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陽


【摘要】文章選取了進入深證100、上證50以及被納入MSCI的20家上市商業銀行,根據樣本銀行2006—2022年度披露ESG性質報告的相關情況,對其披露動因進行分析。然后通過對20家案例銀行的分析,探究五大因素對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披露動因方面,既有來自外部制度環境的壓力,也有銀行對外形象管理的需要、對信譽價值的重視以及經營業績的驅動等內部動因。在影響因素方面,證券交易所要求、第三方審計這兩種外部影響因素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影響較顯著。內部影響因素中,銀行規模、盈利能力、財務風險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有一定影響,但影響較小。最后,針對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性建議,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ESG信息披露;上市商業銀行;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75;F83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了有關企業ESG信息披露的政策、法規。其中,金融行業ESG信息披露面臨嚴格的監管要求。在中國金融行業中,銀行業的ESG信息披露工作起步較早且發展較快。近10年來,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證券交易所等機構陸續出臺多項指引文件,大力推動上市金融公司進行ESG信息披露,引導上市金融公司管理其在運營過程中對環境、社會造成的影響,并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在企業ESG信息披露動因方面,現有文獻基于環境、社會、治理中的單項研究,認為主要是企業面臨的外部壓力和企業為了經營業績的自愿披露,但非所有社會責任信息都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正面影響。在企業ESG信息披露影響因素方面,國內外學者從企業的內部特征與外部環境出發,主要基于公司規模、財務表現、董事會規模、行業性質、媒體關注、交易所要求等因素去關注。在企業ESG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方面,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認為ESG信息披露會帶來正向經濟后果的占多數。
在我國港交所未要求企業強制披露ESG信息之前,學者們研究的對象都是自愿披露ESG報告的企業,隨著港交所提出“強制披露”和“不遵守就解釋”要求,當前國內披露ESG報告的企業分為應規披露和自愿披露。然而當前的大部分研究并未區分相同影響因素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是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目前國內鮮有按照ESG評價框架展開系統性研究的文獻,多為針對E、S、G的單項研究。在ESG信息披露動因或影響因素方面,已有研究多數僅對我國上市企業整體進行分析,缺少針對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的分析。因此,本文希望借鑒目前已有的單項分析方法和對上市企業的ESG信息披露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之上分析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及其影響因素。
二、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的動因
(一)外部制度環境的壓力
截至2023年底,我國所有上市銀行都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其中港股上市銀行應規發布了涵蓋方面完整的ESG報告。
(二)對外形象管理的需要
輿論傳播迅速而廣泛,信息媒體技術可以放大企業的言行。如果銀行通過信息披露獲得良好的聲譽,進而獲得利益相關者的信任,那么輿論就起到了激勵作用。否則,一旦出現負面消息,媒體將加速銀行形象的崩潰。例如2021年2月3日,多家媒體報道了光大銀行被銀保監會點名通報存在違規代客操作、個貸業務與保險產品強制捆綁等6類違規問題的負面新聞,嚴重影響銀行形象。
(三)銀行經營業績的驅動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2019)通過對中國上市公司ESG表現與公司績效相關性的研究,發現中國上市公司ESG表現與公司股票投資收益、公司經營績效呈正相關關系,與股票風險呈負相關關系。因此,銀行重視并規范ESG信息披露,有助于發現自身ESG風險點,有針對性地作出改善,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從而吸引投資提升銀行的經營業績。
三、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
(一)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及其機理分析
1.證券交易所要求
由于交易所的規定不同,對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我國,除港交所出臺了《環境、社會和管治報告指引》(以下簡稱“港交所指引”)外,滬深兩市目前尚未正式出臺針對ESG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但相關披露要求已經體現在一些單項披露規則中。從披露要求的強度來看,港交所要強于上交所,上交所要強于深交所。
2.第三方鑒證
