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要:博物館作為傳承和展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承擔著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通過博物館展覽,人們可以深入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傳承和創新,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度。文章詳細探討了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蘊內涵及邏輯方法,并且以濟南市博物館“泉城清風—廉潔文化主題文物展”為例,探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呈現的具體內容,以促進傳統精神文化在博物館展覽中更好地實現傳承。
關鍵詞:博物館;展覽;活化傳承;傳統文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1
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展覽可以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提升人們的文化素質和審美能力,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通過博物館展覽,傳統文化可以煥發新的生命力,為現代社會的文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 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蘊內涵
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哲學、道德和藝術內涵。然而,由于社會變革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文化面臨嚴重的挑戰和威脅。通過博物館展覽,可以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呈現給公眾,引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研究,從而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展覽可以將傳統文化的文物、實物和藝術品展示出來,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和互動,觀眾可以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增強其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人們的文化素質和審美能力。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包含了豐富的藝術、音樂、舞蹈、戲劇、文學等元素。通過博物館展覽,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傳統藝術品和文化作品,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觀眾可以通過觀看展品、參觀展覽和參與互動活動,提升對藝術、文化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培養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展覽還可以舉辦相關講座、演出和社會教育活動,引導觀眾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和內涵,從而提升公眾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
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傳統文化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創造力。通過博物館展覽,觀眾可以了解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激發個人和社會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展覽可以通過展示傳統文化的創造成果和創新實踐,引導觀眾探索傳統文化的創造思維和方法,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的融合與發展。通過展覽活動,觀眾可以參與互動和實踐,體驗傳統文化的創造過程,從而激發個人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2 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邏輯方法
2.1 多元化的展覽形式
博物館可以通過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固定展覽、臨時展覽、主題展覽,打造多元化的展覽形式,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固定展覽,可以通過展示傳統文化的文物、實物和藝術品,向觀眾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增強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例如,2023年9月齊文化博物院開展的“齊晉—穿越山河的千年之約”展覽,打造固定展覽文物走廊,齊文化博物院展出8件(套)文物,鄒城博物館展出5件(套)文物,展現了悠悠齊魯的滄桑巨變,展覽讓觀眾可以通過固定順序型“歷史時光隧道”,感受栩栩如生的活化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展覽的沉浸感。
