體量大,才能為個性化教育提供更廣泛的生源基礎,鋪設更肥沃的土壤。
多元發展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在“追光教育”的引領下,光高深入研究學情校情,與高校專業調整精準對接,加強指向高中生個性化成長的課程體系建構與實踐,根據學校特色開設了日語課程、藝術課程、體育課程、國際課程等多元課程,形成了藝術特色、體育特色、國際特色和科學特色四大特色項目。
日語特色
相較多數學校只開設英語這一門外語的現狀,光高結合1995—2009年間出生的新時代少年喜愛動漫、二次元等特點,以發展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日語為切入角度,逐漸加強以日語為主的二外教學。無論英語還是日語,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學科素養、鍛煉思維能力、培養交流能力,以語言學習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其潛能、發展特長。目前,全校選擇日語學習的學生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一,同時日語考試平均成績已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以此成績對比呈現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有信心,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
藝體教育
在國家鼓勵支持藝術、體育教育的背景下,為了讓有藝體特長的學生有更適合的發展機會,光高形成了8個模塊的藝體課程,每一個教師代表一個藝體方向,如聲樂、器樂、素描、書法、國畫等,然后實施精準教育,給予相應指導。學校向學生展示數據、講述舞蹈家和舞蹈從業者的人生故事,為學生種下興趣與理想的種子。已經畢業的或者仍然在讀的學長學姐,也會積極參與到宣講中來,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解答學弟學妹的困惑。
國際課程
2019年起,學校基于學生需求,設置了國際課程中心,開設國際課程班,實行小班化教學。在兼顧國家課程的同時,開設國際特色課程體系,免費為學生提供國際課程學習平臺,聘請專業國際課程教師給學生做指導。學校每年開展英國、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留學項目,增強學生對國際文化的“沉浸式體驗”。國際課程以發展和培養學生興趣、優勢為出發點,配備優質師資,系統助力學生國際化學習。同時,融入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幫助學生長遠思考人生發展目標,以此為基礎逐漸將國際教育打造成學校突出特色。
個性化平臺、多條跑道的搭建,使學校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了實處。如學校初中部開發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成立了合唱團、舞蹈團、管樂團等20多個學生社團,讓學生體驗多元發展。目前,定向越野、創客、足球等社團已成為學校的王牌社團,多次獲得國家獎勵。光高初中部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課程,以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追光教育”保障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下一步,光高將在教學中落實“追光教育”的核心內涵與育人目標,以此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個性化課程和培養目標,實現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將國家常規課程與個性化校本課程結合
常規課程對應的是學生基礎學科與文化素養,個性化校本課程是“追光教育”體系下個性化教育的具體實施路徑,學校以學科素養與培養目標統領常規課程與校本特色課程——個性化教育雖然是從學生個性特點與差異出發,但是與常規課程追求的培養目標和素養要求之間是有共性的,因此統領于培養目標之下能夠更加顯現教育的全面性與基礎性。
將生涯規劃作為個性化教育的依據
學校在高一開學的前兩個月開設生涯規劃課,將生涯規劃、心理教育課程融入整體課程體系,豐富個性化教育的通道與出口,為高中生的學習與生活保駕護航。
進一步優化評價機制
優化學生個性化自主認知評價、教師個性化教育教學能力評價的機制。比如在藝術教學中,創造性地采取模塊課教學的方法。以高一為例,學校將一學年的藝術課分為4個學段,設置4個模塊,每個模塊有7—8個班級,350—400人,開設古典舞蹈、民族舞、聲樂、鋼琴、器樂、繪畫、書法、音樂欣賞、美術欣賞等課程。高一年級共30個班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課,本學段沒有選上的熱門課程,可以在下個學段優先選上,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與特長。設計合理、科學的測試問卷,結合學生自我評價,確保所有學生明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并認識到如何強化自身的優勢與改善不足,從而為后續適性揚長選擇個性化培養方向與生涯規劃做好準備。
用好信息技術手段
利用信息技術、AI智慧教育技術手段,形成大數據分析,準確提供所有學生在學習領域的學業成就信息和個性化教育教學成果數據化結果;依據對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對課程的質量進行評價,并作出政策、專業發展與資源分配方面的決策;分析學校內部的數據資料,在與其他學校比較的基礎上,既確定各個學生群體共有的發展趨向,又不斷深入挖掘不同于其他學校的特色資源。
100個孩子,100個世界。個性化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學生的多元發展。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潛能,光高的使命,便是引領每個孩子追尋屬于自己的那一束光,成為自己成長道路上的“追光者”。
(作者單位: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