邀請獨立第三方機構按照《國際鑒證業務準則第3000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務》對ESG性質報告中披露的關鍵數據執行有限鑒證業務,并出具獨立鑒證報告,既能發現銀行ESG信息披露存在的漏洞、虛假信息等,還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改進意見,從而使ESG信息披露更加規范,提高可信度。
3.銀行規模
李正(2006),沈洪濤(2007)等的研究表明:公司規模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正相關。企業規模對ESG信息披露的質量具有顯著影響是當前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規模大的銀行其自身具有成熟完備的管理制度、內控制度以及素質較高的員工等,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更多的社會資源,因此其ESG信息披露的動機遠高于小規模企業。另一方面大型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比較復雜,外部籌集資金的比例較高,更容易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由于外界的關注和監督會促使銀行規范其管理和運作,同時也鼓勵銀行加大ESG信息披露力度。
4.盈利能力
銀行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是受到其所擁有的資源限制的。銀行只有在盈利能力較強,可支配資源較充足時,才會更多考慮社會責任、環境責任等問題。此外,盈利能力較好的企業為與其他企業區分開來,往往通過披露更多的ESG信息來表明自己的社會價值。因此,盈利能力較強的銀行擁有資源越充足,那么在披露ESG信息方面會具有更高的自愿性和自覺性,而且有能力為ESG信息披露提供更多的財力物力。
5.財務風險
償債能力是評價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風險的重要標志,可以使用資產負債率衡量銀行的償債能力。因此如果一家銀行資產負債率較高,往往會面臨更大的償債壓力,而銀行為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取得他們的信任,往往會釋放出銀行經營狀況良好,只是暫時資金周轉較慢的信號,避免發生更大的財務危機,因此這類銀行積極地進行信息披露。
(二)我國商業銀行的案例分析
本文根據前文討論的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并結合表1所示的度量方法,對20家樣本銀行進行資料整理和數據分析如表2所示。
1.證券交易所要求
如表2所示,建設銀行等受港交所監管的銀行,其ESG性質報告的內容架構符合“港交所指引”要求,披露的ESG信息與其他上市銀行相比,總的來說內容更系統全面、量化的績效指標更多,且建設銀行專設“ESG披露”板塊。浦發銀行等受上交所監管,其ESG性質報告的內容架構符合“上交所指引”要求;寧波銀行受深交所監管,而深交所目前暫無出臺相關披露規則,寧波銀行ESG性質報告的內容架構不夠系統、量化的績效指標很少。
2.第三方鑒證
從表2可以看出。引入了第三方鑒證的15家銀行僅對ESG性質報告中的量化績效信息尋求有限鑒證,并且只有建設銀行對所有績效信息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有限鑒證,其他14家銀行僅對報告中選定的部分績效信息進行有限鑒證。貴陽銀行等5家銀行截至2022年度仍未引入第三方鑒證。引入第三方鑒證檢查在更大程度上保證了報告數據的真實性,當前20家樣本銀行中評級為A級及以上的銀行披露獨立鑒證報告的比例為80%,評級為B級、C級的銀行披露獨立鑒證報告的比例僅60%。
3.銀行規模
如表2所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的佼佼者,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的佼佼者,其市值、營業收入、凈利潤排名均位于各自同類型銀行的前列,并且在ESG評級中獲得了A級以上的高評級。這些獲得A級及以上高評級的銀行與其在業內所占的龐大規模息息相關,但其他規模較小的城商行的規模大小則與評級高低無顯著對應關系。
4.盈利能力
如表2所示,本文選定“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作為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20家銀行2023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總體符合盈利能力與ESG評級由高到低的對應關系,但城商行的數據不完全符合這一規律。
5.財務風險
如表2所示,2022年度20家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在91.1%~93.9%之間。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商業銀行的風險資本核心充足率為8%,換言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在92%以下是一個正常的水平,因此除部分城商行外的其他案例銀行在我國銀行業內的資產負債率基本處于正常水平范圍內。
銀行業高負債的行業特征,使銀行往往會面臨更大的償債壓力,而為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取得他們的信任,往往會釋放出銀行經營狀況良好,只是暫時資金周轉較慢的信號,因此會積極地進行ESG信息等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在披露動因方面,我國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的動因既有來自外部制度環境的壓力,也有銀行對外形象管理的需要、對信譽價值的重視以及經營業績的驅動等內部動因。
在影響因素方面,證券交易所要求、第三方鑒證這兩種外部影響因素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影響較顯著;內部影響因素中,銀行規模、盈利能力、財務風險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有一定影響,但影響較小:
