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寧
〔摘? ? 要〕? 本文主要闡述在國家數字化發展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融安縣基層學校信息科技專任教師與教育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的突出問題——專任信息科技學科教師嚴重缺失。通過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做法,提出解決這個矛盾的思考和策略,從“領導重視、專業對口、立足課堂、團隊協作”四個方面著手,摸索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經驗,或可拋磚引玉,為從事信息科技學科專任教師培養工作的同行提供一些啟發和借鑒。
〔關鍵詞〕? 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4? ? 007-009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根據2023年融安縣的教育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融安縣有小學信息科技教師27人、初中信息科技教師15人、高中信息科技教師8人,共計50人。信息科技教師的專業背景分布百分比:計算機專業5人,占比10%;教育技術專業12人,占比24%;其他理工類專業16人,占比32%;文科專業17人,占比34%。信息科技教師中僅有10%專任信息科技的學科教學,有65%需要兼任學校網管、信息科技設備維護等其他工作。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從數據可看出,融安縣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目前相對稀缺。本文就如何培養專任信息科技學科教師總結了一些工作經驗,希望對從事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培養的教研員有所啟發。
二、融安縣專任信息科技教師培養的現狀分析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融安縣從2000年開始,在全縣中小學開設信息科技課程,經過20多年的發展,融安縣中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教師從剛開始的3人發展到50人。但其中的專任教師并不多,僅有10%,其余90%的信息科技教師還要承擔其他工作任務。
(一)專業要求和培養目標
信息科技教師是個專業性很強的崗位,需要承擔學校信息科技學科的教學任務,而信息科技教材的內容要求學科教師熟練掌握各種教學軟件。即便計算機、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的教師,對于這些軟件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如果非專業畢業的教師轉任信息科技學科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展教學軟件使用培訓,讓他們盡快地掌握各種教學軟件的操作,提升專業素養。
其次,作為教師,教學是首要任務。專任教師培養的第二個階段就是開展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最終目標就是:熟練開展信息科技學科教學活動。
(二)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在國家數字化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教育信息化也在穩步推進。大量的實例表明:信息化是促進學校發展的關鍵要素。學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就是信息科技教師,但信息科技教師承擔了很多本不屬于自己的工作。最常見的就是學校各種信息化設備的日常維護、網絡保障等。學校的信息化工作需求和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教學工作之間存在差異,這是在對教師進行專任培養時產生的最主要矛盾。作為教研員,培養工作的重點是專任學科教師,而學校希望培養的教師是多面手,教學只是其工作內容的一部分。
三、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培養策略與思考
(一)校長的支持是培養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
讓校長對學校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培養產生興趣,這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通過向校長發放調查問卷給校長傳遞一個信息: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是學校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問卷涵蓋了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在學校中承擔的所有任務,使校長全面地了解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工作內容,意識到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重要性,在制訂教師培養計劃時,把信息科技教師納入其中。
問卷設計了教育信息化給學校發展帶來助力的成果展示。例如:各種考試成績的統計分析工作在信息科技教師介入后的效率提升、學校信息化設備的正常運轉與信息科技教師參與前后的比較、各種參賽作品的精品率和獲獎率與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關系……這些工作成效的取得一定是跟信息科技專任教師深度參與密不可分的。通過問題引導,激發校長對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培養的熱情,爭取校長的全力支持,后續開展的一系列培養措施才能逐一落地。
配備專任信息科技教師的學校,這幾年參加各種信息科技作品比賽,全縣學校提交的作品從2019年的20多件到2023年的130多件,增長迅速。參加各種精品課、課堂實錄比賽,作品從原來的任務攤派到現在的各個學校搶名額,變化明顯。
實踐表明:校長的支持在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培養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專任信息科技教師經過培養成長后取得的成績,會更加堅定校長的決心,證明工作方向是正確的。
(二)教師的培養要分梯次
信息科技是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教師的信息素養有較高要求。從工作成效來看,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教師更適合擔任信息科技學科專任教師。但現實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人愿意從事教學工作的并不多。就融安縣而言,全縣19所學校配備信息科技教師50名,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的僅有5人,占比10%。近三年,融安縣參加各種信息科技學科比賽,共取得市級一等獎4人次,全部為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教師。從這點可以看出,高水平的信息素養是學科教師發展的基礎。因此,學校專任信息科技學科教師的培養的第一人選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教師。