舉辦優秀傳統文化臨時展覽,博物館可以靈活地根據當前社會熱點和觀眾需求,選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通過展示相關的藏品和資料,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發展和演變。例如,河南電視臺播出的《唐宮夜宴》節目爆火,洛陽博物館為更好地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根據這一靈感,2023年打造“華夏衣冠系列展—時裳·武則天”特展,將洛陽的盛唐文物展示與《唐宮夜宴》的視頻、現場實景《唐宮夜宴》文化展演進行創新組合,大大增強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范圍,使文物“活”起來,使文化“動”起來,增強了博物館展覽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力。
2.2 交互的展覽方式
現代社會,傳統文化潤養不僅需要博物館遵循傳統的展覽方法,還需要交互式展覽方法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博物館展覽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博物館可以通過互動的展覽方式來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交互反饋,吸引觀眾參與實物互動,利用數字技術打造創新、靈活、有吸引力的文化傳承載體。
觀眾參與是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交互渠道,博物館可以通過讓觀眾參與優秀傳統文化互動、講解、實踐活動等,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西安博物院2021年6月開展的“千年人文·長安茶風—傳統茶器文化展”就邀請觀眾進行參與式講解。除了靜態展陳外,展覽還設置了墻面互動、集章打卡、文創售賣、西博暢游等趣味十足的互動式茶文化體驗活動,引領觀眾參與傳統文化的交互,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對觀眾的精神賦能。
實物互動可以通過展示傳統文化的工藝品、樂器、演藝道具等實物,讓觀眾可以觸摸、體驗、演奏等,加深其對傳統文化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博物館也可以通過實物互動推進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23年月3月,“聲動千年—中國古代音樂文物特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展,通過樂器文物集中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將傳統禮樂文化真實、靈動地展示出來,內化為觀眾的文化涵養。
2.3 故事化的展覽敘事
博物館可以通過故事化的展覽敘事來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的故事和歷史融入展覽中。通過展示傳統文化的故事,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和內涵。2019年孔子博物館舉辦“大哉孔子”展覽,通過文物和歷史故事活化展示,將傳統文化的故事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可以通過故事來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展覽還通過講解員、導覽器等,向觀眾講述傳統文化的故事,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
總之,博物館展覽中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邏輯方法是多樣的。通過多元化的展覽形式、互動的展覽方式、故事化的展覽敘事,可以讓觀眾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博物館應該注重展覽策劃和創新,不斷探索和實踐,為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的方式與方法。
3 “泉城清風—廉潔文化主題文物展”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呈現
濟南市博物館“泉城清風—廉潔文化主題文物展”,通過多樣性的優秀傳統廉潔文化表達,活化了傳統廉潔文化傳承,為觀眾呈現了修身以養德、托物以言志、廉賢以示今的中華傳統廉潔精神特質。
為激活本次展覽中的傳統廉潔文化傳承,展現廉潔的文化內涵,濟南市博物館專門針對不同的優秀傳統廉潔文化主題,選擇恰當的文物展示內容。通過書畫、印章、文物器具等,將中華傳統廉潔文化中的精華作為文以載道的載體,實施創新型展示,增強傳統廉潔文化傳承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觀眾。
3.1 “修身以養德”
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清正廉潔的思想源遠流長,古圣先賢都把廉潔奉公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用畢生追求甚至不惜用生命堅決捍衛清廉的價值。濟南市博物館在“泉城清風—廉潔文化主題文物展”中重點突出了修身養性立其德的傳統廉潔文化價值中的呈現。
通過創新方法對明貞庵主人書官箴拓片(圖1)進行交互展示,促進中華廉潔文化精神嵌入式領悟學習。官箴就是做官的座右銘。據考證,官箴之言最早出自明初學者曹端之口,后明代戶部侍郎兼山東巡撫年富(1395—1464)對其詞句稍做改動,增加了“公生明,廉生威”,撰寫出了這則被后世廣為流傳的36字官箴。濟南市博物在展覽中積極活化創新傳承傳統廉潔文化,多途徑開展文化互動。首先是開展“小小講解員”培訓及“一盞清廉”—青少年手作蓮花燈活動。該活動既培養了青少年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又讓他們通過手工制作蓮花燈進一步了解廉潔的含義和重要性,成為傳播廉潔正能量的使者,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身邊的人。其次是推出“中國傳統廉潔文化”主題講座,講解中國傳統廉潔文化的思想內涵及現代傳承。通過講座向社會大眾介紹廉潔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廉潔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講座中通過講解演講、互動問答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大眾參與,強化傳統廉潔文化的傳播。
