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對語文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新一輪的語文教學改革,正悄然而起。作為教師,我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對新課標,面對新教材,面對新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我們有必要繼續學習,要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區別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點,重構新的教學體系。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成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引導人,還有必要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充當教研先鋒,邊教學,邊研究,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同時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還要注意扮演不同的角色。
對于新課標、新理念,我們也要理性對待。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這是必然的,于此我們就不能拘泥于舊觀念而裹足不前,但是,我們又不能急于冒進,要結合教材,結合教學法,構建“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從而不斷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梳理和融合,建立與其他學科、社會生活的聯系。學習新課標以后,在教科書的使用上,就要具備一種開放的理念。打破原來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這是教學中的基本任務。再說語文課,不能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結合其他知識內容,拓寬教學資源。并且要結合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傳統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想是的主體性,以及其他教學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采用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人機多種互動,使學生在豐富的資源中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資源的整合問題是一篇“大文章”。教師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對于新課標、新教材,教師都在積極地學習和研究,在實際操作中積累經驗。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吸引力。我們為之研究的空間也是極為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巨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對于傳統教學方法,我們要懷疑,要創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否則,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這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