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芳
摘要:初中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以其自身發展的主人公意識來參與課堂,它是有效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 主動性? 民主 團結合作 創造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都處在不斷提高的過程,理解和判斷能力都處于發展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的健康發展就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參與式教學是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1]關于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應用,下面通過實例來分析一下。
一、我們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包括教師的講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參與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的特點是合作性、寬容性、創造性,這種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性、能動性,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有著顯著的成效。比如我們在教學八年級下冊抗美援朝一課時,可播放視頻《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讓學生欣賞歌曲,回到那個抗戰的年代。通過創設情境,歌聲斗志昂揚的氣氛讓學生代入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出2023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3周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歷史,去重溫當時志愿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和當時他們的英雄事跡,導入的有效性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2]
二、我們如何激發學生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初中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樹立全面發展的觀念,變被動為主動,師生建立一種和諧的合作關系,課堂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氣氛,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比如我們在分析抗美援朝這一課中,中國面臨的形勢是該不該參戰的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探究:我們面對的敵人是當時國力強盛的美國,而我們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面對當時戰火燒到中國邊境上,我們該不該出兵?1950年,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入朝作戰,你認為中國該不該出兵援助呢?與此同時可以給出當時中美兩國當時的軍事實力表讓學生來探究,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選擇?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討論探究并出示表格,讓學生分析歷史現象來并尋找答案,合作中每一位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各抒己見,分析原因,表明態度,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合作中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歷史和表達歷史的能力,學會通過歷史事件分析問題并用歷史語言表述出來。[3]
三、我們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習慣
在初中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式應用中,我們還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以其自身發展的主人公意識來參與課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參與式教學是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中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達到教學有效性,增強和活躍教學氛圍,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比如,對于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時間、目的、司令員、重要的戰役、英雄人物、結束時間、性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回答,教學中培養學習者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課堂的機會。[4]
四、我們如何把新課程標準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有機結合
初中歷史學段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目標要求如何與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相結合,而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則能夠有效地結合。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5]
五、我們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式中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和創造力
初中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同時,加深他們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和創造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歷史史料來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分析理解能力。
初中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既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和諧、民主的教學課堂,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有著積極而顯著的效果。[6]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在歷史學習過程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初中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以其自身發展的主人公意識來參與課堂,是有效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坦. 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高文. 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J].全球教育展望,1999.
[3]張廣兵. 參與式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4]李婉穎. 參與式教學文獻綜述[J].青春歲月,2016(8).
[5]于波.李秀雙.參與式教學目標設計[J].教師教育學報,2014(4).
[6]陳華.參與式教學法的原理、形式與應用[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