1.證券交易所要求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影響較顯著。兩類案例銀行中,建設銀行等受港交所監管,按“港交所指引”要求編制ESG性質報告;浦發銀行等受上交所、深交所監管,按“上交所指引”等要求編制ESG性質報告。作為應規披露銀行,港交所上市銀行披露的ESG信息與自愿披露的上交所、深交所上市銀行相比:內容更系統全面,總體來說量化的績效指標更多,且董事會ESG職責明確、建立了ESG組織架構。
2.第三方鑒證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影響較顯著。案例銀行中只有建設銀行對所有績效信息引入第三方鑒證,其對應的ESG評級也是最高級AAA級。引入第三方鑒證在更大程度上保證了報告數據的真實性、增強所披露ESG信息的可信度。
3.銀行規模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影響較小。其可能的原因是,無論是應規披露還是自愿披露,評級為A級及以上的案例銀行總體在各自類型銀行中都屬于規模較大型,除了財務績效外,可能更希望能在公眾面前展示其良好的形象以獲得公眾和潛在投資者信賴,鞏固自身的行業地位,并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對于規模在業內排名靠后的銀行對于ESG信息披露則受其他影響因素的影響更顯著,因此他們的規模大小對其ESG信息披露水平影響較小。
4.盈利能力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有一定影響。案例銀行總體符合盈利能力與ESG評級由高到低的對應關系,但城商行的數據不完全符合這一規律。可能的原因是,地方性城商行的經營實力主要依靠當地的實體企業支撐,當某一時期當地企業發展迅猛時也會拉動當地城商行業績大幅提升。因此某些業績良好的城商行其盈利能力并不一定比大型國有銀行差,但其披露ESG信息的自愿性動機并不一定強。
5.財務風險對案例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影響較小。為了讓債權人和潛在投資者充分了解銀行的有關ESG方面的非財務信息以及銀行的發展潛力,案例銀行不管是否受外部監管要求,都不同程度地進行ESG信息披露并出具獨立的ESG性質報告,從而改善銀行財務風險狀況。但其具體的資產負債率高低對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高低影響較小。
(二)對策建議
1.加強外部監管,完善我國ESG法規政策體系
由于目前我國上交所、深交所尚未正式出臺針對ESG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我國A股上市的商業銀行都是自愿披露ESG信息,其披露水平與應規披露的銀行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應盡快制定、修訂相關制度,引導企業、機構投資者、地方政府以提升ESG水平為行為導向。此外,需要建立ESG政策落實情況的后評估機制,及時評估和反饋政策效果。
2.商業銀行應擴大第三方鑒證的范圍,提高可信度
目前,我國沒有強制要求披露ESG報告的企業進行第三方審計,銀行按意愿自主選擇。截至2023年,20個樣本銀行中,只有15家銀行提供第三方獨立鑒證報告,并且大多只對選定的關鍵績效數據進行有限鑒證。因此本文建議目前從未提供過對ESG性質報告進行第三方鑒證的銀行對此應引起重視;對于已經聘用第三方鑒證的銀行,應擴大鑒證的績效數據范圍,不斷提高ESG信息披露的可信度。
3.商業銀行ESG報告編制和ESG管理方面的建議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上市商業銀行ESG信息披露水平,本文建議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在未來ESG報告編制和ESG管理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有所改進:
(1)在ESG報告內容維度上,增加對負面指標與未實現目標的披露,提升報告平衡性,展示銀行敢于直面問題的形象;加大對環境(E)方面的信息披露力度,增加環境績效指標披露。
(2)在報告內容形式維度上,可以減少純文字描述,采用更加生動形象的結構圖、模型圖,提高報告可讀性,并加大量化績效數據的披露篇幅,提升報告信息可信度、可比性。此外,可以在傳統報告的基礎上增加更加靈活生動的形式,如快讀本、H5等,滿足不同利益相關方的閱讀偏好。
(3)在報告管理維度上,建立標準化的報告編制與ESG管理流程,通過制度固化公司內部職責和相關管理工作,發揮董事會的ESG事宜監管職責,推動董事會直接參與關鍵決策,提高報告內容的實質性。
(4)在報告傳播維度上,拓寬傳播渠道,如線下報告發布會、手機移動端等,考慮不同受眾的適用性以及內容的易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曉光,肖紅軍,付先鳳.中國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治理研究報告(2020)[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8-30.
[2]沈洪濤.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財務業績關系研究——基于相關利益者理論的分析[D].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2005.
[3]李正,向銳.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界定、計量方法和現狀研究[J].會計研究,2007(7):3-11.
[4]劉璐,吁文濤.企業ESG評價和傳統信用評級體系比較研究[J].新金融,2021(4):59-64.
[5]李志青,胡時霖.中國上市銀行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分析[J].新金融,2021(2):35-39.
[6]倪筱楠,蘭欣洋.我國企業ESG信息披露現狀分析[J].國際商務財會,2023,433(07):32-35.
責編: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