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琪
【摘要】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全面注冊制穩步持續推行、IPO政策不斷調整變化、審核愈發嚴格,對企業的財務規范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財務優化顯得極為重要。文章結合2023年之前IPO上市被否企業案例,從財務規范的具體要求展開分析,針對案例中存在的財務問題進行具體研究,給出企業財務優化措施,以期滿足監管機構的相關要求,提高擬上市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推動國內企業順利上市。
【關鍵詞】IPO;財務問題;財務規范;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沖刺IPO,試圖通過上市拓寬融資渠道,樹立企業形象,擴大市場影響力。全面注冊制穩步持續推行,審核愈發嚴格,使得眾多企業在IPO上市途中折戟沉沙,僅2023年就有258家企業A股IPO被否。[ 1 ]其中,不乏企業出現財務規范問題導致企業申請IPO受影響。財務不規范容易引發系列財務問題,例如:內控缺陷、稅務問題,關聯交易問題、核算違規等。與之相反,財務規范不僅在全面運營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規避運營風險,還能為管理、投資、籌資等方面提供決策依據,并有助于投資者、債權人對擬IPO企業管理層進行經濟責任履行情況考核。因此,對企業IPO過程中財務規范行為進行分析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財務規范的具體要求
擬IPO企業在財務方面涉及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與公允性、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不同板塊的上市條件、稅收優惠合規、無重大償債風險、資金管理規范等事項。尤其在財務規范方面有特定的要求,以確保企業具備良好的財務基礎和內部控制。[2]結合管理辦法的規定與IPO被駁情況,企業IPO過程中財務規范應當注意以下幾項。
(一)會計基礎工作
全面注冊制要求IPO企業的財務信息符合相關規定,企業的財務報告公允地反映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財務報表需要由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以驗證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企業的經營成果應不過度依賴偶發因素或非經常性收益,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確保不會因債務問題影響持續經營。在信息披露方面,企業需要對外提供充分、及時、準確的信息披露。
(二)稅務要求
企業IPO過程中的稅務要求是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稅務法律法規,保證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不得有逃稅、偷稅等違法違規行為。企業在IPO過程中,需要對過去的稅務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和規范,確保稅務合規,避免因稅務問題影響IPO的順利進行。企業應當對過去的稅務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對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進行排查和整改,特別是對于可能存在的欠稅、補稅、罰款等問題,應當及時解決。企業還需提供完整的稅務資料,包括稅務申報表、稅款繳納憑證、稅務審計報告等,這些資料應當真實、完整、準確,能夠證明企業稅務合規。2006年5月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對稅務方面提出要求,指出企業的經營成果不應嚴重依賴稅收優惠,以體現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同時,企業應建立財務預算和預測機制,合理規劃財務活動,并對未來財務狀況進行預測。若稅收優惠平均占各期利潤大于1/5,則會被認定為嚴重依賴稅收優惠,降低擬IPO企業通過率。
(三)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
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是監管中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關系到公司的健康發展、市場的公平性以及投資者利益的保護。若存在同業競爭,公司需說明其對公司的影響、已采取的解決措施、解決進展及后續計劃。關聯交易因其涉及利益雙方,存在潛在的利益沖突和利益輸送風險,需要對關聯交易進行充分披露,確保交易的透明度。同時,還需關注關聯交易對公司財務狀況和業務獨立性的影響,以及是否存在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的情況。
(四)內部控制
規范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有效確保財務報告質量,使企業健康運行。在全面注冊制下要求擬上市企業必須建立并有效執行內部控制體系,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注冊會計師還需要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鑒證,并出具鑒定報告。根據中國證監會和相關交易所的規定,企業及中介機構在信息披露、財務內控等方面需符合嚴格的要求。證監會發行司要求,在IPO過程中要防范財務造假,強化內控和公司治理。對于存在重大內控問題或風險的企業,如業績下滑、內控管理不規范、財務造假等,監管機構會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可能導致其IPO失敗。
二、企業IPO過程中財務規范問題
本文基于對2023年258家被否企業的分析,歸納出被否的企業在財務規范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事項。
(一)會計估計方法不恰當,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
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對于企業的財務報表有重要影響,需要能夠真實、公正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如果企業采用了不符合行業特性或準則規定的會計政策,將會導致財務數據不真實、信息披露不充分、存在合規風險,以及影響企業信譽。若監管機構發現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則會要求企業對其會計政策進行調整。對于企業而言,遵守會計準則和行業規定,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是保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順利通過上市審核的重要前提。
如××防水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主板上市被否的原因包括應收賬款余額合理性、大額履約保證金合理性、會計準則規定問題、計提金額合理性、毛利率問題;××潤佳股份公司存在財務數據錯誤、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等違規行為,被重慶證監局采取監管措施。
(二)稅務不合規
未合規納稅與濫用稅收優惠都會對擬IPO企業審核通過率造成較大影響,如企業股改未繳納個稅和欠稅補繳、受到稅務處罰等。違規享受稅收優惠、過度依賴稅收優惠,在發審委審核時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將會受到質疑。XX生物科技(基因遞送公司)沖擊上交所科創板IPO過程中,由于其以1美元價格收購美國VB公司,引發了稅務及合規風險擔憂,收購過程的合規性充滿懸疑,未經過評估報告,成為導致IPO被否的另一因素。
(三)業務獨立性與關聯交易不規范