濟南市博物館還注重靈活使用展板來活化文物展示。通過展板的創新設計將東漢尚方規矩紋銅鏡及其中承載的傳統廉潔文化的文字清晰展示出來,并對每一句話進行逐字解讀,講解規矩紋銅鏡精神文化塑造,進行故事式敘事展覽。通過視頻導覽和講解員的綜合講解,使觀眾沉浸式了解中華傳統廉潔文化中修身、養性、立德價值觀念,整個展覽內容做到了現代技術和傳統精神文化的有機銜接。
同時,濟南市博物館十分注重利用二維碼掃描看展覽等方法來展示傳統文化的精神載體,對靜態的書畫、拓片等進行改造,使觀眾能夠親身感知傳統廉潔文化精神的具象化內涵,通過聽覺、視覺、觸覺來了解和傳承中華廉潔精神文化的核心內涵,深刻體悟傳統廉潔精神要素和文化精華。這些展覽方法的靈活創新應用,使守持廉潔、修身養德的精神品質能夠被觀眾深刻感知,增強觀眾的傳統廉潔文化習得感。
3.2 “托物以言志”
文物是中華文明五千年傳承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不論陶瓷、玉器、雕塑還是書畫,其圖案紋飾都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崇尚信念的寓意,彰顯了我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崇廉尚廉作為優良的傳統,在時代的洗禮中歷久彌新,從古至今深深根植于人們心中,也滲透在文物之上。這些寓意明顯、內涵豐富的清廉主題文物,寄托著許多為官者高潔的個人追求,也成為一些文人墨客自我修養的標榜。
在“托物以言志”部分,濟南市博物館將重心集中在展示中華精神中的義利觀和清廉文化觀方面。為觀眾呈現出一系列書畫、硯臺、筆洗等文物以及其中承載的中華傳統廉潔社會責任。這些內容集中體現了我國傳統廉潔文化中“一品清廉”、清心蕙蘭質、注重矮蟬鳴清風,強調“虛心抱節山之阿,清風白月聊婆娑”等精神內涵。
濟南市博物館在這一環節對清張槃白菜圖軸進行展示,并打造了“留得清白身”文化展示板塊。將歷代文物、書畫、圖紙、拓片、碑銘中記載的廉潔精神、廉潔故事,以“出淤泥而不染”“清心蕙蘭質”以及“廉竹入畫來”等主題在文物板塊中分區展示。利用故事化的設計,對文物背后人物題寫文字及其背后的歷史典故進行講解、闡釋。通過文化敘事、文物呈現和現場演示的方法,對所有文物的廉潔精神內涵進行集中展示。
同時,濟南市博物館還利用360度線上展廳開發了清袁枚竹石圖扇面等相關文物的數字化載體,并將這些數字化圖畫、文物與真實的古跡有機嵌合,陳列設置在觀眾體驗區。觀眾可以通過觸屏電子設備觀看不同電子文物圖畫活化后的內容,從而使文物展覽真正活起來、靈動起來,增強吸引力。同時,在文物展示中,濟南市博物館還通過展品二維碼,將書、詩、畫等文物中蘊藏的傳統中華廉潔精神特質,以語言文字等形式傳遞給觀者,讓觀者吸收內化為自身的文化積淀。
濟南市博物館還針對“托物以言志”這一主題,對相關文物進行嵌入式展覽設計。例如,將明清大字刻石之清鄂海書“愧無忠孝報朝廷”拓片做成吊布,形成一個中心展示區,讓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沉浸式體驗到忠、孝、廉等中華文化精神特質。對于明馮起震墨竹圖軸(圖2),濟南市博物館則通過展柜展示,充分將圖畫中竹子蒼勁有力、寧折不彎的形象呈現給觀眾,在讓更多的觀眾能夠欣賞圖畫的同時,更使其注意到內容,積極學習傳統廉潔文化價值精華。
3.3 “廉賢以示今”
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很多直臣廉吏,這些直臣廉吏把忠君報國、勤政愛民、廉潔自守的品質作為做官從政的基本準則,踐行優秀廉政文化,留下了許多清廉故事,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廉賢以示今”部分,濟南市博物館通過故事闡釋、內容解讀、視頻講解等方式,設計構造傳統廉潔文化學習、展示空間。
濟南市博物館將各種書、畫文物融合起來,結合這些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作者的清廉精神、初心本心,豐富了清廉先賢文化精神的傳承渠道。同時,濟南市博物館還活化實施文物文創產品創意設計,如使用蓮花元素設計了許多筆筒、香囊、帆布包、拼圖等文創產品。
正是通過這種創新型、靈活化的展覽設計,呈現中國古代傳統廉潔文化中的價值觀,才做到了文化沁潤中的立德、立身、立言,也使相關文物能夠體現出愛國思想,能夠將立志報國的精神內核傳達給觀眾,從而使觀眾在觀看展覽時能夠以身臨其境的感知體驗來學習我國古代傳統精神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和審美內涵,增強自身的傳統精神文化特質。
綜上所述,博物館展覽活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實施多元靈活化的展覽形式,進行交互化的展覽開發,以故事化展覽敘事進行內容呈現?!叭乔屣L—廉潔文化主題文物展”通過“修身以養德”“托物以言志”“廉賢以示今”三方面的創新型呈現,使傳統優秀廉潔文化內容被觀眾高效吸收,這種展覽也以其創新型、特色型精神文化特質的傳達,促進了中華傳統精神內核的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李婷.如何更好地提升博物館展覽水平[J].收藏與投資,2022(2):164-167.
[2]王曉芬,宋高安.博物館數字化進程及其科教職能演進:評《博物館展覽策劃:理念與實務》[J].中國教育學刊,2022(1):122.
[3]閆明娣.論博物館展覽設計與布展流程中的AR技術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1.
[4]錢晶.唐代裝飾紋樣在洛陽博物館展示空間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1.
[5]韓芳.博物館文創展陳空間的時尚化設計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21.
[6]陳云舟.城市景觀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2(11):83-85.
[7]范玉潔.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評論,2019(1):185-189.
[8]嚴建強.信息定位型展覽:提升中國博物館品質的契機[J].東南文化,2011(2):45-47.
[9]程乾寧.一種新的感受力:博物館展覽與陳列的再思考[J].文博,2010(5):78-83.
[10]姝雯.當前博物館展覽陳列的改進路徑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5(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