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教育技術專業的應作為第二梯次的培養對象。教育技術在學校的專業學習內容多是計算機應用、多媒體軟件類。這些都能賦予教師更高的信息素養。這類教師作為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培養時,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方法和技巧方面。信息技能方面他們已經有了天然優勢,不需要再投入太多時間。因此,相較于其他非專業教師,他們可以更快地成長。給這些教師選定一些重要的章節,從教學設計開始,每一環節逐一打磨,讓他們熟悉備課、授課、反思的流程、目的和意義。通過3~4節課的打磨,新手教師就能熟練地開展信息科技學科的教學,完成從其他學科教師向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蛻變。
同時,我們在工作中也發現,非專業教師要成為專任信息科技學科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成本。特別是文科專業,前期的培養工作重點是提升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待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能夠處理一些教學中的常見問題時,教學技能的培養才能開始實施。而且從培養的結果來看,大部分文科教師轉為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后,只能說解決了學校無專任信息科技教師的問題,并沒有成長為優秀的信息科技教師。
綜上所述,要打造一支優秀的信息科技專任教師隊伍,必須在人選方面盡量挑選計算機專業,或者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的教師。
(三)教師的培養要強調教學為本,立足于課堂
在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培養工作中,我們經過實踐得到的經驗就是:深入課堂,以個案研究、教學實踐為主要培養方式。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總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先觀看,次模仿,再實踐,重反思,后調整,又實踐。
先觀看,就是組織培養對象觀摩信息科技的各種優秀課例,從中分析、學習優秀課例的成功之處,看別人的教學如何設計、課堂如何組織、學生如何調動、重難點如何突破、知識點和技能如何訓練鞏固等等;次模仿,就是觀摩課例之后,選定另一個課時,模仿優秀課例的呈現方式,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教學設計;再實踐,是指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實踐,體會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并把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為后面的調整留下線索;重反思,即課后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有授課教師的個人反思,也有其他教學設計參與者或者觀察者的反思,發揮集體智慧,找出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案;后調整,根據教學實踐中記錄的問題和反思中給出的問題解決方案,重新調整原來的教學設計,修正教學實踐中的偏差,完善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又實踐,根據調整后的教學設計再次開展教學實踐,檢驗調整后的教學設計是否比原來教學效果更好、原來出現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如果效果達不到預期,則繼續將后面四個環節再重復,直至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這才算完成一個課時教學訓練的閉環。
六個步驟,可以鍛煉和提高信息科技專任教師的備課、教學、教研能力,使教師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會分析問題并研究問題。
(四)教師的培養強調專業引領,攜手同行
“一個人可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會走得更遠”,這個道理在培養信息科技專任教師中一樣適用。信息科技學科的發展要求培養更多的專任教師,鑒于條件限制,先重點培養1~2名信息科技專任教師作為種子,再逐步擴大。但這只是個別教師的發展,全縣信息科技學科整體發展仍然不足,大部分學科教師的教學能力仍然有待提升。通過跟柳州市學科教研員交流,專家指導:建立學科團隊。2020年秋季,融安縣信息科技學科中心組組建完成。
學科中心組吸納了融安縣當時最好的8名信息科技學科教師,制訂了學科活動計劃,定期開展學科教學研討,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對某一課時進行研修。集體備課形成教學方案后,由一名學科中心組成員進行教學實踐,組里其他成員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課堂觀察表,各司其職,對每一個環節分工開展課堂觀察。課后集中進行研修,將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和沒處理好的細節逐一分析,并提出解決建議。授課教師根據研修結果修改教學方案,再次進行教學實踐。通過這種方式,深度打磨一個課時。中心組的成員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必須觀察、思考、實踐、總結。兩年多過去了,中心組成員經過鍛煉,3人獲得市級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從這一點可以得出結論:團隊的研修能促進個人的成長。
四、結論與展望
當前中國正處在數字化轉型和發展的起步階段,教育要為國家培養在數字化時代能肩負振興中華歷史使命的人才。數字化時代的人才必須具備高水平的數字素養,高水平的數字素養需要高水平的信息科技教師培養,高水平的信息科技教師須經過系統性培養。須切實把基層學校信息科技專任教師培養提到重要的地位。經過幾年的探索,我們逐漸摸索出一系列可操作的經驗:領導重視;專業對口;立足課堂;團隊協作。相信秉承這些理念繼續深入開展工作,一定能看到更多的優秀信息科技學科教師涌現出來,為融安的教育教學質量總體提升增色添彩。
參考文獻
[1]趙健,吳旻瑜,萬昆.我國當前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狀況的調研結果及其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19(12):115-120.
[2]呂淑艷.甘肅省城鎮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3.
[3]孫麗影.“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調研報告[J].赤子(上中旬),2015(2):174.
[4]趙春芝.課程發展新起點,課程實施高站位:《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研讀體會[J].福建教育,2022(1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