相關法律、法規嚴厲禁止關聯交易、同業競爭,其往往表現為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通過分拆上市方式,導致子公司和母公司在業務上存在密切關聯,輸送利益或者搭建融資平臺汲取利益。如滬主板上市被否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關聯交易、大額薪酬問題,缺乏關聯交易相關產品的定價依據,難以有效闡明大額薪酬的合理性。
(四)內部控制不規范
內部控制能夠提高經營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得和使用各種資源,還可以幫助公司遵循法律法規,提高經營效益,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完整,防止和發現舞弊,減少風險,促使公司長期健康發展。[ 3 ]但不少擬IPO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較為薄弱、風險管理制度缺失,使得擬IPO企業難以精準認識財務風險,并進行有效控制。
三、企業IPO過程中財務規范的優化措施
(一)合理選擇會計方法,規范會計工作
基于會計估計方法不恰當與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問題,擬上市企業應該在IPO過程中根據自身的規模、行業特點、經營模式和管理需求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在選擇會計方法時,應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的要求,確保企業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根據內外部信息需求者(如投資者、債權人、稅務機關等)的要求,選擇能夠提供相關信息和具有可理解性的會計方法,同時保持會計方法的一貫性,以便于財務比較和分析。另一方面,從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會計監督和審計、遵守法律法規等方面規范會計工作,制定和實施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明確會計工作的各個環節,確保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注重會計人員的培訓和專業素質提升,定期進行內部或外部審計,確保會計工作的準確性和合規性,并且嚴格遵守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確保會計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二)強化稅務風險管理,確保稅務合規
在當今數字化、信息化的稅務監管環境下,稅務合規是企業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減少稅務不合規對企業IPO的影響,企業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和應對機制。通過定期的稅務培訓,提高員工對稅法的理解和對稅務風險的認識,確保每個員工都能理解并遵守稅法規定。定期進行稅務風險評估,識別和評估企業運營中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點,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和應對措施。通過與專業稅務顧問合作,為企業提供稅務咨詢和規劃,幫助企業合法合規地處理稅務問題。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定期進行稅務審計,密切關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稅收政策和法規,及時調整稅務策略。在遵守稅法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稅務籌劃,降低稅務負擔,減少稅務風險。企業應當積極應對稅務稽查,積極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賬簿和相關資料,確保企業稅務行為的合規性。
(三)厘定同業競爭,確保關聯交易規范
為了符合監管部門的相關要求,推動企業IPO成功,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同業競爭的監管,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企業應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自覺維護行業競爭秩序,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AS24的要求,企業應在財務報表中披露關聯方交易,確保信息的透明度。企業應制定嚴格的關聯交易準則,明確關聯交易的審批程序和標準,確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4 ]對于重大的關聯交易,可以引入獨立第三方的評估,以確保交易價格和條件符合市場標準,避免利益輸送。例如,通過收購或合并,擬上市企業可以將同業競爭的公司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中,從而消除或減少同業競爭,通過簽訂承諾協議降低利益沖突或重大同業競爭行為。
(四)完善內控制度,增強內控效果
為了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控效率,擬上市企業在IPO過程中可以通過完善內控制度,并增強其效果,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風險,以確保合規性。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定期風險評估、進行獨立內部審計、強化內控培訓以及持續更新完善內控制度。通過獲得高層領導支持與相當的權限進行監督、執行內控政策;定期進行風險評估,以識別和評估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5]通過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定期檢查和評估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執行情況,有利于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對員工進行內控培訓,提高對內控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利用適當的科技手段,如ERP系統、數據分析工具等,來支持內控制度的執行。企業應該根據業務發展和市場變化不斷改進和完善內控制度,確保內控制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
四、結語
做好財務規范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成功上市。在IPO上市的漫長過程中,企業需要關注會計基礎工作、內部控制、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方面,同時應當重視信息披露的合規性和透明度,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風險因素,以贏得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信任。企業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不斷提高財務規范化水平,才能順利實現上市目標,邁向更廣闊的上市發展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朱巍.企業上市籌備中的財務規范化管理策略探討[J].財經界,2022(22):150-152.
[2]余建朗.論企業IPO過程中財務規范優化策略探討[J].商訊,2022(21):45-48.
[3]陳日英.基于IPO視角的財務規范性問題探析[J].國際商務財會,2022,410(08):32-34.
[4]陳旭宗.擬上市公司構建財務內控體系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科技,2022(18):136-137.
[5]賈靜.企業上市準備中財務管理合規性探討[J].中國鹽業,2023(2):46-49.
責編:吳迪