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國
摘要:把體操內容引入到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既能豐富學生的體育活動形式,也利于小學生健康成長,提高身體素質。體操內容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健身性以及競技性等特點,同時也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狀態。所以體操內容這一體育活動形式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小學體育課中,并且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與喜愛。
關鍵詞:體操課程 體育教學 運用
一、體操內容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體操課以小學生廣播體操、藝術體操、武術體操最為普遍,是小學體育課程普遍開展的體操運動項目。這些體操運動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并且還能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與團隊協作意識。不同的體操運動對小學生來說效果是不一樣的,例如,廣播體操對于減輕疲憊、舒經活骨作用大,武術體操在小學生自我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以及藝術體操對提升小學生的身體柔韌性具有較大幫助。這些體操運動都能有效地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體操運動不斷豐富著教學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勇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嚴于律己的意識。
學生在體操運動中一邊鍛煉,一邊學到了更豐富的知識,這其中,隊列練習與手部練習是最為基礎動作,是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為它們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身體素質而設置的。一方面,體操可以使學生放松身心;另一方面,它又為下一次要做的運動提供了伸展身體和靈活四肢的機會。所以說,隊列練習和手部訓練不僅是體育課的基礎內容,更是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隊列練習與手部練習容易為學生所掌握,讓學生能較好地參與運動。通過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與團結協作精神,幫助學生們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最重要的是,這兩項基本運動可以大大地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同時又能鍛煉身體,加速新陳代謝,對學生來說非常關鍵。
二、體操內容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用及影響
小學體育課的主要內容有廣播體操、隊形操、空手操、擊掌操、武術操、棍操、繩操、器械操、動作操、模仿操、特殊器械操、沙包操、跳躍操、體操等。在初中體育課中,體操課是一門十分必要的課程。在人體機能發展的各個階段,各種運動項目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都不盡相同。為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合理設置符合學生身體發展特征和需求的體育活動。根據學生的精神特征和表現方式,采取多種運動的內容,不僅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興趣,鍛煉他們的勇氣,以及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意志堅定的品質。[1]
同時,通過對動作進行解構,使學生能夠模擬、講解、示范,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并使學生了解運動的基本規律及方式,提高其學習興趣。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應在教學中著重教授學生運動技巧。另外,還要對各水平的學生體質狀況進行精確的分析,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運動中實現體質的提升,熟練地運用所學到的技巧和知識。在做體操的時候,老師可以找一些表現好的學生示范。在示范的時候,老師可以放慢自己的動作,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讓他們慢慢調整自己的動作。
在體育課中,老師要根據教學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場所和教具,并精心挑選訓練項目,使學生的柔韌性、協調性得到提升。體操既促進了血液的循環,促進了身體的新陳代謝,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另外,還能培養學生對各類體育活動的濃厚興趣,培養良好的健身習慣。同時,藝術體操還帶有音樂的輔助,通過有節拍的體能訓練,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又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表現力、音樂修養、運動水平。所以,開展藝術體操課程是十分有意義的。在體育課中,不論是指導,還是訓練,都應該注重學生的體能訓練,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制訂各種訓練計劃,合理安排與之相匹配的課程,以提高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進行藝術體操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審美意識和審美意識的訓練。常規訓練對學生心血管、耐力及呼吸機能有較大的要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較多的跳動式訓練,以提高學生關節、肌腱及韌帶的力量,增強學生的協調性與彈跳力。[2]
三、結束語
體操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小學生學習知識和鍛煉身心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技能課程,體操課程對于小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作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體育教學目標,考慮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身體強度,選擇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協調感和身體素質,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斌.從體操到體育——清末民國中小學體育教科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8).
[2]王喜霆.感覺統合訓練作為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可行性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