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翰 梁卉茹



摘 要:目的:研究規范化護理運用于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的70例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 =35)、觀察組(n =35)兩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規范化護理,并對比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較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肺功能指標改善更明顯;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上述指標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實施規范化護理,其護理滿意度較高,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指標,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規范化護理,重癥,呼吸衰竭,應用效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55
呼吸衰竭是肺部通氣及換氣功能異常的病癥,由多種原因引起,會出現氣體交換無效,造成低氧、伴或不伴CO2滯留[1],引發一系列生理及代謝異常的臨床癥狀。呼吸衰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患者常表現為呼吸困難、心動過速等缺氧癥狀,嚴重情況下可能伴有躁動不安、神志不清等,如果不及時救治,可能危及生命。由于重癥患者病情嚴重且進展迅速,并發癥較多,死亡風險較高。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進行專業、科學、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故本文旨在分析規范化護理運用于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70例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 =35)、觀察組(n =35)兩組,研究起止時間為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其中對照組男15例,女20例;年齡44~87歲,平均(65.29±3.97)歲。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47~88歲,平均(65.72±3.9 4)歲。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呼吸衰竭的臨床癥狀;(2)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3)研究資料齊全。
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疾?。唬?)合并其他功能性疾??;(3)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干預。入院后根據醫囑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予以藥物治療,對呼吸困難的患者采取吸氧護理,緩解患者的癥狀,確保患者呼吸順暢。增加對病房的巡護次數,并對突發情況提前制定應急方案,確?;颊咴谥委熎陂g能夠得到有效的護理服務。并在疾病知識和飲食護理等方面,向患者做健康宣教。
1.2.2 觀察組
規范化護理干預。(1)成立規范化護理干預小組。由組長負責組員相關的學習和培訓,以此幫助組員提高疾病知識的掌握水平及護理技巧和注意事項。結合臨床上存在的問題,采用組內探討的形式,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對護理流程進行規范化。在管理制度中明確崗位職責,要求組員在予以患者護理時,嚴格按照護理流程進行,在提高護理滿意度的同時,還能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2)急救護理。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較為危急,在來院以后,需要采取急救措施,降低疾病對患者的傷害。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反應快,心思細膩,遇事能夠沉著冷靜。護理人員在接到醫生的指令以后,及時對患者展開施救,在短時間內準備急救需要的設備、藥品和器械。檢查患者的心率、脈搏、血壓、瞳孔放大等各項指標,為醫生提供參考依據。并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予以靜脈滴注,如果患者口鼻腔有分泌物,利用吸痰器等輔助工具進行清理,保證患者呼吸順暢,降低嗆咳或窒息的發生幾率。(3)心理護理。受住院環境、疾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恐懼等心理問題,影響治療效果。所以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多予以患者關注,對出現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增加與患者溝通的次數,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導患者將不良情緒發泄出來。指導患者將注意力放到感興趣的事情中來,叮囑家屬要多關心陪伴患者。(4)疾病知識普及。在病情相對穩定以后,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通過介紹呼吸衰竭的癥狀、發病原因、對人體的危害及有效的治療手法等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水平。疾病知識的普及不僅可以幫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所患的疾病,還可以間接地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對病情的控制有較大的幫助。(5)病情監護。1)病情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按時觀察血壓、脈搏、心率等生命指標,做好突發情況的應急措施,尤其關注對吸氧患者的病情查看。2)口腔護理。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用棉簽沾適量的生理鹽水擦拭口腔周圍的黏膜組織,減少細菌的殘留,起到抑制細菌滋生的作用。3)體位護理。呼吸困難是重癥呼吸衰竭主要的癥狀,將患者的床頭做抬高處理,并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以免患者出現呼吸不順暢。對于痰液多的患者,指導正確咳嗽、咳痰的方法,幫助患者順利排出痰液。4)壓瘡護理。患者在臥床休息時,每隔一段時間協助患者翻身一次,更換舒適體位,預防壓瘡并發癥的發生。(6)康復指導。在患者病情穩定以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采用呼吸和運動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類,其中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歸為總滿意度中。
(2)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
(3)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包括肺性腦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精神錯亂。
(4)生活質量評分,包括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生理功能。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5.0版本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t 檢驗計算,計數資料用χ2核實,分別以(x±s )與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對比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的對比情況無明顯差異(P >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肺功能指標改善更明顯,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對比并發癥的發生率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對比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細數據見表4。
3 討 論
呼吸衰竭是一種常見且多發的綜合征,大部分患有呼吸道[2]、腦血管和胸廓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現呼吸衰竭的癥狀,危重者還容易出現心肺功能和中樞功能的損害,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呼吸衰竭是常見的危重疾病之一,其死亡率極高。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技術的進步,危重病護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在危重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和專業指導方面引起了更多重視[3]。
系統標準化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將護理程序置于核心位置,以系統化的護理模式整合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將規范化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相結合,不僅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還兼顧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和規范化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治療舒適度和滿意度,以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4]。建立規范化護理干預小組,可加強護理工作的規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確保護理工作的規范有序,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合理安排各級護士的工作,對救治流程和急救措施進行系統規范,可以優化急救準備流程,讓醫護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救治,縮短急救反應時間。在心理護理方面,需要評估患者的心理和身體狀況,并有針對性地引導患者情緒和心理狀態。大部分患者在住院后會感到不熟悉[5],此時護士需要向患者介紹環境,并解釋各種儀器的功能,減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同時,需要詳細了解患者情況并詢問患者,幫助患者放松。另外予以患者疾病知識普及,其目的就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并引導患者正確理解病情,合理使用藥物[6]。在病情監護方面,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有異常情況,需要向醫生報告,以便做出相應的治療措施,降低并發癥及嗆咳窒息的發生幾率。對于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穩定以后進行康復訓練,可幫助患者提高肺功能,改善呼吸肌肉力量和耐力,加快病情恢復的速度。
綜上所述,在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中,采用規范化護理干預,可提高護理的滿意度,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有效地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琳,趙淼,劉霞,等.急診規范化流程護理在重癥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22,44(6):450-452.
[2]邢彩霞.標準化護理對重癥監護室呼吸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恢復時間及滿意度的影響評價[ J ] .中外醫療,2022,41(28):155-159.
[3]薛瑤琴,羅小菊.系統規范化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8):2540-2542.
[4]李紅,熊雪芳,張麗珍.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在無創正壓通氣患者中的應用及對感染防控和臨床結局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1,19(7):660-663.
[5]王靈珊,張國慶,龔莛子.“3H”規范化護理服務模式在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7):49-51.
[6]徐鵬,劉琴鳳.規范化護理干預對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16):181-182.
作者簡介
吳浩翰,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呼吸衰竭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